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真義解證

2022-03-17 13:55:18揣松森
關(guān)鍵詞:能容黃老情欲

揣松森

(南陽師范學(xué)院 文學(xué)院,河南 南陽473061)

宋钘、尹文是先秦諸子中頗具影響的學(xué)者,其活動年代大約在齊威王至湣王之間。①宋钘,又稱宋榮子、宋牼,②或尊稱為宋子、子宋子。③《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小說家類著錄有《宋子》十八篇,班固注稱“孫卿道宋子,其言黃老意”,然是書早已亡佚不存。尹文,“齊人,作名書一篇,在公孫龍前,公孫龍稱之”④,“與宋钘俱游稷下”⑤?!稘h書·藝文志·諸子略》名家類有《尹文子》一篇,班固注云“說齊宣王。先公孫龍”,而劉歆稱“其學(xué)本于黃老”⑥。今傳本《尹文子》二篇,已非《漢書·藝文志》之舊。據(jù)劉歆、班固所言,知宋钘、尹文學(xué)說具有黃老之學(xué)的特質(zhì)。他們又都主張“見侮不辱”“禁攻寢兵”等觀點,所以《莊子·天下》篇將二人相提并論。然而,《天下》篇的評述文字并不易讀,特別是對其中“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一句的解釋,自宋代以來可謂眾說紛紜,但鮮有能得其真義者。而這句話對理解宋钘、尹文思想中的黃老特質(zhì),以及評價其在先秦思想史上的地位尤為關(guān)鍵,不容等閑視之,故特詳為解證。

一 前人諸說之檢討

《莊子·天下》篇評價宋钘和尹文的學(xué)術(shù)思想,稱其“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視之為他們的重要學(xué)說。唐成玄英疏云:“命,名也。發(fā)語吐辭,每令心容萬物,即名此容受而為心行。”[1]即主張“容受”為心之本性。然宋代以后對這句話的解讀異說叢生,分歧的焦點集中在對“容”字到底應(yīng)作何解釋。總而言之,主要有四種說法:

第一,解釋“容”為“容止”之義。宋人褚伯秀倡論此說,其《南華真經(jīng)義海纂微》云:

心之容,猶云手容、足容,言其動止氣象。心之行,言其注措設(shè)施,大概以本心之善見諸行事。[2]

在他看來,“心之容”指心的狀態(tài)樣貌,而“心之行”乃其外化顯現(xiàn)。梁啟超持類似看法,他說:“語心之容者,謂說明心理狀態(tài)。命之曰心之行者,謂人類之道德的行為,皆心理運行自然之結(jié)果。故名為‘心之行’。”[3]郭沫若在《宋钘尹文遺著考》中將《管子》的心術(shù)《內(nèi)業(yè)》篇中“心之刑(形)”“心之情”與“心之容”相對應(yīng),亦是這種解釋。

第二,將“容”釋作“欲”字之假借。此說發(fā)自章太炎先生,他在《莊子解故》中解釋說:

容,借為“欲”,同從谷聲,東、侯對轉(zhuǎn)也?!稑酚洝罚骸案杏谖锒鴦?,性之欲也?!薄稑窌纷鳌靶灾灐币?。“頌”“容”古今字,“頌”借為“欲”,故“容”亦借為“欲”?!盾髯印ふ撈罚骸白铀巫釉唬喝酥橛眩砸约褐闉橛?。”是宋钘語心之欲之事。[4]

根據(jù)這種說法,那么宋钘、尹文所主張者為“語心之欲”,實乃他們“人之情欲寡”主張的另一種表述而已。馬敘倫贊同是說,并且還附會佛法認(rèn)為:“章說是也。語心之欲,命之曰心之行者,如佛法謂貪(《說文》:欲,貪也)是心所法,即心現(xiàn)行也?!保?]除此之外,范文瀾、戴君仁也提出:“案:宋子承認(rèn)欲(即飲食男女之大欲之欲)是感動人心之原泉,名欲為‘心之動’。(尹文子亦曰:‘圣王知民情之易動,故作樂以和之,制禮以節(jié)之,在下者不得用其私,故禮樂獨行,禮樂獨行則私欲寢廢?!保?]是亦敷衍章太炎的說法。殊不知,“人之情欲寡”當(dāng)讀為“人之情,欲寡”,“欲”字作動詞,那么整句話意思即為“人在本性上所求寡淺”(與“以情欲寡淺為內(nèi)”相合)。也就是說,除了肯定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人之情欲寡”在某種意義上是消解了“欲”而非主張它。

