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清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北極問題研究中心,北京 100024)
2018年,中國政府發(fā)布了《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書中明確提出中國愿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1],為促進北極地區(qū)互聯(lián)互通和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帶來合作機遇。2021年1月發(fā)布的《長白山指數(shù)·冰上絲綢之路指數(shù)報告》顯示,隨著自然條件改善和沿線港口設施逐步完善,“冰上絲綢之路”通航船次日益增長,特別是北極東北航道通航活躍度上升。近5年來,中國與“冰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貿易總量呈上升趨勢,尤其是與俄羅斯貿易關系最為密切,兩國貿易總量高達6 335.19億美元[2]。亞馬爾LNG項目,即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作為中俄合作的首個特大型能源合作項目,其地處俄羅斯北極圈以內,是中俄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亞馬爾LNG項目的三條生產線已分別于2017年12月、2018年7月和2018年11月正式投產。2019年,位于俄羅斯鄂畢灣(the Gulf of Ob), 即亞馬爾半島(Yamal)與格丹半島(Gydan)間的喀拉海(Kara Sea)海岸附近的亞馬爾LNG2項目完成全部股份交割,其中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油分別占股10%。目前,位于亞馬爾半島東部格達半島的“亞馬爾二期”項目工程也在建設中,預計將于2023年建成投產。因此,亞馬爾LNG項目前景廣闊,不僅有助于深化中俄兩國能源合作,同時也有助于我國獲取穩(wěn)定的能源供應,為我國的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能源作為一種自然資源,本來就具有的地理特性使其勢必與地緣政治具有相關性,即“由于世界能源的分布極不平衡,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在地理上分離,能源與地理因素相結合,特別是與交通樞紐的結合,形成了能源地緣政治”[3]。 能源是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動力、國家安全的保障,因此能源逐漸成為地緣政治的核心,即誰控制了全球的主要能源,誰就控制了全世界[4]。作為地緣政治的一個分支,能源地緣政治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過程,而不是固定的靜態(tài)分布。因此能源地緣政治的變化可以分為全球主要能源,全球主要能源供應區(qū),能源需求國,能源供應國與需求國關系這四大變化[5]。
第一,全球主要能源發(fā)生變化:從煤炭、石油到新能源。雖然石油仍是人類爭奪與控制的焦點,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人類對清潔能源天然氣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大。因此未來石油與天然氣結合的油氣地緣政治將會取代石油地緣政治,成為能源地緣政治體系的主導。
第二,全球主要能源供應區(qū)發(fā)生變化:從北美地區(qū)到中東地區(qū),再到里海地區(qū),形成了北非—海灣—里?!砹_斯這一帶狀油氣供應區(qū)域[6]。
第三,能源需求國的數(shù)量和類型發(fā)生了變化:從美蘇及西歐發(fā)達國家擴展至大量發(fā)展中國家。兩極格局瓦解后,大量的亞非拉發(fā)展中國家脫離宗主國走上了獨立發(fā)展的道路,實行對外開放并參與經濟全球化,其能源需求也在持續(xù)上升。
第四,能源供給國與需求國在爭奪國際石油定價權方面發(fā)生了變化:從以美國為主的能源需求國主導型到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為主的能源供給國主導型,再到之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重拾價格主導權。
目前,中俄兩國亞馬爾項目LNG合作意愿強烈,具有良好的政治合作基礎。從能源地緣政治理論出發(fā),可以從能源供應國、能源需求國、兩國能源運輸通道、兩國共存的能源國際機制以及能源供應定價權這五方面了解目前兩國的合作現(xiàn)狀[7]。
