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笑笑,郭嘉,溫紀平
(河南工業(yè)大學糧油食品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小麥是三大傳統(tǒng)谷物之一,是主要的糧食作物。小麥中富含多種營養(yǎng)物質,但由于天氣原因、貯藏條件不當等因素,小麥吸水受潮后品質會發(fā)生劣變,如內部酶活性升高,總淀粉、粗脂肪和蛋白質含量減少,出粉率、灰分、千粒重和容重降低[1-2]。隨著發(fā)芽程度的加深,面筋越來越弱,面團易流變,小麥加工品質和食用品質明顯下降,導致價格降低[3],且多用作飼料生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資源浪費[4]。研究表明,小麥發(fā)芽過程中蛋白酶活性增強易導致大部分的蛋白質水解,蛋白質分子結構變得更加疏松,部分大分子蛋白質轉變成小分子蛋白質,使清蛋白、球蛋白含量增加[5];另外萌動也會使-SH、S-S含量減少、氨基酸含量增加、面筋蛋白的功能特性如持水力、持油力升高[6]。
解決發(fā)芽小麥品質劣變的問題,一方面可以通過培育抗穗發(fā)芽的小麥種子[7];另一方面可以從發(fā)芽小麥角度出發(fā),對芽麥進行不同手段的處理,來改善發(fā)芽小麥品質,主要包括微波輻照、加熱處理、添加酶抑制劑、剝皮制粉、配粉配麥等[8]。但現有的處理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剝皮制粉易使碎麥麩進入面粉而降低其質量,配粉配麥需要利用正常小麥,微波處理和熱處理會對蛋白質造成不利影響。氣流分級是一種對組分無破壞的物理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萌動小麥粉的品質[9]。該法利用顆粒粒徑不同在空氣中受到的氣體曳力、自身重力和離心力的綜合作用不同,將粗粒沉降細粒帶走,從而對不同粒徑的顆粒實現分級[10]。
本研究對小麥進行發(fā)芽處理,分別得到未發(fā)芽小麥粉(WF)和發(fā)芽小麥粉(SF),并對SF進行氣流分級后按照粒徑大小分為F1、F2和F3,共5種小麥粉,以此為原料,通過對其蛋白質含量、面筋指數、巰基二硫鍵含量、面筋蛋白的功能特性、動態(tài)流變學特性、氨基酸含量等進行測定分析,探究氣流分級對發(fā)芽小麥粉面筋蛋白特性的影響規(guī)律。
百農307:河南秋樂種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半胱氨酸、β-巰基乙醇、Tris、甘氨酸、5,5-二硫代-2-2硝基苯甲酸 (5,5-dithio bis-2-2-nitrobenzoic acid,DTNB)、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disodium salt,EDTA):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dodecyl sulphate,SDS):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鹽酸、硼酸、尿素、氯化鈉、氫氧化鈉、無水乙醇: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以上均為分析純。
