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市梅嶺小學西區(qū)校(225000)凌 善
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統(tǒng)編語文教材選編了不少的說明文。這些說明文為開闊學生眼界、了解事物的特點、掌握說明文的表達方式等提供了條件。相較于記敘文,說明文的語言相對比較枯燥,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對說明文的特點感受不是很深刻,體會不到其應有的價值,導致教學質(zhì)量普遍不高。那在說明文教學中,教師如何才能把握住說明文的特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凸顯出說明文的教學價值呢?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傳授科學知識為根本任務,以闡明事理,說明事物的運動、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種體裁。在說明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說明對象、把握說明內(nèi)容、厘清說明順序等,幫助學生把握說明文的主要特征,為學生深入閱讀奠定基礎。
了解說明內(nèi)容,即文章主要寫了什么,這是說明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取相關信息,明確課文主要講了什么,為接下來深入地學習課文內(nèi)容奠定基礎。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的《紙的發(fā)明》一文,教師可讓學生先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課文的關鍵語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邊閱讀課文邊勾畫出關鍵語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紙發(fā)明前的書寫材料以及這些材料的特點,麻紙出現(xiàn)的時間與地點,蔡倫的造紙術是怎樣發(fā)明的等。這樣,隨著閱讀的深入,學生對紙的發(fā)明過程了解得更加清楚。這是學習說明文的第一步,為學生接下來的閱讀奠定基礎。再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的《太陽》一課時,教師同樣采取讓學生邊讀邊畫提取出相關信息的方法進行閱讀。隨著學生的閱讀圈畫,太陽的主要特征以及它與人類的關系在學生的頭腦中就逐漸清晰起來,為接下來的精讀課文提供了條件??梢?,在說明文教學中,閱讀提取信息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進一步閱讀課文的基礎。
了解說明對象的特點,是學生學習說明文的重要內(nèi)容。在課堂上,教師應引領學生梳理文本結構,并通過繪制思維導圖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說明對象的特點。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的《趙州橋》一課,文章結構比較簡單。教學時,教師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對趙州橋進行說明的。于是,學生梳理出課文采取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知曉作者抓住趙州橋雄偉、美觀兩個方面的特點進行介紹。這樣,學生就抓住了說明文閱讀的重點,為教師接下來的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又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的《蟋蟀的住宅》一文,在學生讀完課文之后,教師讓學生先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梳理,再想想課文主要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蟋蟀的。經(jīng)過對文本梳理后,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主要圍繞著蟋蟀住宅的特點以及蟋蟀怎樣建造住宅這兩個方面進行說明。這樣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梳理后,學生對全文的脈絡更加清楚,有助于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促進了學生閱讀質(zhì)量的提升。在說明文教學中,教師應依據(jù)課文特點,幫助學生梳理文本的結構框架,這樣能使說明文的教學更加輕松。
學習說明文,不僅要求學生知道說明對象是什么以及它的特點,還要讓學生明白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進行表達,為學生今后運用相應的說明方法進行表達奠定基礎。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的《太陽》一文,就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對太陽的特點進行說明?!疤栯x我們約有一億五千萬千米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边@句話運用了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拔覀兛刺?,覺得它并不大,實際上它大得很,約一百三十萬個地球的體積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边@句話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疤枙l(fā)光,會發(fā)熱,是個大火球?!边@句話運用了作比喻的說明方法?!叭绻麤]有太陽,地球上將到處是黑暗,到處是寒冷……自然也不會有人?!边@句話運用了假設的說明方法。又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的《鯨》一文,是一篇習作例文。編者在文中進行了旁批,特別標明了作比較、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在文章表達中的妙處。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畫出相關的語句,借助旁批引領學生感受說明文的特點,讓學生體會這些說明方法的作用,理解說明文的文體特征,把握說明文的主要特點,為學生恰當?shù)剡\用說明方法進行表達奠定基礎。
說明文的語言風格多樣,有的比較平實,有的比較生動活潑,有的準確簡潔。這些都是說明文語言的基本特點。在說明文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合適的方法引領學生對說明文的語言進行品味感悟,讓學生理解、積累、運用語言,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工具性。
說明文主要是為了讓人們更好地了解事物的特征,因此它的語言比起其他的文章來就會顯得更為準確。在說明文教學中,教師應引領學生就文中表達精準的詞句進行辨析、比較、賞析,使學生對說明文的語言特點有更深刻的了解與認識。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的《太陽》一文,有這樣一句話:“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睂@句話中的“差不多”一詞,教師可讓學生說說能不能去掉,為什么。在比較閱讀中,學生發(fā)現(xiàn)這樣表達的準確性。如果去掉“差不多”一詞,那么就表明步行到太陽上去確定要走三千五百年,這是一個精確的數(shù)字;而實際上,這個數(shù)字只是人們的預估,不是一個精確的數(shù)字,用上“差不多”一詞更符合實際情況,充分體現(xiàn)了說明文用詞嚴謹準確的特點。再如,對《鯨》一文中的“須鯨主要吃蝦和小魚”這句話,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主要”一詞進行刪減比較,品味說明文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經(jīng)過細細推敲,學生發(fā)現(xiàn)如果去掉“主要”一詞,原句的意思就是須鯨只吃蝦和小魚,其他都不吃,而實際上須鯨主要吃蝦和小魚,其他食物也吃,因此不能去掉。通過比較閱讀,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說明文中用上這些詞語和不用這些詞語所表達的意思是不同的,體會到了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特點。