中國對天然氣的進口需求逐年提升。近年來中國能源需求在不斷上升,基于環(huán)保角度考量,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有助于緩解氣候變暖問題,達到保護環(huán)境的目的,因此天然氣成為目前中國能源消費的首要選項。2016—2020年中國天然氣消費總量見圖1。通過圖1可知,中國近五年天然氣消費總量呈直線上升趨勢,即中國國內對天然氣的需求量在逐步增加。2016—2020年中國天然氣進口量見圖2。圖2顯示,中國天然氣進口總量呈直線上升趨勢,即中國天然氣對外依賴度在逐步上升,因此在全球天然氣市場中,中國是一個消費潛力巨大的天然氣需求國。中國對天然氣需求的不斷上升標志著中國正急需一個穩(wěn)定的天然氣供應國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降低能源供給脆弱的風險。而亞馬爾項目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石油資源能夠緩解中國日益提升的天然氣進口需求。亞馬爾LNG項目地處俄羅斯亞馬爾半島東北部,位于北極圈內,年均300天被冰雪覆蓋,年平均氣溫只有-9℃,其擁有天然氣總和約1.3萬億立方米,占俄羅斯天然氣總儲存量的85%,占世界天然氣已探明儲量的37%。2019年該項目的三條生產線每年將向中國穩(wěn)定供應6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因此,中國對天然氣資源進口的高需求促使我國與俄羅斯進行相關的能源合作。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相關數(shù)據。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相關數(shù)據。
俄羅斯選擇與中國一同開展亞馬爾LNG項目有助于實現(xiàn)其經濟與政治利益。首先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冰洋冰川逐漸融化,俄羅斯進行海上油氣開采的難度和成本會降低,且冰雪融化也會帶來北極航運的便利化,從而促進其國際航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其次亞馬爾LNG項目的深入發(fā)展,可以為當?shù)氐脑∶裉峁┗A設施,振興其北方城市,促進其國內經濟發(fā)展;最后亞馬爾LNG項目需大量資金開展科技研發(fā)工作,因此俄方需要與中方合作獲得外資促進項目技術的發(fā)展[8]。
北極東北航道的開通有助于中俄兩國降低航運成本,進一步推進兩國經濟往來。在亞馬爾LNG項目中,中俄液化天然氣的運輸主要是以船舶運輸,即航運為主,而開發(fā)北極航道則是中俄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的主要支撐點。傳統(tǒng)航道是從薩貝塔港出發(fā)后經過大西洋,經蘇伊士運河或經過好望角后經過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最終抵達中國。而北極東北航道則是從薩貝塔港出發(fā),向東經過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楚科奇海直到白令海峽,最后到達中國,這大大節(jié)約了航行時間和航行成本[9]。且相比于傳統(tǒng)航道,由于北極東北航道地緣政治風險較低,避免了地區(qū)國家間沖突,北極東北航道是未來中俄能源運輸?shù)闹饕竭\通道。雖然目前北極航道的運輸時間只能局限于8—10月,但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雪的融化將有助于延長北極航道的冰雪消融期,因此該航道發(fā)展?jié)摿薮蟆?/p>
中俄兩國共存于多項多邊合作制度之中,這為兩國持續(xù)性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參與雙邊、多邊國際機制成為國家在能源領域保障自身能源安全、獲取能源利益、實現(xiàn)能源地緣政治的有效途徑,能源合作機制成為能源地緣政治的基礎。中俄兩國基于高度的政治互信,已建立中俄新時代全面戰(zhàn)略協(xié)作伙伴關系,因此兩國能源合作具有穩(wěn)定良好的地緣政治基礎。其中,“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冰上絲綢之路”建設、上海合作組織、“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lián)盟”對接(簡稱“一帶一盟”)以及東方經濟論壇是中俄能源合作的主要依托平臺。
