段偉利,吳建蕊,孫尚斌
李大釗在中國首傳馬克思主義歷史功績評述
段偉利1,吳建蕊1,孫尚斌2
(1. 曹妃甸職業(yè)技術學院 思政教學部,河北 唐山 066000;2. 唐山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在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李大釗站在時代發(fā)展的前列,從“中國的出路是什么”這個現(xiàn)實之問出發(fā),率先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火種,成為中國第一位馬克思主義者。以“第一”為視角,圍繞李大釗幫助中國人解決“馬克思主義是什么”“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能夠救中國”“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tài)度是什么”等三大基本問題,評述他在中國首傳馬克思主義的十大歷史功績,緬懷他為中國革命舉旗定向和開天辟地建黨所作出的歷史貢獻。
李大釗;馬克思主義;播火者
在人類思想史上,馬克思圍繞著“如何解放全人類”這個時代之問,揭示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立共產(chǎn)主義理論,“第一次使現(xiàn)代無產(chǎn)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1]。在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李大釗站在時代發(fā)展的前列,從“中國的出路是什么”這個現(xiàn)實之問出發(fā),率先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火種,幫助中國人找到“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2]1471,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解決了“舉什么旗”和“走什么路”的問題。本文僅以“第一”為視角,評述李大釗在中國首傳馬克思主義的十大歷史功績,緬懷他為中國革命舉旗定向和開天辟地建黨所做出的獨特貢獻,以便從中汲取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奮力前行的精神力量。
1917年11月,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這使從青少年時代就立志“求得挽救民族、振奮國群之良策”的李大釗備受鼓舞和啟發(fā),從中看到“再建中國”[3]的希望。從1918年7月起,他在《言治》《新青年》《每周評論》等刊物上發(fā)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Bolshevism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明確指出十月革命的實質(zhì)是“立于社會主義上之革命”[4]330,熱情歌頌十月革命勝利是“世界勞工階級的勝利”[4]363,是“二十世紀中世界革命的先聲”[4]359,是“人類覺醒的新紀元”[4]377。1922年11月,他還發(fā)起和推動北京《晨報》出版紀念十月革命的專號。
李大釗是在中國大地上舉起十月革命旗幟的第一人。他從高度的歷史自覺性出發(fā),洞察世界發(fā)展大勢,把中華民族爭取獨立和中國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與十月革命后興起的社會主義時代潮流緊密聯(lián)系起來,大聲疾呼“這種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4]359,認定在與中國國情有近似之處的俄國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可以救中國,滿懷信心地預言:“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4]367正是這些洪鐘大呂的警世之言,喚醒了辛亥革命失敗后對西方文明和資本主義制度感到失望而陷入極度苦悶和彷徨的中國先進分子,使他們開始感受世界歷史潮流的新變化,并且從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中看到苦難中國的真正出路。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為了慶祝協(xié)約國的勝利,北京大學在中央公園(現(xiàn)中山公園)舉行講演會,時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的李大釗在題為《庶民的勝利》的演說中,借助馬克思主義方法這個“政治上軍事上的望遠鏡和顯微鏡”[5],闡述自己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與眾不同的看法。
李大釗指出:“歐洲的戰(zhàn)爭,是‘大……主義’與民主主義的戰(zhàn)爭”,是“資本家政府的戰(zhàn)爭”,而不是時人眾口一詞的公理戰(zhàn)勝強權。這次戰(zhàn)爭的起因是資產(chǎn)階級國家的擴張主義,目的是通過發(fā)動戰(zhàn)爭“為自己國內(nèi)資本家一階級謀利益”[4]358。他明確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政治結果是“‘大……主義’失敗,民主主義戰(zhàn)勝”[4]357。而社會結果則是“資本主義失敗,勞工主義戰(zhàn)勝”[4]358。
在《庶民的勝利》演說中,李大釗運用歷史唯物主義關于階級和階級斗爭理論科學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起因、本質(zhì)和結果,使沉浸在慶祝協(xié)約國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勝利喧囂聲中的中國人看到無產(chǎn)階級世界革命的新紀元已經(jīng)來臨,看清了中國未來的前進方向。
1919年1月,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fā)表的《Bolshevism的勝利》一文,幫助中國人第一次真切地了解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
李大釗鮮明地指出:俄國布爾什維克黨是“革命的社會黨”,“他們是奉德國社會主義經(jīng)濟學家馬客士(Marx)為宗主的;他們的目的,在把現(xiàn)在為社會主義的障礙的國家界限打破,把資本家獨占利益的生產(chǎn)制度打破”。他還指出:布爾什維克黨“主張一切男女都應該工作”,通過建立“勞工聯(lián)合的會議”[4]364,保證勞工階級當家作主人。
李大釗戳穿了北洋軍閥政府及其宣傳輿論工具對布爾什維克黨的種種污蔑和攻擊之詞,排除了一些人對布爾什維克黨的疑慮,讓中國人認識到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布爾什維克黨并不是什么“過激黨”,而是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為無產(chǎn)階級和勞動人民謀利益的革命政黨,其奮斗目標是推翻資本主義統(tǒng)治,建立人人占有生產(chǎn)資料、人人參加勞動的社會主義制度。這對于促使中國人政治覺醒和增強無產(chǎn)階級政黨意識起到了積極作用,也標志著李大釗開始從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轉(zhuǎn)變的自覺進程。
能否正確認識帝國主義,是衡量一個民族是否覺醒的標志,也是無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與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重要區(qū)別。1919年2月,李大釗在《國民》雜志上發(fā)表的《大亞細亞主義與新亞細亞主義》一文中,第一次按照馬克思主義觀點使用“帝國主義”概念,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野心和北洋軍閥政府出賣民族利益的丑惡罪行。
