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儒家忠恕之道的大學生傳統(tǒng)文化教育新探

2022-03-04 09:48:26韓治國
荊楚學刊 2022年5期
關鍵詞:儒家育人傳統(tǒng)

韓治國

(廣東工商職業(yè)技術大學 計算機學院,廣東 肇慶 526020)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 “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育人的前提就是立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上,我們培養(yǎng)的人,必須堅持立德為先、修身為本,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與大愛情懷。

儒家倫理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倫理文化的主流與正統(tǒng), 儒家倫理文化中對道德修養(yǎng)有大量精細的論述。 “忠恕之道” 是孔子以 “仁” 為核心的思想精髓所在,包含著豐富的哲學道理和倫理思想,對于新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特別是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儒家 “忠恕之道” 意蘊解讀

什么叫 “忠”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2]128。 自己要站立穩(wěn)當,才能扶得起其他想站立起來的人;自己要興盛強壯,才能去幫助別人。 “忠” 就是堅守自己心中的底線,自我強盛,并且學會判斷善惡, 知道什么事情該做, 什么事情不該做,怎樣去幫助人。 人與人交往中,不能只想著自己,要與對方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忠誠坦率,樂于助人。 孔子講 “君子成人之美” ,別人有很好的愿望,我?guī)蛣e人完成,這就是 “忠” 。

什么叫 “恕”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213。 自己不喜歡做的或者無法承受的事, 不要強加給別人。 懂得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能從對方的角度出發(fā),替別人考慮,理解寬容就是 “恕” 。

“忠” “恕” 是儒家的一種道德規(guī)范。 《論語·里仁》: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保?]103-104忠恕之道是孔門的至德要道。朱熹說: “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 ”[3]“盡己” 是指從自己內(nèi)心出發(fā), “推己” 是以己之心推人之心。 《后漢書·章帝紀》: “體之以忠恕,文之以禮樂。 ”[4]這里的 “體” 表面意思是 “身體力行” ,其實指的就是內(nèi)心。 “忠” 與 “恕” 合二為一,就如同孔子講的 “吾道一以貫之” 。 如果把 “忠” 與 “恕” 割裂開來,則 “吾道” 成為兩道矣。 在孔子的 “吾道一以貫之” 中,即有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者辯證統(tǒng)一的命題。 “忠” “恕” 體現(xiàn)的是一種平等精神、包容思想,二者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互制約。

西漢時期的董仲舒適應 “大一統(tǒng)” 政治形勢的需要, “忠” 字伴隨其一生。同時代的司馬遷則對此淡化,認為臣子應為君主盡忠,但要以 “義” 為前提。 宋代理學家認為 “忠” 是本體, “恕” 為實用,盡心盡力做事就能體現(xiàn) “忠” 。 明代王陽明的 “致良知” 中體現(xiàn)了必為圣賢之志以傳道為 “忠” 的思想,但是,關鍵在于 “知行合一” ,要特別注重 “行” 的哲學。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時代 “四有” 好老師的標準: “教師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5]。教師要做到以德樹人,以德立人,離不開 “忠” “恕” 二字。 孔子終其一生奉獻教育,關鍵在于 “忠” 的理念支撐著他的理想, “恕” 的思想教育與影響學生。 王陽明以 “致良知” 為教育主旨,是 “忠恕” 的升華,強調(diào)實踐躬行,知行合一。

新時代教師肩負著立德樹人、 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只有做到對黨的教育事業(yè)的 “忠” ,對學生教育的 “恕” ,才能切實擔負起這一重要使命,才能成為有高尚品格、受學生愛戴的新時代新型教師。

二、儒家 “忠恕之道” 中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分析

儒家的 “忠恕之道” 融入新時代傳統(tǒng)文化教育, 其中至少包括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元素:

(一)大愛無疆

孟子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講的是 “博愛” ,老幼兼顧;孔子認為: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講的是天下大同,放眼世界的觀點。清末武訓曾用乞討興學的義舉,使得他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人稱頌的乞丐, 他為后世演繹了大愛無疆的中國傳奇。 現(xiàn)在,中國已經(jīng)從 “站起來” “富起來” 到了 “強起來” 的發(fā)展階段,正在成為國際治理體系的建構者和國際規(guī)則的制定者。 習近平總書記倡導推進的 “一帶一路” ,提出促進全球共同繁榮的中國方案, 已經(jīng)取得豐碩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到國際關系時強調(diào),要秉持 “親、誠、惠、容” 的周邊外交理念,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聯(lián)互通[7]。 “一帶一路” 共建通向全球共同繁榮的機遇之路,在互聯(lián)互通、相互交融的過程中,爭取更多朋友和伙伴開展合作,根植歷史,面向世界。

