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鄂南地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品類豐富、數量眾多,對它的傳承已成為提升咸寧文化軟實力、打造魅力咸寧旅游名片的重要手段。而利用剪紙對鄂南非遺進行“活態(tài)”傳承,則是鄂南非遺傳承的最佳路徑之一?;乜磶啄甑臍v程,其主線清晰呈現:坐下來——學習鄂南非遺的文化底蘊;走出去——面對面向非遺大師學習;扎進去——苦練剪紙技藝;跳出來——大膽進行剪紙創(chuàng)新;展出來——讓剪紙作品成為老百姓和鄂南非遺之間的可視化“橋梁”。
關鍵詞:剪紙;鄂南非遺;活態(tài);傳承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鄂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項目“以剪紙為路徑的鄂南非遺‘活態(tài)’傳承研究”(2020XZ19)研究成果。
一、剪紙“活態(tài)”傳承鄂南非遺的內涵與意義
(一)鄂南非遺概況及傳承的必要性
1.鄂南非遺概況
文中的鄂南是指咸寧市所轄的咸安區(qū)、赤壁市、嘉魚縣、通山縣、通城縣、崇陽縣。鄂南地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眾多、品類豐富。根據鄂南文化研究中心多位學者在2012年的整理得知,鄂南六縣市各級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6996項[1],包含了傳統(tǒng)民間文學、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傳統(tǒng)美術、技藝、生產商貿習俗、消費習俗、人生禮俗、歲時節(jié)令、民間信仰、民間知識、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競技、傳統(tǒng)醫(yī)藥,等等。
2.鄂南非遺傳承的必要性
近年來,在建設文化強國目標的引領下,國家各級文化部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愈加重視,特別是十九大以來,咸寧市人民政府更是乘著“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2]的東風,通過“提升文化軟實力,深入挖掘咸寧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加強文物、非遺保護利用,弘揚紅色文化,傳承民間工藝,推動咸寧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活起來、傳下去”[3]的做法來涵養(yǎng)鄂南人民的文化生活,著力打造魅力咸寧旅游城市的品牌形象。
2015年,地處咸寧并擁有鄂南文化研究中心的湖北科技學院入選第二批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該院負責人就表示,要努力將鄂南文化研究中心建設成為鄂南非遺研究、展示咨詢服務中心,鄂南非遺教育教學、傳承與傳播、產業(yè)孵化基地,從而使中心成為鄂南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文化繁榮的智力源、思想庫[4]。
2021年4月,咸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館,咸寧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非遺館建成投入使用為新的起點,推動非遺保護事業(yè)整體發(fā)展,將非遺館運營與非遺宣傳、非遺展演、非遺研究、非遺資源利用、非遺教育等工作結合起來,與鄉(xiāng)村振興、建設文化強國等國家戰(zhàn)略有機融合起來,不斷加強地域特色資源的深度挖掘,促進文化繁榮,推進文旅融合,助力市文化旅游高質量發(fā)展[5]。
由此可見,傳承鄂南非遺已經成為提升咸寧文化軟實力、打造魅力咸寧旅游名片的重要手段。