李大釗明確指出:日本帝國主義宣揚的所謂“大亞細亞主義”就是“吞并中國主義的隱語”,是“大日本主義的變名”,是“侵略的主義”,是“吞并弱小民族的帝國主義”,是“日本的軍國主義”,是“破壞世界組織的一個種子”[4]379~380。他的這些鞭辟入里的分析在當時確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提高了中國人民對日本帝國主義的認識,極大激發(fā)起全國人民的反帝愛國熱情。
李大釗是中國這一時期最先達到從本質(zhì)上認清帝國主義的代表人物,深刻認識到帝國主義是中國人民最兇惡的敵人,不要再對帝國主義抱有任何幻想,應該把反對封建主義斗爭同反對帝國主義斗爭聯(lián)結起來。這標志著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的認識開始由感性認識階段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為徹底解決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革命的對象問題奠定了思想基礎。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盵2]1471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李大釗敏銳地認識到十月革命是“馬客士(Marx)的功業(yè)”[4]363,是馬克思主義結出的實踐之果,認定馬克思主義是“拯救中國的導星”[6],因而敢為人先,自覺承擔起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歷史重任,成為馬克思主義旗幟在中國大地上得以樹立的奠基人。“在1918年至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前夕,他發(fā)表的有關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和著述就有數(shù)十篇(部)之多。”[7]在1919年,為紀念馬克思誕生101周年,他協(xié)助《晨鐘》開辟“馬克思研究”專欄,為《新青年》主編《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集中刊登一批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產(chǎn)生了喚醒國人的廣泛社會影響。從此,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照進內(nèi)憂外患的黑暗中國。
五四運動后,李大釗牢牢把握時代發(fā)展方向,公開表明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立場,勇敢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器,通過講演、著文等形式,同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進行思想論戰(zhàn),有力回擊了當時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種種誹謗和質(zhì)疑。特別是針對胡適反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宣揚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的觀點,李大釗明確指出:“布爾扎維主義的流行,實在是世界文化上的一大變動。我們應該研究他,介紹他,把他的害[實]象昭布在人類社會,不可一味聽信人家為他們造的謠言,就拿兇暴殘忍的話抹煞他們的一切?!盵8]53要解決中國社會問題,必須“先有一個共同趨向的理想、主義”[8]49作為思想指導,強調(diào)“宣傳理想的主義”與“研究實際的問題”是“交相為用的”,是“并行不悖的”[8]50從而論證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科學回答了中國是否需要馬克思主義的問題,為徹底解決救中國應該“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政治理論問題作出自己的獨特貢獻。
能否正確對待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而且是一個關系中國革命成敗的實踐問題。李大釗以尋求中國問題的“根本解決”[8]54為出發(fā)點,既重視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工作,又重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情況下得到實際運用的問題,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的首倡者。
早在1919年,李大釗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中就告誡人們:“平心而論,馬氏的學說,實在是一個時代的產(chǎn)物?!盵8]23在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社會問題時,“不要忘了他的時代環(huán)境和我們的時代環(huán)境就是了”[8]24。針對胡適責難的“主義與實際”相脫節(jié)問題,他又在《再論問題與主義》一文中強調(diào)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耙粋€社會主義者,為使他的主義在世界上發(fā)生一些影響,必須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盡量應用于環(huán)繞著他的實境?!蓖瑫r,要做到“因時、因所、因事的性質(zhì)情形生一種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8]51。
這樣,李大釗在同時代人中最早提出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可貴思想,切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真諦和要害,為人們指明科學對待和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向。中國馬克思主義傳播史表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始于李大釗,成于毛澤東。
為紀念馬克思誕辰101周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fā)表了近3萬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公開申明自己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系統(tǒng)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代表著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認識和理解的最高水平。
《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是中國人撰寫和發(fā)表的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樹立形象的開山之作,對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唯物史觀、政治經(jīng)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都作了詳細闡述。特別是李大釗明確指出:“階級競爭說”是貫通馬克思主義三大基本原理的一條“金線”[8]5,把它們從根本上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從整體上把握和研究馬克思主義,要充分認識階級斗爭理論對于理解社會歷史問題的“鑰匙”作用。他還充分肯定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地位和現(xiàn)實影響力,稱其為“世界改造原動的學說”[8]2,自俄國十月革命以來,“幾有風靡世界的勢子”[8]1。
