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華
時下,“雙減”這個詞已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但“雙減”包含哪些具體內容,國家要為什么花大力氣實施“雙減”,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并不十分清楚。“雙減”首先是減去學生過重的作業(yè)負擔,其次是減去校外的文化課培訓負擔。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學校的文化課難度比較大,屬于超標、超前學習。再加上國內中考、高考的激烈競爭,文化課的超標、超前訓練逐漸變本加厲,小學五、六年級學習初一年級課程、初一年級學初二年級課程、初二年級學初三年級課程、初三年級學高一年級課程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分數(shù),教師不得不布置大量的練習作業(yè),作為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主要手段。兩種情況疊加,導致學生疲于應對,壓力相當大。學生家長自然也被裹挾其中,不但每天要東奔西跑送孩子上各種培訓班,同時還要付出相當多的經濟投入。在大家都不甘心分數(shù)落后的心理驅使下,學生間的競爭逐步演變成家庭間的競爭,并且愈演愈烈,漸趨“白熱”化。
從學生的角度看,這種超負荷的努力并沒有獲得更有效、更全面、更積極的教育效果。表面上看學生的分數(shù)有所提高,但他們卻因大量的重復訓練而喪失了學習興趣,逐漸變得麻木。更有甚者,一些學生產生了強烈的逆反情緒和壓抑心理,與師長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出走、輕生等令人難以面對和接受的事件隨之發(fā)生。從國家的角度看,這種超負荷的作業(yè)和課外培訓,對于國家和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身心健康、具有活躍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建設性人才培養(yǎng)目標沖擊很大。僅是針對身體健康這一培養(yǎng)目標進行調查,我們就會看到觸目驚心的結果: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視力情況基本良好,存在視力問題的人數(shù)不足總人數(shù)的8%。但在九年義務教育結束后,學生視力下降狀況非常明顯。學生從入學開始就加入到激烈的競爭之中,在承受學習壓力的同時,嫉妒心也被不斷引發(fā)與滋長。很多學習好的學生,難以面對考試的失利,心理脆弱成為他們的共性特征。在諸多問題面前,我們應不斷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機配合,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促進“雙減”政策的落實。
“雙減”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并不是讓大家忽視學校教育的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效果,而是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教育應更加關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重視學生意志品格的形成,強化他們對學習方法的掌握,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同時,也要重視學生家長的關注與配合。時下,國家要求學校安排教師負責學生的課后托管,筆者認為這只是一種暫時性的選擇。學校進行課后托管,不是倡導家長不必過問孩子的學習,更不是輕視社會的教化功能,而是在學生課后服務與社會實踐教育尚未完善情況下的暫時性安排。學生的在校時間過長,身心壓力就會加大,這也不利于他們的成長?,F(xiàn)在,大多數(shù)孩子放學回到家都很晚了,但是不論多晚,家長每天都要對孩子的在校情況進行了解。問問他們這一天有哪些收獲,學習了哪些內容,最感興趣的是什么……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輔導,給出有益的建議。家長堅持每天這樣做,才會促進孩子提高對課堂知識的重視程度。長此以往,孩子上課時就會集中注意力,其學習能力也會逐漸提高。在“雙減”政策下,家長切不可以孩子回家太晚,沒有機會和時間為借口,對孩子的在校學習不聞不問,放任不管。尤其是對于那些學習專注力弱、學習主動性不強的孩子,家長更應日日監(jiān)管,清楚地掌握孩子在校學習的真實情況。家長應及時與老師溝通,促進孩子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只要做到了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全力以赴,等孩子長大后,我們才可以坦然地面對他,那時的心安才是對孩子、對自己的最好交代。