LRH-550-S恒溫恒濕培養(yǎng)箱:韶關市泰宏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MLU-202型布勒實驗磨:瑞士布勒集團;AF200氣流分級機:山東濰坊精華粉體工程有限公司;NKT-2010L激光粒度分析儀:山東耐克特儀器有限公司;HFQ型面粉混合器:開封海德機械有限公司;HJ-6磁力加熱攪拌器:金壇市西城新瑞儀器廠;THZ-82A水浴恒溫振蕩器:金壇市杰瑞爾電器有限公司;LXJ-IIB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UV215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尤尼柯(上海)儀器有限公司;FOSS TM8400凱氏定氮儀:丹麥FOSS儀器公司;Freezone6 plus冷凍干燥機:美國Labconco有限公司;S-433D氨基酸分析儀:德國SYKNM公司;MARS60哈克流變儀:美國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VTMR20-010V-T型核磁共振變溫分析系統(tǒng):上海紐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1.3.1 樣品制備
發(fā)芽小麥制備:將除雜后的小麥籽粒室溫(25℃)下浸泡4 h,瀝干水分后鋪在托盤上,放入恒溫恒濕培養(yǎng)箱中于 20℃、相對濕度(relative humidity,RH)85%條件下培養(yǎng)12 h,將發(fā)芽好的小麥放入45℃的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中干燥12 h,使水分降到13%以下,室溫(25℃)保存。
小麥粉制備:小麥在室溫(25℃)下潤麥,加水調質約24 h,目標水分為15%。采用MLU-202型布勒實驗磨磨粉,收集各系統(tǒng)粉混勻,控制出粉率在70%左右。將部分發(fā)芽小麥粉(SF)進行氣流分級,得到3種不同粒徑的發(fā)芽小麥粉(F1、F2、F3),5種粉的粒徑分布見表1,相同環(huán)境下密封保存于4℃冰箱中。
表1 5種小麥粉的粒徑分布Table 1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5 kinds of wheat flour
面筋蛋白制備:參考徐小青等[11]的方法,并略作修改,將小麥粉制成面團后,采用水洗法提取面筋蛋白,真空冷凍干燥48 h,用高速粉碎機粉碎后過80目篩,密封保存于4℃冰箱中備用。
1.3.2 蛋白組分的提取及蛋白含量測定
總蛋白含量的測定:參照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中自動凱氏定氮儀法進行測定,系數為5.70。
谷蛋白大聚體(glutenin macropolymer,GMP)含量的測定:1.00 g小麥粉,加入20 mL 1.5%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dodecyl sulphate,SDS)溶液,旋渦振蕩混勻,30℃水浴30 min,4 000 r/min離心15 min,棄上清液,用凱氏定氮法測定其含量,系數為6.25。
清蛋白含量的測定:1.00 g小麥粉加10 mL蒸餾水,50℃水浴30min,4 000 r/min離心20 min,收集上清液;蒸餾水洗沉淀2次,每次10 mL,50℃水浴10 min,4 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所有上清液,待測。
球蛋白含量的測定:上述沉淀用10%的氯化鈉溶液提取,提取方法同清蛋白的提取方法。
麥醇溶蛋白含量的測定:沉淀用75%的乙醇溶液提取,提取方法同清蛋白的提取方法。
麥谷蛋白含量的測定:沉淀用0.2%的氫氧化鈉溶液提取,提取方法同清蛋白的提取方法。
上清液收集合并后,用凱氏定氮法測定其含量,換算系數為6.25。
1.3.3 面筋含量和指數的測定
濕面筋含量的測定:參照GB/T 5506.2—2008《小麥和小麥粉面筋含量第2部分:儀器法測定濕面筋》測定;干面筋含量測定:參照GB/T 5506.4—2008《小麥和小麥粉面筋含量第4部分:快速干燥法測定干面筋》測定;面筋指數的測定:參照LS/T 6102—1995《小麥粉濕面筋質量測定法面筋指數法》測定。
1.3.4 面筋蛋白總巰基、游離巰基和二硫鍵含量的測定
