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來
曉得光霧山之名起碼二十年了。
川東北巴中市南江縣,每年深秋,以光霧山上的燦爛紅葉為號召,吸引人前往觀光旅游。
對我個人,只說紅葉吸引力不大。我們所處的地理緯度上,何處秋山無樹?何處秋山之樹經(jīng)秋霜浸漬,而不變幻出艷麗重彩?毛澤東年輕時的詩詞:“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說的就是,秋風(fēng)起時,這景象從南到北布滿四季分明的大半個中國。二十世紀(jì)八十年代以來,旅游業(yè)興起,以紅葉為號召,過紅葉節(jié),僅四川而言,也不只光霧山一處。不只一次,光霧山紅葉節(jié),我也受到邀請,卻終究未能成行。找過一些寫光霧山紅葉的文章來讀,并不感到特別的吸引。
就這樣,不但未親身前去,還受經(jīng)驗主義支配,形成先入為主的印象。以為光霧山就是一座孤立的山,山上比別處多樹,且多是秋天變紅的樹種。當(dāng)?shù)匾虼碎_發(fā)一景區(qū),買票上山,坐觀光車,在幾處觀景臺停車拍照,然后結(jié)束旅程。我知道奔一個地方,如果只看紅葉,要去得恰逢其時,這要天氣幫忙,才能見艷陽下樹樹紅葉燦爛放光,于是驚艷、贊嘆。這是運氣好。倘若運氣不好,到了地方,或者葉還未染顏色,或者一場風(fēng)雨,已將紅葉盡皆搖落。“樹樹秋聲,山山寒色。”通常的情形往往是,看紅葉而未見葉紅,辦紅葉節(jié)而霜期不來。這種尷尬,在單以紅葉為號召的景區(qū),往往在所難免。紅葉總不肯按期而紅,即便紅了,存續(xù)的時間也要由天氣決定長短。所以,我沒有專程去過紅葉景區(qū),除非是順道遇見。某幾種樹在秋天變紅,就如別的樹種變幻出黃色或其他顏色,只是大自然中植物界停止光合作用,準(zhǔn)備進(jìn)入冬眠時的一個自然表征,跟春天樹葉初生時的各種淺綠,跟夏季盛大汪洋的深綠是要進(jìn)入生長周期,進(jìn)行光合作用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這種種變化,都是時序流轉(zhuǎn),四季更迭。我有點兒想不明白,為什么獨獨是紅葉的那一陣,才值得觀賞。
今年十月中旬,終于有了光霧山之行。
首先是因為主人盛情邀請,更因為紅葉之外的另一個理由:南江縣編輯了一套囊括當(dāng)?shù)貧v史人文及自然地理的叢書,出版前要在當(dāng)?shù)刈鲆淮梧嵵匕l(fā)布。當(dāng)下提倡文旅融合、全域旅游,摸清家底是起碼的工作,但往往又常是被疏忽的工作。我看了叢書綱目,不是局限于一個景點,而是南江全境,從歷史到地理,因此樂意前往,至于山上的紅葉,那就是個順便。
從成都半天到南江,過縣城而不停留,直奔光霧山鎮(zhèn)。公路順江流蜿蜒,村鎮(zhèn)愈稀疏,峰愈峭拔,谷愈幽深,森林愈茂盛,樹木愈高大,云霧愈縹緲。細(xì)雨時來時不來,山上少見紅葉,黃葉也并不燦爛。我并不失望,山高澗深,水落石出,林木蕭瑟,確是群山秋深的味道。到了光霧山鎮(zhèn),兩水相匯處,三峽相交,山腹上立著正在落葉的樹,山頭都隱在云霧之中。主人解嘲說:光霧山,光是霧的山。酒店門前,一株老核桃樹,綠葉凋脫,裸枝遒勁,粗糲樹干上寄生著蒼老的苔蘚,還有兩叢葉片狹長的蕨,雖飽吸雨水,卻也顯出枯萎的樣子。時序流轉(zhuǎn),秋之為氣,植物們大多顯出疲倦了想要入冬休眠的樣子。這就是秋天的樣子。
下午開會,說那套將付印的書。洋洋五大本,人文方面,從歷史遺存到民間風(fēng)俗,面面俱到。幾本書共同的一個特點,從地理入手時,說光霧山少,說米倉山多。因此得到兩個新知識:
