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民
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艱苦卓絕的敵后抗日斗爭,在民族解放與民主革命的交匯交融中推動了社會的大變遷。其中,曾長時間被認為是“失語者”的婦女群體,從漠然、懵懂到醒悟、斗爭,在革命的動員中經(jīng)歷了一場思想、行為以及身體諸多層面的改變與形象建構(gòu)。但是,以往的研究多關注婦女在生活、生產(chǎn)、參政等方面的變化,而對于婦女讀書的重視與解讀卻較為薄弱。①在中國知網(wǎng)以“婦女讀書”“婦女識字”“婦女學習”等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僅有兩篇學位論文對革命年代的相關問題進行過討論,參見柴桂枝:《解放戰(zhàn)爭時期晉察冀邊區(qū)婦女識字班研究——以任丘南關村和鄧河口村婦女識字班為例》,河北師范大學2020 年碩士學位論文;孫囡囡:《識字班運動與婦女解放——沂蒙掃盲話語的女性意識構(gòu)建》,齊魯工業(yè)大學2021 年碩士學位論文。實則,全民族抗戰(zhàn)時期的婦女讀書是中共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jù)地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如1940年“晉察冀的識字班中,有四千婦女,下級干訓班有四百婦女”,特別是“在冀中,半數(shù)以上的村莊都有婦女識字班,每村平均有五十至六十個婦女上課”②康克清:《三年來的華北婦女運動》,《中國婦女》第2 卷第3 期(1940 年8 月10 日)。,較為典型地反映了婦女的狀態(tài)以及根據(jù)地的生態(tài)。被稱為“全邊區(qū)人民最忠實的喉舌和我們在思想戰(zhàn)線上的正規(guī)化的黨軍”③彭真:《軍區(qū)三周年、十月革命二十三周年與〈晉察冀日報〉》,《晉察冀日報》1940 年11 月7 日,社論。的《晉察冀日報》,客觀全面地記載了婦女在革命中的思想與行為變化。在以“婦女讀書”為關鍵詞的信息檢索與資料分析中,《晉察冀日報》的相關報道提供了一個問題討論的時空情境,由此亦可管窺宏大敘事與人物命運在大時代的碰撞和交融,進而深刻體會中共革命的豐富性和歷史規(guī)律的客觀性。
中共革命中的“婦女要讀書”,自然不能僅在革命的宏大場景中觀察,而必須要放到歷史語境中與“婦女不讀書”進行對比來加以審視?!叭说乃枷胧菤v史地發(fā)生與發(fā)展著的,不是一開始就完備的,也永遠不能完備?!雹佟睹珴蓶|文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82 頁。無論是作為主體抑或客體的婦女,透過“是否讀書”的思想發(fā)生與發(fā)展也是個歷史過程。那么,“婦女不讀書”與“婦女要讀書”的寓意如何,又是在怎樣的情境中經(jīng)歷了變化,其中反映出的社會生態(tài)及思想感情又應怎樣看待?
“婦女不讀書”,與其說是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的現(xiàn)實,莫如說這是一個歷史過程,抑或長期社會發(fā)展的歷史結(jié)果。實則,在歷史發(fā)展中,曾創(chuàng)造并見證了中華文明進程的婦女,在社會生產(chǎn)以及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嬗變中逐漸異化,導致在創(chuàng)造歷史的過程中卻被遮蔽了應有的聲音。“婦女不讀書”被納入了倫理綱常的范疇,在封建專制文化浸漬的社會中成為人們習以為然的常態(tài)。封建統(tǒng)治下的生活周而復始,尤其是宋朝理學日盛,明清之際專制更甚,婦女在社會生活中受諸多藩籬所束,讀書幾與天方夜譚無異?!安皇古幼R字,不叫她有一點點知識,其思想之淺狹,生活之卑陋,該有多么可憐?!雹陉悥|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商務印書館1937 年版,第14 頁。但正是這些制造“可憐”的話語權掌控者,卻不知造就了多少婦女的“可憐”命運,更耐人尋味的是,或許雙方皆未意識到其中所蘊含的深層意味。毛澤東指出,婦女解放的目的“就是女子有辦事之權,開會之權,講話之權,沒有這些權利,就談不上自由平等”③《毛澤東文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171 頁。。而長期以來無辦事、開會、講話權利的婦女,并未意識到這與自由平等有何干系,更何況去翻閱、攻讀男子用來考取功名的專屬書籍。④即使班昭、蔡文姬、李清照等在歷史上鐫刻下才女之名者,其由讀書而及的思考及表達亦明顯受到時代和性別的束縛。關于“歷史中的女性”之形象觀察,李貞德、梁其姿主編的《婦女與社會》(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年版,匯集了近年來在新史料與新視野上有影響的12 篇研究成果)頗有代表性。那么,“婦女要讀書”又是如何進入人們討論范疇的呢?