參考郭興鳳等[12]的方法,并略作修改,繪制L-半胱氨酸標準曲線。用0.2 mol/L Tris-Gly緩沖溶液配制2 mmol/L L-半胱氨酸標準溶液,在412 nm處測定其吸光度,繪制標準曲線(吸光度為橫坐標),得到y(tǒng)=0.076 3x+0.000 2,R2=0.999 5。
游離巰基(-SH)含量的測定:0.03 g面筋蛋白,溶于10 mL 0.2 mol/L Tris-Gly緩沖溶液,4 000 r/min離心15 min;取4 mL上清液,加0.1 mL 10 mmol/L的DTNB溶液,混勻后顯色20 min,在412 nm處測定吸光度,通過標準曲線計算游離巰基的含量。
式中:y為樣品在412 nm處吸光度對應的L-半胱氨酸濃度,μmol/mL;m為樣品質量,g。
總巰基、二硫鍵含量的測定:取上述上清液1 mL,加入0.1 mL β-巰基乙醇和3 mL緩沖液,25℃下保溫1 h;再加入10 mL 12%的三氯乙酸,再次25℃下保溫1 h,4 500 r/min離心15 min;除去上清液,將沉淀用5 mL 12%的三氯乙酸洗滌兩次后,溶于8 mL緩沖液,取4 mL上述溶解于沉淀的溶液,加入0.1 mL DTNB,混勻后顯色20 min,在412 nm處測定吸光度。
式中:y為樣品在412 nm處吸光度對應的L-半胱氨酸濃度,μmol/mL;m為樣品質量,g。
1.3.5 面筋蛋白功能特性測定
持水力的測定:1.00 g面筋蛋白(m1)于50 mL離心管中,放入轉子后稱量總質量m2,加入25 mL蒸餾水磁力攪拌30 min,2 000 r/min下離心30 min,除去上層水分后稱質量(m3),計算公式如下。
持油力的測定:2.00 g面筋蛋白(m1)用10 mL大豆色拉油攪拌,操作如持水力的測定,計算公式如下。
1.3.6 面筋蛋白動態(tài)流變學特性測定
參考黃蓮燕等[13]的方法,并略作修改,按照1.3.3中儀器法測定濕面筋含量的方法洗出濕面筋,從中心部位取2 g左右濕面筋,揉成小球置于35 mm圓形平板中央,平板間距1 mm,用刮板刮去多余樣品,頻率變化范圍為0.1 Hz~10.0 Hz,測試溫度為30℃,應力為1%。用哈克流變儀測定其彈性模量(G′)、黏性模量(G″)和損耗角正切值(tan δ)隨頻率的變化。
1.3.7 面筋蛋白中氨基酸含量的測定
參照GB 5009.124—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氨基酸的測定》進行測定。
每個試驗至少重復3次,試驗結果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偏差。采用Excel和SPSS 2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采用Duncan極差法分析數據在P<0.05水平上的顯著性。采用Origin 8.0軟件進行作圖。
小麥中的蛋白質是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氣流分級對發(fā)芽小麥粉蛋白質含量的影響如圖1所示。
圖1 氣流分級對發(fā)芽小麥粉蛋白質含量的影響Fig.1 The effect of air classification on the protein content of sprouted wheat flour
由圖1可知,小麥發(fā)芽后,SF總蛋白含量顯著降低,這是由于發(fā)芽會導致蛋白酶活性增強,將部分蛋白質水解成氨基酸或轉化為酰胺來滿足自身的生長需要,使蛋白質含量降低。GMP不溶于質量分數為1.5%的SDS緩沖溶液,GMP占總蛋白的比例不大,但與小麥的加工品質密切相關,可以用于面筋品質和面團特性的預測[14]。發(fā)芽前后和氣流分級后GMP含量沒有顯著差異。
