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黔西北彝族傳統(tǒng)婚禮儀式與婚嫁歌的價值功能

2022-02-27 04:20楊娟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嫁女婚嫁新娘

楊娟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畢節(jié)試驗區(qū)研究院,貴州 畢節(jié) 551700)

一、調(diào)查緣由

婚嫁歌是彝族傳統(tǒng)婚禮儀式活動中所唱的歌,儀式與婚嫁歌是黔西北彝族傳統(tǒng)婚禮的構成要件。兩者互為表里,相輔相成。彝族婚嫁歌依賴于傳統(tǒng)婚禮儀式的存在而存在,彝族傳統(tǒng)婚禮儀式則因婚嫁歌而得以充分展現(xiàn)。真所謂“禮非樂不行,樂非禮不舉。”[1]黔西北彝族傳統(tǒng)婚禮儀式活動從嫁女當晚開始,一直到男方家娶親后的第三天回親儀式結束,前后歷時四天四夜,有十幾個儀式環(huán)節(jié),幾乎都以演唱婚嫁歌形式來完成。婚嫁歌是彝族傳統(tǒng)婚禮儀式的重要載體,貫穿整個儀式活動的全過程。歌詞既有以三段式為主的“瑟枸咪”,又有若干敘事長詩式的“咪洪曬”,三段式歌詞以比興手法貫穿始終,內(nèi)容涉及天文地理、家道教育、孝悌倫常等方面的知識,具有傳播知識和倫理道德教育的價值和功能,曲調(diào)旋律或悠揚婉轉(zhuǎn),優(yōu)美動聽,或低沉哀怨,如泣如訴,充滿濃厚的文學和音樂藝術特色,承載著民族學、民俗學、音樂學、倫理學、哲學、文學等多學科知識,是彝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塊瑰寶,是國家寶貴的非遺文化資源。

黔西北彝族婚嫁歌集文學、音樂和舞蹈于一體,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因每一環(huán)節(jié)儀式的舉行都離不開酒,特別在進行嫁女歌“阿邁懇”時,男方家接親隊要送一壇號稱用一石二斗米釀成的禮酒到歌場以供歌舞手享用,故彝族婚嫁歌又稱“酒禮歌”,民間口頭傳承是其主要的傳承方式。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國家“使用和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尊重少數(shù)民族風俗習慣”[2]等民族政策的出臺,本著“救書、救人、救學科”原則,大量歌詞被整理收錄入彝文典籍《阿買懇》和《諾漚曲姐》里面,《三套集成》[3]《彝族古歌》[4]《海腮耄啟》等也有部分歌詞收錄?!逗照乱妥寰贫Y集粹》[5]一文也對接親歌“粗粗候”和嫁女歌“阿邁懇”的主體內(nèi)容進行了翻譯,《赫章縣彝族習俗》[6]一文對接親歌“粗粗候”和嫁女歌“阿邁懇”儀式進行了大體勾勒?!稙趺晒彭崳ㄒ妥迤穂7]和《畢節(jié)原生態(tài)音樂舞蹈(彝族卷)》也收錄了部分婚嫁歌曲調(diào),但對黔西北彝族傳統(tǒng)婚禮儀式及其載體婚嫁歌文化進行全面整理和研究的成果目前還未曾出現(xiàn),尤其還沒有人對儀式程序進行過完整記錄和整理。然而,黔西北彝族傳統(tǒng)婚俗文化作為彝族三大禮俗文化之一,是彝族人民幾千年積淀下來的文化精髓,其文化價值是不言而喻的,特別是其間所蘊含的倫理道德教育思想對當今人們依然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彝族婚嫁禮俗發(fā)生了重大變遷,傳統(tǒng)婚禮儀式已瀕臨消失,依賴其生存和發(fā)展的婚嫁歌文化傳承代際中斷。本文通過完整呈現(xiàn)黔西北彝族傳統(tǒng)婚禮儀式全過程,并對其載體婚嫁歌文化進行深入剖析,旨在重拾彝族傳統(tǒng)瀕危文化的同時,試圖挖掘其間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功能。

二、儀式調(diào)查

黔西北彝族傳統(tǒng)婚禮儀式程序有“粗粗候(敬迎接親者)”“阿邁懇(嫁女歌舞,有的地方叫阿署或曲景)”“姆摞直朵(喝放馬酒)”“妻恒舞(新娘入洞房)”“鋪鈄閣(夜筵歌)”“妻嗨賣地(給新娘取名,即取名儀式)”“直嘟(漢譯為接酒,引申為敬酒)”“陸外(唱祝頌歌)”“阿玉直差chāi(給送親者敬酒)”“戳嘎摩曲佐(族老們唱祝福歌)”“阿玉閣(回親)”等十一個環(huán)節(jié)。其中,除了“姆摞直朵”“妻恒舞”“阿玉直差”三個儀式環(huán)節(jié)無歌,其余八個儀式環(huán)節(jié)都分別以歌表示,有的還歌伴舞。每一儀式環(huán)節(jié)具體整理如下:

(一)粗粗候

“粗粗”即接親者,別稱“寫粗”或“粗姆”,“粗”在古彝語中有“司使”“管理”等含義,如管理兵馬的稱“罵粗”,管理畜牧的叫“摞粗”,婚嫁時負責迎親的稱“寫粗”,“寫”即“迎”,“姆”即“馬”?!昂颉币鉃椤熬?、獻”,“粗粗候”即為敬迎接親者,通常以歌考的方式盤問接親隊伍,故也稱“接親歌”。儀式內(nèi)容有粗粗候(敬迎接親者)→瑪糯(盤問杜鵑花)→富啟干(趕開擋住開親路的狗)→訥妻訥畢(婚嫁起源)→訥劈活(送奶母錢)→富嘟諾(問媒人)→訥抵訥活(梳妝打扮)→瑪戛夷宰呵(杜鵑樹枝灑生水)→戳閣撲(開籬門)→戳嘎閣撲(開司禮臺之門)→戳嘎?lián)洌ù蜷_司禮臺)→闊扎透(出示禮物即交禮)→戳嘎摩朵(敬族老喜酒)→洛鈄打(上石梯)→盧果撲(開寨門)→可則要則屬(敘碗盞根源,準備進餐)十六個環(huán)節(jié)。當接親隊伍踏進寨門,在離出嫁姑娘家五六十公尺遠的要道處,就要被出嫁姑娘的女伴和年輕媳婦們設下一道道號稱九十九、六十六、三十三或十二、三十六、七十二的關卡(用竹枝搭成的象征金、銀、銅三道龍門)用歌盤問,接親者必須一一應答才能闖過各個關卡,最終得以開寨門進堂屋就餐。其間若答不上來或答得不好,就要受到姑娘們的懲罰,通常用竹條抽打,用水潑灑,不準過關,不準進餐,直到答對了才放行。若是一直答不上來,接親隊只好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壺(瓶)酒去請“超嘎老人(族老們)”出面解圍方才放行。過了三道“龍門”后,由媒人領著接親隊伍一行,帶著禮物,即一壺(瓶)酒和一升燕麥炒面(酒是用于祭奠女方家祖先的,炒面是用來獻給出嫁姑娘的長輩以表感謝養(yǎng)育之恩的,彝語合稱“徐迷直記”),一丈布(用來給新娘的母親縫制衣服穿,彝語稱“母枸抐”),一壇酒(號稱用一石二斗米釀成,以供超嘎老人和唱酒禮歌的歌舞手們唱酒禮歌時享用),一張繡花蓋頭巾(用于第二天蒙蓋新娘頭面,彝語稱“虎帝臘笙”)和一件嶄新的青色長衫(用于第二天新娘騎馬時蒙蓋其頭部及上半身,彝語稱“湖博”,意為“蒙頭”),一棵包頭絲帕(有條件的還加上金銀首飾,彝語稱“笱樓哪輳”和“來排來裘”)、一雙鞋襪(用來送給新娘)以及豬肝、肺、蒙肚油和鹽(彝語稱“楚候器梯”)等禮物,一一在“超嘎老人們”面前清點,缺一不可。若是缺了一樣,次日新娘就不給接走。因此,那些之前在對“接親歌”的姑娘和年輕媳婦們就要千方百計偷盜、搶劫蓋頭巾(虎帝臘笙),給接親隊出難題。一旦發(fā)現(xiàn)失落,接親隊要么用一瓶酒向超嘎老人們求情,請他們做工作,叫姑娘們拿出蓋頭巾,方便行事,日后感謝;要么派一兩個利索之人去女方家重陣(如蒸飯的地方等)偷出重要物品(如甑底等)進行交換。倘若都不成,接親隊還要派人連夜返回,另尋一塊,否則就完不成任務。故而當接親隊要在超嘎老人們面前拿出蓋頭巾時,整個隊伍必須合力圍成“銅墻鐵壁”,不讓姑娘們有插足之地,以免后顧之憂。