這自然與近代救亡圖存背景下,女性意識的喚醒或回歸有關。西風東漸,現(xiàn)代意識漸醒,婦女思想、行為、身體等多方面的被關注也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婦女不讀書”,自然成為人們批判的對象之一,并以此對千年來婦女“苦難生活”進行反思與批判。必須要注意到,“散播女性苦難敘事的人,不論他們是男性國族主義改革者,還是站在男性主體位置的城市知識婦女,則占據(jù)了權力的制高點”⑤〔美〕高彥頤著,苗延威譯:《纏足:“金蓮崇拜”盛極而衰的演變》,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86 頁。。以此來觀察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女性敘事,至少說明一個曾影響深遠的社會現(xiàn)象,即婦女讀書與否,已經(jīng)不僅僅是婦女群體的自身之事,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時代主題與社會韻律,以及在此情境下或激烈反復或潛流涌動的政治活動。盡管此時女子學堂已在城市漸次出現(xiàn),但廣大農(nóng)村婦女依然處于固有的慣性之中,尚未覺察到女性意識的覺醒已漸成潮流或趨勢。需要提醒的是,“要了解中國現(xiàn)代女性,我們需要知道的不僅是‘她’自己,還有她那些重要的‘他’者,無論他們是本土的,還是國外的;是男性,還是女性”①胡纓著,龍瑜宬、彭珊珊譯:《翻譯的傳說:中國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8頁。。而這恰是當時在談到婦女讀書等敏感字眼時,世人常易忽略或漠視的婦女問題討論應置于一定社會關系中的現(xiàn)實。嚴格意義上,只有經(jīng)過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洗禮,在中國共產(chǎn)黨將對“婦女的審視”置于民族民主革命的場域后,婦女讀書才被賦予了更為深刻和豐富的內(nèi)涵。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chǎn)黨對婦女問題的關注是應有之義,婦女解放既是革命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革命的重要手段。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對婦女問題的認識上自始即達到了一定的歷史高度,向警予的相關言論極具代表性:“男女兩造為社會進化的兩車輪。女子教育的現(xiàn)象惡劣如此,社會進化的兩車輪將永遠不能得著均齊協(xié)調(diào)的發(fā)展”②戴緒恭、姚維斗編:《向警予文集》,人民出版社2011 年版,第180 頁。,反映出將性別政治與社會變革相聯(lián)系的初步思考。而當中國共產(chǎn)黨深入農(nóng)村后,更深刻認識到長期以來差序格局下婦女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或者說,認識到這是個尚不自知創(chuàng)造了歷史的“沉默”群體?!稗r(nóng)村婦女尤其是年輕女性傳統(tǒng)上認為不應該是‘會說話’的人,因為她們被認為應該限于家庭范圍內(nèi)活動,并從屬于家庭中長輩和男人的控制?!雹邸舶摹辰苋A著,吳小英譯:《都市里的農(nóng)家女:性別、流動與社會變遷》,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頁。這種異域“他者”的觀察也有相通之處。對經(jīng)歷過生死考驗而又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的中國共產(chǎn)黨來說,將蘊藏著巨大能量而又目不識丁、缺乏自我正確認知的婦女群體動員起來,是其重要任務。這種動員顯然超越了“讀書為了識字”的簡單結(jié)論,因為“我們的母性觀是和民族解放婦女解放聯(lián)系起來的,是具有時代性和進步性的。