說明文不僅具有語言準確的特點,而且在結構布局上別具特色。教學說明文時,教師應從文章布局入手,引領學生賞析文本,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重點,提升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例如,統(tǒng)語文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的《宇宙生命之謎》這篇科普說明文,它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的結構環(huán)環(huán)相扣。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梳理,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課文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索結論”的順序進行說明的。作者先提出問題:“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這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接著,作者用排除法和列舉法對可能存在的星球進行分析,得出火星具備生命存在的條件。最后,作者又以比較法來揭開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奧秘。這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得出了火星表面沒有生命的存在。這樣的結構形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讓學生沉浸其中,這就是說明文的獨特魅力。
不同類型的說明文其語言風格不同,帶給讀者的閱讀感受也不同。不管是哪種類型的說明文,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與價值。在說明文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文本的不同特點組成群文,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使學生對不同語言風格的說明文有更多的了解與認識,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zhì)。我們對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說明文進行了簡單的梳理,發(fā)現(xiàn)它們屬于不同的類別。按說明文的特點分,《趙州橋》《故宮博物院》屬于社會科學說明文,《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太陽》《鯨》等屬于自然科學說明文;按照說明文的風格劃分,《太陽》《鯨》屬于平實說明文,《松鼠》屬于文藝性說明文。教學時,教師可以把這些說明文整合在一起,讓學生說說它們之間的區(qū)別,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使學生對不同表達方式的說明文理解得更加深刻透徹。以群文閱讀的形式引領學生比較閱讀,能豐富學生對說明文的認知,讓學生感受到說明文語言的豐富多樣,并逐步明白寫說明文要根據(jù)說明對象和內(nèi)容選擇適合的說明方法與表達方式。
教材中的說明文是學生學習、寫作說明文的范例。閱讀說明文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科學常識、理解事物的基本特點,還可以讓學生初步學習說明文的表達方式,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相對其他文體的文章,說明文的語言顯得比較枯燥乏味。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挖掘,體會文本值得學習的精彩之處。教師要善于發(fā)掘出文本中的訓練點,引領學生進行語用訓練,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一文,是一篇介紹古代繪畫名作《清明上河圖》的說明文。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是怎么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課文第3自然段開頭第一句話這樣寫:“畫上的街市可熱鬧了。”這句話不僅是這段話的總起句,也是這段話的中心句,其余的句子都是圍繞著這句話來展開描寫的。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先把這段話自由讀一遍,再結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來體會作者是怎樣把畫上街市的熱鬧寫清楚的。在學生感受到這一點之后,教師再讓學生以“夜晚的街市可熱鬧了”為開頭,仿照課文的表達方式寫一寫晚上街市的熱鬧情景。這樣,從習得語言到運用語言,促進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又如,在學習完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松鼠》一文以后,許多學生對文章的表達方式感到非常新鮮,因為它和以前學習的描寫小動物的文章不一樣。教學時,教師讓學生以自己熟悉的小狗或者小貓為說明對象,仿照課文的樣子寫一寫。這樣,通過模仿遷移運用,不僅促進學生對文藝性說明文特點的認知,而且使學生獲得了習作能力的提升。
說明文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事物,體會到事物的用處與價值,是一種極具實用性的文體。在說明文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仿照課文中的樣式進行仿寫,以凸顯出說明文的應用價值。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的《風向袋的制作》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前面的《肥皂泡》一文的學習,以“肥皂泡的制作”為題目寫一篇文章。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自己平時制作的手工作品為素材,把制作的過程寫一寫,再進行交流。在交流活動中,學生不僅掌握了把手工作品的制作過程介紹清楚的方法,而且對說明文的結構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仿照課文的形式寫一寫,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習得說明文的表達方式,而且讓學生感受到了說明文的應用價值。又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白鷺》一文,是一篇狀物散文。在學習完《松鼠》一文之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查找資料,結合課文中2~5自然段,把《白鷺》改寫成說明文,然后讀一讀,比較一下,體會散文和說明文有什么不同。在比較中,學生對說明文的實用性特點感受更加深刻,為今后寫作說明文奠定基礎。
說明文是以說明事物特征為主要表現(xiàn)方式的文體。在說明文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創(chuàng)設開放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以創(chuàng)新的形式參與課堂學習。比如,讓學生以解說員的身份對說明對象進行解說,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的《趙州橋》一文后,教師讓學生做一回“小導游”,把趙州橋介紹給“游客”。在介紹中,學生不僅重溫了文本內(nèi)容,積累了語言,而且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這樣讓說明文的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綜上所述,教學說明文的時候,教師要從說明文的要素、表達、運用這三大維度來展開教學,這樣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說明文的文體特征,彰顯出說明文的教學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文體意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