(二)自己自律

戰(zhàn)國時《韓非子·大體》中有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8]意思是不要故意挑剔別人的毛病,尋別人的差錯,找別人的不足。 我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時,無論對待上級或下屬,都要識大體、看主流,對同事要持寬容的態(tài)度,不挑剔、不淺薄、不刻意。 三國時諸葛亮《誡子書》中說: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9]唐代韓愈在《勸學解》中說: “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10]宋末元初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許衡在兵荒馬亂年代,寧可忍受饑渴不摘無主梨樹上梨子的故事堪稱典范。 許衡認為:梨樹失去了主人,難道我的心也沒有主人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 每一個夢想都是值得尊敬的,要實現(xiàn)屬于自己的夢想,就要不忘初心,時刻為目標而努力,在此過程中,不讓其他事情影響自己, 不被無關緊要的欲望轉(zhuǎn)移注意力。 我們知道,當面對財富或者權利的時候,我們的私心可能就會產(chǎn)生或者膨脹,關鍵時刻,更需要像許衡推己及人,堅持自律,不要讓私欲、私心所蔽,而要以誠敬的心情,按照既定目標,按照規(guī)律辦事,忠于現(xiàn)實而行。 想要善待他人,首先必須嚴于律己,然后再寬以待人,從細節(jié)做到,從小事做起。

(三)寬容之道

忠恕之道就是要了解他人的感受, 以自身的感受去推知他人的感受,設身處地,以己及人。 寬容作為一種道德精神,正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厚德載物” 在處理人際關系上的具體體現(xiàn)。荀子把這種精神稱之為 “兼術”[11],他認為君子要用一定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為合乎法度,既能寬容強者,更要寬容弱者。寬容也不是沒有原則沒有限度的, 每個人所處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方式不一,人生閱歷和個人素養(yǎng)不同,理想、追求、興趣、愛好必然存在差異,如果做不到寬容,必然會發(fā)生沖突,產(chǎn)生誤會。 “六尺巷” 的故事人人皆知,作為宰相的張廷玉用幾分宅基地換來鄰里和睦, 留下流芳百世的美名,緣于張廷玉的大度寬容,超出常人的氣度和格局。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具備張廷玉這樣的寬容之道,懷有一顆包容他人的心,能容他人所不能容,并且能夠改變自身的格局,擁有他人所不能擁有的,那么,就會從容面對生活與工作中的各種矛盾沖突,化干戈為玉帛,輕裝前行。

(四)平等精神

“忠恕之道” 的本質(zhì)就在于由己出發(fā),推己及人。每個人的成長歷程不一樣,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都不盡相同。 明代王陽明的心學思想有三大命題,即 “心即理” “知行合一” 和 “致良知” 。王陽明曾說: “致良知是學問大頭腦,是圣人教人第一義。致良知三字,真圣門正法眼藏。 吾平生講學,只是致良知三字。 ”[12]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在利益發(fā)生沖突、價值觀發(fā)生碰撞的時候,關鍵在于 “良知” 的發(fā)現(xiàn),對自己的要求,要 “誠” “忠” ,然后才到 “推” ,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這個推己及人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 “正我” “知行合一” 的過程,就是一個理解他人的過程,與他人溝通、碰撞、融合的過程。平等是一種高尚的價格素養(yǎng)和精神境界。北宋官員包拯之所以被老百姓稱為 “包青天” ,就因為他不管是皇親國戚、權貴大臣,還是庶民百姓,都一視同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儒家 “忠恕之道” 融入大學生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路徑探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要注重文化浸潤、感染、熏陶,既要重視顯性教育,也要重視潛移默化的隱性教育,實現(xiàn)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 ”[13]如何將儒家大愛無疆、自己自律、寬容之道、平等精神等元素 “潤物細無聲” ,融入大學生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其實施路徑是關鍵。

(一)強化 “三全育人” 意識,知識能力素質(zhì)全面育人

清代王夫之的《四書訓義》中說: “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 ”[14]古人說: “師者,人之模范也。 ”[15]教師要從儒家的 “忠恕之道” 中汲取營養(yǎng),做到德才兼?zhèn)?、德藝雙馨、德高望重,然后,通過施教與言行影響與教育學生, 這樣就做到了 “忠恕之道” 與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有機融合。

大學生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必須淬煉品德,以德為先,具備 “大愛、自律、寬容、平等” 等品德,平等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在法治的基礎上公平生存、競爭,是基本的道德要求。 這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課堂教學與日常教育中有意識地滲透這種思想,做到課程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