其一,米倉山大,不只提領(lǐng)整個南江縣,還綿延到更廣闊的地域,光霧山只是米倉山脈在南江境內(nèi)的最高峰而已。
其二,上溯到兩千多年前,秦漢時期,接續(xù)穿越秦嶺到漢中盆地的子午、儻駱、褒斜、陳倉等古道到四川盆地,去蜀,有金牛古道;到巴,則是穿越巴嶺米倉山脈的米倉古道。
既如此,我在會上也提一個建議,希望這套叢書增加一本自然之卷。既然要說米倉古道,就得說清其穿越的地理;既然南江一地旅游,以自然觀光為號召,當(dāng)然應(yīng)該從生物學(xué)角度對公眾進(jìn)行自然知識普及和自然生態(tài)教育。所以,應(yīng)該有一卷書,講講地質(zhì)構(gòu)造,講講山脈,講講水文,講講植物,講講動物。
散了會出來,見晚霞漫天。四圍的山都顯露出來。接天處,一座座似斷還連的峰?;野咨亩盖脱卤?。崖壁石縫間兀然聳立的樹,該是松與楓之類,斜張開的樹冠剪影,仿佛在模擬古人筆下的山水畫卷。主人說,這會開得好,下了半個多月雨,終于停了。景區(qū)剛過了紅葉節(jié),但秋雨連綿,秋葉未被霜染漬,便凋零飄墜。雨一停,天放晴,有了晴好的白天和下霜的夜晚,這下,紅葉就要出現(xiàn)了。
這個夏天與秋天,常常被干旱所苦的許多地方,反常地被前所未見的雨水所折磨。不只是紅葉未紅的焦慮,是家園毀敗,生靈涂炭。
不過現(xiàn)在雨停了,藍(lán)天襯托出紅霞漫天。
第二天早起散步,天還沒亮。循著隱約的路,聽溪聲沿山谷上行。三公里后,天漸漸亮了。東方剛剛露出一角藍(lán)空,霧就從谷中升起來,掩去了一切。這就是山中雨后初晴的典型表現(xiàn):初升的陽光使山谷中水汽蒸騰。轉(zhuǎn)眼之間,霧就郁閉了四野。不要說山,就是高壯些的樹,其樹冠也隱而不顯。不因望不到秋山秋林而失望,我下到溪邊。古人寫過的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扒G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累累澗石是秋;澗石間綠色菖蒲擎著干枯花葶是秋;水流上不時漂來幾片黃葉,也是秋。
歸路上,路旁崖壁上,開黃花數(shù)種。蔓而垂之,疏花自上而下有序相間,是明黃野菊。直莖上舉,花朵細(xì)密,是密舌紫菀。緊貼巖壁簇生蔓延,叢叢黃光照眼,是東南景天。這也都是秋。
大可不必因為未見紅葉,而失望,而抱怨,不必非見一種規(guī)定性的秋天。
歐陽修夜讀書,未見秋色,靜夜中“聞有聲自西南來者”“如波濤夜驚,風(fēng)雨驟至”“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而生感嘆:“此秋聲也”,而作《秋聲賦》,傳誦千年。秋,既是四季時序之流變,更牽扯人的生命節(jié)律與感慨。這樣的清晨,看落葉逐水,看秋菊叢開,聽見云霧中樹樹秋聲,更感生命之美麗與時光之無情。
山道盤旋,乘車上光霧山。
光霧山是一座大山。絕不是我先前以為從前山一兩個小時上去,再從后山一兩個小時下來的那種孤立景區(qū)。
漸漸地,山谷深陷,峽底終不可見。樹愈高大,林愈濃密。幾次停車瞭望,都覺得該是目的地了,卻只是停在大山鼓起的腹上觀見林海蒼蒼。山越高,下方的峽谷越顯出雄渾與幽深。秋風(fēng)吹拂,陽光融霜,森林正褪去夏天濃綠的妝色,泛黃,泛紫,這是森林要休息了,樹干中與枝頭上充盈的水分正回到土石下的根部,制造光合作用的葉綠素正在褪去,葉片中的花青素浮現(xiàn)出來,連綿的森林將幻變出響亮的黃和鮮艷的紅。森林將在脫盡葉片,在嚴(yán)冬的風(fēng)雪中沉沉睡去之前,要在一年中最明凈的陽光里,在最湛藍(lán)的天空下,來一次色彩的大交響:萬眾樹木氣勢磅礡,高聲歌唱!