(二)剪紙“活態(tài)”傳承鄂南非遺的內涵
1.“活態(tài)”傳承的意義。潘魯生在《推進民間文藝高質量發(fā)展》一文中說:“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必須堅持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盵6]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長項兆倫在上海圖書館“非遺大課堂”講座中說:“非遺的世代相傳,不是同一個東西、同一種方式永遠不變地傳下去”[7]。項兆倫認為,非遺不是靜止不動的,它的“世代相傳”是文化傳統(tǒng)在一代代人的能動實踐中不斷被賦予新的創(chuàng)造。“活態(tài)”傳承鄂南非遺正是這樣,它注重鄂南非遺傳承方式的靈活性,不拘泥于以該種非遺本身范圍內的知識實踐來進行傳承,也不是非遺內容和形式的重復,而是在深刻理解鄂南非遺內涵的基礎上,借鑒其他藝術形式,采用嫁接、轉釋、交融等靈活的傳承路徑,對該非遺進行靈活傳承?!盎顟B(tài)”傳承鄂南非遺的方式有很多,如利用文學的形式傳承音樂類非遺,利用音樂形式對文學類非遺進行活態(tài)傳承,再如利用美術形式活態(tài)傳承文學類非遺,利用文學形式活態(tài)傳承美術類非遺……總的來說,文學、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美術等各類藝術形式都可以相互進行非遺活態(tài)傳承,這也正是非遺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體現。
2.選擇剪紙作為“活態(tài)”傳承路徑的緣由。從鄂南非遺傳承的效果預想,受眾面越廣越好。民間美術作為人人可參與的美術形式,最易被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也最易被人民群眾所接受。而在種類繁多的民間美術中,之所以選擇剪紙藝術對鄂南非遺進行“活態(tài)”傳承,主要在于:第一,剪紙作為民間美術的基礎性板塊,一方面具有極為廣泛的群眾基礎,工具材料易備,操作也容易上手;另一方面,剪紙又是其他民間美術的基礎,如皮影、刺繡、印染等圖樣都可以來自于剪紙圖案。第二,剪紙藝術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不僅富有中國哲理,而且蘊含了人民群眾無比豐富的心理預期;第三,剪紙作為一種視覺藝術,其藝術形象簡潔、鮮明、生動,最易被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和接受。這種基礎性、文化性、普愛性使剪紙成為“活態(tài)”傳承鄂南非遺的最佳藝術路徑。
3.剪紙“活態(tài)”傳承鄂南非遺的內涵。以剪紙為路徑“活態(tài)”傳承鄂南非遺,是在深刻理解某種鄂南非遺內涵的基礎上,以剪紙這種藝術形式表達該非遺的外觀形式或內涵意蘊,將剪紙的藝術特點和哲學內涵與鄂南非遺的主題內容、外觀造型、操作過程等元素有機契合,讓剪紙服務于鄂南非遺的傳承,其最終呈現的傳承載體——剪紙藝術作品,既具外觀形式美,又能表達鄂南非遺所蘊含的獨特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生命力及其創(chuàng)造力,以剪紙形式彰顯鄂南人民的智慧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
二、以剪紙為路徑“活態(tài)”傳承鄂南非遺的幾點做法
(一)坐下來——讀萬卷書,講好鄂南非遺故事,汲取剪紙文化內涵,為剪紙“活態(tài)”傳承鄂南非遺積淀文化底色
鄂南非遺能助力咸寧文化旅游高質量發(fā)展,成為打造魅力咸寧的重要依托,是因為每種鄂南非遺都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底蘊。所以坐下來——讀萬卷書,走進鄂南非遺和剪紙所承載的歷史與文化中去,了解鄂南非遺背后的故事;進入剪紙藝術的文化寶庫,明確剪紙形象背后的文化寓意,是利用剪紙“活態(tài)”傳承鄂南非遺的基本前提。例如,《六姑上譜 對詩允婚》(如圖1)是對湖北省省級非遺《錢六姐的故事》(民間文學類)進行“活態(tài)”傳承的剪紙創(chuàng)作,該創(chuàng)作在積淀文化底色方面至少做了以下功課。