第一,“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冰上絲綢之路”建設是兩國合作的主要平臺?!氨辖z綢之路”是由中俄兩國共建,以東北亞與西歐之間最短的北極航道為基礎進行北極能源開發(fā)合作。2021年6月,中俄在《〈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周年聯(lián)合聲明》中稱,在互利和尊重沿線國家利益的基礎上,兩國將利用北方海航道加強協(xié)作,共同推動北極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該聯(lián)合聲明為中俄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的發(fā)展與建設提供了廣闊更加有力保障和支持。對于俄羅斯而言,“冰上絲綢之路”建設有利于其實施亞太能源戰(zhàn)略,為其能源出口多元化,打通亞太能源消費市場,拉動遠東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從而鞏固其地緣政治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對中國而言,從全球角度來看,與俄羅斯共建“冰上絲綢之路”不僅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更有助于增強中國在北極地區(qū)的影響力。由于北極理事會具有排他性,非北極國家在北極理事會中只能擁有觀察員國身份,因此中國與俄羅斯共建“冰上絲綢之路”是中國作為近北極國家參與北極治理和全球治理的有效的合理途徑[10]。從區(qū)域角度出發(fā),由于俄羅斯在一段時間內不存在能源耗盡問題,因此通過與俄羅斯共同開發(fā)北極資源,為亞太地區(qū)的能源供應提供穩(wěn)定的來源,有助于保障亞太整體的區(qū)域能源安全,減少國家間因能源爭奪而引發(fā)的局部沖突與摩擦。因此,亞馬爾LNG項目作為“冰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對于俄羅斯、中國甚至整個亞太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都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
第二,上海合作組織是中俄進行能源合作的重要平臺。2013年,由俄羅斯倡議的上合組織“能源俱樂部”正式成立。該俱樂部的成立促進了上合組織成員國在能源安全合作方面的發(fā)展,有助于成員國之間開發(fā)新的能源項目。此期間,伊朗作為能源供應國,也表示出積極的態(tài)度希望加入上合組織,伊朗的加入有助于上合組織進一步影響全球能源市場,形成真正的“能源俱樂部”,促進全球經濟去美元化。
第三,“歐亞經濟聯(lián)盟” 與 “一帶一路”和上合組織的對接合作推動兩國能源合作?!皻W亞經濟聯(lián)盟”的五個成員國均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合作伙伴,“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lián)盟”建設對接是“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內容。2021年9月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六屆東方經濟論壇全會開幕式上指出,我們要在推進互利合作方面持續(xù)發(fā)力,深化共建“一帶一路”同“歐亞經濟聯(lián)盟”對接合作,支持數(shù)字經濟創(chuàng)新發(fā)展,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
第四,由俄羅斯主導的東方經濟論壇也為兩國能源合作提供了廣闊發(fā)展空間。在第五屆東方經濟論壇上,俄羅斯遠東和北極發(fā)展部長科茲洛夫表示亞馬爾LNG項目為中俄北極能源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1]。
同時也要看到,兩國在能源供應定價權方面存在價格博弈。在現(xiàn)實實踐中,中俄兩國在管道運輸天然氣上曾出現(xiàn)價格博弈現(xiàn)象。如2014年中俄簽署了《中俄東線管道供氣購銷合同》,中俄天然氣供應談判在該合同簽署前就已經維持了10年之久,導致該合同一直無法簽署和實施的原因就在于天然氣價格之爭[12]。最終,兩國以天然氣價格基于石油價格上下浮動的價格公式達成了一致意見。在亞馬爾LNG項目上,中俄則是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則,按照議定的合同價格定期交付。
