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張 蕾 楊菊超
(天津農學院繼續(xù)教育學院 天津 300392)
新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基地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伴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的頒布,各地紛紛著眼于勞動教育基地的建設,但是由于社會各方對勞動教育基地的認知水平不同、加之不同地區(qū)對于勞動教育基地建設的政策導向不一,導致勞動教育基地建設水平良莠不齊。理論方面,學界對勞動教育基地的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筆者認為,可從制度建設、課程建設、文化建設三個方面來探討勞動教育基地的建設,進而增強在基地內開展勞動實踐活動的育人效果。
2020年3月20日,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對構建我國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優(yōu)質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無疑成為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開展的一大短板。《意見》中也就解決這一短板提出了破解思路,就是要充分利用現(xiàn)有綜合實踐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職業(yè)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勞動實踐場所,建立健全開放共享機制。
天津市委、市政府在深入研究《意見》的基礎上,針對天津市本土情況,積極研究制定天津市勞動教育舉措,于同年12月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若干措施》。其中,對加強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作出了如下表述:建立以區(qū)為主、政府統(tǒng)籌規(guī)劃配置中小學(含中等職業(yè)學校)勞動教育資源的機制。依托天津農學院、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等高校及相關企事業(yè)單位、科技文化場館等,重點建設5個市級、16個區(qū)級勞動教育基地,50 個“農業(yè)+”“工業(yè)+”“科技 +”“生態(tài)+”“文化+”“旅游+”“制造業(yè)+”等行業(yè)勞動實踐教育基地。
(1)勞動教育基地可以為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提供必要場地,解決中小學勞動場地不足的問題?!蛾P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中,對天津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的課時做出明確規(guī)定:要求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小學1至2年級每周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中勞動時間不少于2小時;其他年級每周不少于3小時。大中小學每學年設立勞動周,可在學年內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體勞動為主。
為保障勞動教育課程的有效落實,《措施》規(guī)定每所中小學校至少建設1間勞動實踐教室。但是,勞動實踐教室的建立僅僅可以滿足在校內開設勞動教育課程的基本需求,從正確勞動觀念的樹立、良好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精湛勞動技能的習得、傳統(tǒng)勞動精神的傳承上來看,局限于校園內部的勞動教育課程遠遠未能達到開展勞動教育的初衷。正是鑒于此,《措施》在對校內、外勞動教育時間做出明確規(guī)定的同時,也明確提出設立勞動周。
勞動教育基地在承接中小學勞動周的過程中,要在與項目校充分對接需求的基礎上,為項目校制定個性化勞動教育方案。為項目校學生提供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基礎設施,有效彌補中小學勞動教育場地不足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們走出課堂,感受“才了蠶桑又插田”的鄉(xiāng)村四月;了解“晝出耘田業(yè)績麻”的田園生活。
(2)勞動教育基地可以還原勞動場景,讓學生們親歷勞動過程,育人效果可視可感。勞動教育基地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可以彌補學生們勞動教育課時的不足,在基地開展的系列活動中,孩子們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在勞動教育基地,孩子們在白云黑土間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養(yǎng)成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勞動教育基地可以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能力及知識儲備,分階段、分模塊設置勞動教育場景。秉持“勞動教育不等同于勞動”的育人理念,以再現(xiàn)勞動場景為手段,讓學生們在真實自然的情境下,感受勞動魅力。在出力流汗之余,學生們可以自覺體悟到我國農耕文明的光輝燦爛、了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培養(yǎng)勤勞踏實的可貴品質。
勞動教育基地是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的必要載體,承接著中小學生勞動周的開展,直接影響勞動育人功能的發(fā)揮。勞動教育基地如何建設才能切實發(fā)揮勞動育人功能,更大程度上為中小學勞動教育助力賦能,成為學界關心的一個問題。筆者認為,勞動教育基地應以制度建設為綱領,以課程建設為核心,以文化建設為皈依,最終實現(xiàn)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
相對完善且可不斷進行優(yōu)化的制度體系是勞動教育基地得以有序運行并能夠長足發(fā)展的有力保障。勞動教育基地涉及學生、項目校、基地以及學生所在家庭等多個方面,同時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在進行頂層制度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到不同群體的重要關切,力求尋得不同群體關切間的最大公約數(shù)。使學生、學校、基地、家長以及社會效益得到最大彰顯。
在勞動教育基地制度體系的建設過程中,要時刻以為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助力賦能為最終目的,通過勞動教育基地與項目校的不斷溝通融合,為學生搭建學農、愛農、知農、樂農平臺。在集體勞動的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在思想觀念上,使學生從“要我勞動”轉變?yōu)椤拔乙獎趧印?,進一步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勞動教育基地要制定完備的管理制度匯編,強化基地安全管理、引導學生自我管理,同時明晰基地與項目校在勞動周期間的角色定位。多方攜手努力,達成以勞育人的最終目的。
如果說制度建設可以為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保駕護航,那么課程建設就是勞動教育基地活的靈魂。是基地不可復制的核心競爭力。在基地建設過程中,應被給予足夠的重視。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要避免兩個問題的出現(xiàn)。一是要認識到課程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應與時俱進,不斷優(yōu)化,與我們的時代無限貼合。這樣才能彰顯勞動教育的實踐價值和時代意義。二是基地課程不可一概而論。勞動教育基地承接不同層次、不同年齡的學生開展勞動教育。在課程設置上,應充分考慮學校特點、學生層次、知識儲備等情況,遵循育人規(guī)律、以開放包容為原則,為學生量身打造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基地勞動教育模式應以體驗式為主,將現(xiàn)代前沿科學技術知識與傳統(tǒng)勞動教育技能有機融合,在時代變遷中,感受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光輝燦爛的農耕文明。
勞動教育基地不是簡單為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單一物質基礎與活動場地。基地想要實現(xiàn)為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助力賦能的目標,必須深耕文化建設,打造富有勞動教育特色的文化陣地。
在為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助力賦能的過程中,基地應首先著眼于自身特色的深入挖掘。著眼自身資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上對接社會需求。如社會上一些紅色教育基地,在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紅色教育資源,將賡續(xù)紅色血脈與傳承勞動精神有機結合起來,在勞育過程中,進一步增強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強體增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剡€可以在勞動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設計一些意義豐富的精品課程。如在勞動教育過程中,融入我國古代光輝燦爛的農耕文明;穿插介紹當今時代農業(yè)技術的前沿發(fā)展。再如,將新時代勞動教育與課程思政結合起來,多維度建立知識架構,讓學生以更自然的方式領受知識,助力學生們成長成才。
勞動教育基地是學生們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場所,也是學生們實現(xiàn)樹德、增智、強體、育美、創(chuàng)新的物質基礎,更是學校、社會、家庭共育的重要一環(huán)。充分發(fā)揮出勞動教育基地為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助力賦能的作用,必須夯實勞動教育基地基礎建設、健全制度體系、打造核心精品課程、深耕基地文化建設。從制度、課程、文化三個維度同向發(fā)力,打造王牌勞動教育基地,助力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