1.主題內容凝煉。創(chuàng)作之前,首先通過文獻查閱、書籍閱讀等多種方法對《錢六姐的故事》進行了仔細梳理與學習內涵凝練。錢六姐,咸寧馬橋人。相傳,由于錢六姐出生于明弘治二年(1488年)冬天,名梅窗,且在兄妹中排行第六,所以人稱錢六姐。書香門第出身的錢梅窗,從小熟讀四書五經,五歲便能吟詩,精通詩詞歌賦,出口成詩成對。不僅如此,她蔑視權貴,敢于斗爭,而吟詩作對正是她進行斗爭的主要手段?!傲蒙献V”“對詩選婿”都是發(fā)生于錢六姐身上的經典故事。據說,錢六姐能登上家族宗譜也是經歷了一番斗爭的。寫譜先生說:“你知道宗譜為什么寫男不寫女?因為男兒力大頭頂田”。錢六姐說:“那您知道女子為什么要上宗譜?因為女子皇帝也念好”。寫譜先生說:“男子加臼是為舅,高女一輩為舅舅。”錢六姐說:“女字加乃為奶,高男兩輩成奶奶?!币虼?,錢六姐成了《錢氏宗譜》上唯一的一個女子,即“六姑上譜”。錢六姐也是一個通過對詩選婿的女子:明弘治十五年,錢六姐14歲,父母將她許配給進士周家慶,錢六姐欲跳樓相抗,要以才擇婿,父無奈,只得依她。弘治十七年,錢六姐與河南光山舉人李宗乾對詩,你來我往,足足對了幾個時辰,有答有對,一毫不差,引起一陣喝彩。最終,錢六姐沒有對贏李宗乾,便嫁給了他。“六姑上譜”“對詩選婿”讓錢梅窗在《咸寧縣志》上也被稱為“才媛”,藝文卷中還收錄了錢梅窗詩兩首。通過查閱資料,閱讀多本文獻書籍,創(chuàng)作組深刻領會到《錢六姐的故事》這項省級非遺所承載的歷史文化精神內涵,為后續(xù)剪紙創(chuàng)作錢六姐的形象建立了一種作品的格調。具體來說,錢六姐雖為女性,但并不是封建傳統(tǒng)中對女子定義的那種刻板印象——依靠無才便是德、溫順以及杰出外貌留下美名,而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敢于為爭取男女平等而斗爭的知識女性形象。
2.剪紙文化元素的注入。千百年來,剪紙之所以為人民群眾普遍喜愛,不僅由于它的技藝技巧,也不僅在于它的花花樣子,更是由于它蘊含的主題和文化寓意與老百姓的心理預期特別吻合。如祈福納祥、生命繁衍、陰陽相合、祛病除災等恒常主題,而這些寓意鮮明的主題則是由千年以來民間文化積淀而成的集體觀念符號所呈現的。如中國原始社會馬家窯彩陶中就出現過的萬字符“卍”在我國民間常用來表達吉祥美好、生生不息之意。剪紙中諧音類的寓意也很多,原始社會半坡彩陶中就出現過“魚”諧音“余”,代表富余、有余之意,蓮花與魚同時出現可表達連年有余;梅花與喜鵲寓意喜上眉梢;萬字符與如意寓意萬事如意……。中國傳統(tǒng)的陰陽觀在剪紙中也經常用到鳥與花、魚與蓮、蛇與兔等視覺符號——鳥與花同時出現,鳥代表陽主男性,花象征陰主女性;魚與蓮同時出現,魚代表陽主男性,蓮代表陰主女性;蛇盤兔,蛇代表陽,兔代表陰,蛇盤兔既有富余富足之意,又有陽護陰之意。魚戲蓮表達男女相戀,魚唆蓮象征男女交合、陰陽相生,等等。在凝煉了鄂南非遺民間文學《錢六姐的故事》之主題內容后,剪紙創(chuàng)作組特別注意了剪紙文化元素的注入。如為了表達男女相戀成婚的含義,作品《六姑上譜 對詩允婚》選取了百合寓意“百年好合”、喜鵲梅花寓意喜上眉梢、鴛鴦寓意幸福夫妻、花瓶寓意平安如意、萬字符“卍”寓意幸福萬年、松樹寓意堅強的生命力、鳥與花同時出現寓意陰陽相合,而梅蘭竹菊又寓意錢六姐富有文人才華和崇高氣節(jié),等等。
3.鄂南文化元素的滲透。非遺與民風民俗、氣候風貌往往有著直接的關聯?!鞍倮锊煌L,千里不同俗”,這使得鄂南非遺的“活態(tài)”傳承勢必彰顯鄂南地域特征。咸寧是著名的千橋之鄉(xiāng)、楠竹之鄉(xiāng),也是古民居建筑十分豐富的地域;錢六姐又是咸寧馬橋人……為了彰顯這些鄂南地方特色,剪紙創(chuàng)作組特意在創(chuàng)作中滲透了古民居、橋梁、竹子等咸寧地方文化元素。
(二)走出去——行萬里路,為剪紙“活態(tài)”傳承鄂南非遺增長見識
