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縣軍
(湖北省鶴峰縣八峰民族學校 湖北·恩施 445800)
生本課堂屬于一種新型教學形態(tài),指的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以生為本的理念,與現(xiàn)階段的教育理念相符。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地理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需注重對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主要涉及地理思維、人文以及技術等相關素養(yǎng)。如果仍然運用傳統(tǒng)以教師為本的教學模式,那么就無法較好的加強學生地理思考能力,不利于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高。對此,需要構建生本課堂,打破傳統(tǒng)教育存在的局限性。
建立生本課堂,并非只是響應教育改革的號召,還能夠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初中地理教師在構建生本課堂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對相關教學理念的把握,并且對此理念內涵的準確認識,屬于構建生本課堂的基礎[1]。對于生本課堂的內涵而言,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其一,尊重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初中地理教師在貫徹落實生本教育理念的過程中,需要給予學生個體差異更多的重視,尊重和肯定學生的個體發(fā)展,確保學生能夠將自身的長處展現(xiàn)出來,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其二,生本理念是將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的教育觀。對于生本理念而言,屬于以人文本準則的忠實執(zhí)行者,始終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發(fā)展,以學生為核心進行教育知識的傳播。由此看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率。
首先,教學理念存在滯后性。受應試教育思想的長期影響,初中地理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存在側重于機械訓練與題型教學的情況,不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其次,不重視地理和生活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對于現(xiàn)階段的初中地理教學情況而言,部分教師只重視教學考試所需的內容,這樣除了不能加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之外,還無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地理知識的樂趣。
初中地理教師要想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并順利構建生本課堂,首先應轉變以教師講解、學生記錄為主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引導學生在可行能力中探究學習[2]。在此背景下,作為總結者、引導者的教師,教學任務更加艱巨。
例如,教學“世界的人口”相關內容的過程中,此章節(jié)主要講述了與世界居民人口存在聯(lián)系的問題,涉及的知識相對簡單,邏輯性要求低,所以教師可采取啟發(fā)引導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立足于章節(jié)的引入與創(chuàng)建可視化架構,讓學生自我發(fā)揮,進行自主學習。實際操作時,教師可將世界人口作為中心,從人口數(shù)量、增長速度、容量等方面展開可視化架構的細節(jié)學習。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曾經引起巨大反響的“非洲小孩和禿鷹”的圖片,以此讓學生形成共鳴,準確認識到合理人口容量的重要性,應遵循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將人口增長速度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采取此種教學方式,可以明確學生在課堂中的中心地位,并調動學生學習欲望,對初中地理構建高效生本課堂也有重要意義。
課堂屬于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情緒復雜敏感,逆反心理強,此階段教師的正確引導能夠展現(xiàn)出良好的作用。特別是地理這種理論性較強的科目,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構建生本課堂,并主動積極的與學生進行溝通,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綜合實力。
地理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生活中獲取知識屬于對生本教育理念的延伸。例如,教學“中國的自然資源”相關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將學生生活作為立足點,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理解展示生活中最為常用的各類自然資源,部分學生會舉例:河流是水資源、樹林是木質資源、風能和太陽能可以發(fā)電也是自然資源等。然后,要求學生利用交流、討論的方式,分析自然資源到底包含哪些內容等問題。學生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可以增進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長此以往就會對地理學習形成輕松、愉悅的心理,便于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另外,教師需要多觀察和點評學生,并在課后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形成和諧、積極的學習氛圍,并夯實師生互動、信任的基礎。所以,為了推動學生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并培養(yǎng)其發(fā)散思維,教師需給予學生更多的陪伴和關心,展現(xiàn)出生本教育的指導作用。
初中地理學科在研究對象方面較為空泛,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有利于生本課堂的順利構建[3]。初中地理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結合現(xiàn)階段學生特點進行針對性引導,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并利用外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例如,教學“認識地球”時,此節(jié)內容主要是介紹地球。盡管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但對于地球的學習總是顯得抽象。在生本課堂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課件導入教學素材。比如,向學生播放“我們的地球”的視頻,讓學生切實感受地球的存在,調動學生的感官并營造學習地球有關知識的良好氛圍,進而在加強課堂凝聚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為高效生本課堂的創(chuàng)建添磚加瓦。另外,地球屬于抽象性極強的一個事物,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貼近生活,讓復雜知識生活化。比如,可以引導學生將西瓜比作地球,西瓜的線條則為經緯線,上下兩點分別為地球的南北兩極,用西瓜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便利條件,老師再進行引導,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便可擴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通過小組探究的方式建立高效生本課堂,需要將學生自身的能力作為重點,適用于難度不高的教學內容,因為若難度較大,極易出現(xiàn)學生找不出正確答案的狀況,進而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并無法培養(yǎng)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及自主思考能力[4]。對此,教師可采取問題探究教學的方式建立生本課堂。其一,運用此種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教師參與度能夠得到提高,但并非全面講授;其二,該教學方式需要將學生思考作為重點,與生本課堂教學理念相符;其三,運用問題探究教學法可以更好的展現(xiàn)出教師引導作用,教師可結合豐富的經驗與地理素養(yǎng),將教學重點融入到問題中,并把教學難點劃分成若干個問題,以便于讓抽象問題具象化、復雜問題簡單化,提高學生自主思考能力。運用問題教學法的過程中,初中地理教師只有做好以下兩方面才能夠順利的構建生本課堂:一方面,應合理控制問題數(shù)量。問題教學法和小組合作教學法之間存在的差別在于前者問題不宜過多,因為問題教學法的開展形式表現(xiàn)為:“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開始思考—學生回答問題—教師開始評價”。在此種較為緊張的節(jié)奏中,如果問題過多,學生會感覺疲憊;另一方面,合理控制問題難度。采用遞進式提問,把握問題的順序與難度是問題教學法的重要基礎。問題教學法的思考主體通常是單個學生,因此問題不宜過難。
綜上所述,生本課堂有利于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高。初中地理教師構建生本課堂的過程中,首先要深入了解學生。學生屬于生本課堂的基礎,只有掌握好學生的特點,有的放矢的開展教學活動,才能夠順利的實現(xiàn)生本課堂教學目標。其次,應運用好課堂教學實踐,為學生構建生活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最后,需展現(xiàn)出教師的引導作用,運用問題探究教學法,教會學生思考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