第一,從能源供應國角度分析,在亞馬爾LNG項目上,俄羅斯扮演著能源供應國的角色。來自俄羅斯的能源地緣政治風險主要體現(xiàn)在對中國的擔憂與獲取更多經濟利益這兩方面。首先,俄羅斯對中國的擔憂主要來自于國際社會內部“中國威脅論”,特別是“中國能源威脅論”的出現(xiàn)?!爸袊茉赐{論”稱中國是國際能源的“掠食者”,中國對世界能源資源無限制的索取是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這種陰謀論是違背客觀事實的,中國過去不曾、現(xiàn)在沒有、將來也不會對世界能源安全構成威脅。相反中國是維護世界能源安全的積極因素。雖然中俄合作的基礎是高度的政治互信,但是基于本國國家利益的考量,俄羅斯在維護其本國能源安全與能源利益方面會存在些許擔憂[13],特別是對外國企業(yè)參與項目的要求較高。如在亞馬爾兩期項目的股權分配上,俄羅斯最大的獨立天然氣生產商諾瓦泰克都是占據主要份額,避免出現(xiàn)本國重大生產項目被外資主導的現(xiàn)象。其次是兩國的經濟博弈,主要體現(xiàn)天然氣定價權。作為能源供應國,俄羅斯在天然氣定價權上擁有較大的優(yōu)勢與話語權,基于經濟利益考量,俄羅斯希望在經濟合作中獲得較高的相對經濟利益。這種價格博弈是中國進行國際經濟合作時出現(xiàn)的普遍現(xiàn)象??偟膩碚f,出于這兩方面的原因,俄羅斯通過積極與日本、韓國、印度等中國周邊國家進行能源合作來達到獲取更多經濟收益和平衡亞洲各國能源供應的目標。
第二,從能源需求國角度分析,在亞馬爾LNG項目上,中國扮演著能源需求國的角色。雖然目前中國在極地能源開發(fā)方面的技術日益精進,但是中國在破冰船、極地開采等技術研究上還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間,如中國目前所擁有的極地破冰船,只有一艘“雪龍二號”,因此在亞馬爾LNG一期工程中,韓國大宇造船海洋株式會社承包了全部15艘破冰LNG船的建造。隨著亞馬爾LNG二期工程的正式啟動,韓國三大造船企業(yè)大宇造船海洋、三星重工、現(xiàn)代重工也開始積極投入北極航線的破冰型LNG船的訂單競爭之中[14]。
第三,從兩國之間的能源運輸角度分析,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雪融化,從亞馬爾半島到中國的航線主要是寄希望于北極的東北航道的開發(fā)。但是東北航道所經過的共5個海域完全可以通航的時間是在8—10月,共計三個月。而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里,北極東北航道是無法全線通航的,需要破冰船的引導,這就加大了航線運輸?shù)碾y度。同時東北航道內普通港口數(shù)量較少且補給能力受到限制[15]。因此目前來說,北極東北航道還不夠成熟,仍需進一步研究與開發(fā)。
第四,從兩者共存的能源國際機制角度分析,中俄兩國雖然共同參與制訂了一些多邊平臺制度,但是在這些多邊平臺的內部仍然存在一些矛盾。首先,在能源領域內中國與國際組織中許多國家國內的法律制度不同,甚至有一些國家國內關于能源進出口的法律制度仍待完善,這就導致成員國之間難以通過多邊平臺進行能源貿易與合作。其次,組織內成員國之間的能源競爭也會造成成員國之間產生爭端與嫌隙。如中國曾試圖與哈薩克斯坦進行能源合作 ,但是由于俄羅斯的阻撓,這一能源合作最終停滯[16]。因此通過多邊平臺,中俄兩國的能源合作也會出現(xiàn)來自其他成員國阻撓和來自不同國家能源政策差異的風險。
第五,從能源供應定價權角度分析,在國際能源體系中,國際石油定價權是各國進行能源交易時爭奪的重心,因此中俄在亞馬爾LNG項目上的價格博弈是該項目能否順利實施的核心。由于中俄著眼于兩國長期的戰(zhàn)略合作,兩國無論在天然氣管道運輸還是在液化天然氣領域都簽署了相關的合作協(xié)議,因此目前中俄在天然氣及LNG上的價格博弈呈現(xiàn)出互惠共贏的穩(wěn)定態(tài)勢,不存在兩國人為提高或降低價格的現(xiàn)象??偟膩碚f,在能源供應定價權領域,中俄亞馬爾LNG項目所面臨的風險較低。
中國在亞馬爾LNG項目面臨來自其他大國的風險,主要分為來自亞洲域內國家以及域外大國,其中亞洲國家主要包括韓國、日本與印度,且這三個國家都屬于能源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國家。由于俄羅斯自身對中國的防范、主導與制衡,因此俄是不會選擇只與中國一國進行雙邊合作的,而是選擇與亞洲其他大國進行多邊合作以達到制衡中國、防止中國一家獨大。同時,亞洲主要大國也都屬于國內資源匱乏、能源對外依賴度較大國家,因此中國在未來亞馬爾LNG項目中的造船廠競爭、股份競爭上都將面臨較大的風險。