但現(xiàn)在,這一切還在醞釀之中。連綿旬月的冷雨剛停,所有的樹,無論椴、櫸、槭、櫟、柳,濕漉漉的葉片沉重低垂,正在等待陽光。只有陽光的魔法,才能使它們變得干燥,變得艷麗,才能在風(fēng)中輕盈翻飛,像是精靈附體?,F(xiàn)在,陽光把從它們體內(nèi)蒸發(fā)出來的水汽匯聚為霧,升騰為云。如果來此山,只為紅葉,當(dāng)然就會失望,就會抱怨。也因此,陪同游覽的主人也一直為光霧山紅葉將紅未紅而抱有歉意。我寬慰他們大可不必。紅葉,更準(zhǔn)確地說,“層林盡染”的彩色秋林,無非是森林從春到冬四季流轉(zhuǎn)中,一次生命循環(huán)的高調(diào)休止。現(xiàn)在,群山和森林正在醞釀那最華彩的生命禮贊。山溪消落,壘壘石出;老樹靜穆,高立崖間。一切都蓄勢待發(fā),只需接連幾個高天麗日,一身輕盈的樹們就會眾聲喧嘩,熱烈歌唱了。
現(xiàn)在,只看一團(tuán)掛在崖間松樹上的霧,一朵停在靜靜水潭中的云,屏神靜氣,感受那些氣息流動,感受秋林彩色大爆發(fā)前最后的深呼吸,這一切都是人走入大自然最美好的體驗。
下車了,沿著設(shè)計好的步道在山腰的密林中穿行。不要太介意游人的喧鬧與擁擠,讓自己和眼前的樹一樣安靜下來,也隨著大森林呼吸的節(jié)奏來一個深呼吸,身體中立即就充盈了山野的味道:根和泥土,光和光中的葉子,巖石和流水,風(fēng)和鳥鳴,大樹和沉默。伸手撫摸,空手時是一縷風(fēng)、一束光;滿手時,是葉,是枝,是干,是一棵樹,是一群樹。一切都是真切的質(zhì)感。一切都在告訴:這是秋天的森林,森林的秋天。
看見了會變出紅葉的樹種,有些是常見的,比如俗稱為楓的槭;比如,紫紅樹皮上有著漂亮紋理的野櫻桃。還認(rèn)識了當(dāng)?shù)靥赜袠浞N,巴山水青岡。主人介紹說,這就是光霧山紅葉的主力樹種。眼下,水青岡圓形而略顯狹長的葉片還是綠色的,只在有著淺淺鋸齒邊緣處微微泛黃。水青岡是這片森林里最為通直高大的樹,特別是那些粗壯的老樹,發(fā)達(dá)的根系半裸在地表,緊抓住巖石與泥土,在地面模仿出樹冠的圖案。這些水青岡,不論是成群簇生,還是獨立一處,都腰身挺拔,徑直向上,未達(dá)一定高度時,堅決不枝不蔓,一直達(dá)到超越其他樹木的高度,才在二十米三十米的高空中,展開華美的樹冠,顯現(xiàn)出引導(dǎo)群倫的領(lǐng)袖氣質(zhì)。它們站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其他樹則成為心甘情愿的陪襯。樺樹、櫸樹,甚至松樹和柏樹都是如此,更不要說本就低矮的杜鵑和黃楊之類。闊葉灌木山礬正在花期,卻只是悄然綻開低調(diào)的花序,在高大的喬木下開得不聲不響。
撿拾到幾顆巴山水青岡的種子,堅實的圓果坐在只及半身的半圓形殼里,煞是可愛。橡樹的種子是這樣的,櫟樹的種子也是這樣的。所以,水青岡和它們在分類學(xué)同屬一個科。這個科的共同點就是種子的樣貌,并從這種共同點得到一個共同的名字:殼斗科。
步行完這一段山道,再乘車轉(zhuǎn)去另一段更漫長的步道。這回,要去的是光霧山的最高處,海拔兩千多米的地方。
海拔升高,水青岡群落消失了。道路旁,斜出于峭壁陡坡的是樺、是松、是柏。路旁滲水的巖壁間還長著草本的報春與苣苔,報春花會在初春開放,苣苔則開在夏天和初秋,現(xiàn)在它們花期已過,行在路上,卻可以在蕭瑟秋景中想象它們開花時生機(jī)勃勃的春與夏。
在這個高度上,最具觀賞價值的,是杜鵑花樹。
當(dāng)所有樹都在秋天顯出枯寂的面相時,杜鵑花依然充滿生氣。闊大的皮質(zhì)葉片依然一片深綠,涂了蠟一般在太陽下閃閃發(fā)光。簇生的葉片中央已經(jīng)捧出了明年夏初才會綻放的花蕾。眼下,這些圓形的花蕾都被鱗片狀的萼片緊緊包裹。覆蓋了蒼茫群山的樹,大部分正在或?qū)⒁澳救~盡脫”,唯有一樹樹杜鵑,依然葉片深綠,在冬天將臨的時候,在枝頭孕育著來年盛大的綻放。它們開放該是明年五月間,杜鵑鳥在綠樹幽深時聲聲啼喚的時候?!岸霹N聲中杜鵑開,杜鵑嶺上杜鵑來?!边@是我為另一個杜鵑盛開的山嶺題的碑文?,F(xiàn)在,離明年的花期還遠(yuǎn),落葉翻飛的秋后,還有一個沉寂的冬天。眼前這些杜鵑長在奇峰危崖之間,每一樹都各各不同,各自構(gòu)成一種奇特的姿態(tài),都是人工不能造成的奇特美景。唐代詩人白居易看見過這樣的奇景,還曾想把這樣的杜鵑移栽到自己的庭院,但這些高山杜鵑總是野性難馴,所以他稱嘆:“爭奈結(jié)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
前兩天,山中細(xì)雨飄飛時,這蜿蜒的山脊上,早已是白雪紛飛。順著人工開辟的階梯,登上一座小峰的最高處,四周都是綠光灼灼的杜鵑樹,樹下還有未化盡的殘雪。主人在為我描繪明年杜鵑開放時的絢麗景象。我沒有出口的卻是兩個反詰:
反詰一:難道此時孕育花朵的杜鵑就不值得觀賞?
反詰二:既有如此夏天有如此絢麗的杜鵑花海,為何一直只說那些紅葉?
