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閶門何處

2022-03-04 11:00張凌云
散文 2022年1期
關(guān)鍵詞:洪武泰州江南

張凌云

我棲居的小城雖離蘇州城有八九十公里之遙,但畢竟行政上隸屬蘇州地區(qū)。當年金陵求學,畢業(yè)后沿江而下,漂泊于此一晃已二十多年,其間也有種種無奈不甘,總感覺缺乏歸宿感,卻又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就是蘇州人。

興化是我的故鄉(xiāng)。家譜記載,吾姓原居蘇州閶門,元末因避吳王張士誠之亂而外遷。興化歷史上出現(xiàn)過一大批文化名人,其中最有名的當數(shù)鄭板橋和施耐庵,而翻閱二人的資料,鄭氏祖籍蘇州似已成為定論,甚至連族系演變都考證得清清楚楚。其先祖于明洪武年間由蘇州閶門遷居興化城內(nèi),至鄭板橋已是第十四代。興化博物館珍藏的孤本《昭陽書帶草堂鄭氏譜》記載:“一世祖重一公,洪武年間自蘇州閶門播遷興化。長門十四世克柔公,諱燮,號板橋。”施耐庵的身世雖頗有爭議,但源自蘇州的可能性同樣很大,清咸豐年間陳廣德所撰《施氏譜序》云:“吾興氏族,蘇遷為多,白駒場施氏耐庵先生生于明洪武初由蘇遷興化,復由興化徙居白駒場?!?/p>

顧頡剛言,“興化人祖籍多蘇州”。但是生長于斯,我早已將自己當作了一個江淮人,相對粗獷的江淮文化,與吳儂軟語的江南文化有著巨大的區(qū)別,那么,位于江蘇中部、里下河腹地的水鄉(xiāng)興化,為何會與數(shù)百里外的江南蘇州有著那么密切的聯(lián)系呢?

一切都要追溯到六百多年前的那次“洪武趕散”。

相傳,明朝洪武年間,江南地區(qū)發(fā)生過一次大規(guī)模的移民遷徙事件,明太祖朱元璋下令,舉遷江南蘇州、松江、嘉興、湖州、杭州五府四十余萬人口至蘇北,民間稱為“洪武趕散”。據(jù)專家考證分析,這可能是朱元璋為了抑制江南地區(qū)的豪門望族,為了快速恢復戰(zhàn)亂后滿目瘡痍的江淮地區(qū)經(jīng)濟,更為了懲治與其激烈對抗的張士誠舊時勢力而進行的一項重大舉措。閶門地處蘇州古城西北,連通京杭大運河,作為水陸要沖,交通便利,因此成為數(shù)十萬移民的集散之地。閶門,也因此成為中國第二大朝宗圣地,僅次于山西洪洞大槐樹。

但是,這一場聲勢浩大的“洪武趕散”,在正史中居然并無確切記載?!睹魇贰な池浿疽弧酚浻忻鞒跻漆阒?,并言“太祖時徙民最多”,然所記移民涉及江南者三條:一為徙蘇、松、嘉、湖、杭民之無田者四千余戶往耕臨濠;一為徙江南民十四萬于鳳陽;一為屢徙浙西及山西民于滁(州)、和(州)、北平、山東、河南,并未言及移徙江南之民往耕蘇北一帶?!督K通史》轉(zhuǎn)引《明太宗實錄》,吳元年(1367)十月,朱元璋軍隊攻克平江,“徙蘇州富民實濠州”,正德《姑蘇志》也記載:“蓋洪武以來,罪者謫戍,藝者作役,富者遷實京師,殆去十之四五?!庇墒?,另一派持相反觀點的專家認為,民間廣為流傳的“及士誠敗至身虜,明主(朱元璋)積怨,遂驅(qū)逐蘇民實淮揚二郡”觀點實不足信,比較可信的情形是,明初,朱元璋為懲罰蘇、松等江南縉紳支持張士誠反抗,對蘇、松等江南地區(qū)實行重賦政策,為了逃避重賦壓榨,江南百姓(其中相當數(shù)量是隨張士誠進入江南的蘇北原住民)自發(fā)組織了這一次的逃亡蘇北的群體行動。

無論是官方未承認的“洪武趕散”,還是事實上的民間自發(fā)行動,可以肯定的是,明朝初年,確有大規(guī)模的人口聚集閶門,輾轉(zhuǎn)北上,渡過長江,奔向那既廣袤又荒涼的蘇北大地。