“不行萬里路,不讀萬卷書,欲作畫祖,其可得乎?”[8]的確,藝術創(chuàng)作不僅需要深厚的文化理論積淀和剪紙文化研究,還要師造化,向田間地頭的鄂南非遺一線學習,向民間的剪紙藝術大師學習。具體到剪紙“活態(tài)”傳承鄂南非遺來說,就是不僅要從知識層面通過文獻閱讀、分享交流來理解鄂南非遺的歷史文化精神內涵,還須在豐富鄂南非遺視覺文化經驗的基礎上,深化對鄂南非遺的內核理解,苦練剪紙技藝,利用高超的剪紙技藝完成這種活態(tài)傳承。為此,我們需要走出去,走到田間地頭去領略鄂南非遺的匠心和民間剪紙技藝。
1.走到鄂南非遺中去,感受鄂南非遺中的文化淵源,豐富與鄂南非遺相關的視覺經驗。例如,利用剪紙“活態(tài)”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時,我們專程來到赤壁羊樓洞川字磚茶制作技藝舊址雷家大院以及中國青磚茶博物館考察學習(如圖2)。2000余件與青磚茶有關的歷史文化藏品大大豐富了我們的視覺認知,到非遺之地獲得的感受與書本和文獻學習后獲得的感受完全不同,它讓我們近距離“觸摸”到青磚茶背后的歷史底蘊,也近距離地聞到渥堆青磚散發(fā)出來的茶香,這不僅使得鄂南人民的勞動智慧與精神以一種更加直觀和濃烈的方式進入我們的身體和靈魂。青磚茶作為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和國際友誼的象征于我們而言在此也得到進一步佐證。誕生于1706年的英國著名茶葉品牌TWININGS(川寧),于1837年被維多利亞女王頒布皇室委任書并被指定為皇室御用茶。為紀念公司成立275周年,TWININGS(川寧)于1981年委托趙李橋茶廠定制米磚,米磚即紅茶末壓倒的磚茶,茶磚表面以鳳凰為標志(如圖3、如圖4),因原料形似米磚而得名“米磚”。因為有了“鳳凰入磚”,米磚更加輝煌了。剪紙“活態(tài)”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的創(chuàng)作作品《鳳凰入磚 米磚輝煌》(如圖5)以TWININGS(川寧)米磚上的鳳凰形象為原點,利用對稱原理及團花的形式,結合中國傳統(tǒng)書法藝術中的小篆書體,表達了“鳳凰入磚、米磚輝煌”的盛景。創(chuàng)作者姚山,自幼愛好剪紙并已經堅持學習10年,在大學又參加雕花剪紙選修課,參加剪紙工作室的籌建,不斷地進行剪紙練習與創(chuàng)作,熟練的剪紙技藝及非遺現場的學習與考察幫助他很好地對鄂南非遺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進行了“活態(tài)”傳承。
2.走到民間美術非遺的“田間地頭”中去。拜訪民間美術非遺傳承人,與工藝美術大師面對面,虛心地向他們學習,借鑒他們的巧妙方法,尤其是感受他們的“匠心”。
例如,要用剪紙活態(tài)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山木雕,我們就親自前往非遺木雕傳承基地,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熊應華、成希等老師面對面(如圖6),現場了解木雕工藝品的原材料、制作工具、方法技巧、圖紙樣式、故事內涵等。與剪紙同為民間美術的木雕,其圖紙樣式的創(chuàng)新設計帶給剪紙藝術很多重要啟示;而熊應華老師述說木雕時,“先從最難的臉部尤其是眼睛、嘴巴等表現人物表情的關鍵部位做起,因為它們決定著木雕作品是否成功”(如圖7)也讓我們想起張永壽剪“羅漢須”菊花時,由于它初開時是直瓣,盛開時卷曲,形成螺絲圈,所以要一瓣一瓣從里往外圈剪,剪成后花瓣才能卷曲自如,最終組成一朵形象殊異、風味別致的菊花。
我們還拜訪了咸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成馥泉老師(如圖8),通過與這位剪紙大師面對面的交流學習,我們感受到她骨子里有一顆與木雕大師一樣的“匠心”,她不僅對自己的剪紙藝術精益求精,還享有通山女詞人的美稱,曾經當過中學教師的她,以文化人,以剪紙之美感動著我們,“剪紙是個框,各種元素往里裝”也是它多年來的創(chuàng)作經驗……不論是木雕還是剪紙,我們一旦理解到這些巧妙的必要性,便會讓我們少走彎路,成為我們剪紙路上的加速器。同時,非遺大師幾十年如一日的那種堅守更是成為我們傳承鄂南非遺心路上的一枚定海神針。所以,向非遺大師學習是通過剪紙“活態(tài)”傳承鄂南非遺的重要路徑。