韓國在北極資源開發(fā)上的優(yōu)點在于油氣加工、運輸技術較為發(fā)達。數(shù)據顯示,韓國天然氣公司(KOGAS)和韓國國家石油公司(KNOC)在全球已參與了大量海外能源項目,且韓國與俄羅斯在天然氣方面一直處于積極合作狀態(tài),如2008年兩國領導人簽署《俄韓天然氣供應諒解備忘錄》[17]。同樣,日本天然氣資源進口比例高達97%以上,且日本進口液化天然氣需求量遠遠大于中國和韓國。日本與俄羅斯在石油領域的合作較為頻繁,在天然氣領域的合作相比于石油則明顯較弱。2019年,亞馬爾LNG2項目中除中俄法三國購買股權之外,日本三井物產也購入了一定的股權。日本在亞馬爾LNG項目上與中國的競爭度是大于中韓的,且日本是最早提出“中國威脅論”的國家,因此日俄之間密切的能源合作有可能會降低中俄之間的互信程度,對中國的能源安全起負面作用[18]。最后俄羅斯與印度具有良好的地緣政治基礎。2010年,兩國關系提升為“特殊的和有特權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因此兩國能源領域都具有巨大的發(fā)展與合作空間。隨著俄印之間政治關系不斷強化,未來印度在全球能源體系中的地位也會不斷上升,從而對全球能源地緣政治格局產生較大影響[19]。
在亞馬爾LNG項目上,除了亞洲國家對中國存在高風險之外,域外國家即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是中國實施此項目較大的阻礙。近年來,美方一直強調中俄是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2021年10月7日,美國中情局宣布成立新機構“中國任務中心”,該機構的職能將專門針對中國,應對中國給美國帶來的國家安全挑戰(zhàn)和全球性挑戰(zhàn)。同時,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布魯塞爾峰會后對俄羅斯實行“抵近鉗制”戰(zhàn)略[20],試圖削弱俄羅斯北極的軍事力量。因此,中俄在亞馬爾項目的成功推進與美國的北極利益以及國家能源戰(zhàn)略相沖突,美國勢必會對亞馬爾LNG項目進行阻撓。歐洲國家的能源消費需求變化也會增加中國在亞馬爾LNG項目上的競爭風險。近期,由于歐盟國家在短時間內希望通過快速降低能源消費量達到保護環(huán)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目標,因此,歐洲有意減少與俄方的長期供應合同,隨后其消費市場出現(xiàn)天然氣短缺和天然氣價格持續(xù)攀升的現(xiàn)象。面對作為俄羅斯的傳統(tǒng)能源消費市場的歐洲國家,俄羅斯表示有能力向歐洲增加天然氣供給量。為了在短時間內緩解能源短缺問題,歐洲國家會相應調整其能源消費政策,由急劇減少能源消費量轉為過渡型緩慢減少能源消費量,其天然氣需求較前期相比會有所提升,這就給中國增加了能源競爭風險。
為了保障中國的能源安全和緩解中國能源供給脆弱問題,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來應對中國在亞馬爾LNG項目上存在的能源地緣政治風險。
第一,拓寬中俄兩國政治對話機制,強化兩國政治互信,推動兩國政治關系邁向更高層次。能源的擁有權是一個國家地緣政治權力的體現(xiàn),因此兩國的政治關系是兩國能否順利推進能源合作的關鍵。筆者認為,兩國在經濟等非傳統(tǒng)領域的良好合作有可能推進兩國的政治關系,但是兩國良好的政治關系一定能推進兩國的經濟合作,即政治合作是經濟合作的基礎。然而,中國周邊復雜和嚴峻的地緣政治局勢,卻給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能源合作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如美日等國所鼓吹的“中國威脅論”正是中俄亞馬爾LNG項目合作的政治風險之一。雖然目前中俄政治互信度較高,但是中俄兩國仍需建立定期對話與交流機制,溝通兩國的政治理念與能源合作方案,在分歧領域進行協(xié)商,努力做到合作共贏。
第二,繼續(xù)深化中俄能源合作,提升中國的北極開發(fā)科技實力??萍紝嵙κ莵嗰R爾LNG項目能否成功推進下去的關鍵,因此中國企業(yè)在亞馬爾LNG項目能否具有較大影響力,且能讓與中國有競爭性的國家信服的關鍵在于科技實力的高低。目前中國在破冰船、極地開采等技術研究上還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間,因此在亞馬爾LNG項目上,從極地開采、生產、航道開發(fā)、破冰船制造、極地氣候研究、支點港口建設等所有領域內中國應系統(tǒng)化地吸納和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人才,形成一整套有關極地能源探究的教育體系,為未來中國在北極地區(qū)日益上升的影響力以及北極治理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第三,中國要繼續(xù)加強與俄羅斯在北極東北航道的合作。隨著氣候的變暖,北極冰層的融化,越來越多的國家會增加北極開發(fā)投入,從而各國對北極航道的航運需求也會隨之不斷增加。對中國來說,相比于傳統(tǒng)航道,北極東北航道的優(yōu)越性在于其安全系數(shù)較高。目前國際局勢錯綜復雜,作為中國北極戰(zhàn)略構建的先導,開發(fā)北極航道的任務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中國要加強與俄羅斯的航道交流,維護我國能源安全、爭取我國北極利益[21]。