元末明初,連年征伐,人口凋零,蘇北大地作為主戰(zhàn)場之一,同樣遍地瘡痍,滿目凄涼。數(shù)十萬民眾由南而北,輾轉(zhuǎn)于主要是淮揚二府治下的各個縣域,面對赤地千里的平澤和已然陌生的環(huán)境,心中的苦楚和傷痛可想而知。

僅隔一江,兩岸卻落差巨大。自晉室南渡以降,江南便是富庶的代名詞,市井林立,民生繁榮,相反,江北則地曠人稀,村居寥落。更兼江淮之間常處于南北政權(quán)對峙的邊界地帶,許多時候更被看重軍事價值,自然居民不多。這種差別對比僅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出。

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上,江南一直州府稠密,自南京往東,至錢塘江以北,基本保持六七個州府的分布,鎮(zhèn)江、常州、蘇州、嘉興、湖州、杭州等,一直是比較穩(wěn)定的地區(qū)行政中心,元代以后,松江(今上海地區(qū))異軍突起,一躍成為全國最富庶地區(qū)之一,躋身大府行列。而面積廣闊的江北地區(qū),行政管轄變化較大。以淮河為界,淮南地方比較固定的行政中心只有揚州、淮安(楚州);泰州(海陵)一度成為州治,更多時候只作為縣邑;至于南通,唐時尚為海中沙洲,州治時間更短,不足為論;鹽城則一直為縣?;幢钡胤阶兓蟆P熘蓦m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地位重要,但基本作為中原城市存在,文化與江淮較為殊遠;連云港古稱海州,地位時降時升,在州縣之間徘徊;宿遷地區(qū)(包括古泗州)州治飄忽不定,或與水系變化相關(guān)??偟恼f來,隋唐以前,淮北地區(qū)大體保持徐、宿、連并列的行政格局,而隨著江南不斷崛起,北方相對衰退,淮北地區(qū)的行政格局弱化更趨明顯。

這種情況在明代達到了極致。如果說元代地域遼闊,行政區(qū)劃較大尚可接受,那么明代的這種行政劃分則有些不好理解。偌大的蘇北地區(qū),除徐州偏居西北一角外,其余竟只設淮安、揚州二府,連元時的高郵(相當于府)都取消。反觀其時的江南,自應天府(南京)向東南,鎮(zhèn)江、常州、蘇州、松江、嘉興、湖州、杭州府依次排列,秩階井然。這種區(qū)劃對比,一方面固然說明江南重要,不能不精耕細作,另一方面也說明歷經(jīng)戰(zhàn)亂,原本在經(jīng)濟文化上相比江南差距較大的江北似乎變得更不重要,乃至僅設淮揚二府足矣。

在這樣的背景下,從江南富庶之鄉(xiāng)遷至江北貧瘠之地,人們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蘇、松、嘉、湖、杭所在的江南,唐代以后便是全國最為繁盛殷富的地區(qū)。韓愈就說:“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泵髦腥~,戶部尚書邱濬又說:“以今觀之,浙東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蘇、松、常、嘉、湖五府又居兩浙十九也。”據(jù)史料記載,明代財賦收入的一半以上來自江南,僅蘇州一府,就貢獻了全國約十分之一的財稅,松江府排名第二。入清,情況依舊,“然財賦之重,首稱江南,而江南之中,唯蘇、松為最”。財稅甲天下,一直是江南的身份象征和重要標簽。

由是觀之,當來自蘇、松、嘉、湖、杭五府的數(shù)十萬民眾聚集在閶門之外擁擠的水陸碼頭時,他們的心情也就不難理解了。如今,他們終將低下高傲的頭顱,溯流而上,去往江北那片蒼涼的土地。即使有些人是舊地重回,但這么一走,江南是再也回不去了,包括子孫后輩。那種強烈的挫敗感,是難以言說的刻骨難忘。

這種“洪武趕散”或自發(fā)遷徙與其說是一種政治事件,一種社會經(jīng)濟現(xiàn)象,不如說是文化的遷移或墾殖。

如激流經(jīng)歷了短暫的洶涌之后逐漸平緩,慢慢變得風平浪靜波瀾不驚,它會開始懷念最初來自的那個地方,文化上的尋根同樣如此。經(jīng)歷了人生大起大落的移民們來到蘇北大地,適應了新的環(huán)境,慢慢繁衍生息,把生命的火種傳遞給子孫后代,可以說,他們無論在體貌特征、語言風俗、生活習慣上都越來越本土化,成了地地道道的蘇北人,但是,他們在思想深處,仍殘留著自己的文化之根。他們來自蘇州閶門,吳越始終是自己的故土,是自己的原鄉(xiāng),而腳下廣袤的江淮澤野,只是寄放軀體的所在。

