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大新
《五雜組》是明代藏書家謝肇淛所作的筆記體著作。謝肇淛(1567-1624),字在杭,號武林,長樂(今屬福建)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進士,累官至廣西左布政使,有《小草齋詩話》《小草齋集》等三十多種著作傳世,是晚明時期閩中文壇領(lǐng)袖人物。他嗜讀善藏,有藏書樓名“小草齋”,并親手抄書以藏,所抄以“謝鈔”本流傳于世。與徐、曹學佺并以藏書馳名,有東南“鼎足三家”之稱。
《五雜組》成書于萬歷三十九年(1611)至萬歷四十四年(1616)。時謝肇淛已過中年,宦海沉浮,游歷各地,見聞廣博,閱歷豐富,思想深刻,他將平生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一一記述下來,成就這部“囊括包舉,六合內(nèi),六合外,靡不存且論也”(潘方凱《〈五雜組〉跋》)的筆記佳作。不同于傳統(tǒng)言志載道的詩文,《五雜組》屬于私人寫作,談天說地,談古論今,內(nèi)容博雜,揮灑隨性,展現(xiàn)出作者個人興趣的方方面面,其中《五雜組·事部》有相當篇幅談書論藏的書寫,記錄了謝肇淛對藏書的感受、思考與見解,集中體現(xiàn)了他的藏書思想。
身為藏書家,謝肇淛自稱有“書癖”,他以優(yōu)美的文字描述自己的理想生活:
竹樓數(shù)間負山臨水,疏松修竹詰屈委蛇;怪石落落不拘位置,藏書萬卷其中,長幾軟榻,一香一茗,同心良友,閑日過從,坐臥笑談,隨意所適,不營衣食,不問米鹽,不敘寒暄,不言朝市,丘壑涯分,于斯極矣。[1]
山水修竹之間,遠離凡塵,不問俗務(wù),讀書品茗,只與知心同道往來閑談,淡然隨意,何其優(yōu)哉樂哉!這是歷代文人心向往之的田園夢想、世外仙境,也是謝肇淛的藏書讀書之夢。由此可見,藏書于他,乃是讀書人閑居生活必不可少的標配。
然而,居廟堂之上的謝肇淛畢竟不同于一般的布衣文人,為讀而藏、學以致用才是他所倡導的藏書目的。因此,他批評當時社會上存在的只藏不讀、讀而不化等流弊,指出:
好書之人有三?。浩湟?,浮慕時名,徒為架上觀美,牙簽錦軸,裝潢炫曜,驪牝之外,一切不知,謂之無書可也;其一,廣收遠括,畢盡心力,但圖多蓄,不事討論,徒?jīng)鸹覊m,半束高閣,謂之書肆可也;其一,博學多識,矻矻窮年,而慧根短淺,難以自運,記誦如流,寸觚莫展,視之肉食面墻誠有間矣,其于沒世無聞,均也。夫知而能好,好而能運,古人猶難之,況今日乎?
一味收藏是不夠的,還要好讀勤學;僅僅死讀書、讀死書也是不夠的,還要能消化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這才是藏書的最高境界和終極意義。
謝肇淛強調(diào)知書方能善藏,說:
常有人家緗帙簇簇,自詫巨富者。余托志尹物色之,輒曰無有,眾咸訝之。及再核視,其尋常經(jīng)史之外,不過坊間俗板濫惡文集耳,黿羹鸮炙,一紙不可得也。謂之無有,不亦宜乎?夫是之謂知書。
有些人不具備慧眼鑒書的能力,以藏書豐富自得,然而細細核視,卻不過是些粗制濫造的尋??瘫?,徒勞無功,等于無書,所以版本的鑒別為藏書之要害。