(三)扎進去,苦練剪紙基本功;跳出來,圍繞鄂南非遺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
1.扎進去,苦練剪紙技藝。剪紙的藝術性最終必須通過剪紙作品以物態(tài)的方式才能得以呈現,沒有生動的剪紙作品,活態(tài)傳承都是空洞而抽象的。所以,作為“器”的剪紙技藝的錘煉是必經之路。拿起剪刀、刻刀并不困難,難就難在于這個快節(jié)奏的、媒體干擾無處不在的時代,長期地堅持練習,從一些最基本的月牙紋、圓形紋、鋸齒紋、瓜子紋、水滴紋、萬字紋、如意紋等剪紙語言起步,苦練剪紙功夫,利用單剪與折剪、陰剪與陽剪或雕花等方式反復練習,拿出坐冷板凳的毅力,利用業(yè)余的碎片時間,見縫插針地夯實自己的剪紙功夫。在剪刻練習中反復體會陽刻剪紙線線相連、陰刻剪紙線線相斷,如對稱、均齊、平衡、組合、連續(xù)。剪紙創(chuàng)作組還集體推薦了一些有關剪紙的優(yōu)秀公眾號,建立微信群,在群中分享剪紙作品,線上線下相結合,共同交流進步。
2.跳出來,圍繞鄂南非遺大膽創(chuàng)新。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創(chuàng)新是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盵9]要想“活態(tài)”傳承鄂南非遺,創(chuàng)新是一種根本性的動力。如果沒有創(chuàng)新,“活態(tài)”就“活”不起來,一成不變地照片式地復制非遺的視覺要素,一方面剪紙本身的魅力難以顯現,另一方面沒有剪紙創(chuàng)作者本身思想的作品也難以提起創(chuàng)作者本人持久的學習興趣,對創(chuàng)作者而言這也是一種時間、精力和情感的巨大浪費,極不利于人本身的發(fā)展。但如果作品鑄入了創(chuàng)作者自身的想法和獨創(chuàng)因素,剪紙創(chuàng)作者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獲得一種成就感。在剪紙過程中長期堅持這種獨創(chuàng)意識的訓練,創(chuàng)作者也就“自然而然”地走上了獨創(chuàng)之“道”,剪紙作品也就有了靈魂。
創(chuàng)新必須借助于一定的思路方法。如“形象裝框法”——借鑒他人視覺藝術的外形,自己對內部的形式因素進行改變;再如“形象嫁接法”——借鑒其他優(yōu)秀的姊妹藝術,如借鑒經典木刻的創(chuàng)意,將其轉化為剪紙作品;再如“色彩嫁接法”——借鑒他人優(yōu)秀剪紙作品的色彩設計,但是形象由自己獨創(chuàng)的做法;又如“風格借鑒法”——依創(chuàng)作者個人喜好而定,可以借鑒玲瓏剔透的細密剪紙,也可以借鑒粗獷大氣的樸實風格,但是大的形象和色彩均由創(chuàng)作者自己繪制剪成;再有,依據創(chuàng)作主題從剪紙的材料方面進行獨創(chuàng),比如服飾的表現可以用畫報紙剪紙剪刻。剪紙還可以和其他藝術形式融合起來,比如剪紙和刺繡、水彩等藝術形式融合等。
(四)展出來,讓“活態(tài)”傳承鄂南非遺的剪紙作品進入老百姓的視域
利用剪紙“活態(tài)”傳承鄂南非遺要真正最終落地,就要把這種傳承的剪紙作品呈現出來,讓更多的人看到。一方面讓受眾感受剪紙作品本身的魅力,另一方面激起更多人對鄂南非遺的保護及傳承創(chuàng)新。
1.充分利用教學本職工作和互聯網的便利,擴充剪紙“活態(tài)”傳承鄂南非遺的通道。一方面,我們將剪紙工作室成員“活態(tài)”傳承鄂南非遺的剪紙作品有機融入民間美術鑒賞、民間美術等課程的教學中,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到剪紙如何“活態(tài)”傳承了鄂南非遺;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朋友圈、雨課堂等網絡平臺分享闡釋這些富有創(chuàng)意的剪紙作品,每一幅剪紙作品,都附有創(chuàng)作者的思考說明。如,剪紙工作室就在微信公眾號“養(yǎng)心美術”中開辟了“民間美術實踐”專欄,定期推送剪紙工作室圍繞傳承鄂南地方文化的活動報道和作品欣賞,對剪紙工作室和鄂南非遺文化的傳播都起到了較大的宣傳作用(如圖9)。