小麥中的蛋白質根據溶解性不同可以分為清蛋白、球蛋白、麥醇溶蛋白和麥谷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是小分子蛋白,被稱為生理活性蛋白,含有較高水平的氨基酸,不參與面筋網絡的形成;而麥醇溶蛋白和麥谷蛋白是大分子蛋白,被稱為面筋蛋白,參與面筋網絡的形成。如圖1所示,發(fā)芽后SF清蛋白含量升高,球蛋白含量無顯著差異,麥醇溶蛋白和麥谷蛋白降低,這與金玉紅等[15]的研究一致,說明在發(fā)芽過程中蛋白質處于不斷分解與合成的動態(tài)。氣流分級后,隨著粒徑的減小,F1、F2、F3清蛋白含量逐漸減少,球蛋白含量逐漸增加,麥醇溶蛋白與麥谷蛋白都是先增加再減小。說明清蛋白、麥醇溶蛋白和麥谷蛋白主要分布于大中粒徑粉中,球蛋白分布在小粒徑粉中。小麥胚乳中蛋白質含量從中心到皮層依次增加[16],由此說明小粒徑粉更接近于胚乳中心,而大中粒徑粉更接近于皮層。
面筋是由麥谷蛋白與麥醇溶蛋白通過二硫鍵交聯形成的凝聚物,面筋指數反映面筋的品質,面筋含量和品質是評價面團品質的重要標志[17]。氣流分級對發(fā)芽小麥粉面筋特性的影響見表2。
表2 氣流分級對發(fā)芽小麥粉面筋含量和指數的影響Table 2 The effect of air classification on the gluten content and quality of sprouted wheat flour
由表2可知,發(fā)芽后SF的面筋含量與面筋指數均降低;氣流分級后,隨著粒徑的減少,F1、F2、F3的面筋含量與面筋指數均呈下降趨勢,且F1的濕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數與SF相比有顯著升高,與WF相比也有升高。這是由于隨著粒徑的減小,蛋白質碎片流失,從而導致面筋含量降低[18]。面筋由麥谷蛋白和麥醇溶蛋白組成,其含量越高,面筋的品質越好,結合圖1分析可知,隨著麥谷蛋白與麥醇溶蛋白的比例減小,面筋品質變差,手洗面筋時難以成團,面筋含量也會降低。結果表明F1中面筋品質更好。
巰基的存在方式和含量與面筋的性質息息相關,二硫鍵是一種共價鍵,S-S的含量代表蛋白質結構的穩(wěn)定性,S-S與還原酶作用會產生游離-SH,游離-SH對蛋白質的交聯作用有很大影響,會破壞蛋白質構象的穩(wěn)定性[19]。氣流分級對發(fā)芽小麥粉中巰基、二硫鍵含量的影響見圖2。
圖2 氣流分級對發(fā)芽小麥粉中巰基、二硫鍵含量的影響Fig.2 The effect of air classification on the content of sulfhydryl and disulfide bonds in sprouted wheat flour
如圖2所示,發(fā)芽后,SF的總巰基、二硫鍵含量降低;氣流分級后,隨著粒徑的減小,F1、F2、F3的總巰基與二硫鍵含量逐漸減少,且F1與WF相比有顯著增加,F2、F3與SF無顯著差異;游離巰基的含量先下降后上升。這說明隨著粒徑的減小,面團網絡結構從穩(wěn)定的S-S結構轉變?yōu)椴环€(wěn)定的-SH結構,導致內部交聯聚合緊密度的變化,面團中面筋網絡結構變得疏松,面團強度變弱。結果表明F1中蛋白質的結構更加穩(wěn)定。
蛋白質的持水力是決定食品彈性和可塑性的主要因素,決定了蛋白質分子的內聚力和可分散性;持油力是蛋白質和脂類結合能力的表現,在不同的油脂中作用能力不同。氣流分級對發(fā)芽小麥粉面筋蛋白持水力和持油力的影響見表3。
表3 氣流分級對發(fā)芽小麥粉面筋蛋白持水力和持油力的影響Table 3 Effect of air classification on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oil holding capacity of sprouted wheat flour gluten
由表3可知,發(fā)芽后,SF的持水力和持油力均有增加,且持水力有顯著差異;氣流分級后,隨著粒徑的減小,F1、F2、F3的持水力和持油力逐漸增加,且F1、F2與WF無顯著差異。這是由于在正常情況下,蛋白質分子中的帶電基團和極性基團在分子內部無法與水或油結合。但在發(fā)芽后,蛋白酶活性升高,使部分蛋白質發(fā)生分解,這些基團被暴露出來,且隨著粒徑的減小更容易被暴露出來,從而加速與水或油結合,增強了持水力或持油力[20]。