接親隊清點完畢禮物,隨即給超嘎老人們敬酒,彝語稱“戳嘎摩朵”?!按粮隆奔串?shù)貪h語講的“超嘎”,意為“迎賓閣”,是族中長老們歇息和辦事總管迎接賓朋的地方。通常在女方家門口搭起一個長方形簡易“窩棚”,棚子用十來棵木棒架起,蓋上包谷草和樹葉,邊沿用綠色松枝搭成,內(nèi)設長條座椅供族老們坐鎮(zhèn)指揮,棚子前面燒一籠大火供賓朋取暖聊天用,旁邊設司禮臺以接待賓朋所用?!澳Α币鉃椤伴L、老”,“戳嘎摩”即坐鎮(zhèn)主持婚嫁規(guī)程的族老們(其中有一個為首的),其職責主要是“總理”喜酒的全過程,具體負責明確“布土”(即總管事),再由“布土”分配義務幫忙人員的工作,收禮的,記賬的,送客的,招呼客人入席的,設桌擺宴的,擺杯斟酒的,上菜添飯的,收洗碗筷的,為客人安排住宿的,分工明確,各就各位,井井有條,忙而不亂?!安纪痢笔种艄照?,進出于屋里屋外,穿梭于賓客之間,進行總指揮,他根據(jù)老少親疏關系,決定客人誰先入席,誰后入席,誰坐上席,誰坐下席等,酷似當今各級會議的后勤處長。“戳嘎摩(族老們)”則坐著喝酒敘舊,不時出來觀看,指指點點?!岸洹?,使動詞,意為“使……喝(酒、水等)”。因此,“戳嘎摩朵”即給超嘎老人(族老們)敬酒。通常由接親隊的摩史(歌師)手持裝滿酒的酒碗(現(xiàn)多用酒盅),口唱祝頌歌“陸外”之“苦虎外(意為歌頌名望聲威,是嫁女場中唯一一處唱‘陸外’的地方)”,邊歌邊舞向族老們敬酒。舞者雙手平舉酒碗或酒盅,以進三步退三步呈弓箭步姿勢側(cè)身向族老們恭敬,三巡而至族老和賓主之手。敬酒完畢,接親隊又到“戳嘎(迎賓閣)”右下方另一籠火邊女方家婦姥們坐的“阿打谷(“阿打”即奶奶,“谷”即處所,“阿打谷”即奶奶處)”處,同樣按先交禮后敬酒的程序把禮物一應交到輩分和年齡都最長的婦姥手里。其間,“粗過(新郎的至親弟弟,彝族傳統(tǒng)婚禮中新郎不參與接親,由新郎弟弟代替哥哥完成牽馬、祭奠祖先等新郎應盡的職責和義務)”則瞅準一個最佳時機,趁著人們重點關注交禮敬酒等間隙悄悄溜進女方家堂屋把禮物(徐迷直記)迅速放于神龕前,隨即便雙膝跪地以酒祭奠出嫁姑娘家的祖先,此時若是被姑娘們發(fā)現(xiàn)了,就會被揪住用煤灰或鍋底灰抹臉,抹得越花越好,幾乎只留下兩顆眼珠子在咕嚕嚕打轉(zhuǎn)。被抹上的黑灰一整晚都不能洗,必須留到第二天把新娘嫂子平安接到家后才可以洗掉,因此整個接親隊伍中“粗過”的使命是最繁重也是最神圣的。

交禮敬酒儀式完畢,“戳嘎摩(族老們)”即同意接親隊伍去吃飯,只是還要經(jīng)過“洛鈄打(上石梯)”和“盧果撲(開寨門,就在堂屋門口)”兩道關卡以歌盤問,回答后再允許其進入堂屋入席。就餐時還要敘碗盞根源,若是答不上來,就會被姑娘們搶筷子,幫忙擺宴席的男青年們看著可憐,又遞上一雙,不慎又被姑娘們搶走,引得全場人哄堂大笑。因此,有經(jīng)驗的接親隊員,通常會從家里自備一雙筷子帶上,到這關鍵時刻可以自給。俏皮的隊員,則在路途中砍兩根細刺條,削去一端,便于使用,頂端留下刺,姑娘們見了不敢下手,表示失敗,哄笑而去。

整個“粗粗候”的曲調(diào)單一,通常只用兩句反復的同一曲調(diào)唱完所有歌詞內(nèi)容,但曲調(diào)活躍詼諧,加上歌詞內(nèi)容的豐富性,使得演唱者百唱不厭,聽眾也百聽不厭,達到雙方都樂此不疲,完全沉浸其中。因而接親隊伍若想闖過一道道關卡,就必須掌握并嫻熟運用禮儀用歌,所以男方家通常要請摩史(歌師)和幾個能言善唱的歌手隨接親隊伍同來應對闖關。

