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準
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曾對學生說:“我把希望寄托在十年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的那一批人身上,我十分關注他們,或許他們才真正決定中國的未來。中國的希望在這批人身上,而不在現(xiàn)在表演得很起勁的一些人,那是曇花一現(xiàn)!”錢老何以言此?因為前者定會在“寂寞”中一天天地沉淀起來,最終厚積薄發(fā);而后者只會在“熱鬧”中一天天地消沉下去,最終煙花散盡。所以,志存高遠者,當守得寂寞。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會把“寂寞”當作一個貶義詞,認為它是被人排擠、冷落后的心境,抑或一個過于閑暇之人的生活狀態(tài)。而我細品大師之言后,驀然發(fā)現(xiàn),非也。寂寞實乃凝神靜氣之利器、砥礪沉潛之良策。那么,怎樣才能守住寂寞呢?
守得寂寞,需要有一顆“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的沉潛心?!俺痢本褪窃诩拍谐领o下來,“潛”就是在寂寞中潛入進去,潛到生命的深處、歷史的深處、學術的深處、文明的深處。在北京居住了十四年的魯迅,埋頭抄了七年古碑。正是這十年的沉靜和深潛,讓這位“精神戰(zhàn)士”的思想發(fā)生了質(zhì)的躍升,他最終“在沉默中爆發(fā)”,從“寂寞”走向了“吶喊”,踔厲風發(fā),筆似匕首,直刺向舊世界“吃人”的本質(zhì)和國民的劣根性。
守得寂寞,更要有一顆“不懼浮云遮望眼,亦要心堅如磐石”的弘毅心。在寂寞中潛行、深耕、開拓,既需要戰(zhàn)勝內(nèi)心的孤獨感,又需要戰(zhàn)勝遇阻時的無力感,如果此刻亂了心,慌了神,意志搖擺不定,怎么能夠守得寂寞呢?幼年患上腦癱的安意如選擇了一條寂寞崎嶇的研究之路——元雜劇,它與廣為傳誦的唐詩宋詞不同,是冷門中的冷門,但她堅守“填補空白”的初心不動搖,踽踽獨行,孜孜不倦,攻堅克難,決不言棄。寂寞煎熬了她,也成就了她,最終她不僅在一年之內(nèi)出版《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穬杀緯?,成為第一位靠解讀古典文學出名的青年作家,而且她的《觀音》讓元曲一度升溫。守不住“到死如鐵心”,怎么能“試手補天缺”?耐不住“寂寞沙洲冷”,又何以迎“山花爛漫時”?
“真的猛士”已經(jīng)在寂寞里蹚出了成功之路,吾輩青年自當接續(xù)前行,守得寂寞,心向光明。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