《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的發(fā)表,對當時中國的思想界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從個人思想發(fā)展的角度看,它是李大釗完成從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轉(zhuǎn)變的標志,從此成為一位成熟的馬克思主義者。從中國馬克思主義傳播史的角度看,它第一次向中國人系統(tǒng)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進入系統(tǒng)傳播階段。從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的角度看,它促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結合,為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chǎn)黨準備了必要的思想條件。
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李大釗深切地認識到有組織地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學習和研究,是加快推動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必要途徑。
1920年3月,李大釗指導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等19人在北京大學發(fā)起成立中國第一個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團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積極收集、翻譯馬克思主義著作,定期組織學習會、報告會和紀念會等活動,幫助會員學習馬克思主義。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成立得到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大力支持,并將北京大學西齋兩間寬敞的屋子撥給研究會作會址。
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是把對馬克思主義學習有興趣和愿意研究馬克思主義的人聯(lián)合起來的最初嘗試,搭建起匯聚革命力量的平臺。該研究會成員逐漸由北京大學的校內(nèi)擴展到校外,由北京擴展到外地,由學生擴展到工人,人數(shù)也增至二三百人,成為國內(nèi)有影響的研究馬克思主義團體[9]。該研究會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提高青年覺悟等方面發(fā)揮了重大作用,為北京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培養(yǎng)了大批骨干力量,為在北方地區(qū)建立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作了思想上、組織上的準備。該學會的骨干力量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等人后來都成長為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的著名活動家。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后,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作為黨的外圍組織,繼續(xù)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發(fā)揮著吸引群眾和擴大影響的作用。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中國北洋軍閥政府和各省軍閥統(tǒng)治者出于對馬克思主義的恐懼,給它加上“過激主義”等罪名,查封各種進步報刊和圖書,竭力阻止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使得當時傳入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書籍為數(shù)甚少,中文譯本則更為罕見。因此,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立后,面臨著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資料不足問題。
李大釗帶領研究會成員多方搜集各種進步書刊,還在研究會內(nèi)部設立英、德、法三個翻譯組,翻譯馬克思主義著作。為了妥善保管這些千辛萬苦搜集到的馬克思主義著作,他于1920年3月在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會址創(chuàng)辦“亢慕義齋”,即“共產(chǎn)主義書齋”的小型圖書室。到1922年4月,“亢慕義齋”存有英文書籍數(shù)百冊,報刊上百種,包括陳望道翻譯的《共產(chǎn)黨宣言》以及《新青年》等進步刊物,成為當時中國收藏馬克思主義著作最多的地方。
李大釗創(chuàng)辦“亢慕義齋”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傳播史上一個重要事件,成功解決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員有書可讀和有讀書之處的問題,并且在北洋軍閥統(tǒng)治中心營造出一個“紅色搖籃”,為北京大學和北京地區(qū)追求進步的青年提供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便利條件和安全場所。
1920年7月,李大釗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開始在史學系、政治學系、經(jīng)濟系承擔教學任務。他還相繼受聘為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朝陽大學、中國大學等高校的客座教授。在這些高校中,他講授“唯物史觀”“史學思想史”“社會主義與社會運動”等課程,開設“現(xiàn)代普選運動”“工人的國際運動”“女權運動史”“印度問題”“人種問題”等專題講座。此外,他還在上海復旦大學、上海大學、武漢高等師范學校講演過有關歷史觀、歷史哲學等題目。
李大釗以北京大學等高校為陣地,利用大學講壇傳播馬克思主義,在青年學生中點燃革命火種。他的教學活動受到進步青年的熱烈歡迎,上課教室常常座無虛席。在他熱情引導下,許多進步青年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成長為共產(chǎn)主義者。例如,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女學生繆伯英參加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和北京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名女黨員。可見,他是在中國大學開設并主講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的第一人,是中國高校的“思政課先師”。
李大釗在中國首傳馬克思主義的十大歷史功績可以歸納為:他是幫助中國人解決“馬克思主義是什么”問題的先驅(qū)者,是幫助中國人解決“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問題的奠基者,是幫助中國人解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tài)度是什么”問題的首倡者。正是由于他在引進、傳播、信仰和踐行馬克思主義的開創(chuàng)性功績,使馬克思主義得以深深地植根于中華大地上,結出讓中國人“站起來”“富起來”和“強起來”的實踐之果,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面貌和中國人民的命運,也深刻地影響著世界格局和人類文明的走向。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在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華誕之際,緬懷李大釗在中國首傳馬克思主義的偉大歷史功績,必須提及三個史實。