(二)阿邁懇

“阿邁”即姑娘,在此特指出嫁姑娘;“懇”意為“舞”。“阿邁懇”即為嫁女歌舞,又稱酒禮歌舞(前已述及,在此不再贅述)。接著“粗粗候”儀式結束就餐完畢,就要進行豐富多彩、徹夜不眠的嫁女歌舞“阿邁懇”儀式。儀式內(nèi)容有克武克佐(又稱果勾果嘎擬或克武曲景,意為端坐在大堂上下?!翱?,原意為線。據(jù)《烏魯諾紀》解釋,‘克’為女人的生命,也就是生命線?!盵8]72“武”為“進、入”,“佐”為“生、長”,“果勾”為“堂下”,“果嘎”為“堂上”,“擬”為“坐”,“曲”,原意為“聲音”,泛指“歌曲”,“景”,原意為“玩”,此處指“唱(歌)”。“克武克佐”的歌詞包含“祭奠”和“勸嫁”兩個內(nèi)容,因而所唱酒禮歌就叫“祭奠歌”和“勸嫁歌”,也就是出嫁歌的序歌,意為敬女命之神和歌神,唱分別歌,新娘也到場邊哭邊唱分別歌。活動由出嫁姑娘家的女歌師主持,堂屋中央擺放一張桌子,上置酒具和一盛滿包谷的升子,桌子上下兩方各擺三個酒杯,斟滿酒。包谷上擺一盞明燈(現(xiàn)在都用蠟燭代替)和男方家送來的豬肝、肺、蒙肚油和鹽。升子四角插四支筷子作撐桿,罩上豬的蒙肚油,以示對天地日月的奠祭。堂屋上方坐出嫁姑娘的姑媽們,下方坐出嫁姑娘的嬸娘和姨媽們,左側(cè)是席地而坐的出嫁姑娘和其女伴們,右側(cè)站出嫁姑娘的嫂子們。姑媽和嫂子的領頭者各將舞帕搭在左肩上開始對唱叫“克武克佐”的酒禮歌,姑媽領先,嫂子隨后跟著和唱。歌聲悠揚婉轉(zhuǎn),歌詞細膩感人,特別唱到勸嫁歌時,歌聲伴著出嫁姑娘和女伴們的哭聲,如泣如訴,使得歌者和聽眾都泣不成聲,悲傷無比。歌畢,品嘗禮酒后,歌者接著唱“阿署(從房里向房外走的酒禮)”,出嫁姑娘由其哥哥或弟弟背著插入姑媽、嬸娘和嫂子組成的歌舞隊中間,邊歌邊走,繞堂屋逆時針轉(zhuǎn)三圈后出大門下石坎階梯,過金、銀、銅三道龍門到“戳嘎(迎賓閣)”處,經(jīng)“戳嘎摩(族老們)”允許后進入歌舞場。)→斗宮撲(開箱鎖)→戳閣撲(開籬門)→戳嘎嘍(進戳嘎)→懇姐漲(巡視查驗歌場)→阿莫足述(敘衣食根源)→愁底愁妮迪(十二道禮,指酒禮歌種類)→兔則曬則(金銀的根)→味則咕則述(敘穿戴根源)→洪魯博(烏蒙山)→戴錯博(云霧山,指大理蒼山)→餒署阿邁懇(傷心酒禮歌,歌詞分兩種內(nèi)容,一種是給父母雙全的出嫁姑娘唱的,一種是給無父母或父母有一方已去世的出嫁姑娘唱的。)→訥妻訥活(嫁女送親)→懇色寫(迎歌神)→許姑(披披氈——女方歌手與接親方男歌手搶奪蓋在新娘身上的披氈,反映女性對出嫁的不甘心和反抗,記錄以女性為中心家庭的失敗和以男子為中心家庭勝利的歷史)十六個環(huán)節(jié)。至此,出嫁歌舞由固定式轉(zhuǎn)換為自由式,根據(jù)時間組織對歌,或唱三段式,或唱誦長篇的嫁女歌。出嫁歌“阿邁懇”唱到最傷心處時,也正是出嫁姑娘被抱上馬(轎),由姑娘而為人妻,踏上人生轉(zhuǎn)折的第一步之際。此時,要舉行收掩收場儀式,用一首名為“署忍(忍住悲傷)”的歌收場,表示把悲傷留在歌場,逐去為人們的傷心而幸災樂禍的邪祟。彝族人把開展的這一系列活動自豪地稱之為“祖餒摩節(jié)”,意為君長所實行的禮儀。

嫁女歌“阿邁懇”的唱誦,通常以“歌伴舞”的形式來表現(xiàn),即代表出嫁姑娘的姑媽和嫂子們的歌手們(姑媽和嫂子們自己能唱更好)手牽著手圍成弧形,舞隊人數(shù)不限(以場合大小而定),各隊領頭者分別站在隊列兩頭,手持舞帕邊歌邊舞。音樂系集體齊唱,無樂器伴奏,無論哪一方歌手領先引唱,眾人都要隨著和唱。舞蹈動作以隊列中間為界,右邊第一人做側(cè)身甩手蹲,左邊第一人做對稱動作,中間人全部隨節(jié)奏做半側(cè)身“磨膝”轉(zhuǎn)動作,共同做七次。歌舞隊兩頭的領頭者作內(nèi)外交換花樣甩動舞帕,宛如白鶴翻飛。每一首曲調(diào)可以唱多首歌詞,甚至無限反復均可。嫁女歌“阿邁懇”詞曲內(nèi)容都很豐富,通常要唱到通宵達旦才能結束。

(三)姆摞直朵

“姆”即馬,“摞”意為放牧,“直”即酒,“姆摞直”即放馬酒,“朵”即喝,顧名思義,“姆摞直朵”即喝放馬酒。此儀式為男方家在迎親和回親途中興的禮儀活動。男方家迎親當天,新娘父母家要準備四壺酒,一壺送給接親隊在半路上歇息放馬時喝,彝語稱“姆摞直(放馬酒)”;三壺給送親隊帶上,其中一壺是“姆摞直(放馬酒)”,一壺送給送親隊駐扎的人家,一壺留作次日“谷笱尼(慶蕎豐收日)”晚上“阿玉直差chāi(給送親者敬酒)”時回敬主家(男方家來敬酒的家族成員)所用。當新娘一行來到半路途中,找個地勢較寬敞平坦的地方歇息下來,新娘也要被抱下馬來坐在馬鞍上休息,接送親隊雙方便拿出從新娘家?guī)淼摹澳忿保ǚ篷R酒)”來喝,接親馬也同時能得休息吃草,因此叫“姆摞直朵(喝放馬酒)”?;赜H當天亦如此,唯一區(qū)別就是“姆摞直(放馬酒)”由新郎家提供。當送親隊回到半路途中,同樣要進行一次“姆摞直朵(喝放馬酒)”。如果兩家相隔路程比較近,則新娘不用被抱下馬,接送親雙方只需停下來,儀式性地各自喝下幾口酒便繼續(xù)趕路。