世界上最難以改變的東西,其一是文化傳承。文化是一個民族或群體文明傳統(tǒng)、價值觀念的外在體現(xiàn),即使經(jīng)過幾百年的時光流變,有些東西仍然頑強地生長。時至今日,在黃海之濱的這片土地上,有些習俗或傳說還是保留得那么頑固,甚至難以理解。比如,據(jù)說在揚州、泰州、淮安、鹽城等地,大多數(shù)當?shù)厝硕紩阉X叫作“上蘇州”或“上虎丘”;一說凡閶門移民的后裔,其小腳趾的趾甲都裂成兩半,而有的地方不少人的確如此;姜堰某地吳氏宗族,生時姓吳,歿后牌位上均改姓張;早年鹽城人到蘇州打工,亦常常戲謔說是“到老外婆家去”……

更多的文化印記反映在各地宗族的家譜上。目前大豐共發(fā)現(xiàn)四十三種家譜,其中明確記載祖先系明朝初年由蘇州閶門遷入的有二十九種;寶應的“朱劉喬王”四大望族,皆自稱是明初從蘇州遷入;民國《泗陽縣志》記載,縣內(nèi)的席、唐、吳、朱四族,明初分別從蘇州的東洞庭山、昆山、吳縣楓橋等地遷入;1990年版《阜寧縣志》記載,明朝洪武年間從蘇州閶門遷來縣境的,就有羊、戴、王、孫、顧、劉、史、朱、鄭、侯、陳、夏、李、周、余、侍、郭、陶等姓氏。

這還不包括未經(jīng)匯總統(tǒng)計的散落民間的各種宗姓族譜和遺文逸事。出過經(jīng)學大家任大椿的興化任氏,其族譜中記載:“我族自元末宣公由蘇遷興,占籍幾六百載,歷世逾二十傳,源遠流長?!备哙]大名鼎鼎的王念孫、王引之父子祖上亦來自蘇州:“先世蘇州人,明初始著籍高郵州?!表祉粢恢鄠魇欠吨傺秃笕说募易澹洹妒甲媲骞詳⒃戳饔洝份d:“余遵圣旨,于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鳳陽泗州盱眙招信縣唐興鄉(xiāng)第一都居住?!碧┲莶糠珠嬮T移民氏族溯源如下:

張姓,明初張福元由蘇州桂花亭遷至泰州;王姓,元末王景隆由蘇州遷泰州;朱姓,明洪武初,朱通甫由蘇州遷泰州;李姓,元末李重八由蘇州遷泰興柴墟,后一支遷泰州鮑家壩;徐姓,元末徐大崗避兵由蘇州遷于泰州北門外東壩坊,明初蘇州徐氏遷泰州海安……

無法一一列舉浩如煙海的家譜記載,但毫無疑問的是,從各種資料和傳說來看,在今日揚州、泰州、淮安、鹽城四市的幾乎全部,宿遷、連云港二市的大部以及南通的部分地區(qū),至少有超過半數(shù)人祖籍與蘇州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特別是在長江以北、淮河以南、運河以東、范公堤以西的中心地區(qū),自稱祖先在元末明初來自蘇州閶門的居民更達七八成之多。閶門,儼然成為眾多移民后裔心中的根。當然,移民遷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譬如范公堤以東明初尚未成陸,所以大豐、射陽等地沿海地區(qū)只能是二代、三代之后移民,還有南通,不少地方成陸亦較晚,如有移民只能是后來遷移,許多移民還存在二次遷徙的現(xiàn)象,如上文所列的泰州李氏,先遷至泰興柴墟,再遷泰州鮑家壩,等等。

另一個更有力的佐證是,今天的江淮地區(qū),講的是下江官話,亦稱江淮官話,名義上屬于北方方言,但包括淮安、揚州的洪巢片的不少地方,特別是以泰州為中心的泰如片,保留了大量的入聲,與吳語區(qū)極為類似,顯然受吳文化影響深遠,這可能就與當年的“洪武趕散”有關(guān)。