第一個史實是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環(huán)境極其險惡。在北洋軍閥統(tǒng)治下的中國,馬克思主義被視為“洪水猛獸”“異端學說”,信仰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人被污蔑為“過激派”,橫遭監(jiān)禁與殺戮。反動派視他為心腹大患,稱他為“北赤”,多次以倡導共產(chǎn)主義罪名進行通緝。
第二個史實是李大釗用妙手文章與反動派及其衛(wèi)道士作斗爭,傳播和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真理,成為中國20世紀初思想文化界的領軍人物。在短暫的38年人生中,他為后人留下涉及哲學、史學、法學、政治學、教育學、倫理學、圖書館學等多個領域的文獻巨著。人民出版社在2013年出版的《李大釗全集》(修訂本)收入他的文稿503篇、詩歌24首、書信66封、聯(lián)合署名文稿40篇、譯文5篇、報告7篇,共計645篇(首、封),字數(shù)多達201.5萬字。
第三個史實是李大釗以“盜火者”和“播火者”的英勇無畏姿態(tài),給世人樹立起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動搖的光輝典范。1927年4月28日,他從容地走上絞刑臺,為自己認定的馬克思主義真理慷慨赴死,為自己信仰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獻出寶貴生命,“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說的‘勇往奮進以赴之’、‘癉精瘁力以成之’、‘斷頭流血以從之’”[10],讓人們從他的身上感受到信仰之偉力。
習近平指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11]身處強國時代的中國人,特別是中國共產(chǎn)黨員,在贊嘆馬克思主義救中國富中國強中國和共享祖國偉大榮光之時,應該大力弘揚李大釗“對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為傳播和實踐馬克思主義而英勇獻身”[10]的精神,像李大釗那樣認定“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共產(chǎn)黨人的‘真經(jīng)’”[12],把學思踐悟馬克思主義理論永遠作為必修課,在汲取精神滋養(yǎng)和淬煉思想的過程中,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獲取防御各種錯誤思想侵襲的“抗體”,學會識破各種錯誤思想侵襲“套路”的科學方法,不斷廓清思想迷霧,不斷堅定“四個自信”,筑牢思想之魂,在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過程中永葆先進性,作出新貢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03.
[2]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李大釗.李大釗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97.
[4] 李大釗.李大釗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12.
[6] 李大釗.李大釗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17.
[7] 謝蔭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特點和李大釗的作用[J].北京黨史,2009,28(6):7-10.
[8] 李大釗.李大釗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9] 李景田.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大辭典(1921-2011)[Z].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55-56.
[10] 習近平.在紀念李大釗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9-10-29(2).
[1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
[12] 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求是,2016, 29(9).
[13] 李閻.李大釗導引青年價值觀的思想和實踐及其時代價值[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20,42(4):1-5.
A Comment on Li Dazhao's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in Spreading Marxism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DUAN Wei-li1, WU Jian-rui1, SUN Shang-bin2
(1.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ofeidian College of Technology, Tangshan 066000, China; 2. Marxism of School,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In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i Dazhao stood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times, starting from the reality of “what is the way out for China”, he took the lead in spreading the fire of Marxism in China and became the first Marxist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rst”, focusing on Li Dazhao’s help in solving the three basic problems of “what is Marxism”, “why can Marxism save China”, and “what is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towards Marxism”, we comment on the ten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of his first introduc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and cherish the memory of his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to the Chinese revolution in raising the flag and setting up the party.
Li Dazhao; Marxism; fire spreader
D161
A
1009-9115(2022)04-0012-05
10.3969/j.issn.1009-9115.2022.04.003
2021-09-14
2022-04-27
段偉利(1989-),女,河北邯鄲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德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責任編輯、校對:郭海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