(四)妻恒舞

“妻”同漢語的“妻,即新娘”,“恒”意為“房”,“舞”意為“進、入”,“妻恒舞”即新娘入洞房。在男方家迎親當天,布摩(祭司)要在離新郎家房子最近的岔路口用芙櫻木搭一道門,彝語稱“笱佐(插神枝)”,并準備一只公雞在此等候新娘的到來。當新娘一行來到這里,布摩(祭司)便用此雞給新娘做潔凈法事,表示驅(qū)除一路跟隨而來的邪祟,使新娘干干凈凈、清清白白地來到新郎家,這時布摩要唱誦經(jīng)歌。接著,騎著馬的新娘便從這芙櫻木搭成的神枝門里通過,來到新郎家大門口,兩個一路扶著新娘騎馬的其中一人揭開“湖博(蒙頭)”,并將其丟上房頂,另一人則把新娘從馬上抱下,由男方家請來的兩位伴娘(未出嫁的年輕姑娘)扶著準備進屋。送親隊伍則按準舅舅(新娘的兄或弟)站第一位,準外公(新娘的叔或伯)站末位(表示壓陣)的順序緊隨其后。此時,幫忙人迅速把新娘坐的馬鞍緊靠大門縱向放在門檻邊,接著又在馬鞍邊倒扣一個底朝天的碗,伴娘便扶著新娘從碗和馬鞍上踩過,經(jīng)過堂屋再到耳間洞房。其間若新娘不能把這倒扣的碗踩破,其兄或弟(準舅舅),甚至其他送親者緊接著踩,必須把這個碗踩破才行。接親隊伍(準外公除外)來到堂屋,男方家至親長老們已在屋里候迎,便以主左賓右、長幼之序坐下,隨后幫忙人便拿來煙酒和甜酒炒面進行招待。因此環(huán)節(jié)準外公不進堂屋,故被請到“戳嘎(迎賓閣)”處另作接待。

(五)鋪鈄閣

“鋪鈄閣”是原畢節(jié)、大方彝區(qū),新娘接到新郎家當晚,在堂屋內(nèi)設桌擺酒,向送親的主客饋贈禮物時,由接、送親雙方的摩史(歌師)對唱。[9]192此儀式和其他彝區(qū)在“阿玉閣(回親)”時男方家用一定量的錢幣(至少是女方家打發(fā)接親者的雙倍以上)打發(fā)送親隊的儀式活動相類似,但略有區(qū)別。

(六)妻嗨賣地

“妻”指新娘,“嗨”即“新”,“賣”即“名”,“地”意為“?。?,“妻嗨賣地”即給新娘取名。按照彝族傳統(tǒng)禮俗,新娘嫁到夫家后,婆家要給她重新取一個名字,以后便一直沿用這個名字。儀式由摩史(司儀,即婚禮主持人)主持,通常在男方家迎親后的第二天早上舉行。屆時公婆端坐堂上,伴娘從新房扶出新娘,到了堂中,脫下從娘家穿來的外衣,換上公婆賜給的新衣,穿戴好后,新娘向公婆敬酒,公婆給新娘取名。[10]320取名結束,摩史(司儀)就唱誦《取名辭》,闡明新媳婦年少不成熟,尚需公婆耐心開導教育的道理。歌詞大意為“……在松林里面,幼蟬不懂事,靠松林開導,才明白事理;到了婆家,新人不懂事,靠公婆開導,才明白事理……”并指出開導的方法和原則應該是“開導須善待,善待須善教,長幼相提攜”。[10]291-295

(七)直嘟

“直”即“酒”,“嘟”即“接”,“直嘟”,意譯為“接酒”,引申為“敬酒”。是在男方家迎親后的第二天(彝語俗稱“谷笱尼”,意為“慶蕎豐收日”)下午舉行。儀式先在主家戳嘎(迎賓閣)的前左上角處置兩壇蕎砸酒,每壇口中插有三或六棵砸酒竿(通常有一或兩棵不通暢的,目的是讓撞上這一兩棵不通暢的砸酒竿賓主怎么吸也吸不上砸酒而引起眾人歡笑,達到幽默詼諧、開心取樂之效果),竿上掛著嶄新的方帕子作為揩竿之用。場地正中擺一張桌子,上置煙酒和新鞋(新娘做來贈送給新郎的姑媽、姐妹、母親和嬸娘們的鞋子,現(xiàn)在通常用買來的布鞋或用毛線鉤成的拖鞋代替,新郎母親的是新娘穿著騎馬的那雙“上馬鞋”,彝語稱“母打期底”。姑媽和姐妹指的是已出嫁并特制水花酒或甜酒、腌制酸蘿卜、煮雞蛋等回來賀喜的那些)。旁邊放置一兩口大水缸,用來裝新郎的姑媽和姐妹們特制回來賀喜的水花酒或甜酒。上堂位置坐長老,下堂位置坐婦姥。當主家的歌師唱起開場曲,主賓即入場按主左賓右、長次之序,形成平輩相向而坐的常規(guī),自然把觀賞敬酒歌舞的群眾隔于舞場外圍。舞隊(人數(shù)不限,以場合大小而定)和新婚夫婦隨“太陽開金花,月亮放銀光;新娘來敬酒,新郎來敬煙”的歌聲入場。新娘端酒,新郎持煙分立于舞隊左右,由舞隊表演慶蕎豐收舞“谷笱節(jié)”。舞畢,舞者從新郎手中接過煙,以三進三退呈弓箭步雙手平舉香煙側(cè)面恭敬,三巡而至長老和賓主之手。接著又從新娘手中接過裝滿酒的酒碗或酒盅照常而敬。頭一二巡若有人伸手討煙或酒碗(或酒盅),舞者即繞轉(zhuǎn)煙和酒碗(或酒盅)引誘戲樂,使其無法達到獲享喜煙和喜酒的目的,惹得全場人哄堂大笑。舞至三巡而不敢伸手取煙酒者則視為不懂禮儀而被恥笑。舞隊退場后,接著就是“直嘟(喝喜酒認親贈鞋)”儀式活動,新郎斟滿酒杯,由新娘親手恭敬而致新郎的姑媽、姐妹、母親和嬸娘們。享酒者必以金幣(現(xiàn)用人民幣)放于杯中以示回敬,隨后新娘在新郎的陪同下把鞋子一一贈送給新郎的姑媽、姐妹、母親和嬸娘們。新婚夫婦退場后,由摩史(司儀,即婚禮主持人)指揮平輩主賓成雙出場,祝酒歡歌,以歌敬意,歡天喜地,談笑取樂,一起飲用喜砸酒、水花酒或甜酒。歌者可以是獨唱、齊唱或?qū)Τ?,歌聲此起彼伏,滿場喜氣洋洋,直至太陽西墜。此項儀式結束,歌師們互找對象飲酒盤歌(通常為唱祝頌歌“陸外”),直到深夜,甚至通宵達旦,次日參加敬酒回親儀式。