我們主張應把母親由狹隘的家庭牢籠中引出到社會抗戰(zhàn)建國的大道上,參加救國的工作,參加各種生產(chǎn)事業(yè),真正實行政府和職業(yè)機關的開放,解決她們的痛苦與困難,使她們進到廣大的社會和集體生活中,以陶冶她們,使之養(yǎng)成偉大的性格”④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9 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年版,第202 頁。。這種母性觀或婦女觀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革命實踐中,在與婦女群體的深入接觸中而生成的了解、關心、認同、期待、支持等豐富情感的反映,預示著婦女運動(自然包括婦女讀書)已經(jīng)并將越來越深刻地被置于更為寬廣的革命場域。
近代以來,孫中山、蔡元培、梁啟超等人皆曾關注過婦女群體的生存狀態(tài),世人也對婦女問題的解決抱有極大希望:“倘若政府與我們民眾一致能下十年深刻的功夫,則十年以后,這民族的生活要大大改進,觀念要大大變遷,也許國運的轉(zhuǎn)機就在乎此”⑤劉王立明:《中國婦女運動》,商務印書館1934 年版,第88 頁。。然而在彼時激烈復雜的社會動蕩中,看不清或不觸及問題的根本,婦女形象的革新與處境的改變注定徒勞無功。而以“婦女解放”為號召的中國共產(chǎn)黨,從文化、制度、階級的高度關注婦女問題,真正讓世人由此看到“國運的轉(zhuǎn)機”,全民族抗戰(zhàn)時期“婦女要怎么讀書”即呈現(xiàn)出諸多意蘊深遠之處。
婦女“怎么讀書”不僅僅是方法的問題,更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機制構(gòu)建和組織運作密切相關。對此,中共中央婦委有著明確要求:“用群眾自己的力量和熱誠,盡可能地設立識字班,夜校,小組,救亡室,話劇團等,以便經(jīng)常的進行廣泛的識字啟蒙運動,啟發(fā)婦女的民族意識、民主思想和基本的政治覺悟?!雹僦醒霗n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39—1940)》第12 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年版,第37 頁。也就是說,婦女讀書的明確目的性要以一定的組織運作來展開,從政治的高度明晰讀書的目標、作用與意義所在。朱家營小學“這時期的課程,是隨著生產(chǎn)的中心,講了:糞的種類、用處、造法,還分別的給三個副業(yè)組講:羊、羊毛的用處及北瓜大麻的種法等”②羽山:《李翠珍領導下的朱家營小學》,《晉察冀日報》1944 年5 月23 日,第2 版。,反映出組織讀書時已經(jīng)注意到絕大多數(shù)婦女處于抗戰(zhàn)后方和生產(chǎn)一線的現(xiàn)實,從熟悉處著手自然事半功倍。定縣識字班的課程設置有“農(nóng)民識字課本,婦女問題,政治常識,持久戰(zhàn)等”③蘇展:《定縣婦女運動》,《中國婦女》第1 卷第4 期(1939 年9 月30 日)。,既包括技術上的文字識記,又涉及切身相關問題的討論,更有置于民族命運的情境分析,即較有代表性地反映出對現(xiàn)實的回應。有組織的讀書產(chǎn)生了最直接的效果:“五區(qū)大臺婦女撥工組變成今冬的識字組以后,學了好多與家務有關的字,她們稀奇而驚訝地問:‘什么事也有字呀’”④尹占春:《阜平冬運的新氣象》,《晉察冀日報》1945 年1 月18 日,第4 版。,類似感慨形象而生動地說明婦女讀書后“曉事”的生活表現(xiàn)。當然,初期在一些地方也出現(xiàn)了一些政治教育相對薄弱的現(xiàn)象:“這幾個讀報組都有一個同樣的特點,就是讀各地的典型、模范事實多,尤其讀他們本村的事更為群眾所歡迎;但讀時事政治問題較少些?!雹荨蹲x報能夠推動大生產(chǎn) 阜平讀報小組做得好》,《晉察冀日報》1944 年5 月18 日,第2 版。必須要說明的是,如果僅是為了讓婦女讀書而讀書,盡管在開始的時候易于操作上的展開,但或許會沖淡活動本身所蘊含的重大意義,這也說明婦女讀書在目標達成的設計與實踐上對組織性的要求極高。