第四,除俄羅斯之外,中國應繼續(xù)堅持能源進口多樣化戰(zhàn)略。中國加入亞馬爾LNG項目有助于實現(xiàn)能源進口多樣化戰(zhàn)略,維護國家能源安全。但中國在與俄羅斯進行能源合作的同時,也可以利用各種國際組織的平臺發(fā)展與其他新興能源供應國的合作關系,繼續(xù)堅持和深化能源進口多樣化戰(zhàn)略。
第五,積極推動構建天然氣價格機制,維持全球天然氣價格的相對穩(wěn)定。中俄亞馬爾LNG項目在能源供應定價權領域所面臨的風險主要來自市場供需的變動。由于全球天然氣價格機制尚不存在,當天然氣資源供應量不足或者天然氣需求超出預期時,全球天然氣價格就會出現(xiàn)較大浮動,引發(fā)能源危機。如近年來歐洲能源危機頻發(fā)且愈演愈烈,歐洲近期的天然氣價格大幅飆升,其基準天然氣期貨價格上漲了近60%。因此,穩(wěn)定的天然氣價格機制有利于減少能源危機出現(xiàn),保障天然氣供應國和需求國雙方的利益與能源安全。
第六,維護亞太地區(qū)的安全,積極與亞太國家建立良好的對話機制。由于與中國在亞馬爾LNG項目上具有競爭力的亞洲國家皆是中國鄰國,因此中國的能源地緣政治格局相當嚴峻。韓國、日本和印度均是國內資源短缺的能源進口依賴型國家,且三國的能源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同樣,由于能源具有政治性,因此中國與周邊鄰國的能源博弈在根本上是源于政治博弈。2021年9月,美日印澳四國所組建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進行首次線下交談,其實質是美國加強與亞太盟友的合作,以此來達到遏制中國的目的。在四方機制的成員國組成中,除澳大利亞外,美日印皆是中國在亞馬爾LNG項目上的能源地緣政治風險的來源國。而如今印度與日本都積極促成與俄羅斯在北極地區(qū)的能源合作,特別是印度與俄羅斯建立了“特殊的和有特權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表明俄印政治互信度在不斷攀升,未來兩國政治關系的發(fā)展將面向何處仍是未知數(shù),中國應時刻警惕俄羅斯與日印的關系互動與發(fā)展。因此,中國與韓日印良好的政治互動有助于四國在俄羅斯能源合作博弈中的良性局面,避免不必要的沖突與摩擦發(fā)生,從而維護地區(qū)能源的穩(wěn)定與安全。
第七,從俄羅斯視角出發(fā),吸引并拉攏中國加入共建亞馬爾LNG項目符合其北極戰(zhàn)略的利益訴求。隨著北極地緣政治和安全環(huán)境的日益復雜化,從2019年開始通過接連發(fā)布《2035年前北方海航道基礎設施發(fā)展規(guī)劃》和《2035年前俄羅斯聯(lián)邦北極國家基本政策》,俄提出要打造綜合性的“北極2035”戰(zhàn)略體系。在該戰(zhàn)略體系中,維護并拓展北極國家安全是俄在北極地區(qū)的終極目標,而北極能源開發(fā)和綜合基礎設施建設則是支撐其實現(xiàn)終極目標的兩大重要經濟基礎。因此,在一定的范圍內,俄急需中國企業(yè)的資金、物力和人力等幫助其開采油氣資源、建設港口道路、參與科技研發(fā)、利用北極航道等多領域的北極開發(fā)活動,以達到抗衡美國在北極地區(qū)影響力,打造俄羅斯北極國際合作框架的目標[22]。
由中俄占主要股份的亞馬爾LNG項目是中國“冰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首個大型北極油氣勘探項目,是中國參與北極能源開發(fā)和北極治理的重要支點,對于中國參與全球治理具有重大的戰(zhàn)略意義[23]。正是由于該項目對中國、亞洲甚至全球的能源格局具有重大影響力,因此中國在亞馬爾LNG項目上面臨的能源地緣政治風險不容小覷,其中來自合作方俄羅斯的防范、主導與制衡,來自周邊鄰國的政治軍事壓力,來自美國的遏制與打壓都是中國在能源地緣政治領域面臨的風險。目前,“冰上絲綢之路”仍處于初期建設階段,中國也還未能深入參與北極治理,因此,中國要時刻警惕來自多方的能源地緣政治風險,為亞馬爾LNG項目的順利推進以及“冰上絲綢之路”的推動與建設保駕護航,實現(xiàn)我國的國家戰(zhàn)略目標[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