(八)陸外

“陸外”意為唱祝頌歌,也稱祝酒歌或酒禮歌,通常在喜事場合唱誦,唱誦者通常是主賓長老們在戳嘎(迎賓閣)互找對象唱誦。在婚嫁場合,一般只在男方家唱誦,以表祝頌,具體為:迎親當日,主賓長老在戳嗄(迎賓閣)自由唱誦倫理歌;迎親次日,上午在新娘取名儀式上摩史(司儀)唱誦祝福辭,下午在“谷笱(慶蕎豐收)儀式上歌唱誦祝酒辭;第三天回親日,在交親儀式上準外公唱誦交親歌等。陸外”歌詞結構為充滿比興手法的三段式。內(nèi)容極為豐富,有族根淵源、歷史故事、勤勞孝順美德、祝詞頌語等。其曲調(diào)比較單一,但尤為婉轉(zhuǎn),為整段反復模式,即一段歌詞用不重復的一段曲調(diào)來完成,一段曲調(diào)包括引曲和正曲兩個部分,引曲和正曲間的銜接非常自然,行如流水,既悅耳動聽,又感人肺腑。請看“苦虎外(頌威榮)”歌詞:“圓圓天圓圓,天上月亮圓;若不是月亮,眾星無依托;若不是眾星,月亮無光輝。圓圓地圓圓,打谷場圓圓;不是打谷場,五谷難收攏;若沒有五谷,打谷場空空。圓圓人圓圓,老年人圓圓;若無老年人,青年無管束;若無青年人,老人無威榮?!?/p>

(九)阿玉直差

“阿玉”即舅舅,在此泛指送親者,“直”意為“酒”,“差chāi”意為“敬、獻”,“阿玉直差”即為給送親者敬酒,是結婚男方家必須履行的一項儀式活動。在迎親次日“谷笱尼(慶蕎豐收日)”晚上飯畢,男方家所有家族,每戶的家庭主男必須帶上一壺燒酒和適量的煙去送親者駐扎的人家,以主左賓右、長次之序、平輩相向而坐的常規(guī)于堂屋就坐,然后主家(男方家)按長幼次序依次用自己帶來的煙酒給所有送親者敬上(通常為先敬煙再敬酒),此時同輩間免不了要來一番說笑,表示主家對送親者的熱烈歡迎和盛情款待,送親者也回敬表示感謝。整個過程談笑風生、其樂融融。若遇到主家是個龐大的家族,通常要敬到通宵達旦才能結束。送親者要是不勝酒力就很難招架,但又不能拒絕(實際也拒絕不了),因為每家?guī)淼臒熅贫急仨毜脟L一嘗,真可謂“酒若喝不干,富貴齊天攘不盡”。因此,送親者常常要自備一兩個較大的酒壺,在這時候就偷偷地把酒倒在自己的酒壺里,等待次日回親時在路上慢慢喝,其間若是不慎被發(fā)現(xiàn)了,又來一番說笑,現(xiàn)場氣氛很熱烈。喝酒談笑間主賓雙方彼此間增加了認識和了解,增進了感情,哪怕有人不慎喝醉也非常高興,幸福感特強。

(十)戳嘎摩曲佐

“戳嘎摩”即族老們(上文已述及),“曲”即歌,“佐”即唱,“戳嘎摩曲佐”即族老們唱祝福歌,又稱“戳嘎摩朵”。男方家迎親后的第二天晚上,“阿玉直差”儀式結束后,新郎及其兄長要向送親的客人們敬酒祝福,同時在堂屋里舉行“戳嘎摩曲佐”,即聽客堂老人唱酒禮歌,實為總管(布土)和幫忙者(臘巴素)為表示對新人的祝福和對主人家的感謝而唱跳的歌舞。一般為男女雙方家的布土(總管)一起先到男方家長輩處祝酒慶賀,再到女方家長輩處(送親者中新娘的叔伯和舅舅處)敬酒祝福,最后回到主家廚房向幫忙的人們敬酒致謝。在威寧馬街一帶彝區(qū),當兩位布土(總管)來到廚房時,“在廚房中幫忙的男子,第一人舉著火把(象征喜慶與吉祥),第二人揮動著吹脹的豬尿泡(表示興高采烈),第三人頭頂飯簍,第四人包頭帕里插一把木飯瓢(象征著豐衣足食),第五人背上背一假小孩(象征著早生貴子、兒孫滿堂),第六人拿著豬肘子(象征歲歲殺豬宰羊,生活富足),其余的人,有的空手,有的手執(zhí)一白毛巾(共八至十二人不等,但以雙數(shù)為宜),在兩名‘補土’的帶領下來到堂屋前?!a土’甲一手端酒壺,一手拿酒杯,‘補土’乙也拿一酒杯,兩人對面而立。甲先向乙斟酒,再給自己斟滿,先咂一口,便問乙:主人家的酒辣不辣?乙:(咂口酒)像德珠阿博(地名)的辣椒一樣。甲:主人家的酒苦不苦?乙:像樹上的阿林(一種植物的汁)一樣。甲:主人家的酒甜不甜?乙:像紅巖上的蜂蜜糖一樣。甲、乙:三杯酒有三種味,不知貴客喜歡哪一杯?眾人:主人家的酒,杯杯都像蜂蜜一樣甜?!?/p>

此時,眾人歡鬧,群情興奮,背假小孩者學著嬰兒的哭聲哇哇大哭,拿豬肘子的學豬大叫,其余的有的哈哈大笑,有的激動地大吼,在歡騰的情緒中,幫忙者齊聲大呼‘嗬嗬——吭’,隨即便跳起了祝酒舞。舞者手牽著手(執(zhí)火把者除外),高抬腿一拍一踏步地邊歌邊舞,沿著逆時針方向緩步前進。歌詞大意:今晚的酒禮歌場像什么樣?像鮮花歌舞的海洋。今晚酒禮歌場中的帕子像什么樣?像潔白的群鴿在展翅飛翔。酒禮的歌,幸福的歌;酒禮的舞,像鮮花的海洋。后生翩翩舞,姑娘歌聲揚。彝家的古俗代代傳,彝家的歌兒唱不完。

歌舞中不時夾雜著學嬰兒的哭叫聲和豬叫聲,歌聲伴舞,舞隨歌勢,起起落落。舞者手牽著手,圍成圓圈,踏著2/4節(jié)拍,且歌且舞。舞蹈動作古樸莊重,步伐單一,節(jié)奏鮮明?!盵9]692-693歌曲熱烈奔放、歡快激越、跌宕起伏。演唱者一領眾和,真假聲相間。舞蹈粗獷豪放,氣氛熱烈異常。