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想追求高品質、高品位的生活,這是常情亦是常理。對于高品質、高品位,每個人自有其不同的標準,但都會有一個相同的基本點:潔凈的生存空間和可口的飲食體驗。晉代的著名詩人陶淵明在其詩中曾經說過,“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人生從衣食開始,如果連衣食都不去經營,怎么可以求得心安?“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這句話強調了勞動的重要性,這的確是不容置疑的。勞動可以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人的美好生活就是從勞動開始的。因此,我們應該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美好生活從動手勞動開始。家長要依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適時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本領。例如:一、二年級的家長,應該教會孩子整理個人的學習用品和衣物的能力;三、四年級的家長可以培養(yǎng)孩子清潔地板和家中衛(wèi)生間衛(wèi)生的能力;五、六年級的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做簡單飯、菜的能力,會用電飯鍋,能安全使用燃氣等。對于這些家務,有些可以要求孩子天天去做;有些可定期讓他們分擔。有些家長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對于這些看似不值一提的勞動,如果教會孩子做了,他們的幸福人生就會多了一份保障。
家庭教育除了有效配合、監(jiān)督學校教育之外,應該有其相對獨立的教育內容,并非只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知識教育的強化。孩子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言談舉止的規(guī)范、待人接物的訓練、家務勞動的分擔、日常處事的要求……都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宋代理學家朱熹在他的《童蒙須知》 一文中曾說過:“夫童蒙之學,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語步趨,次及灑掃涓潔,次及讀書寫文字,及有雜細事宜,皆所當知。”對以上五個方面的內容,朱熹均做了詳細說明:“大抵為人,先要身體端正。自冠巾、衣服、鞋襪皆須收拾愛護,常令潔凈整齊?!薄胺矠槿俗拥?須是常低聲下氣,語言詳緩,不可高言喧哄,浮言戲笑”“凡為人子弟,當灑掃居處之地,拂拭幾案,常令潔凈”“凡讀書,須整頓幾案,令潔凈端正,將書冊整齊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看字,子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凡飲食于長上之前,必輕嚼緩咽,不可聞飲食之聲。”以上種種情形的規(guī)約,是兒童進一步修養(yǎng)的基礎。時至今日,筆者認為,這些內容仍有其積極的教育意義,家長都應有所了解并對孩子加以嚴格要求。
教育應該使受教育者獲得幸福,并最終實現(xiàn)其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每一個來到這個世界的人,當他個人生命的意識得以覺醒之后,獲得幸福便會成為他真切的渴望和憧憬。用心地觀察我們身邊的人,什么樣的人會多一些幸福感呢? 簡單地說,就是那些豁達、大度、坦誠、善良,做事情有判斷、明是非,忠厚、質樸之人。這些美好的品性大多都是通過教育、培養(yǎng)而逐步形成。自私是人的本性,也是實情。但這種本性決不能順其自然。試想如果人人為己,那么這個世界必將變得丑陋不堪。
我愛讀書,尤其是喜歡讀古書。我認為,我國古代典籍所傳達的思想核心是“以修身為本”。《老子》 《論語》 《莊子》 《孟子》 是這樣,一些典籍小品也是如此。不論是難讀的書,還是易懂的文,它們都會對一個人的成長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敦厚的立身追求,坦誠的交往原則,認真的做事態(tài)度,明辨是非的能力均可由閱讀中獲得。清代曾有人用對聯(lián)的形式,把格言編成了一本書。近來翻看,我又產生了許多共鳴。例如:“子弟有才,制其愛,毋馳其誨,故不以驕敗;子弟不肖,嚴其誨,毋薄其愛,故不以怨離?!逼湟馑际亲拥苡胁湃A,要節(jié)制對他們的寵愛,但也不要放松對他們的教導。只有這樣,才不會使他們因驕傲而失敗;子弟不像樣,要對他們嚴加教導,但也不要減少對他們的關愛。只有這樣,才不會使他們因心中怨恨而疏遠你。身為人師,應該知曉其理。