謝肇淛研究歷朝各地的刻書版本,尤其推崇宋刻本,說:
書所以貴宋板者,不惟點畫無訛,亦且箋刻精好,若法帖然。凡宋刻有肥瘦二種,肥者學顏,瘦者學歐,行款疏密任意不一,而字勢皆生動,箋古色而極薄,不蛀。元刻字稍帶行,而箋時用竹,視宋紙稍黑矣。國初用薄綿紙,若楚、滇所造者,其氣色超元匹宋,成弘以來,漸就茍簡,至今日而丑惡極矣。
宋刻箋刻精好,字勢生動,經(jīng)久不蛀;元刻與宋相比,字箋紙都稍遜;明初楚、滇之書超過元代,堪比宋刻,然而成化、弘治以后,刻書質(zhì)量逐漸下降,到明末就更加簡陋不堪了。他歷數(shù)各地刻本,指點優(yōu)劣,分析原因,說:
宋時刻本以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今杭刻不足稱矣,金陵、新安、吳興三地,剞劂之精者不下宋板,楚、蜀之刻皆尋常耳。閩建陽有書坊,出書最多,而板紙俱最濫惡,蓋徒為射利計,非以傳世也。大凡書刻,急于射利者必不能精,蓋不能捐重價故耳。近來吳興、金陵,骎骎蹈此病矣。
近時書刻,如馮氏《詩紀》,焦氏《類林》,及新安所刻《莊》《騷》等本,皆極精工,不下宋人,然亦多費校讎,故舛訛絕少。吳興凌氏諸刻,急于成書射利,又慳于倩人編摩其間,亥豕相望,何怪其然。
近來閩中稍有學吳刻者,然止于吾郡而已。能書者不過三五人,能梓者亦不過十數(shù)人,而板苦薄脆,久而裂縮,字漸失真,此閩書受病之源也。
批評建陽書坊急于謀利導致閩刻本粗制濫造,流弊非淺,以致吳興、金陵等地刻書也隨之質(zhì)量下降,錯訛百出。他肯定了當時一些刻校精良的經(jīng)書典籍,以及福州“稍有學吳刻者”,同時指出刻板薄脆仍是閩刻本品質(zhì)粗劣的根源所在。
藏書如何久存不壞,在科學不發(fā)達的古代是個不易解決的難題,對此,謝肇淛總結(jié)自己的經(jīng)驗,說:
書中蠹蛀,無物可辟,惟逐日翻閱而已。置頓之處,要通風日,而裝潢最忌糊漿厚裱之物?!端螘范嗖恢撸运岩?。日曬火焙固佳,然必須陰冷而后可入笥,若熱而藏之,反滋蠹矣。
詳述翻閱、裝裱、通風、日曬、火焙等各種防蠹護書的方法,對后世藏書頗有借鑒意義。
明末讀書藏書風氣日下,謝肇淛記述道:
今天下藏書之家,寥寥可數(shù)矣。王孫則開封睦?、南昌郁儀兩家而已。開封有《萬卷堂書目》,庚戌夏,余托友人謝于楚至其所,鈔一二種,皆不可得,豈秘之耶?于楚言其書多在后殿,人不得見,亦無守藏之吏,塵垢汗漫,漸且零落矣。南昌蓋讀書者,非徒藏也,而卷帙不甚備。士庶之家,無逾徐茂吳、胡元瑞及吾閩謝伯元者。徐、胡相次不祿,篋中之藏,半作銀杯羽化矣。
王孫讀書之家藏書尚且零落,士庶私人藏書則更易羽化了。謝肇淛在京師為官期間,常至秘閣觀書抄書,對“內(nèi)秘書之藏不及萬卷,寥寥散逸,卷帙淆亂,徒以飽鼠蟫之腹,入胠篋之手”的狀況有直接的觀感,說:
余嘗獲觀中秘之藏,其不及外人藏書家遠甚。但有宋集五十余種,皆宋刻本,精工完美,而日月不及,日就浥腐,恐百年之外盡成烏有矣。胡元瑞謂欲以三年之力盡括四海之藏,而后大出秘書,分命儒臣,編摩論次。噫!談何容易。不惟右文之主不可得,即知重文史者,在朝之臣能有幾人,而欲成萬世不刊之典乎?《內(nèi)閣書目》門類次第僅付之一二省郎之手,其泯淆魚豕、不下蒙瞽而不問也,何望其它哉!