(十一)阿玉閣

“阿玉”原意為“舅舅”,在此泛指送親隊伍。“閣”意為“撤、退”?!鞍⒂耖w”直譯為送親隊撤退,即回親,此項活動主要由準外公來完成。男方家迎親第三天,幫忙人一早來到主家,盡快備好早飯讓送親隊先吃(每頓飯都是送親隊先吃),準備回親。席間要打發(fā)送親者,新娘也要來作陪,但因為親人要離別,新娘根本吃不下飯,甚至泣不成聲,所以往往只是隨便扒幾口表示一下意思便回洞房休息。送親隊啟程前,和男方家至親長老們在堂屋以主左賓右、長幼之序坐下,新郎在布土(總管)的帶領下拿來煙酒按長幼之序給賓主雙方敬上(先從送親隊敬起),隨后準外公(新娘的叔或伯)就端起酒杯唱“交親歌”,并給予祝福。內(nèi)容主要是感謝主家的盛情款待,叮囑主家要善待新娘。大意為“……人家女有教,人家女有育,我家女年幼,來不及教育,……而今這時候,心智不成熟,禮節(jié)未學會,手藝沒學精,碰到老和少,長幼她不知,大小在一起,好歹她不辨,為人和處世,還未學到手,請閨女公婆,高抬貴手,多給與教誨,該打時用罵,該罵時用教,耐心作教育,慢慢會成人……”[11]331-333最后祝主家早生貴子,興旺發(fā)達等。祝詞大意為:今年一塊石,明年一堵巖;今年一滴露,明年一片海;今年一棵樹,明年一片林。一根竹子九級節(jié),你家九代做一屋等。歌罷祝畢,主客雙方一起來到“戳嘎(迎賓閣)”邊,幫忙人早已牽著馬在此等候,新郎斟滿一杯酒給準外公敬上,準外公又對主家進行一番祝福,飲過新郎奉上的“上馬酒”,并放一定的銀錢(現(xiàn)為人民幣)在杯中以示回敬,然后騎著馬踏上歸途。其余送親者(擅長騎馬者)則策馬返回三次,路程一次比一次遠,到第三次不再返回,隨即策馬跟著準外公揚長而去。在回歸途中,還要進行“姆摞直朵(喝放馬酒)”儀式,見上文(四)?;氐脚郊液螅郊野阉陀H隊從男方家?guī)淼陌脒呚i頭(彝語稱“阿玉洼多”)煮來共聚晚餐,整場婚禮圓滿結束。

三、傳統(tǒng)婚禮儀式與婚嫁歌的價值功能

縱觀黔西北彝族傳統(tǒng)婚禮儀式全過程,整場婚禮很多環(huán)節(jié)都充滿著長輩對晚輩的諄諄囑托和殷切期望,特別是嫁女歌“阿邁懇”的演唱,自始至終都在極其悲壯和壓抑的曲調(diào)中進行,其情緒從傷心的淚水里涌現(xiàn)出來,使每個在場人的靈魂深處都得到一次深刻的洗禮,蘊含著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功能。

(一)文化價值

1.文學藝術價值

黔西北彝族婚嫁歌辭令通常以盤問和對答的方式進行,語言質(zhì)樸而風雅,意境優(yōu)美而貼近自然,通常都是五言一句,有詩歌的格律體例,特別是三段式歌詞的比興手法使用,使歌詞讀起來抑揚頓挫、悅耳動聽、朗朗上口。加上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對偶等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使情感表達更加真摯,想象更加豐富自由,浪漫主義色彩濃厚,有較強的感染力。比如“懇姐漲”一節(jié)里唱道:“今天的歌手,宛如籬笆樁;今天的舞帕,如白鷹展翅?!盵8]85-86“宛如籬笆樁”比喻站著的歌手像密密匝匝的籬笆樁?!叭绨椪钩帷北扔鳚嵃椎奈枧猎诳罩羞B綿飄展的樣子。又比如“阿署”一節(jié)里唱道:“阿署是姑娘的榮光,阿署是姑娘的招牌,阿署把姑娘慰藉”,[8]76此處使用排比,突出了“阿署”這一曲藝形式對姑娘的重要性。再比如“許姑”一節(jié)里唱道:“阿嫂沒披氈,阿嫂便傷心,打狗來出氣,狗蚤跳三顆,落入三角落,狗蚤搔角處,九堵懸崖垮;狗蚤喝水處,九個湖泊枯?!盵8]101這里用夸張手法把幽默體現(xiàn)到了極致。九巖垮,九湖枯,都是因為阿嫂沒披氈,以映襯姑娘出嫁得披氈是很幸福的事情。在對偶的使用方面,比如“披氈女命長,前程亮堂堂;披氈女高壽,福祿永無疆”[8]104。等等。由于雙方的辭令并非是呆板的口語對白,而是在活動進行中以歌唱的形式來表現(xiàn),所以它不僅是辭令辯說的藝術,而且還是一門高雅的說唱藝術,充滿著濃厚的語言和文學藝術特色。另外,三段式歌詞常常冠以銀、金、銅(彝語先講銀再講金)來引導,或冠以方位詞北部、南部、中部(彝語習慣先講北再講南),或冠以君長、大臣、布摩(祭司)等等。在非問答的論理句中,三段式的前兩段作為鋪設,最后一段才是真正的本體。這種藝術表達形式,在其它民族民間文學中是很少見的,是彝族民間文學的一大特色,充滿著很高的文學藝術價值。

2.音樂藝術源泉

黔西北彝族婚嫁歌不僅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而且地域差異也很大,地區(qū)不同,婚嫁歌曲調(diào)就不同。按照著名民族音樂研究專家胡家勛老師的“色塊”劃分法,黔西北彝族婚嫁歌根據(jù)其表現(xiàn)形式和藝術風格特色可以劃分為“韭菜坪色塊(赫章珠市、雉街、興發(fā)、媽姑、雙坪,威寧鹽倉、板底,六盤水市鐘山區(qū)等彝族聚居區(qū))、舍虎梁子色塊(赫章可樂、河鎮(zhèn)、財神、結構、六曲等鄉(xiāng)鎮(zhèn))、總溪河色塊(納雍董地、昆寨、新房、維新、厙東關、姑開等鄉(xiāng)鎮(zhèn))、百里杜鵑色塊(百里杜鵑管理區(qū)普底、金坡、百納、黃泥、沙廠,大方安樂、鳳山、核桃,織金金龍、茶店、太平,黔西花溪、沙井、鐵石、中建等民族鄉(xiāng)的彝族聚居區(qū))、梅花山色塊(威寧金鐘、爐山、新發(fā)、龍場等鄉(xiāng)鎮(zhèn))、妁鋪草場色塊(威寧雪山、大街、龍街、迤那、牛棚、云貴等鄉(xiāng)鎮(zhèn))、扯勒色塊(七星關區(qū)大屯、田坎、普宜,金沙清池、馬路、大田、安洛等鄉(xiāng)鎮(zhèn))、玉舍色塊(六盤水市水城縣玉舍、坪寨、楊梅、都格、勺米等鄉(xiāng)鎮(zhèn)的彝族聚居區(qū))”等八大區(qū)域色塊,每一色塊的歌詞內(nèi)容大致相同,但曲調(diào)曲風各有不同,導致其曲調(diào)旋律更加包羅萬象、豐富多彩,是彝族傳統(tǒng)音樂創(chuàng)作的基因?qū)殠旌退囆g源泉,可以為彝族地區(qū)文化產(chǎn)業(yè)開發(fā)與歌舞創(chuàng)作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音樂素材,對彝族地區(qū)文化旅游開發(fā)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社會功能