彈性模量G′又稱儲能模量,反映了彈性特征的減少量;黏性模量G″又稱損耗模量,反映了黏性特征的增加量;損耗角正切值 tan δ 是 G″與 G′的比值,tan δ<1表明在線性范圍內的形變是可壓縮和可恢復的,tan δ越小說明面筋體系聚合度越大或高聚物含量越多[21]。在固定應力下,通過改變振蕩頻率來觀察面筋蛋白的G′和G″的變化。氣流分級對發(fā)芽小麥粉面筋蛋白動態(tài)流變學特性的影響如圖3所示。
圖3 氣流分級對發(fā)芽小麥粉面筋蛋白動態(tài)流變學特性的影響Fig.3 Effect of air classification on the dynamic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prouted wheat flour gluten
由圖3可知,在0.1 Hz~10.0 Hz的頻率掃描范圍內,5種粉的面筋蛋白的G′和G″隨著頻率的增加整體呈增大趨勢,且彈性模量始終大于黏性模量,說明表現出固體的性質。在同一頻率下,F3的G′和G″均是最高的,說明F3的彈性變得越來越差,黏性越來越好,發(fā)生形變后不易恢復。如圖3所示,隨著頻率的增加,WF、SF和F3的tan δ先減小后增大,F1和F2的tan δ逐漸增大,且均小于1。在同一頻率下,發(fā)芽后SF的tan δ與WF相比增大了,說明SF面筋體系中的彈性比例變小,流動性變大,面筋強度下降,與2.2中面筋指數結果是一致的。
氣流分級對發(fā)芽小麥粉面筋蛋白中氨基酸的含量變化如表4所示。
表4 氣流分級對發(fā)芽小麥粉面筋蛋白中氨基酸的影響Table 4 Effect of airflow classification on amino acids in gluten protein of sprouted wheat flour g/100 g
由表4可知,發(fā)芽前后與氣流分級后,小麥粉中的氨基酸種類數量齊全,共檢測到17種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在必需氨基酸中,亮氨酸含量最高。小麥發(fā)芽后,除半胱氨酸外,其余16種氨基酸含量均增加,這與龍杰等[22]的研究結果一致。氣流分級后,F1的氨基酸含量是5種粉中最高的,F2、F3與SF相比沒有顯著變化,與WF相比有增加。賴氨酸作為小麥蛋白質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在發(fā)芽后增加,F1時達到最大值。這是由于小麥發(fā)芽后部分蛋白質受酶活性升高而水解為游離氨基酸,使氨基酸含量上升[23]。結果表明F1中營養(yǎng)價值更高。
小麥發(fā)芽后,SF的總蛋白含量下降、清蛋白含量升高、麥醇溶蛋白與麥谷蛋白含量降低;面筋指數顯著降低、總巰基與二硫鍵含量顯著下降,面筋品質與蛋白質穩(wěn)定結構變差;面筋蛋白的持水力和持油力升高,彈性下降、黏性上升;代表營養(yǎng)價值的氨基酸含量發(fā)芽后增加。
氣流分級后,與 SF 相比,F1、F2、F3 的 GMP、球蛋白與麥醇溶蛋白含量均無顯著變化,F1的總蛋白與清蛋白含量顯著增加,F1面筋含量與指數升高、F2無顯著差異、F3明顯下降;F1的總巰基與二硫鍵含量顯著增加,F2、F3無顯著變化;F1的持水力和持油力顯著下降、F2也有下降且二者與WF無顯著差異,F3升高;F1與F2的彈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均下降,F3升高,且F1的tan δ低于SF;F1的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呈增加趨勢,F2與F3整體降低。
綜上所述,小麥發(fā)芽后面筋含量、品質與蛋白質結構穩(wěn)定性變差,面筋蛋白的功能特性、黏性與氨基酸含量升高,彈性降低;經氣流分級后,F1的面筋品質變好、蛋白質結構更穩(wěn)定、面筋蛋白彈性增加、黏性降低、氨基酸含量增加,其余指標與WF無顯著差異。因此氣流分級在發(fā)芽小麥上的應用值得更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