毫無疑問,中國共產(chǎn)黨自成立后,已在不同時期的革命斗爭中鍛煉了動員組織能力。因此,在組織婦女讀書的活動中,中國共產(chǎn)黨展現(xiàn)出日益純熟的運作能力。其中,婦救會大多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組織作用,而學校由官辦向民辦、官助民辦轉(zhuǎn)變的過程,也說明了在婦女讀書上社會力量參與的程度。顯而易見,婦女學校、夜校等機構(gòu)依然是重要的讀書陣地,如“按時到校,有事請假,多多識字,用心聽講”⑥羽山:《改造中的朱家營民?!罚稌x察冀日報》1944 年7 月18 日,第2 版。等校規(guī)已反映出日益規(guī)范的讀書氛圍。“去年的冬學已經(jīng)從暫時性的季節(jié)性的學校而變成恒久的民眾識字班與民眾學校,使學習逐漸成為廣大群眾業(yè)余生活的重要部分,一個經(jīng)常的不可缺的部分。”⑦《論晉察冀邊區(qū)的文化教育運動》,《晉察冀日報》1940 年8 月25 日,社論。這也意味著,當學校、讀書、學習等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時,婦女讀書已被人們從思想上逐漸接受。當然,戰(zhàn)時的特殊環(huán)境使學校等讀書機構(gòu)呈現(xiàn)出流動性的特點,如四專區(qū)“過去有巡回學校二十六座,都不甚健全,整理后巡回學校增加到一百零六座,并且都很健全”⑧力純:《四專區(qū)小學教育去年的成就與今年的新要求》,《晉察冀日報》1944 年3 月16 日,第4 版。。如此般地面對面上課,手拉手識字,近距離無隔閡地送知識上門,無疑受到了尚未習慣走出家門的婦女們的歡迎。隨之而來的影響可想而知,“現(xiàn)在的學校比過去好多了,又念書又學做活真是文武雙全”“現(xiàn)在的學校真是莊稼人的學校了”⑨《一九四三年北岳區(qū)的小學教育》,《晉察冀日報》1944 年4 月26 日,第1 版。。婦女讀書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認知,對學校也由過去的“敬而遠之”演變成了現(xiàn)在的“心向往之”。
在系統(tǒng)性地組織之外,婦女讀書需要“領進門的師傅”,因為“農(nóng)民們文化政治認識不足,這就需要小學教師們?nèi)椭雹俣荆骸缎W教師與生產(chǎn)運動》,《晉察冀日報》1943 年8 月24 日,第4 版。。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綱常禮教和傳統(tǒng)習俗依然存續(xù)的敵后抗日根據(jù)地,教師的性別身份也在考慮范圍:“冬學中應抓緊動員婦女同胞踴躍入學,一般的應男女分班,婦女班盡量請女教師任課”②《開展冬學運動 提高抗戰(zhàn)力量》,《晉察冀日報》1939 年12 月19 日,社論。。這對教師的“德與學”皆提出了明確要求,使教師自身素養(yǎng)的提高成為十分迫切的事情。各地教師業(yè)務學習多“由教育科負責,征求教師、農(nóng)委會的意見,統(tǒng)一布置,檢查、匯報、督促亦由教育科負主要責任,以中心學區(qū)為單位劃分學習小組。每天保證兩小時學習,每兩周開討論會一次,每學期進行測驗一次,各縣作總結(jié)”③《三專區(qū)開教育會議,討論民主教育、生產(chǎn)教育、教師業(yè)務學習三大問題》,《晉察冀日報》1943年8月27日,第1版。。在如此“嚴密”的組織體系內(nèi),教師自身也大多經(jīng)歷了思想轉(zhuǎn)變,九區(qū)口上中心小學區(qū)全體教員給縣相關部門寫信說:“我們本身思想和觀點就有毛病,怎會有成就呢?……下了決心,絕不造就‘廢物’(輕視勞動),我們要造就‘人才’(能寫、能算、能生產(chǎn)),要造就新國民,要為群眾政治服務?!苯處熡眯牡闹苯咏Y(jié)果就是“坊里小學,甚至有好多青年婦女,也會要求到學校上學”④王豐:《阜平小學教育的新氣象》,《晉察冀日報》1944 年6 月2 日,第3 版。。在鄉(xiāng)村最基層的婦女讀書中,讀書班、讀報小組也組織起令人印象深刻的教學活動。唐縣三區(qū)下莊村的讀報小組最初只有八九個人,后發(fā)展到二十人左右,“在讀報之前,文救會員很好地進行幫助準備工作,如讀什么材料,哪個為中心,哪些材料向哪些人讀,分類整理”⑤《各地讀報小組新氣象》,《晉察冀日報》1943 年8 月24 日,第1 版。。此類文救會員的職責更接近于行政管理人員,他們和教師各司其職,營造出日益濃厚的婦女讀書氛圍。