1.娛樂和社交功能

黔西北彝族婚嫁歌是一種歌舞相伴、說唱結合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這種形式是人們最喜聞樂見的,其表演成分較重,藝術感染力極強,是一種綜合的娛樂活動。其娛樂和社交功能在接親歌“粗粗候”環(huán)節(jié)得以充分展現(xiàn)。在接親歌“粗粗候”的對歌環(huán)節(jié),代表女方家的女歌手們以歌考的方式盤問接親隊伍一路是如何闖過自己設下的一道道關卡而來的,比如在“粗粗候(敬迎接親者)”一節(jié)里就問道:“請問接親的,今天你來時,出門鞴鞍韉,九十九匹迎親馬,是自家鞴馬,還是別人替你鞴?”接親者回答:“表姐表妹們,今天我來時,我們寫粗(接親隊)一行人,九十九匹迎親馬,是自家鞴馬,非別人代勞”,接著以“六十六”“三十三”的數(shù)目同樣問起迎親隊是如何請結伴者、如何備禮品等問題進行問答。所問內(nèi)容還涉及冰雪、露水、父母兄嫂托付的禮物,大箐、大路、大壩,銀鄉(xiāng)、金鄉(xiāng)、銅鄉(xiāng)等。又比如在“瑪糯”一節(jié)就問道:“請問接親的,今天你來時,路過山頂嗎?有杜鵑樹嗎?枝垂在路上,你伸手摘嗎?你張口吃嗎?花粘著你嗎?堂屋里的水,舀瓢洗滌你。”接親隊回答:“表姐表妹們,今天我來時,經(jīng)過山頂上,見杜鵑花樹,枝垂在路上,我沒動手摘,也沒張口吃,花沒粘著我”,內(nèi)容同樣涉及有松下菌、坡上莊稼、燕麥、陣雨、閨女、媒人等問題。再如“富啟干(趕開擋住開親路的狗)”一節(jié)里又問道:“請問接親的,今天你來時,九十九匹駿馬,六十六條勁犬,三十三只雄雞,候在你道上,你如何通過?”接親隊答道:“表姐表妹們,今天我來時,用九十九條韁繩,把駿馬套住,駿馬讓開道,這樣就通過。六十六塊骨頭,隨時操在手,丟在狗群中,狗群讓出道,這樣就通過。三十三撮糧,用衣角兜著,撒在雞群中,雞群讓出道,這樣就通過?!比缓笥盟?、兵士、姑娘以同樣的句式進行問答。整個“粗粗候”的十六個環(huán)節(jié)都以同樣的句式對不同內(nèi)容進行一一問答,直到“可則要則屬(敘碗盞根源)”才結束。[8]1-65接親隊不厭其煩的回答以表明一路披荊斬棘的勇敢和誠意。歌詞內(nèi)容豐富,且極富調(diào)侃性;曲調(diào)雖然單一,但旋律活躍詼諧,幽默風趣感十足,有一定的娛樂功能。特別在“粗過(新郎弟弟)”去女方家堂屋神龕前放禮物“徐迷直記(炒面燒酒)”時被纏住抹煤灰或鍋底灰、“可則要則屬(敘碗盞根源)”中接親隊因回答不上問題而被姑娘們懲罰搶筷子、在“直嘟(敬酒贈鞋儀式)”環(huán)節(jié)跳“谷笱節(jié)(慶蕎豐收舞)”和喝砸酒唱祝頌歌“陸外”、以及“戳嘎摩曲佐(族老們唱祝福歌)”等環(huán)節(jié)都充滿著強烈的娛樂功能。另外,由于接親隊多為家族中與新郎同輩的親堂兄弟組成,迎賓隊多為與新娘族間或鄰里的姐妹組成,在此之前雙方可能互不相識,通過一場婚禮活動后,增進了彼此間的認識和好感,有的甚至促成了新的婚姻。從這個意義上講,黔西北彝族傳統(tǒng)婚禮及其載體婚嫁歌的演唱有良好的社交功能。

2.傳播知識功能

嫁女歌“阿邁懇”的內(nèi)容除了上文提到的“十六”個小環(huán)節(jié)里所唱到的外,在“自由對歌”環(huán)節(jié)還有天地歌、日月出沒歌、創(chuàng)世歌、筆墨紙張歌、織布歌、美女歌、喂牛歌、白云歌、議搬遷等百余個內(nèi)容,演唱方式自始至終都在極其悲壯和壓抑的曲調(diào)中進行,“它的功利性從傷心的淚水里涌現(xiàn)了出來,向世人訴說心酸的婚姻狀況及其歷史的同時,用這種歌謠教育同一文化圈的人們,尤其是女性,使口不讀書,眼不識字的婦女群體有由此而獲得知識的可能。通過出嫁歌‘阿買懇’的對唱或演唱,廣大婦女容易獲得天文方面的知識,如《二十八顆星》;獲得地理方面的知識,如三條名河,三種奇樹,三類異鳥,對洪魯山、蒼山、洛吐山等名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各部君長所轄的地盤,十一壩良田、十三、十八‘則溪’的所在地,在今天看來是十分局限的地理空間的認識,在當時卻是難能可貴的。”[8]3因此,黔西北彝族嫁女歌“阿買懇”的演唱,事實上就是一項普及知識的活動。

3.倫理道德教育功能

在倫理道德教育方面,嫁女歌“阿邁懇”“取名儀式”以及“回親”儀式中的“交親歌”都有充分體現(xiàn)。其中,“阿邁懇”內(nèi)容主要用來教育涉世未深的出嫁者如何為好一個女人,如何去盡一個新娘所必須的責任義務,怎樣去處理家庭和社會間的各種關系,做到在所處環(huán)境里恪守婦道、孝道等倫理道德方面的規(guī)范要求。而“取名儀式”和“回親”儀式中的“交親歌”則主要用來交代公公婆婆要如何善待、教導新媳婦,做到各盡其責、和諧相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家道教育