第三,以為“心之容”即指“情”而言。譚戒甫指出:“《說文》:‘語,論也?!撔闹?,當(dāng)與別囿對觀。夫所謂囿者皆由心起;心不可見而見之于情,情即心之容也。蓋宋钘、尹文只顧萬物當(dāng)前之利害而以心為之權(quán);如離權(quán)而內(nèi)自為擇,則利害將不知所托,所謂心之行者如此?!保?]他將“情”視作心之作用顯現(xiàn),認(rèn)為此說與“別宥”理論相關(guān)聯(lián)。這與章太炎說雖有“情”“欲”之不同,但都忽略了宋钘、尹文學(xué)說的基點在于“心”,他們的“別宥”“人之情欲寡”“見侮不辱”等學(xué)說如此,“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亦復(fù)如是。蓋此處所謂“心”,大略與“人之情”的內(nèi)涵相當(dāng),意指本性或天性。

第四,讀“容”為“搈”,而釋義為動作。高亨主張這種說法,以為:“容疑借為搈。《說文》:‘搈,動搈也。’《廣雅·釋詁》:‘搈,動也?!闹?,蓋是《宋子書》一篇之名。此篇專論心之動作,故名之曰心之行也?!保?]此與宋人褚伯秀之說相近,即認(rèn)為宋钘、尹文研究人的心理活動,將之稱為心之動作。若真如此,則宋钘、尹文所主不過一般常識,未足以一家學(xué)說見稱矣。況且,征諸宋钘、尹文的遺文遺說,未見有專門研究心理活動的內(nèi)容。據(jù)此可知,這兩種說法的證據(jù)并不充分。

以上四種說法,或簡單直截,或輾轉(zhuǎn)繳繞,若僅斷章取義亦似有理,然綜合考論宋钘、尹文學(xué)說之實則都嫌證據(jù)不足,皆未道出這句話的真義。按此當(dāng)從唐成玄英之說,解“容”為“容受”義,始稍近其意義真相。換言之,即“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謂:稱道寬恕能容,將其定義為人心之天性。

二 “稱道寬恕能容是心之天性”

如果“容”指寬恕能容,那么“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這句話即是說:宋钘、尹文稱道寬恕能容是心之天性。對于這種解釋,我們具有充分的理由和證據(jù),茲分列如下:

首先,《天下》篇總評宋钘、尹文思想后,又具體列出四點:一是“作為華山之冠以自表,接萬物以別宥為始”,述其“別宥”理論;二是“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以聏合歡,以調(diào)海內(nèi)”,述其“寬”“恕”主張;三是“見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寢兵,救世之戰(zhàn)”,述其“見侮不辱”“禁攻寢兵”之說;四是“請欲固置五升之飯足矣”,述其“人之情欲寡”的觀點。此四點剛好與總論部分相對應(yīng),其中“別宥”理論對應(yīng)“不累于俗,不飾于物”,蓋不去除蔽囿則不能如此應(yīng)物處世;“寬”“恕”主張對應(yīng)“不苛于人,不忮于眾”,即寬厚容眾而不刻?。弧耙娢瓴蝗琛薄敖嫳迸c“情欲寡淺”之說,對應(yīng)“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養(yǎng)必足而止,以此白心”,即以生民得遂、天下太平為追求。前后照應(yīng),若合符契,不容混亂,然“語心之容”若作他解,則不僅于文脈有滯礙隔斷,而且“以聏合歡,以調(diào)海內(nèi)”緊承“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下來,此處“聏”乃“色厚貌”⑦,也就是寬厚的意思,則前后不連貫。這些都足證“容”當(dāng)作“寬容”解。

其次,韓非述及宋钘的思想主張,明確稱其“寬”“恕”之說。今按《韓非子·顯學(xué)》篇所論曰:

漆雕之議,不色撓,不目逃,行曲則違于臧獲,行直則怒于諸侯,世主以為廉而禮之。宋榮子之議,設(shè)不斗爭,取不隨仇,不羞囹圄,見侮不辱,世主以為寬而禮之。夫是漆雕之廉,將非宋榮之恕也;是宋榮之寬,將非漆雕之暴也。今寬廉、恕暴俱在二子,人主兼而禮之。[9]

此處所述,“設(shè)不斗爭”等于“救民之斗”“禁攻寢兵”;“取不隨仇”主張對仇人不報復(fù),即寬容不爭;“不羞囹圄”亦即“見侮不辱”之意。據(jù)此可見,“寬”“恕”之說實為宋钘思想中的一大主張,與《天下》篇“語心之容,名之曰心之行”相互對應(yīng)。這正近代如學(xué)者顧實所說的,“恕者,恕容也。寬者,寬容也。雖不言容而與言容無異也”[10]。

第三,《說苑·君道》載有一段尹文與齊宣王的對話,也有助于證明我們的觀點。其文云:

齊宣王謂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對曰:“人君之事,無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從,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獲罪也。大道容眾,大德容下,圣人寡為而天下理矣?!稌吩唬骸W魇ァ!娙嗽唬骸幸闹?,子孫其保之?!毙踉唬骸吧啤!保?1]

按尹文論君道,同時強調(diào)“無為”和“能容”兩個方面,故知其學(xué)說中有主張寬容、容眾者。對此,顧實認(rèn)為:“是蓋尹文語心之容,遺說之僅存者,較諸宋钘語心之容尚須他人語中證明者,更明確已?!保?0]所論最為明白,也最切近實情。

至此,將“容”字釋為寬恕能容,當(dāng)無疑義。又,“語,論也”[12]45“正義而為謂之行”[13],那么“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就是說:稱道寬容能容,將其定義為心之天性。但應(yīng)當(dāng)清楚的是,作為宋钘、尹文思想中的一項重要學(xué)說主張,“語心之容”并非一般泛泛而言的包容、寬容之義,而是從本性說心行、依大道論君道的思想理論,體現(xiàn)出鮮明的黃老特色。

三 “語心之容”的黃老道家思想特質(zhì)

對“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的真義,前人尚偶有知之者,如成玄英、顧實等,至于它所具有的黃老思想特質(zhì)則未之或及。茲特疏舉三條證據(jù),論之如下:

其一,班固評價宋钘的著作說“其言黃老意”⑧,劉歆稱尹文“其學(xué)本于黃老”⑨,則漢人猶識宋钘、尹文學(xué)說之具有黃老特質(zhì)。按當(dāng)時二人著作遺事猶多存在,則劉歆、班固之言必有根據(jù),非今日宋钘著作散佚、尹文之書已是偽書的情況所可比擬,所以不能以今日材料缺乏而懷疑前人判斷失據(jù)。當(dāng)然,承認(rèn)宋钘、尹文思想具有黃老特質(zhì)是一回事,要確認(rèn)到底他們的哪些主張具有黃老特質(zhì)則是另一回事,尚需仔細(xì)進(jìn)行辨析。

其二,《天下》篇評宋钘、尹文“不累于俗,不飾于物,不苛于人,不忮于眾”,與下文“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對應(yīng),表示他們持一種寬恕能容的態(tài)度。這與道家思想正相一致,如《天下》篇亦稱關(guān)尹、老聃“常寬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謂至極”,《老子》第十六章謂“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14],都是非常明顯的例子。這種寬容態(tài)度并非世俗的生活習(xí)慣,而是涉及心-物-道關(guān)系的深刻思想認(rèn)識,所以它能夠作為一種學(xué)說而存在和傳播。

其三,根據(jù)《說苑·君道》的記載,尹文論君道主要講“無為”與“能容”兩點,而“事寡易從,法省易因”是說“無為”,“大道容眾,大德容下”乃論“能容”。尹文從“因”“從”兩個方面說君道無為,從“道”“德”兩種角度論君道能容,所表現(xiàn)出的黃老道家特質(zhì)至為鮮明。“無為”乃是道家黃老乃至法家所常主張的觀點,而尹文講君道時將“能容”與“無為”相提并論,可說是其學(xué)術(shù)思想的顯著特點。