1943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在《關于各抗日根據(jù)地目前婦女工作方針的決定》中,對婦女讀書時的政治教育方式有著明確要求:“應通過生產(chǎn)方式去進行,如提高生產(chǎn)技術,認識有關生產(chǎn)文字,編制在生產(chǎn)時的歌曲小調(diào)等?!雹蘖_瓊:《婦女運動文獻》,東北書店1948 年版,第3 頁。這既是從抗戰(zhàn)后方工作的需要出發(fā),又是考慮到婦女所習慣的活動場域。各地從實際出發(fā),引導婦女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環(huán)境、工具,有的“把識字牌掛在紡車面前,一面搖紡車,一面識字。還有在墻上寫字,大家進出就認字,所用的生字都從眼前實際的字眼學起,如‘棉’、‘線’、‘紡車’等”⑦曾文經(jīng):《阜平五區(qū)群眾利用一切辦法學習》,《晉察冀日報》1944 年6 月14 日,第2 版。,一幅幅讀書的生動畫面在根據(jù)地各地不斷閃現(xiàn)。肅寧的生產(chǎn)模范呂桂榮將讀書融進了生活:“在‘打夫’的時候,叫別人給他寫上‘打夫了’;去街上時,就在手上寫上‘上街’;去集上賣糧食時,就在手里寫上‘賣糧食’;去打梨蟲時,就把字寫在木板上?!荒旰笏呀?jīng)認識了四百個字。”⑧晉察冀邊區(qū)北岳區(qū)婦女抗日斗爭史料編輯組編:《晉察冀邊區(qū)婦女抗日斗爭史料》,中國婦女出版社1989年版,第749 頁。曲陽16歲的女勞動英雄王秋芬在讀書上甚至實現(xiàn)了由“學生”向“先生”的轉(zhuǎn)變:“她小時候沒有念成書,這時除了過光景外,還積極上民校,夏天四天上一次學,念一課書,她為了能天天識字,又不耽誤時間起見,就想了新辦法:把字寫在紡車上,一邊紡,一邊認。她這樣記得很快,就給別人也寫到紡車上去教,現(xiàn)在她已認識三百多字,成為婦女們的小先生了?!雹犴n雪:《曲陽十六歲的女勞動英雄王秋芬》,《晉察冀日報》1945 年1 月20 日,第3 版。從“我要讀書”演變?yōu)椤拔医倘俗x書”,或許只有在生活的課堂上才能看到這些婦女“小先生”。一段村教育委員在訪談中的敘述透露出濃厚的生活氣息:
崗南村里就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和她孫女競賽,看誰識的字多,記的牢,認得快,每天吃過晚飯就相互問一問,考一考,祖母記憶力差,她就把每天識的字請人寫好,貼在鍋臺的墻上,她一邊燒飯,一邊就認字;不燒飯的時候,就默認,忘了,馬上便到鍋臺面前去認。孫女雖然記憶力強,但是工作忙,每天要放一群羊到山上去,她把羊放到山上吃草,一邊就坐下來,用石子在地上寫。每天她放羊的地方,總遺留下許許多多的字。①周而復:《晉察冀行》,東北書店1947 年版,第83 頁。
如普通婦女般,婦女中參政的“優(yōu)秀代表”在讀書上的表現(xiàn)同樣令人鼓舞。李星秀是刁窩口的婦救主任,“她的學習課本是一些賬條子,她每天一面做飯,一面看著賬條子,用燒火棍在地下比著寫?,F(xiàn)在不但學會中國數(shù)目字,還學會阿拉伯數(shù)目字。大會獎她鋤一把”②曉近:《模范婦女介紹》,《晉察冀日報》1944 年3 月22 日,第2 版。?!袄钚切恪眰冃枰诙窢?、生產(chǎn)、生活諸方面作出表率,自然是“在政治上主張革命與進步的人民,在文字上也一定要主張進步與革命”③《邊區(qū)新文化建設的壯舉》,《晉察冀日報》1941 年6 月10 日,社論。,把書讀好更具有政治意蘊與教育意義。在一定程度上說,上層的組織引導與婦女的自我激勵相結(jié)合,在根據(jù)地演繹出一幅婦女讀書、以筆為戈的歷史畫面。
當我們意識到“婦女歷史必須更深地置于中國整體歷史之中”④〔美〕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第4 頁。進行觀察時,實際上已經(jīng)在用更為寬廣的視野和更為長久的時段來審視婦女群體。而當這段婦女歷史發(fā)生于近代以來社會大動蕩大變遷中時,無疑是對觀察視角與討論模式的多重要求。這也意味著,婦女讀書自然要置于歷史發(fā)展長河與中共革命的具體情境中審視,在“讀書—識字”的簡單線性關系上挖掘出更深層次的東西。