內(nèi)府秘閣所藏書甚寥寥,然宋人諸集,十九皆宋板也。書皆倒摺,四周外向,故雖遭蟲鼠嚙而中未損,但文淵閣制既庳狹而牖復暗黑,抽閱者必秉炬以登,內(nèi)閣老臣無暇留心及此,徒付筦鑰于中翰涓人之手,漸以汨沒,良可嘆也。
國家官藏之質(zhì)與量竟遠不及民間私家藏書,且疏于管理,蟲蛀鼠嚙,腐朽失竊,編目錯訛,無人過問,如此輕文棄藏,又談何“成萬世不刊之曲”呢?面對這種官私藏書現(xiàn)狀,他痛心疾首,說:
近代異書輩出,剞劂無遺,或故家之壁藏,或好事之帳中,或東觀之秘,或昭陵之殉,或傳記之裒集,或鈔錄之殘剩,其間不準之誣、阮逸之贗,豈能保其必無?而毛聚為裘,環(huán)斷成玦,亦足寶矣。但子集之遺,業(yè)已不乏;而經(jīng)史之翼,終泯無傳,一也。漢、唐世遠既云無稽,而宋、元名家尚未表章,二也。好事之珍藏,靳而不宣,卒歸蕩子之魚肉;天府之秘冊,嚴而難出,卒飽鼠蠹之饔餐,三也。具識鑒者,厄于財力,一失而不復得;當機遇者,失于因循,坐視而不留心,四也。同心而不同調(diào)者,多享敝帚而盼夜光;同調(diào)而不同心者,或厭家雞而重野鶩,五也。
經(jīng)史子集不乏遺落失傳,漢唐宋元古籍亦難尋覓;私家珍藏秘而不宣最終卻為敗家子隨意變賣;皇家秘藏嚴守不出卻供蟲蛀鼠啃;具備鑒書識書眼光的人無力收藏,而有條件的人卻無心收藏;藏書家不重傳統(tǒng)經(jīng)典而追求所謂奇書秘籍;凡此種種,令謝肇淛發(fā)出“善藏書者,代不數(shù)人,人不數(shù)世,至于子孫,善鬻者亦不可得,何論讀哉”的喟嘆!
《五雜組》中,謝肇淛還有意為藏書紀事,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宋代私家藏書興盛,謝肇淛歷數(shù)藏書名家,肯定他們在??蹦夸泴W方面的貢獻,特別提到北宋名盛一時的藏書家田偉,說:
宋人多善藏書,如鄭夾漈、晁公武、李易安、尤延之、王伯厚、馬端臨等,皆手自校讎,分類精當。又有田偉者,為江陵尉,作博古堂藏書,至五萬七千余卷。黃魯直謂:“吾嘗校中秘書,及遍游江南,名士圖書之富,未有及田氏者?!倍簧跽?,惜夫!
其“博古堂”藏書之富皇家及江南名士猶不及,為黃庭堅所稱道,但后世卻知之甚少,湮沒無聞,謝為之感慨嘆惜!
謝肇淛曾購得宋楊文敏所藏鄭樵《通志》及二十一史,他自述購書經(jīng)過:
建安楊文敏家藏書甚富,裝潢精好,經(jīng)今二百年,若手未觸者。余時購其一二,有鄭樵《通志》及二十一史,皆國初時物也。余時居艱,亟令人操舟市得之,價亦甚廉。逾三月,而建寧遭陽侯之變,巨室所藏盡蕩為魚鱉矣。此似有神物呵護之者。今二書,即百金索之,海內(nèi)不易得也。
事過僅僅數(shù)月,楊家其余藏書竟毀于水災,謝肇淛不由地感嘆自己得之僥幸,機緣巧合,如有神佑。
明代著名藏書家胡應(yīng)麟(1551—1602),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有藏書樓名“二酉山房”,藏書雄居海內(nèi),撰《二酉山房書目》六卷。他曾低價收購義烏藏書家虞守愚的大量舊藏,謝肇淛詳述其事,說:
胡元瑞書,蓋得之金華虞參政家者。虞藏書數(shù)萬卷,貯之一樓,在池中央,小木為彴,夜則去之,榜其門曰:“樓不延客,書不借人。”其后子孫不能守,元瑞啖以重價,紿令盡室載至,凡數(shù)巨艦,及至,則曰:“吾貧不能償也?!睆土钶d歸。虞氏子既失所望,又急于得金,反托親識居間,減價售之,計所得不十之一也,元瑞遂以書雄海內(nèi)。王元美先生為作《酉室山房記》,然書目竟未出,而元瑞下世矣,恐其后又蹈虞氏之轍也。
既嘆息虞氏后代賤賣輕棄家藏珍籍,又擔心胡氏身后重蹈覆轍,私家藏書傳承之難由此可見一斑!
總之,謝肇淛在《五雜組》中倡為讀而藏,藏以資學,認為只藏不讀等于無書,見高識遠,非秘藏之家可及;論藏書勘鑒,評宋元以來各種刻本,比較優(yōu)劣,批評流弊;錄藏書紀事,痛惜官私藏書損毀散逸,感嘆藏書傳承之難;所述所論,涉及藏、讀、鑒、史的諸多方面,對研究歷代藏書史和繼承傳統(tǒng)藏書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
注釋:
[1] 謝肇淛著:《五雜組》,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版。下同,故不重復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