現(xiàn)在,我們在光霧山也是米倉山的最高處,居高望遠(yuǎn),山勢浩渺蒼茫。眼下,我們就置身于一片壯闊地理的中央,在一處風(fēng)景觀賞發(fā)生的現(xiàn)場。也是在此時,我才曉得,光霧山如此雄渾闊大,卻只是米倉山脈的一小部分。米倉山橫亙在川陜交界的漢中盆地和四川盆地之間,作為南北的地理分野橫亙幾百公里,又還只是古代與秦嶺并稱的巴嶺——今天稱為大巴山的一個組成部分。大巴山西南是四川盆地,隔著漢中,大巴山北方是秦嶺,是關(guān)中,是黃河,是北方中國。我們深入地理,是為構(gòu)建具體而直觀的完整體認(rèn)。進(jìn)山登高,不是迷失于局部,而是體察整體。
光霧山最高處,也就是米倉山脈的最高點,山脊呈東西向如巨龍蜿蜒,北面是陜西南鄭,南面是四川巴中。林海覆蓋道道山梁與深峽,陽光蒸發(fā)起一波又一波的云霧,不斷蓄積,不斷上升,不斷飄散,撲面都是飽含草木芬芳的林野之氣。云霧使山幽谷深,在明亮陽光下,更顯得雄渾邈遠(yuǎn)。當(dāng)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越秦嶺到四川,白居易和他的組詩《東川行》行時有妙句:“萬重青嶂蜀門口,一樹紅花山頂頭?!辈痪蛻?yīng)的是眼前之景嗎?只不過,要看“一樹紅花山頂頭”,得待來年春深時了。這“一樹紅花”寫的正是米倉杜鵑。
意欲離開,導(dǎo)游堅持再等待一陣子,說,可能馬上就能看見過山云,看見遮蔽四野的浩蕩云海。導(dǎo)游說,雨后初晴,南面山谷水汽蒸騰不息,此為條件一。條件二,來自北方的干燥冷空氣南下,與南坡上升的水蒸氣在山脊相遇。條件三,兩種氣流在山脊頂牛頡頏,最后,冷空氣終于占了上風(fēng),往南邊山坡緩緩下瀉,把濕熱氣流中的水汽都凝結(jié)起來,于是云海形成。近午時分,果然就等到了冷空氣從北方藍(lán)空下來,翻越米倉山脊時,與南坡蒸騰的水汽相遇,兩股冷熱干濕不同的氣流猝然相遇,覆蓋山脊的霧幔瞬間生成。自北向南,向下流淌,填滿下方山谷,轉(zhuǎn)瞬之間,腳下就已然是云的深淵。我們置身的山頂,已然如蓬萊仙山,成為載沉載浮的孤島。幾座石灰?guī)r的孤峰隔云海遙遙相望,上面站著一兩個人,一兩樹扎根于巖石間的柏樹與杜鵑。天地一片靜寂,突然有一兩只鳥開始大聲叫喚。云的波濤開始涌動翻卷,海上仙山的幻景漸漸消散。唐代詩人元稹兩度翻越秦嶺巴嶺入東川,他是見過這種景象的,有詩為證:“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痹懘嗽姡堑谝淮问箹|川時的公元809年,距今已忽忽一千二百多年。人的社會變遷巨大,自然景觀卻還如千多年前。古往今來,人文記憶與自然景觀相互映照,嘆興亡,味永恒,都在這山水詩文中間。
下山途中,遠(yuǎn)遠(yuǎn)望見金黃燦爛的樹林在山谷中蔓延數(shù)里。午餐后穿行其中,識得是落葉松迎來了它們的高光時刻。在米倉山中,別處未見落葉松蹤跡,只見它們在這片叫作大壩的寬谷中連綿成片,判定應(yīng)該是人工栽種,晚上翻閱南江縣政協(xié)所編文史資料,真就讀到一篇文章,回憶二十世紀(jì)六七十年代,在此地建國營林場,伐木支援國家建設(shè),后又在伐去原始森林的跡地上種植人工林恢復(fù)植被。證實了我關(guān)于落葉松來歷的猜想。落葉松雖名為松,其實是杉。其柔軟的針葉羽狀排列,春發(fā)秋脫。白天緣溪行,穿梭于落葉松林中,風(fēng)過處,黃色針葉簌簌飛墜,枝柯間,陽光亦被染成了一派金黃。不獨紅葉,燦爛黃葉,亦是一派秋光!