實事求是地講,以前學(xué)者們對宋钘、尹文思想中的黃老特質(zhì)也并非完全沒有意識,只是苦于直接材料的缺乏,在具體內(nèi)容的確認(rèn)上往往不免存在偏差。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不少學(xué)者根據(jù)郭沫若提出的“《管子》四篇為宋钘、尹文遺著”⑩說法,直接以《管子》的《心術(shù)上》《心術(shù)下》《白心》《內(nèi)業(yè)》四篇為基礎(chǔ)來認(rèn)識宋钘、尹文思想的黃老思想特質(zhì)。二是,有的僅能從“別宥”或“見侮不辱”“情欲寡淺”(“人之情欲寡”)等幾個方面來理解其黃老特質(zhì),如胡家聰、劉咸炘?!?關(guān)于第一種認(rèn)識,因為《管子》四篇作為宋钘、尹文遺著的基礎(chǔ)不能確定無疑地成立,故以此來判別其思想特質(zhì)就屬無根之談,不攻自破。至于第二種情況,所說確實有其道理,但是忽略了“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這項學(xué)說,而這也無疑具有黃老道家思想特質(zhì)。而且若仔細(xì)辨認(rèn)的話,這些說法其實都僅就宋钘而進(jìn)行論述,并沒有涉及尹文。雖然《天下》篇將宋钘、尹文合論,但實質(zhì)上二人學(xué)說并非全同。征諸可靠的傳世文獻(xiàn),尹文學(xué)說與宋钘相同者,僅有《呂氏春秋·正名》篇“見侮不辱”及《說苑·君道》篇“能容”兩條,可以得到確切證實。據(jù)此可知,“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乃宋钘、尹文的共同觀點,具有鮮明的黃老道家思想特質(zhì)。而若進(jìn)一步推求這一學(xué)說的思想淵源,又可知非特此也,還有來自《尚書》影響的因素。

四《尚書·洪范》的思想影響

宋钘、尹文主張寬恕容眾,所建學(xué)說——“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具有黃老道家思想特質(zhì),已如上述。但問題并不止于此,通過分析相關(guān)材料,還可進(jìn)一步確認(rèn)其學(xué)術(shù)淵源與《尚書》存在絲縷聯(lián)系。這從《韓詩外傳》卷三的引文中可以鉤稽出非常清晰的線索。今按其文云:

傳曰:“法下易由,事寡易為,而民不以政獲罪。故大道多容,大德多下,圣人寡為,故用物常壯也?!眰髟唬骸耙缀喍煜轮淼靡?。忠易為禮,誠易為辭,賢人易為民,工巧易為材?!薄对姟吩唬骸搬幸闹?,子孫保之?!保?5]

這里只稱“傳曰”,未明言出自誰氏。然根據(jù)《說苑·君道》篇的記載,可知為尹文之言。只不過,這里與彼處存在兩點明顯不同:一是多出“忠易為禮,誠易為辭,賢人易為民,工巧易為材”數(shù)句,二是將原引“《書》曰:‘睿作圣?!睋Q為了“傳曰: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按“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出自《易傳·系辭上》,其義與“忠易為禮,誠易為辭,賢人易為民,工巧易為材”相同,都是論證簡易無為之旨。而尹文原引“《書》曰:‘睿作圣?!眲t語出《尚書·洪范》篇,乃承上說“能容”之旨?!?2也就是說,尹文論君道并舉“無為”與“能容”兩方面內(nèi)容,而韓嬰通過更改引證文字并且增加數(shù)語,僅僅申論其中簡易無為這一個方面,二者的差別非常明顯。不過,也正是這個差異之處,更能凸顯出“能容”乃是尹文的獨特學(xué)說,其學(xué)術(shù)淵源有受到來自《尚書·洪范》的影響。

然而,這里并非沒有問題,就是尹文用來引證“能容”觀點的文字,傳本《說苑》作“睿作圣”而非“容作圣”,似乎前后矛盾。對此,向宗魯辨析稱:

《書·洪范》今文“?!弊鳌叭荨?,子政用今文,亦當(dāng)作“容”,上文云:“大道容眾,大德容下?!惫室叭葑魇ァ币宰C成其義?!稘h書·五行志》引《傳》云:“容,寬也,言上不寬大,包容臣下,則不能居圣位?!闭c此文相應(yīng)。今本作“?!?,淺人妄改。[11]

據(jù)此,他認(rèn)為《說苑》作“睿”乃后人妄改,當(dāng)從今文《尚書》作“容”,然后方與尹文所說意思相合。

這其實涉及《尚書》學(xué)史上一段著名公案。按《洪范》所列有“五事”,其第五事今文作“思曰容”“容作圣”,如伏生《尚書大傳》、劉向《五行傳論》、班固《五行志》、荀悅《漢紀(jì)》皆是也。其他,如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五事》云“思曰容,容者言無不容”[16],許慎《說文·囟部》曰“思,容也”[12]216,亦用今文說。然古文作“思曰?!薄邦W魇ァ保枢嵭ⅰ渡袝髠鳌窌r為之辯曰:“‘容’當(dāng)為‘?!?。睿,通也。心明曰圣。孔子說休征曰:‘圣者,通也?!嫠亩鳎瑒t所謂圣。圣者包貌言視聽,而載之以思心者,通以待之君。思心不通,則是非不能心明其事也?!保?7]又曰:“《志》《論》皆言君不寬容則地動,玄或疑焉。今四行來沴土,地乃動,臣下之相帥為叛逆之象,君不通于事所致也。以為不寬容,亦皆為陰勝陽、臣強君之異。”[17]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所說經(jīng)義迥別,于經(jīng)學(xué)研究卻非細(xì)故,所關(guān)非小。清代經(jīng)學(xué)研究復(fù)興,這一問題得到重新檢討,諸如錢大昕、孫星衍、王念孫、王先謙、皮錫瑞等都曾作專門辨析,○13認(rèn)為《洪范》“五事”之五當(dāng)作“思心曰容”“容作圣”。其中,皮錫瑞參采眾家所長,所論最為詳暢:

古之言心者,貴其能容,不貴其能察?!短┦摹吩疲骸捌湫男菪菅?,其如有容?!薄墩撜Z》云:“君子尊賢而容眾。我之大賢與,于人何所不容?”《老子》曰:“容乃公,公乃王,王乃道,道乃久?!薄盾髯印吩唬骸熬淤t而能容眾,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薄睹献印芬匀蕿槿诵?。仁者必能容物,故視主明,聽主聰,而思獨主容。若睿哲之義,已于明聰中該之矣。[18]這里不僅引證廣博,而且辨明“古之言心者,貴其能容,不貴其能察”“睿哲之義,已于明聰中該之”,尤為精辟之論。再結(jié)合《說苑·君道》篇所載尹文之言,可知當(dāng)從今文經(jīng)作“思曰容”“容作圣”于義為長,也更符合先秦時期的思想文化語境。故程水金曰:“此當(dāng)以錢氏‘五句皆韻’之說定其是非?!荨?,包容也,董氏云‘心寬大無不容’,是其義也?!荚蝗荨?,猶言‘思慮必須全面而周到’,即‘必須廣納曲容異議,以通盤綜合思慮之’之謂也?!保?9]

至此可以說,《洪范》“思曰容”“容作圣”乃謂圣賢(包括君主)應(yīng)當(dāng)寬大容眾,漢儒如伏生、劉向、董仲舒、班固、許慎、荀悅等尚明此義,其與包括尹文解說在內(nèi)的先秦古說相一致。漢儒之說蓋傳授有自,而宋钘、尹文所主張的寬恕能容學(xué)說亦可謂學(xué)有淵源。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稱《尚書·洪范》篇為“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這一學(xué)說得以建立所資的傳統(tǒng)思想資源,大概是沒有什么疑義的。認(rèn)識到這一點,對全面理會宋钘、尹文思想中的復(fù)雜因素,并客觀全面地評價他們在思想史上的地位,當(dāng)不無裨益。

注釋:

①此據(jù)錢穆《先秦諸子系年》所附《諸子生卒年世約數(shù)》考定,宋钘生于公元前360 年,卒于公元前290 年,而尹文生于公元前350 年,卒于公元前285 年。