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中,時刻牢記 “三全育人” 要求,處處踐行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高尚情操,空間上做到育人為先,全方位落實;時間上做到 “時時育人” ,全過程不漏,寓 “大愛無疆、自己自律、寬容之道、平等精神” 等內(nèi)容于課程內(nèi)容、教學活動、學生談話中,教育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愛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chǎn)黨,潛移默化,就能在大學生心田中植根 “大愛、自律、寬容、平等” 的種子。 他們走向社會后,就能把這種大情懷帶到生活、學習、工作中,帶到與世界各民族的交往中。在實施過程中,學校要制定明確的育人目標, 創(chuàng)新育人機制體制; 二級學院要聚合育人資源,利用好第二課堂,落實勞動教育,加強體育和美育, 建立健全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教師要挖掘?qū)I(yè)課中的思政元素,推動課程思政落地落實落細,提高育人能力與技巧,保證課程育人效果;輔導員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jù)學生成長特點和專業(yè)學習的階段性,無縫對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大學生四年本科學習生活、 成長成才的全過程。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的骨干帶動作用,讓學生參與教學與課外活動項目的設計, 讓學生作為主體來組織和開展活動,并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廣泛聽取學生意見與建議,做到有的放矢、實處發(fā)力、顯現(xiàn)實效。

(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設計,多元化個性化育人

全國各地高校都在探索與推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其目的在于形成 “三全” 育人的 “協(xié)同效應” 。通過教師掌握所教專業(yè)特點、 學科發(fā)展史與課程的內(nèi)涵和特點, 研究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方法與教學藝術,發(fā)掘其中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的契合點,將傳統(tǒng)文化與專業(yè)教學、實踐、技能培養(yǎng)等教育教學活動有機融合, 全面發(fā)揮各門課程的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功能。

無論是公共課、基礎課還是專業(yè)課,都具有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根據(jù)新時代大學生特點,依據(jù)人才培養(yǎng)方案, 科學合理設置與安排課程設計,擺脫傳統(tǒng)授課方法的束縛,在課堂教學上下功夫,利用好線上線下混合式等多種教學模式,巧妙融入 “大愛無疆、自己自律、寬容之道、平等精神” 等傳統(tǒng)文化元素。 課前部署學生在線觀看與此相關的視頻,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思考、關聯(lián)和分析能力。課中,自然而然滲透這些傳統(tǒng)文化元素,同課堂教學目標高位同步,穿插進行教師點撥啟迪、學生思考練習、同伴互相討論,潛移默化,完成育人與學習目標。 不同專業(yè)、不同學段、不同班級的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 甚至于同班學生的認知也參差不齊,所以要針對不同情況,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具體設計,因材施教,切不可牽強附會,生搬硬套。

(三)以學生為主體,全方位立體式育人

育人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沒有捷徑,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學校、家長、社會共同編織著育人的教育網(wǎng)絡,尤其是學校要發(fā)揮專業(yè)學科育人、校企合作育人、教育教學過程育人、校園文化育人和激勵評價育人功能的作用, 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教師的主導作用很重要,教師如果能做到 “忠恕” ,就具備了基本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就可以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相反, 教師對育人抱以 “事不關己” 的態(tài)度,不能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就難以做到對學生塑造靈魂、塑造品行、塑造人格,難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當代大學生,生活在改革開放的富裕時代,在教育中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 “大愛、自律、寬容、平等” 等品德,培養(yǎng)學生善于與人溝通、交往及團隊合作精神,以便擔當起中國新時代發(fā)展的重任。大學階段,學校要主動對接學生家長、對接社會,通過家校聯(lián)盟、校企合作等方式,構建全方位立體式育人格局,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儒家 “忠恕之道” 中的 “大愛無疆、自己自律、寬容之道、平等精神” 等傳統(tǒng)文化元素與教育教學形結合,就會產(chǎn)生良好效果。 只有育人者站位高、政治覺悟高、育人水平高,才能將專業(yè)知識技能和傳統(tǒng)文化教育有機融合,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新時代背景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多方面默契配合,積極踐行儒家的 “忠恕之道” ,積極探索立德樹人的本質(zhì)和內(nèi)涵, 就能進一步提升育人水平和育人質(zhì)量。

猜你喜歡
儒家育人傳統(tǒng)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xù)前行譜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飯后“老傳統(tǒng)”該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tǒng)
論現(xiàn)代新儒家的佛學進路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12
老傳統(tǒng)當傳承
傳媒評論(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tǒng)
中國三峽(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儒家視野中的改弦更張
天府新論(2015年2期)2015-02-28 16:41:23
從“以直報怨”到“以德報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論儒家的仁與恕
古代文明(2013年2期)2013-10-21 23:20:50
瑞金市| 伽师县| 儋州市| 西宁市| 松江区| 宁国市| 庆安县| 当涂县| 崇文区| 百色市| 同江市| 堆龙德庆县| 潞西市| 昌乐县| 社会| 蓝山县| 沙河市| 霍邱县| 德庆县| 岳普湖县| 寻乌县| 泰顺县| 兰考县| 青岛市| 浦城县| 嘉荫县| 新平| 武隆县| 上蔡县| 闵行区| 遂宁市| 城市| 鄱阳县| 宝清县| 会宁县| 通城县| 体育| 沂源县| 菏泽市| 临邑县| 保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