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琳琪 陸秀英*
(沙洲職業(yè)工學院 江蘇·蘇州 215600)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道: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作為國家的后備軍,他們的理想信念關系著祖國未來的發(fā)展。高職院校在傳承紅色基因上,可以通過校園環(huán)境熏陶、知行合一等路徑,幫助青年大學生在成長中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文化自信,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共產黨人精神血脈。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1]。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傳承紅色基因上升到治國理政的戰(zhàn)略高度,傳承紅色基因不僅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時代要求,也是當代大學生重要的責任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革命老區(qū)和革命圣地考察調研,在多個場合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反復強調要把紅色基因傳承好。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①他強調: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jù)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2]。此外,總書記在瑞金、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等地參觀考察時,不僅強調了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意義,還指明了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和實踐路徑。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當代大學生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接收大量的信息,由于網(wǎng)上信息參差不齊,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危害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通過傳承紅色基因,幫助大學生摒棄浮躁,了解紅色基因的精神密碼,深刻認識來之不易的紅色政權、來之不易的新中國、來之不易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明晰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規(guī)律。通過校園環(huán)境、課堂內外活動、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紅色文化和革命紀念館相結合,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根植文化自信,培養(yǎng)大學生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發(fā)揮高校培養(yǎng)大學生紅色文化的主渠道和主陣地。
傳承紅色基因是對革命精神的傳承,旨在彰顯紅色基因的時代價值。當代的高職學生,出生成長于和平年代,對中國歷史的了解僅局限于書本,在一定程度上不太深刻,外加互聯(lián)網(wǎng)上各種意識形態(tài)的沖擊,學生思想容易被侵蝕。傳承紅色基因旨在通過各種紅色文化資源在青年學生成長中烙上紅色印記、血脈中注入紅色基因,提高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強化信念,筑牢信仰之基,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華文化、中華精神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大學生呈現(xiàn)多元的價值觀。高職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紅色基因,一方面幫助大學生抵御西方腐朽反動思想文化侵蝕,防止“和平演變”的利器;另一方面通過革命歷史、傳統(tǒng)文化、國情社情等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傳承紅色基因,引導青年大學生接受文化熏陶和精神洗禮,做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做好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捍衛(wèi)者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者。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傳承紅色基因引導學生從黨史中汲取敢闖敢試、拼搏進取的智慧力量,引導學生不斷增強各項本領,強化義不容辭的使命擔當,引導學生以黨史為精神指引,用黨史激勵自己,從革命先烈身上汲取精神動力,找準信仰的立足點,磨礪意志,錘煉品格,引導學生在新時代背景下不斷尋找紅色記憶,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形成良好的品德。傳承紅色基因旨在不斷強化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并內化為精神追求和日常行為準則,在學習生活工作中付諸實踐。
3.1.1 充實課堂內教學
一是用紅色文化資源充實課堂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也是傳承紅色基因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首先,傳承紅色基因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運行規(guī)律相結合。將紅色基因蘊涵的理論轉化為大學生能理解和喜聞樂見的話語,引導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感知,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之中,轉化為信仰和精神動力。以沙洲職業(yè)工學院為例,將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放在革命紀念館、革命根據(jù)地完成,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堂,理實一體,讓學生入腦入心;其二,大力推進課程思政。紅色基因的傳承需要其他課程作為依托,沙洲職業(yè)工學院根據(jù)專業(yè)特性,通過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在通識課程、選修課程、專業(yè)課程、實踐課程中對紅色基因展開解讀,通過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融合,從理論基礎到專業(yè)角度,站在不同的歷史維度,讓大學生深刻領會紅色基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3.1.2 融入課堂外活動
把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活動。傳承紅色基因,除了通過課堂教學滲透,還可以通過將紅色文化與校園活動相結合。沙洲職業(yè)工學院以“科技文化節(jié)”“心理健康月”等活動為載體,結合畢業(yè)季、迎新季、紀念日、傳統(tǒng)節(jié)日等時間績點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等形式,將紅色人物、紅色故事、紅色文化等浸潤到校園活動中,在活動中強化學生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guī)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同時,通過邀請地方史學家、教育學者走進課堂、走進報告廳、向學生解讀紅色革命精神,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大無畏精神,進一步深化紅色基因的傳承。
3.1.3 營造校園輿論環(huán)境
在校園內,通過線上和線下營造輿論環(huán)境。線下通過校園環(huán)境,宣傳欄、板報、電子屏等校園宣傳平臺,形成特定的紅色文化校園宣傳氛圍。線上,充分利用學生依賴網(wǎng)絡的特點,通過建立沙洲職業(yè)工學院主題宣傳網(wǎng)站、通過微信公眾號、結合學習強國、青年大學習等網(wǎng)絡平臺,開展輿論引導,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紅色熏陶,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導權,賡續(xù)紅色基因的傳承。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青年人要“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沙洲職業(yè)工學院,一是將傳統(tǒng)文化“請進”校園,弘揚紅色文化。一方面聘黨校學者、全國勞模、道德模范來學校開展報告,通過他們的角度,發(fā)現(xiàn)地方紅色文化中亮點,通過生動、鮮活的紅色資源,講好英雄模范故事,提升青年學生的志氣、骨氣,以英雄為榜樣,堅定理想和信仰,激發(fā)無私奉獻的奮斗精神;二是“走出”校園實地體驗。沙洲職業(yè)工學院利用寒暑假社會實踐、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志愿服務行動,黨團建中的主題黨日活動,組織大學生志愿者走進雙山島渡江戰(zhàn)役紀念地、徐州淮海戰(zhàn)役紀念館、連云港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等紅色基地,大學生們看望老紅軍,祭掃烈士陵園,走進博物館,參加志愿服務,通過參觀革命歷史紀念館、體驗紅色足跡、重溫紅色歷史等活動,在情境中提升思想境界,讓大學生心靈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紅色文化凈化,發(fā)揮紅色基地的教育和引導作用。
通過理論與實際結合,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大學生在紅色教育中接受思想上、精神上的洗禮;在參觀實踐中,身臨其境中了解革命故事,感受革命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青年學生在不懈的奮斗中傳承紅色基因,奉獻青春才華。
高職院校是紅色基因傳承的平臺,高職大學生是國家重要的一線技術技能型人才資源,是紅色基因傳承的踐行者,是中國共產黨的未來和希望。所以,針對當前的新形勢,高職院校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專業(yè)技術技能知識培養(yǎng),更要重視大學生的思想素質教育。因此,探索傳承紅色基因有效途徑,使大學生能更好地銘記黨的歷史、發(fā)揚革命精神,成為合格的新時代接班人。
注釋
①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用好紅色資源...》,《求是》雜志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