也是緣那條溪流下行,將外來的落葉松林走過,就是本土樹種的自然林地。風(fēng)忽偃忽起,陽光忽強(qiáng)忽弱,野櫻桃樹黃葉飄飛,落在溪上,落在光潤的澗石之上。也是在這幽靜深谷中,見到另一種水青岡:米心水青岡。半山腰上的巴山水青岡和松與杉一樣,是一莖向上,通直而雄壯。米心水青岡則是叢生的,一叢多達(dá)十幾莖,依然通直,斜升著向上支撐開巨大的樹冠。溪谷狹窄處,常見一叢水青岡伸枝展葉,將溪水全部掩蔽于它的樹影之下。風(fēng)悄然起時,有泛黃的葉片脫離枝頭,輕盈飛墜于潺湲的溪流中。秋更深時,米心水青岡的葉子也會變得一片艷紅。現(xiàn)在,那些提前飄落的黃葉,在清澈的溪水中載沉載浮,流向山外,傳遞米倉群山秋天日深紅葉將燃的消息。
在光霧山鎮(zhèn)的第二個夜晚,弄清了落葉松的來歷,又上網(wǎng)查閱水青岡的資訊,確認(rèn)水青岡確是造成米倉山紅葉勝景的主力樹種。殼斗科植物中一個專門的水青岡屬,全部生長在北溫帶,中國大陸共有五種,米倉山中即有四種。我這一天,已經(jīng)在米倉山中識見了兩種。以后,若有機(jī)會恰逢米倉山紅葉燦爛,就有了具體的一種樹,也就是滿坡滿谷的水青岡樹的形象作為依托了。更何況,我可能更愛看這些樹如何在春風(fēng)中萌發(fā)新芽,雖然說,春天眾樹的萌芽,不若秋天的紅葉黃葉那樣絢麗,但千樹萬樹抽芽展葉時,那深暈淺洇的綠,春潮一般蕩漾的綠,不也一樣動人心弦?
紅葉只是時序上的一個點,而群山眾樹的榮枯,卻是生機(jī)與美感十足的四季變換,是與我們?nèi)馍砗颓楦泻魬?yīng)的生命節(jié)律。如此想來,光霧山擁有四季美景,卻只說紅葉這一個準(zhǔn)確時間都難以把握的點,難免讓人感到遺憾。這是就時間而言。浩蕩米倉,只說一座光霧山,也是一種巨大的浪費。這是就空間而言。紅葉,光霧,光霧,紅葉,改一句成語,正是一片紅葉障目,不見了四季之美;只說光霧,而不見了更加雄渾多姿的米倉全山。夜里看各種材料,回味白天所見景觀風(fēng)物,禁不住種種感慨。
現(xiàn)在的窗外,空中有星光閃爍,天真的晴了。天地相接處,立著幾座峭拔巖峰,又回想起白天所見的米倉山獨特地貌。高處,石灰?guī)r質(zhì)侵蝕嚴(yán)重,危崖壁立,孤峰參差,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往下,大山的腹部,卻飽滿渾成,林海綿延,支撐這種地貌的是堅硬的花崗巖層。兩種巖層,在同一座山上,造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地質(zhì)景觀。記得地質(zhì)博物館中有一個說明,兩種巖層形成于不同的地質(zhì)年代,一個是寒武紀(jì),一個是震旦系,兩相配合,才造成眼前的地質(zhì)奇觀。
新的一天,照例早起,在兩河相會處,昨天是逆一條溪水往上,往米倉山主峰的方向。今天,我沿河向下,發(fā)現(xiàn)是另一個景區(qū)的大門,便自覺止步。只在四近河兩岸看水、看山。看水,澗水沖激,水底下裸露出紋理清晰的平整巖層??瓷?,見處處祼露的危崖高壁,無非是澗中平整的巖層被扭曲錯動了,斜向著,甚至壁立著陡然升高。米倉山中堅實的花崗巖地層消失了,剩下的只是錯動劇烈、溶蝕也劇烈的喀斯特地貌。在我以往的經(jīng)驗中,喀斯特地貌高度發(fā)育的地區(qū)是廣西、是貴州、是云南,不意卻在米倉山中也遇見了。比之于廣西貴州一帶喀斯特靈秀俊逸,這米倉山中的喀斯特,更有種偏于北方氣質(zhì)的高拔雄渾。
這在我,不啻又是一重驚喜。
水聲與鳥鳴中,不禁想起自己年輕時寫的詩句:“驚喜。驚喜。我對群山的一隅久久注視?!?/p>
來光霧山一行,這意料之外的驚喜已經(jīng)是第幾重了?早餐時,我把這驚喜算給陪同的主人們聽。
一重,光霧山之美,不只是紅葉,是四季流轉(zhuǎn)中,山、水、森林豐盈枯寂的交替流變之美。
二重,南江之美,何止一座光霧山,南江形勝是提領(lǐng)了全縣地理形勢的米倉山脈,是磅礴浩蕩之美。
三重,不想米倉山脈中還有如許雄峙一隅、鮮為人知的喀斯特地貌:形成幽深曲折的澗,危臨深谷奇樹斜敧的峰,相互錯落,水繞山環(huán)。
主人笑而不語,那表情分明是說,后面還有更多驚喜。
再上路,進(jìn)了早上沒進(jìn)成的景區(qū)大門,往在光霧山鎮(zhèn)匯合后的兩條河的下游去。