中華民族素有重視家道教育的傳統(tǒng),“儒家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人生的奮斗目標,并把‘齊家’放在重要位置,認為‘齊家’是‘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和前提,足見家道的重要性。彝族也是一個崇尚禮教的民族,和儒家一樣把家道教育提高到關乎家庭興衰的高度而倍加重視,并積累了無數(shù)寶貴的治家思想和教育理念?!边@些思想理念通常在彝族傳統(tǒng)婚、喪、嫁、娶、祭祀等禮俗活動中得以充分體現(xiàn),特別在傳統(tǒng)婚嫁禮俗活動中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傳統(tǒng)婚禮活動一度成為彝族進行家道教育的重要場所。彝族人認為,“婚姻中家庭和諧的關鍵是要處理好婆媳、姑嫂等之間的關系”。[12]正如《易·家人》所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13]彝族婚嫁歌“阿邁懇”的很多內(nèi)容就是教育家庭成員要遵循基本的家庭倫常,各自恪守本分和處世之道才是和睦治家的基本要領。如嫁女歌“阿邁懇”中《婆家難侍候》一首歌唱道:“婆婆難侍候,早起三缸水,婆婆沒話說;公公難侍候,天亮三堆火,公公沒話講;大伯難侍候,一年三雙鞋,也不難侍奉;姑子難相處,每日教繡三朵花,相處也不難;叔子難侍候,出牧時送走,收牧關圈門,侍奉也不難;寨鄰難接待,來時三把煙,去時看住狗,接待也不難;雞狗難侍候,堂前三把糧,堂后三把米,侍奉也不難?!盵8]367-370彝族傳統(tǒng)婚禮的家道教育除了教導兒媳婦要勤勞賢惠、孝敬公婆外,還反復強調(diào)公婆與兒媳婦的相處之道,即公婆之道。在過去傳統(tǒng)婚姻家庭里,公婆是一家之主,公婆正直與否,直接關系到新媳婦的處境和待遇,公婆如果不能正確對待新媳婦,家庭必然產(chǎn)生矛盾。因此,也專門設計了針對公婆的婚禮家道教育制度。這和理學家將父母權力絕對化的做法不同。在彝族人的家道觀念里,公婆的權利和義務是相互的。面對新來的媳婦,公婆的權利就是得到兒媳的尊重和孝敬,但是,公婆同樣有義務指導兒媳待人接物和安身立命的生活技能,扶持兒媳逐步成長。比如在“取名儀式”和“交親儀式”中,基于新媳婦“人長志不長,知識淺薄,做事粗糙”“手藝不精”“言語不在理”“思想尚未成熟”等這樣一個客觀事實,摩史(司儀)和準外公就交代公婆要把兒媳當作不成熟的孩子來對待,教育的原則是“耐心教誨”,方法是不把問題擴大化,“該打時用罵,該罵時用教”,并且“態(tài)度要溫和”,“如澆一朵花,似鑄一金蓮”,通過“言教加身教”,最終“慢慢會成人”。[11]335-341概括起來,公婆對兒媳的態(tài)度應該是寬容和大度,對兒媳的培養(yǎng)要循序漸進,要講究方法,即遵循“父慈子孝”的辯證關系,這種充滿人性化的公婆之道,哪怕到了今天也不過時。

(2)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也主要體現(xiàn)在嫁女歌“阿邁懇”的演唱上。其歌詞內(nèi)容可分為祭奠歌、勸嫁歌、勸飯歌、悲傷歌、感恩歌、惜別歌、祝愿歌、勞動歌、孝敬歌、文明歌等幾十種,諄諄告誡出嫁姑娘要勤勞善良,知恩圖報,恪守婦道,善待公婆叔姑,睦鄰友好等倫理道德教育思想,并祝愿其在新的環(huán)境里健康成長,幸福吉祥。如在《出嫁女不哭》一首歌中,歌詞以出嫁女兒的角度,表達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感激和對哥嫂、姑子、同伴的手足之情。歌詞大意為“嫁女女不哭,嫁女阿爸哭,阿爸您別哭,到了婆家后,若農(nóng)活不緊,一年來三趟,燒酒和豬頭,背給阿爸吃,若是農(nóng)活緊,三年來一趟,回家看阿爸,回家敬阿爸;嫁女女不哭,嫁女阿媽哭,阿媽您別哭,嫁到婆家后,若農(nóng)活不緊,一年來三趟,炒面和蜂蜜,背給阿媽喝,若是農(nóng)活緊,三年來一趟,回來看阿媽,回來敬阿媽……”接著用同樣的句式以鞋子、黑綢、針線、銀鐲金戒指為禮物分別回來看望哥嫂、姑子和同伴們,字里行間滲透著對父母的感恩和對親人的依依不舍之情。[8]409-416

4.宣泄功能

嫁女歌“阿邁懇”實際上就是哭嫁歌,用來哭訴出嫁姑娘即將離開父母同伴的無奈與思念之情和對未來與陌生丈夫、家庭、鄰里如何相處以及丈夫、公婆、叔姑等是否難以侍奉等處世問題的畏懼感。如《婆家難侍候》一首歌的歌詞內(nèi)容,雖說只要人勤勞賢惠,一切都不難侍奉,但字里行間也映射出了新娘要付出何其多的辛勞,才能在新環(huán)境里贏得大眾的認可和尊重,才能與人和睦相處,健康成長!再比如勸嫁歌、勸飯歌、惜別歌、悲傷歌、感恩歌等內(nèi)容,無一不是在進行一場情感心聲的傾訴。一句話,嫁女歌“阿邁懇”就是對封建社會的父母包辦婚姻和以男權為中心家庭婚姻關系的哭訴,是封建社會女性渴求婚姻自由、追求美滿幸?;橐錾畹睦硐牒驮竿姆从?。其曲調(diào)低沉哀怨、如泣如訴,一聲聲一曲曲無不使在場人聽得泣不成聲,甚至聲淚俱下,充滿著強烈的宣泄功能。

四、結語

綜上所述,接親歌“粗粗候”和嫁女歌“阿邁懇”的演唱是黔西北彝族傳統(tǒng)婚禮活動的主體部分。特別是嫁女歌“阿邁懇”,作為彝族傳統(tǒng)婚禮儀式活動的重要載體,在摩史(歌師)的莊嚴主持下縱情演唱,使公婆、兒媳以及在場的所有人員都得到一場莊重的家教培訓,使其靈魂深處得到一次深刻的洗禮。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彝族傳統(tǒng)婚俗及其載體婚嫁歌文化已呈瀕危趨勢,傳統(tǒng)婚禮上的家道教育已經(jīng)時過境遷,逐漸被現(xiàn)代人簡化甚至淡忘。在“智識教育興盛而價值教育式微的背景下”[14],重溫彝族傳統(tǒng)婚禮儀式程序及其載體婚嫁歌文化,深入挖掘其間所蘊含的家道教育思想精華,對于當下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有著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注釋:

文中調(diào)查資料來源:一是正式或非正式出版的相關典籍、歌謠集、調(diào)查文獻等;二是筆者的直接觀察訪問。

調(diào)查對象(按色塊劃分):韭菜坪:趙正文;舍虎梁子:王志高;總溪河:楊梅、王明貴;百里杜鵑:李梅、羅國勇;梅花山:羅守軍;妁鋪草場:祿玉萍、王建興;扯勒:陳緒、李英;玉舍:安飄等。

特別儀式調(diào)查部分:赫章縣珠市鄉(xiāng)以那村退休教師趙正文老師(64歲)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此一并向他們致以衷心的感謝。調(diào)查時間: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

猜你喜歡
嫁女婚嫁新娘
中國寶玉石(2020年5期)2020-12-02
珠海“水上婚嫁”集體婚禮
《老鼠嫁女》
老鼠嫁女
老鼠嫁女
婚嫁系列硬金精品
老鼠嫁女
新娘,你很帥
婚嫁貼“囍”字的由來
幸福的“圍頭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