毛澤東曾從革命與動員的視角闡述“讀書”的重要性:“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里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雹葜泄仓醒胛墨I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年版,第107 頁。這對觀察婦女讀書的重要啟示是,其獲取知識后引起的顯著變化即為自身思想與認識上發(fā)生了由內(nèi)及外的反應。有的婦女在讀書討論時禁不住感慨:“事變那年,鬼子占了盧溝橋,中央軍象是夾尾巴狗一樣,一溜煙過了黃河啦,要不是八路軍來,誰在這里抗日呀!唉!提起他們來,退卻時拉走了我的小黑驢,家里衣服糧食搶了一個光,我多年的‘賠送’都叫他們弄出來啦?!雹迺x察冀邊區(qū)北岳區(qū)婦女抗日斗爭史料編輯組編:《晉察冀邊區(qū)婦女抗日斗爭史料》,中國婦女出版社1989年版,第746 頁。只言片語折射出,婦女們從自身或自家利益出發(fā),對八路軍、中央軍、鬼子有了樸素的認識判斷與情感定位,對愛與恨、支持與斗爭的民族意識及階級觀念有了更為深刻的感悟。婦女自編自唱的“解放歌”道出了其“解放”后的喜悅:“解放前,作媳婦難,……什么事情不敢向前,八月十五解放保安,共產(chǎn)黨救星喚醒了咱,提高婦女地位尊重女權,設立民校,把書來念,改造舊風俗習慣婦女一同生產(chǎn),百般事情賽夫男,大家努力一齊來干。”①晉察冀邊區(qū)北岳區(qū)婦女抗日斗爭史料編輯組編:《晉察冀邊區(qū)婦女抗日斗爭史料》,中國婦女出版社1989年版,第757 頁。樸素的創(chuàng)作融對比、說明、描寫、抒情等手法于一體,雖然婦女自身未見得深明其意,但或許這恰恰反映了讀書識字對沉睡中婦女的喚醒與改造。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通過讀書活動(當然不僅僅是讀書),正在被喚醒的婦女們在行為上也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如李翠珍是模范女教員,她不僅僅在崗位上盡職履責,而且在生活中也嘗試改變那些被認為消極頹廢者:“村里有個懶漢,成天蹲在墻根下曬太陽。李翠珍看見了,就叫學生去問他今天做了什么,天天去問,那懶漢就有些不好受,又叫小學生在他曬太陽的地方寫了‘懶漢墻’,他移在別的地方去曬,還是不干工作,孩子們又唱‘懶漢歌’,在孩子們的不斷催促下,他終于到地里生產(chǎn)去了。”②《阜平模范女教員李翠珍》,《晉察冀日報》1944 年5 月4 日,第2 版。而更多被喚醒的普通婦女所表現(xiàn)出來的智慧和力量同樣讓人印象深刻。六分區(qū)冀東五區(qū)北鄭莊的鄭老根曾當過偽村長,在被打倒后成了識字課教材中的實際例子,讀書的婦女們齊心協(xié)力編了四十多課?!班嵗细娌徽?,對待家里人偏心眼!”“作父母莫偏愛,閨女娘們一樣待?!薄坝酗埓蠹页?,有活大家做,有事大家來商量。”③晉察冀邊區(qū)北岳區(qū)婦女抗日斗爭史料編輯組編:《晉察冀邊區(qū)婦女抗日斗爭史料》,中國婦女出版社1989年版,第747 頁。這些將思想感情與教育任務融為一體的課文標題,體現(xiàn)出讀書后的婦女在思想與行為上所發(fā)生的顯著變化。
在革命熱情的感染下,婦女們不僅僅學會了創(chuàng)作,還學會了感染力極強的表演:“由婦女出演的《堅壁清野》,內(nèi)容是取材于本村一個頑固老年婦女沒有堅壁,被兒媳婦藏了沒有受損失的省悟,還有一個落后的青年婦女因不聽區(qū)里的話,沒有讓他母親堅壁而受到了損失和母親的抱怨的反悔。”④《阜平、云彪村劇團取材本地事情很受群眾歡迎》,《晉察冀日報》1944 年8 月2 日,第1 版。作品將時代背景、革命任務、斗爭目標、教育對象等元素融入具體情境,由未學過表演的婦女設計與詮釋,雖然少了一些專業(yè),但是多了真實與感動,在觀者熟悉與親近的氛圍中營造出感染與鼓舞。當然,類似藝術性作品對組織運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不要一定等到觀眾聚集很多時才開演,有幾個算幾個,群眾慢慢就會多起來。(二)人擠不開時可分開兩個場子活動。(三)集日出演時間最好是在剛上集或快散集的時候,這樣觀眾才有功夫看戲。(四)花樣越多越好,節(jié)目越短小越好。(五)觀眾要事先組織一下,布置幾個干部在觀眾中維持秩序?!雹荨陡菲匠菐麆F縣選中演出收效極大》,《晉察冀日報》1943 年8 月27 日,第1 版。這也說明,如果“頂層設計”缺失或不足的話,本為教育而生的作品與活動,極可能成為“一哄而上”與“一哄而散”的“看熱鬧”。對于讀書后的婦女來說,文藝作品只是展示其變化的一種形式,當然這種形式具有重大寓意,因為“作為觀念形態(tài)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chǎn)物”⑥《毛澤東選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860 頁。。