導(dǎo)游說此去的地方是兩河口。
我們所在的鎮(zhèn)子,就是一個兩河口。只是沒有叫兩河口這個地名罷了。四川盆地周圍山地植被豐茂、水源豐富,有峽有溝處,涌泉成溪,有水奔出,相匯成河。小河與小河,小水與大水相匯處,都可以叫兩河口。所以,兩河口是山中最常見的地名。我們此行無非是從一個不叫兩河口的兩河口去一個直接就叫兩河口的兩河口。
在我經(jīng)驗中,山中叫兩河口的地方,往往是交通要沖,人煙輳集。但這個地方,沒有一座房子,只是兩河相匯,只是順河而來的公路,在此相交,只是座水泥拱橋,架在兩河相交處的三岔口上。
河兩岸幾乎垂直的懸崖,夾峙出逼仄深峽,要努力仰頭,才能看見柱柱奇峰直入云天。站在跨河的公路橋上,兩河從不同方向來,在光滑如玉的石灰?guī)r河床上飛珠濺玉,在眼前匯聚,又從峽中南流向遠(yuǎn)方。我下到河床上,只是為和那些清冽的水流更近一些。巖石河床深陷時,水便靜止了,在乳白嫩黃的巖坑中形成一個個碧綠的深潭。遇到河床巖層斷裂錯動處,便飛濺起浪花:跌落、翻涌、回旋。秋深了,水位跌落得厲害,露出大片曾被淹在水底的巖層,被水流打磨侵蝕的巖層。水在每一寸巖石上都留下了痕跡。水把一整塊一整塊粗糲的巖石打磨光滑了,像一塊玉,像一面鏡子了。同時又馬上來破壞它,這里嚙出一條縫,那里吮出一個孔,就從這一道裂縫、一眼小孔,把一塊巨巖,日夜不停,消磨成砂。就是水這種日積月累、亙古經(jīng)年的銷蝕打磨之功,造成了眼前的幽谷與群峰。造成地球表面最多變最奇異的景觀:喀斯特。
我行走在出露的巖石上,看著腳下柔軟的水,撿一粒碎巖,輕捻一下,它就在指尖化成了細(xì)砂。
雖然是深秋了,我在岸邊巖縫中發(fā)現(xiàn)了有植物還在開花。草本的搖著幾只藍(lán)鈴的是某種沙參。木本的,細(xì)密的花蟻聚于嫩枝上的,是某種水柏枝。抬眼幾十米,嶙峋的巖縫中長著柏與松,視線再上升兩百米、五百米,云霧飄蕩的孤峰上斜敧著櫟與楓。
這是與米倉山頂截然不同的,各美其美的深峽奇觀。
我扮演的是一個游客的角色。本是為觀賞紅葉而來,卻在這山水間領(lǐng)略到一重又一重驚喜。這些驚喜都是拜多樣性所賜。植物的多樣性,地質(zhì)面貌的多樣性。一朵花從細(xì)部給人欣喜,整片山水從宏觀給人震撼。
還在河床上發(fā)現(xiàn)了一片滿是貝類化石的巖層。應(yīng)該是幾億年前寒武紀(jì)生命大爆發(fā)時的物種紀(jì)錄,幾億年前的海洋生命勝景。它附著在更厚實的巖層上,薄薄的一小片,是無生命的巖層中開出的一朵生命之花。在這寂靜的幽深山谷中,被風(fēng)雨不斷剝蝕,即將消失殆盡。
在巖層裸露的河灘上盤桓,水、石、云、樹,石頭的空間,流水的時間,讓人在有感與無感之間。然后,我們被導(dǎo)引去看一座廟。我愛山水人文,獨對廟觀向來興趣不大。便獨自留在廟外,靜觀以不同姿態(tài)聳立于面前的座座奇峰,與奇峰上棵棵不同姿態(tài)的樹。是真的美,真的無言,按佛家話講,那美真在住相與不住相之間。也許這時引用陶潛的詩是合適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后來才意識到,兩河口才是此次米倉山之行的真正高潮。
從廟里出來,行幾里路,又回到兩河口橋頭。來了一個人在這里等候我們。來人是南江縣文物局局長。
他先把我們引到公路路肩上方,在一面壁立的懸崖根部,撥開醉魚草灌叢的遮掩,看見了巖石上方形的石孔。石孔不只一個,而是一列,均勻地間隔著在近乎垂直的巖壁上斜升向上。有些石孔中還殘留著已經(jīng)碳化的木頭殘跡。不用提點,馬上就反應(yīng)過來。古棧道遺跡!從先秦開始,就已貫穿秦嶺與巴嶺的古棧道!貫穿秦漢、魏晉、隋唐、宋元的古棧道!這些古棧道越秦嶺到漢中盆地叫子午,叫駱儻,叫褒斜,叫陳倉;再從漢中盆地越巴嶺到四川盆地的古道叫金牛,叫米倉。
毫無心理準(zhǔn)備,過去只在古代典籍中相逢的米倉古道遺跡就這樣突然出現(xiàn),赫然在目!米倉浩茫,當(dāng)?shù)走€藏著多少驚喜!真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我們所在之處,不只是一片奇山異水,更是通向歷史云煙深處的那條過去只在紙上相逢的米倉古道了。
我現(xiàn)在就置身在真正的米倉古道上!在這里,地質(zhì)的歷史與人文的歷史完美疊合!