2.本著服務社會、展示自我的理念,積極謀求剪紙作品的物態(tài)展示平臺,主觀上強化剪紙創(chuàng)作者藝術創(chuàng)作的信心和動力;客觀上為地方文化的展示和創(chuàng)新貢獻力量。例如,自2019年9月起,剪紙創(chuàng)作組陸續(xù)為咸寧馬橋鄉(xiāng)村記憶館制作了大量的鄂南非遺剪紙作品,近40幅剪紙作品一直懸掛在馬橋鄉(xiāng)村記憶館的非遺傳承館和二樓的文化展示廳內。作品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參觀嘉賓的深度好評,不僅為地方文化的展示貢獻了一臂之力,也讓剪紙創(chuàng)作者感受到自己能服務地方文化建設,“活態(tài)”傳承鄂南非遺的自豪感;客觀上成為提升咸寧文化軟實力、增強咸寧人文化自信和馬橋鄉(xiāng)村振興的一枚視覺與文化心理的催化劑。2020年9月10日教師節(jié),剪紙創(chuàng)作組在學院的支持和幫助下舉辦了第一屆剪紙藝術作品展(如圖10);2021年5月14日,剪紙創(chuàng)作組又參加了“‘傳承傳統(tǒng)文化·弘揚時代精神’鄂南雕花剪紙展”。這些展覽對鄂南非遺的傳承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結語
回看幾年的研究實施歷程,得力于剪紙工作室首批核心成員姚山、敖悅、尚新文、肖舒文、盧明霞等同學的積極參與,項目研究的主線可作為以后非遺“活態(tài)”傳承的經驗延續(xù)下去:坐下來——學習鄂南非遺的文化底蘊;走出去——面對面向非遺大師學習;扎進去——苦練剪紙技藝;跳出來——大膽進行剪紙創(chuàng)新;展出來——讓剪紙作品成為老百姓和鄂南非遺之間的可視化“橋梁”。這條主線,也是我們與鄂南人民之間的情感紐帶,彰顯了以鄂南人民為核心的非遺技藝、經驗和匠心精神,其活態(tài)流變的特點,進一步通過剪紙的“活態(tài)”傳承得到延伸和拓展。
參考文獻:
[1]定光平,夏再興,何岳球,謝毅,等.鄂南文化遺產調查與分析[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2(12):168-170.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18].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3]咸寧市人民政府.2020年政府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務[EB/OL].[2020-02-21].http://www.xianning.gov.cn/xxgk/xxgkml/ghjh/gzjh2/202002/t20200221_1933336.shtml.
[4]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湖北科技學院入選第二批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EB/OL].[2020-10-07].http://enwhzx.hbust.edu.cn/info/1037/1442.htm.
[5]陳希子,張丹.讓非遺“活”起來[N].咸寧日報,2021-04-21.
[6]潘魯生.推進民間文藝高質量發(fā)展[N].人民政協報,2021-03-15.
[7]李婷.關于非遺的傳承和保護,我們還有多少誤讀[N].文匯報,2021-02-20.
[8]董其昌.畫旨[M].毛建波,校注.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57.
[9]增強創(chuàng)新這個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N].人民日報,2020-9-13.
作者簡介:向宏年,湖北科技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