婦女思想與行為的變化影響了他人的觀感和印象,并逐漸建構(gòu)了其嶄新的社會形象,進而推動了大眾社會心理的變化。傳統(tǒng)上認為“女孩子生下來注定就是要被嫁出去的,因此她在娘家的成員身份只是暫時性的?!雹夙n敏著,陸益龍、徐新玉譯:《回應革命與改革:皖北李村的社會變遷與延續(xù)》,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第70 頁。其實,婦女在婆家長期的成員身份恐怕亦限于私人領域,走出家門讀書普遍被認為是“女子學風流呀”“上了學就跟人家跑了”②晉察冀邊區(qū)北岳區(qū)婦女抗日斗爭史料編輯組編:《晉察冀邊區(qū)婦女抗日斗爭史料》,中國婦女出版社1989年版,第735 頁。。人們根深蒂固的思想改變自然需要一個過程,曲陽縣南故張村劉洛從感慨道:“俺家孫女上民校,識了字,懂了理,做活又多,還學會了過日子的事,上民校真頂事?!雹蹠x察冀邊區(qū)北岳區(qū)婦女抗日斗爭史料編輯組編:《晉察冀邊區(qū)婦女抗日斗爭史料》,中國婦女出版社1989年版,第741 頁。或許正是“讀書識字—懂理做活—過日子”這種更符合人們?nèi)粘K季S的邏輯,才使得人們的認知逐漸改變成為了普遍的可能:“一區(qū)辛莊一個老太太,去年曾阻止兒子、媳婦上冬校,在強迫入校的政策下,被送到區(qū)里坐過禁閉的,但今年卻經(jīng)常到她兒子、媳婦學習的地方去看比別人學的怎樣,有時孩子們上了學回去,還問‘今天學的什么呀’。”④尹占春:《阜平冬運的新氣象》,《晉察冀日報》1945 年1 月18 日,第4 版。在革命歷史中,婦女的這種變化不只局限于后方,也不可能只局限于后方。晉察冀邊區(qū)戰(zhàn)士邢原海接到原來目不識丁的妻子來信后幾乎“目瞪口呆”:“我現(xiàn)在已參加了婦救會工作,家里生活還有人幫助,請你不必掛念,你要英勇殺敵,等把日本鬼子打出中國后,再回來探望我吧!祝你以后更加努力,別不多談,望見信速回音,你看我的字學習的怎么樣?祝你英勇殺敵!”⑤晉察冀邊區(qū)北岳區(qū)婦女抗日斗爭史料編輯組編:《晉察冀邊區(qū)婦女抗日斗爭史料》,中國婦女出版社1989年版,第753 頁。在一定程度上說,能夠給自己最親密的男人“驚嚇般的驚喜”,或許是婦女形象改變后產(chǎn)生影響的生動詮釋。
顯然,在對婦女讀書的邏輯分析中,尚需對幾對關系進行簡要分析,主要但不限于“婦女讀書與婦女解放、婦女讀書與革命運動、婦女讀書與社會文明”的討論。這些討論遵循著一定的理論原則,諸如“環(huán)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著是并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500 頁。。也唯有此,婦女讀書將脫離“單純的知識獲取”解讀,在融入歷史情境中成為探討婦女群體生存狀態(tài)變化與社會歷史變遷的重要視角。
其一,婦女讀書自然是婦女解放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婦女解放的重要途徑或形式。全民族抗戰(zhàn)時期,晉察冀根據(jù)地在各抗日根據(jù)地的建設和斗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婦女運動開展的內(nèi)容與程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標簽,“一九三八年全冀中區(qū)有女生二萬余人,一九三九年有四萬余人,一九四〇年增至十三萬余人,至一九四一年五月止,女生人數(shù)竟越十九萬七千多人”⑦張向一:《邊區(qū)小學教育的概況》,《晉察冀日報》1943 年1 月23 日,第4 版。,僅從婦女讀書的規(guī)模亦可見一斑。