公元1872年,德國地理學(xué)家李?;舴以貪h時期即已開辟的古道從古長安出發(fā),翻越秦嶺巴山來到四川盆地,留下了觀察古棧道遺跡的記錄:“沿著巖壁的一條道路幾乎只能架設(shè)在樁柱上,大概能激起馬可·波羅的贊嘆,因為那時的歐洲看不到這樣的工程?!崩钕;舴襾頃r,已是中國人精神委頓的時代,“巷有千家月,人無萬里心”。古代的許多道路,已經(jīng)湮沒于黃沙榛莽,被人遺忘。李?;舴覐狞S沙中發(fā)現(xiàn)了被中國人遺忘的通向西域的道路,并將其命名為絲綢之路。然后,他南下,發(fā)現(xiàn)穿越秦嶺巴山的漢唐大道:“這是一段古時候就有的道路,2.5至3米寬,建成階梯,圍著護(hù)欄”。在某些特別的時空,歷史會顯得特別意味深長。站在米倉古道的某一節(jié)點上,想起李?;舴业陌l(fā)現(xiàn)與描述,更想起,在公元前一百多年,鑿?fù)ㄎ饔虻膹堯q,出生地就在米倉山北邊。由李希霍芬想到張騫,正是在云水蒼茫的米倉南邊的群峰深谷中間。
來不及展開思緒,令人興奮驚異的發(fā)現(xiàn)還在繼續(xù)。
還是被主人引導(dǎo),循棧道的遺跡下到河床。就在那道水泥公路橋的上方幾米遠(yuǎn)的河道上,在那條北來的叫作寒(韓)溪的河上。在被水沖刷出巖石層次分明的河床上,連接著從巖壁下來的棧道,兩列規(guī)整的石孔,等距離伸向河心,河中波浪下,還可見到同樣的石孔。這是一座橋的遺跡。文物局局長說,把橋孔中殘留的碳化木材作碳14測定,這是一座秦漢時代木橋的遺跡。經(jīng)測算,該橋當(dāng)時的寬度在3米以上,長度達(dá)30余米,因此可見,這道橋即便是夏天洪水期也可通行車馬。在這河上,幾十米的范圍內(nèi),還有數(shù)列清晰石孔,那是年代更晚的另外兩座古橋的遺跡。這些珍貴的古道遺跡,對普通游客來說,都隱而未顯,我們一行也差點忽略過去。后來補(bǔ)看南江縣提供的相關(guān)材料,當(dāng)?shù)卣疄槿嬲J(rèn)識挖掘當(dāng)?shù)芈糜钨Y源,數(shù)年前就已多方展開資源調(diào)查,包括此次我來參加的叢書出版,也是這系統(tǒng)開展的工作之延續(xù)與擴(kuò)展。但這些資源在手,如何全面展示與呈現(xiàn),還是一個有待深入的充滿可能性的巨大課題。
離開古橋遺跡,沿寒(韓)溪上行一段,遇到又一次河流分岔。在這里,我們離開公路,攀石階到懸崖上去,要去徒步走一段米倉古道。相近的路況,李?;舴沂亲哌^的:“道路于是離開了河流,沿著山坡向上蜿蜒……踩著一種因長年使用而被磨得十分光滑的石灰石鋪成的階梯上行,時而一下子就有40至50階,旁邊就是陡峭的懸崖……”這些文字,恰是我們正在跋涉的古道寫照。除了路口上想象古道行旅的現(xiàn)代雕塑和電視劇里古代軍旅的旌旗懸垂路旁。懸崖,懸崖下的碧綠深潭或白浪翻涌的大小跌水、石階,都還是一千年前、兩百年前的氣氛與模樣。米倉古道和秦嶺巴山中的其他古道一樣,其實是分兩種方式開鑿出來的。在巖石上打孔,楔進(jìn)木樁,其上鋪板,稱之為棧?!稇?zhàn)國策》中就說:“度棧千里,通于蜀漢?!边@既是一種路的形式,也是一種筑路方法。眼下,我們所走的路,也在懸崖之上,但不是“?!保菑氖谏暇虺鲆粭l路來,當(dāng)?shù)卦捴?,叫“碥”。李希霍芬也?jīng)過了這樣的路:“大段的路都是在堅硬的角閃石上鑿出來的”,這樣的開鑿之功在古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李?;舴艺f“那時又沒有火藥”。
當(dāng)然,古人從北方入川,穿越秦巴眾山,這樣的古道必然頻頻走過。將軍走過,士卒走過,商人走過,盜匪走過,流官走過,詩人也走過。雖然不一定就是米倉,但所經(jīng)地理,所受苦辛大致都是相同的罷。
杜甫入川,留下實景記錄:“棧云闌干竣,梯石結(jié)構(gòu)牢。萬壑?jǐn)枇?,積陰帶奔濤?!辈痪褪俏覀兇┬泄琶讉}道中真實的氣氛與情景嗎?杜甫寫此詩,是公元759年冬天。