六百多年的歲月變遷,掩蓋了太多的歷史真相,因為閶門的名氣極大,很多不知祖籍何處的移民后裔們,便在從眾心理的驅(qū)使下,集體附會“祖籍閶門”?!皩τ诒尘x鄉(xiāng)的移民們而言,這座城門就成了故鄉(xiāng)的象征,寄托鄉(xiāng)愁的載體?!?/p>

蘇州當然不錯。三千年的文脈源遠流長,人文薈萃英才輩出,比南京猶勝一籌,歷史上蘇州府進士之多,天下無出其右。而我之所以對蘇州無感,大概是因為覺得蘇州更像一座小家碧玉型的城市,精致有余而豪放不足,富貴安逸而較少磨難,與南京的厚重沉雄和大開大闔不可同日而語。它的內(nèi)在氣質(zhì),它的文化表征,包括它的語言民俗,不屬于我喜歡的范圍。

或者也可以說,不是每個祖籍閶門的后人都會魂牽夢縈蘇州那片故土。事實上,閶門只是一個符號,一個最后的結(jié)集地,數(shù)十萬民眾,來自蘇、松、嘉、湖、杭五府下屬的各縣,再早的籍貫源流,原本就不僅止屬于蘇州,更不僅止屬于閶門。如同山西洪洞的那棵大槐樹一樣,蘇州只是一個泛化的符號而已,當歲月的車輪碾過六百多年,閶門的后人們聽到的不僅僅是蘇州的聲音。

我曾在蘇州各個地方流連,尋找屬于閶門后人的感覺。我會像普通的游客一樣,慕名來到這座人間天堂的城市,穿行于曲徑回廊和小橋流水,欣賞蘇州園林的巧奪天工,再找個風雅之所聽聽蘇州評彈,品品碧螺春,嘗嘗蘇式點心,感嘆生活的精致從容;也會像一個專門研究的學者,深入一些里街小巷,或是偏僻之所,尋找已經(jīng)湮失的文化掌故,一塊碑,一堵墻,一戶人家,末了,找個最近的小店,吃碗便宜的家常面條??墒?,無論怎樣我都很難找到回家的那種歸宿感,無論裹挾在洶涌的人流中,還是獨自徘徊在寂靜的山腳下。

我又一次來到閶門。

閶門位于蘇州古城西北,是古代蘇州八門之首。公元前514年,伍子胥“相土嘗水、象天法地”建吳國都城,即闔閭大城,西北城門取“直通天庭”之意,故名閶門。閶門一帶向來繁華,蘇軾曾在閶門留詞,唐寅詩云:“世間樂土是吳中,中有閶門更擅雄?!泵髑鍟r是蘇州最繁盛的商業(yè)街區(qū),曹雪芹在《紅樓夢》里盛贊閶門“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閶門,一直被看作蘇州不可替代的文化標志。

而我此行的主要目的不在閶門,乃在于朝宗閣。朝宗閣是近年來政府為幫助閶門后人尋根新建的樓閣,上次來過一次,可惜當時關(guān)門,因此今日再來。不過,走進朝宗閣里,我失望了。地方不大,外觀三層,實際只有一層,除了墻上一組關(guān)于“洪武趕散”的圖文介紹,以及姓氏的圖騰樣式外,只有一些各地發(fā)現(xiàn)的家譜,仔細看上一圈也只要十來分鐘,很難在里面體驗那種認祖歸宗的感覺。

現(xiàn)在的閶門,系2006年重建,高墻堞樓,再現(xiàn)了當年水陸城門的規(guī)模。門東有一碑亭,上書“氣通閶闔”四字。閶闔,是傳說中天宮的西門。當年這里是吳軍西進伐楚的出發(fā)地和凱旋地,因此又名破楚門,其氣象由此可見一斑。

這里不會再有背井離鄉(xiāng)、愁腸百結(jié)的人群,各種悲傷、惆悵、焦慮、無奈的表情,在這個晴空萬里的夏日煙云一樣飄散,被一張張平和的面容取代,人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滿足。通往外城河的水門仍在,但現(xiàn)在只是一個象征物了。

我在尋根紀念碑前佇立,面前寬闊的大河,正是當年數(shù)十萬民眾遷徙北上的河道。無數(shù)閶門遺民想要的那種歸屬,到底在哪里呢?

猜你喜歡
洪武泰州江南
書法
書法作品
幸福水天堂——泰州
書法作品
春滿人間
小編有話說①
小編有話說②
小編有話說①
泰州港—重慶港集裝箱直航航線正式開啟
泰州古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