②分別見《莊子·逍遙游》《韓非子·顯學(xué)》《孟子·告子下》。③見《荀子》的《天論》《解蔽》《正論》。

④《呂氏春秋·正名》篇,高誘注。

⑤《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名家類“《尹文子》一篇”下,顏師古注引“劉向云”。

⑥洪邁《容齋續(xù)筆》卷十四“《尹文子》”條引。

⑦陸德明《莊子音義·天下》引“司馬云”(隋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 年出版,第403 頁。

⑧《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小說家類“《宋子》十八篇”條下班固自注。

⑨洪邁《容齋續(xù)筆》卷十四“《尹文子》”條引“劉歆云”。

⑩此說創(chuàng)發(fā)于劉節(jié),因郭沫若而產(chǎn)生影響,引發(fā)極大的爭議,現(xiàn)今已不為一般學(xué)者所信從和接受。相關(guān)討論可詳參:劉節(jié)《〈管子〉中所見之宋钘一派學(xué)說》(1943),郭沫若《宋钘尹文遺著考》(1944),葉華《駁郭沫若“宋钘尹文遺著考”》(1947),關(guān)鋒《論宋尹學(xué)派》(1959),祝瑞開《〈管子·心術(shù)上、下〉等篇非宋钘、尹文遺著辨——兼說其在中國哲學(xué)史上的地位和影響》(1977),潘富恩等《論宋尹學(xué)派形而上學(xué)的思想特征》(1980),李存山《〈內(nèi)業(yè)〉等四篇的寫作時間和作者》(1987),徐立軍《〈心術(shù)〉等四篇屬道家著作》(1987),李學(xué)勤《〈管子·心術(shù)〉等篇的再考察》(1991),張岱年《管子的〈心術(shù)〉等篇非宋尹遺著考》(1992),朱伯崑《〈管子〉四篇考》《再論〈管子〉四篇》(1998),裘錫圭《馬王堆〈老子〉甲乙本卷前后佚書與“道法家”——兼論〈心術(shù)上〉〈白心〉為慎到田駢學(xué)派作品》(2004),等等。

?胡家聰認(rèn)為“別宥”是“宋钘開創(chuàng)的道家觀點,具有哲學(xué)認(rèn)識論的普遍意義”(陳鼓應(yīng)《道家文化研究:第八輯》中的胡家聰《宋钘思想及其道、墨融合的特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年,第203 頁)。劉咸炘指出“合觀見侮不辱、情欲寡之說,皆頗近于道家《七略》謂其‘言黃、老意’,于此可見其非誣”(黃曙《劉咸炘學(xué)術(shù)論集·子學(xué)編》中的劉咸炘《子疏定本》,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7 年,第94 頁)。

?此所引“《書》曰:‘睿作圣。’”疑經(jīng)后人改易,“?!碑?dāng)作“容”。說詳下文。

?諸家說詳見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 年,第11 頁),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6 年,第298-299 頁),王念孫《讀書雜志》(南京:鳳凰出版社,2000 年,第239-240 頁),王先謙《漢書補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 年,第604-605 頁),皮錫瑞《今文尚書考證》(北京:中華書局,1989 年,第249-254 頁),等等。

猜你喜歡
能容黃老情欲
青春語錄
愛吃大閘蟹的黃苗子老先生
青春語錄
我眼里的黃煥章老人
胸懷
智珠二則
做個平和的人
啟示
文學(xué)港(2016年7期)2016-07-06 15:47:47
掌握情欲催化劑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02:45:06
公歲是個啥單位
文苑(2015年5期)2015-05-11 10:59:52
仪征市| 兰西县| 中卫市| 肃宁县| 湘西| 成都市| 虹口区| 团风县| 贵州省| 河曲县| 新邵县| 华坪县| 苗栗县| 东辽县| 原阳县| 郴州市| 江门市| 沐川县| 平定县| 临汾市| 额济纳旗| 古田县| 永吉县| 布尔津县| 翁源县| 武乡县| 咸阳市| 诸暨市| 麟游县| 蛟河市| 嘉鱼县| 图木舒克市| 长垣县| 绥阳县| 衡水市| 桐柏县| 永昌县| 固安县| 太原市| 陇南市| 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