又過了幾十年,公元809年,詩人元稹從長安出發(fā),以監(jiān)察御史身份到東川巡察,也是從米倉道上往返的。他也有詩句留下古道上的風(fēng)景速寫:“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銀?!蹦蔷驼媸茄矍吧剿恼鎸崒懻樟?。元稹和米倉古道緣分不淺,六年后的815年,他被貶官為通州(即今轄南江之巴中)司馬,更深味人生旅途之艱難:“物色可憐心莫恨,此行都是獨行時。”便已將古道上羈旅漂泊之感,上升為普遍的人生哲理了。
移步換景,云在天上,溪在深澗。在懸于陡峭巖壁間北行數(shù)里,溪谷再次分岔,又是一個不叫兩河口的兩河口,再次在懸崖上見到十余石孔,孔中出露的棧木歷歷在目,生滿青苔。不禁讓人張望良久。
從繩橋上越過溪澗,對岸崖腳是一塊平地,幾株大樹籠罩著一座木頭房子。一株是結(jié)著很多小果的野棗樹,另外幾株不是棗樹,但都亭亭如蓋。
新蓋的木屋是仿古驛站的意思。旁立一塊碑,上書三個醒目大字:截賢驛。截人者誰?蕭何。截了哪位賢明?韓信。
這是中國人都爛熟于胸的故事:蕭何月下追韓信。當(dāng)年楚漢相爭,劉邦退出關(guān)中屯兵漢中,背靠米倉山厲兵秣馬,心懷遠(yuǎn)大。卻未識得前來投奔的韓信之帥才,雖有蕭何保薦仍置若罔聞,使得韓信乘夜出走,順米倉道南下欲回楚地故鄉(xiāng)。蕭何月下飛奔追尋。接下來就是當(dāng)?shù)匕姹镜墓适?,就在此處,就在這道湍急溪流上,恰逢大雨,陡漲的山溪沖毀橋梁,老天要替漢朝留下開國帥才,蕭何才在這溪邊驛道追上韓信,并在驛站中與韓信作竟夜之談。結(jié)果當(dāng)然是韓信心中意轉(zhuǎn),再回漢軍大營,劉邦升壇拜將。這樣流傳千年的故事,就發(fā)生在眼下這寂靜無人的空幽山谷中,使這米倉古道又增一段生動的歷史傳奇。
所以眼前這道叫寒溪的流水也叫作韓溪。
臨行前一晚,我們宿在另一個鎮(zhèn)上,住進(jìn)新開的精致民宿。獨立的木樓一面臨水,背后是正在泛出秋色的森林環(huán)抱。夕陽西下時,我坐在樓下案前一邊弄當(dāng)?shù)厣虾眉t茶,一邊翻閱當(dāng)?shù)匚氖焚Y料?;叵脒@兩天的行程,隨手在電腦上敲下一行字:分云撥霧見米倉。這就是記南江之行的文章題目了。
南江之行,本為光霧山紅葉而來,南江一縣旅游業(yè),也長時間以此為號召。只因每年氣候條件不同,紅葉顯現(xiàn)的時間并不能準(zhǔn)確預(yù)報。但我不是失望的游客,并不以此為憾。未見紅葉,卻上了光霧山頂峰,看見了此山獨特的植物,和這些植物構(gòu)成的不同于他處的生態(tài)景觀。又在光霧山頂發(fā)現(xiàn)遼闊浩渺的米倉山脈,由植物群落及于其地質(zhì)景觀。就這樣由點及面,就是當(dāng)下提倡的全域旅游吧。又于米倉山腹地發(fā)現(xiàn)古道遺跡,并于古道上追尋體驗,由自然地理及于歷史人文,這樣的道路韓信蕭何走過,元稹走過,白居易想象過,就這樣由平面及于縱深,就是目下所提倡的文旅融合吧。
此次短暫旅行,所見所感如此豐富,打開地圖,發(fā)現(xiàn)這兩天游覽只在南江縣北川陜交界處的狹長地帶,看案頭資料,不論自然景觀還是人文遺存,卻布滿南江全境。這些資源,本都由米倉山、米倉古道所聚合串聯(lián)。黃昏降臨,此行尚未正式結(jié)束,就令人于獨坐時不斷回味。
案上手機(jī),微信提示音響起,是在兩河口告別的文物局局長發(fā)來一組照片。一組佛菩薩造像,由一塊獨立的巨石雕琢而成。造像廣額闊鼻,莊嚴(yán)裸身的是串串瓔絡(luò),一眼看去,就是尚存有印度風(fēng)的隋唐風(fēng)格。這也是米倉古道上的文化遺存,此行未能觸及的米倉風(fēng)景中的另外一面。
米倉古道,不只是金戈鐵馬,不只是商旅往來,還有不同文化交互影響,相與往還。
已經(jīng)在米倉山上和主人約過,暮春夏初,杜鵑鳥啼時,來看杜鵑花開。那就再約一次,看完杜鵑花開,再沿著米倉古道,一個個河流分岔或匯合處,去瞻仰一路上不同時代的摩崖造像。體會如何是佛祖西來意,中國人又如何接納了佛教東漸。作此想時,便恍然看見,巖上云間,慈悲垂目的佛菩薩像前,隨風(fēng)飄墜,落于溪澗的不是蓮花,而是片片杜鵑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