馬克思指出:“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事業(yè)中去。”⑧《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88 頁。盡管婦女讀書場所不限于學?;蛏鐣C構(gòu),盡管婦女讀書的傳授者不限于教師,但相關聯(lián)事物所具有的公共屬性是毋庸置疑的。也正是在讀書學習中,婦女“設法調(diào)動可觀的文化資源,建構(gòu)出了更能發(fā)揮個人能動性的主體位置”①游鑒明、胡纓、季家珍主編:《重讀中國女性生命故事》,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305 頁。,其解放在自身視角下才變得更具有可能性與主動性。
其二,婦女讀書融入革命運動,讀書聲與炮火聲齊鳴于歷史的天空。盡管不同階段的具體任務要求時有變化,但抗戰(zhàn)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婦女工作的總體政策是始終明確的,即“用各種方法解釋婦女大眾在抗戰(zhàn)建國及將來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堅決消滅黨的一切組織與黨員中對于婦女及婦女運動所存在的那種陳舊的、庸俗的及中世紀的態(tài)度的各種殘余,糾正一切對于婦女工作的輕視、忽視與消極的態(tài)度”②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39—1940)》第12 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年版,第27 頁。。需要解釋的是什么,堅決消滅的是什么,必須糾正的又是什么,一系列基本問題的說明意味著婦女解放與民族解放、社會解放相統(tǒng)一,既是婦女解放自身的內(nèi)在需求,又是現(xiàn)實政治生活的必然要求,需要理念、政策、方法等多層面的融合與貫通。毛澤東在給《中國婦女》雜志第一卷第一期題詞中的“男女并駕,如日方東,以此制敵,何敵不傾”③《中國婦女》第1卷第1期(1939年6月1日)。之語,顯然立足于革命運動的具體情境,其語中之“男女”,既超越了傳統(tǒng)的性別范疇,又考慮到長期以來鄉(xiāng)村的傳統(tǒng)習慣與思維,正是向廣大婦女特別是經(jīng)過知識熏陶的婦女發(fā)出了革命的號召。
其三,婦女讀書反映出一個社會現(xiàn)象,即社會文明在敵后抗日根據(jù)地的發(fā)展與演變。無論怎樣的評判標準或價值尺度,男女之間的性別關系始終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在長期的社會變遷中,幾乎與讀書學習無緣的婦女,其思想始終禁錮在一個潛意識中:“正如許多男性把女性當作衡量自身價值的尺度,女性即便談論的是自己,關注的也是她們和男性之間的關系。”④〔澳〕雷金慶著,〔澳〕劉婷譯:《男性特質(zhì)論:中國的社會與性別》,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137 頁。這種帶有巨大慣性的社會心理,隨著婦女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命運的跌宕起伏而產(chǎn)生變化?!霸?0世紀,‘婦女問題’成為民族化和現(xiàn)代化話語的一部分,使女性作為一個公共群體出現(xiàn)在公眾的爭論中,而有性別特征的新女性更多地從生命科學和大眾消費文化的方面來理解?!雹荨裁馈迟M俠莉著,甄橙主譯:《繁盛之陰——中國醫(yī)學史中的性(960—1665)》,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第280 頁。這對我們觀察婦女讀書有一定啟示。也就是說,在中國共產(chǎn)黨局部執(zhí)政區(qū)域,自五四運動以來的社會啟蒙通過婦女讀書等婦女運動的開展,使得社會在男性與女性最基本的結(jié)構(gòu)上和諧意味日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在全民族抗戰(zhàn)過程中演繹了一場別樣的社會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