作為家庭的主要謀劃者,家長應知道:“觀富貴人,當觀其氣概,如溫厚和平者,則其榮必久,而其后必昌;觀貧賤人,當觀其度量,如寬宏坦蕩者,則其福必臻,而其家必裕。”其意思是觀察富貴的人,應該觀察他的氣概。比如敦厚平和的人,他的成功必定會長久,后代也必定昌盛;觀察貧賤的人,應當觀察他的度量。比如寬宏大度的人,他的福氣必定會到來,家境也必定會富裕。在實際生活中,凡是有氣概、有度量的人,大多是受歡迎的人。
對于個人修養(yǎng),有這樣一聯(lián),我們都應該了解:“凡一事而關人終身,縱確見實聞,不可著口;凡一語而傷我長厚,雖閑談酒謔,慎勿形言。”其意思是凡是關涉他人終身命運的事,即使親眼看到,親耳聽到,也不要開口亂講;凡是有損自己樸實敦厚的話,盡管是喝酒閑聊或是玩笑,也不能說出口。上聯(lián)教人善良,下聯(lián)囑人自重。
類似這種閃爍古人智慧之光的觀點,在我國古籍中隨處可見。要想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最好讀一點古書。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則應該多讀一些我國古代的家書或家訓。如諸葛亮的《誡子書》、朱熹的《朱子家訓》、顏之推的《顏氏家訓》 以及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 等治家的經驗典籍,這些書中所講的道理如能施行一二,則有利于孩子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話一點不假。讀書是一個人自我教育和成長的最佳途徑。人從嬰兒期到幼兒期必須一邊吃奶、一邊加輔食的現(xiàn)象,可用來描述學生一邊課內學語文、一邊讀課外書的學習成長過程。人的成長最終是要以后來的輔食為主,而學生學習語文最終也是需要以讀書為主。
一個人能走多遠,要看他與誰同行。一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有時能夠決定其發(fā)展層次。環(huán)境(人類生存的空間) 可分現(xiàn)實的物質空間和意識的精神空間。在其精神空間中與古今哲人賢士相晤談,這是人所追求的高層次發(fā)展方式。一個人能否真正擁有這種心智生活,其童年期最為關鍵。如果在這一時期沒有養(yǎng)成讀書學習的良好習慣,那么將會對其未來的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作為家長,應該充分把握這一黃金時期,幫助孩子習慣于天天讀書的生活安排與節(jié)奏。要讓孩子形成一旦缺少讀書就若有所失的心理狀態(tài)和生活習慣,這對于促進和提升孩子的發(fā)展層次大為有利。也許在短期內,讀書不一定讓孩子感到有明顯的收獲,尤其讀人文類的作品。但是長此堅持下去,他們的眼界、見識、情懷、氣度一定會有所變化。有的學者曾說過,讀書是最愉快的事,是純粹的收入。我想他們所說的這個收入并非指經濟利益,而主要是指精神層面的提升。
讀書可以幫助人們拓寬時間和空間兩種境界。有計劃、有預設的文化旅游也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因此,如果條件允許,家長可以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前提下,有目標、有選擇地帶領孩子出去走一走,增長他們的見聞和閱歷。
教育孩子是一件長期、艱辛的,不得不做、不能不做的事情。這件事情如果處理不好,不但會影響到你的家庭生活和孩子的成長,甚至他們的命運也會因教育的效果發(fā)生順與逆的改變。家長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應該盡力去研究它,即便是非常復雜、棘手。切勿以孩子本身有問題來逃避現(xiàn)實,減少付出。如果這樣,所有的解釋都是為不負責任找借口。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我每天辛苦工作,全力賺錢,都是為了孩子。其實你賺的錢再多,一旦忽視或錯過了孩子接受教育的最佳時期,致使他們沒有達到所預期的良好成長,那么這些錢也許就是孩子產生不健康的思想與行為的助推力量??匆粋€家長是否對孩子負責任,不是只看你能給他攢下多少錢,而是要培養(yǎng)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體驗未來的有價值、有尊嚴、有滋味、最值得過的生活。每個孩子都會存在不同的弱點與不足,這也正是教師與家長充分發(fā)揮教育指導作用的良好機會。只要我們肯于用力、用心、用情,就會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