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蕊
摘要:里昂市立圖書館既是目前法國最大的市立公共圖書館,同時也是當前法國乃至歐洲中文圖書館藏最多的圖書館。該館于1974年設立中文部,用于保存中文圖書。機構(gòu)舊藏和漢學家私人藏書是中文部藏書的主要來源。筆者先后兩次訪查里昂市立圖書館中文部,現(xiàn)就已訪查到的原里昂中法大學以及漢學家鐸爾孟私人藏書中的中國戲曲、小說類文獻,逐一介紹。并對其歷史淵源略作梳理。
里昂市立圖書館(Bibliothèque Municipale de Lyon)由一個中心館——巴爾帝約(Part-Dieu)圖書館、14個分館,3個汽車圖書館共同組成,是目前法國最大的市立公共圖書館。同時,也是當前法國乃至歐洲中文館藏最多的圖書館,擁有圖籍約300萬冊件,其中中文館藏約57000件[1],主要存藏于中文部。里昂市立圖書館中文部設立于1974年,發(fā)起人是李塵生(Danielle Li,1927—2018)。李塵生的母親是法國人,父親是20世紀20年代里昂中法大學(Institut Franco-Chinois de Lyon,1921—1951)中國廣東籍留學生李樹華。她出生在北京,1956年隨父母回到法國,后獲得漢學博士學位,成為里昂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并參與里昂市立圖書館中文部珍貴資料的搶救整理工作。法國政府于1992年授予她騎士勛章[2]。整體而言,中文部館藏中文圖書的來源[3] 主要來自兩方面:
一是機構(gòu)舊藏。1977年,里昂第三大學將里昂中法大學舊藏圖書移交里昂市立圖書館保管。1998至1999年,尚蒂伊耶穌會圖書館(Bibliothèque Jésuite de Chantilly)約12000冊中文藏書移交里昂市立圖書館,當中主要是北京中法大學(Université Franco-Chinois de Pékin)的創(chuàng)辦人之一安德烈·鐸爾孟(André d’Hormon,1881—1965)的藏書。
二是漢學家私人藏書。首先是法國軍官兼外交官、漢學家紀業(yè)馬(Jacques Guillermaz,1911—1998)所藏中國書籍,以及法譯本《郭沫若詩選》的譯者米歇爾·露阿(Michelle Loi,1926—2002)的個人藏書。2003年,漢學家蘇遠鳴(Michel Soymié,1924—2002)的個人藏書由其遺孀代為捐贈。2011年、2016年,翻譯家李治華(1915—2015)的個人藏書以及部分工作檔案分兩次入藏中文部。2011年,里昂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李塵生的個人檔案和藏書捐贈給中文部。2019年,漢學家班文干(Jacques Pimpaneau,1934—2021)的部分私人藏書也贈予中文部,目前尚在整理當中。足以見得,漢學家私人舊藏已然成為里昂市立圖書館的重要特色館藏。
2018年11月、2019年9月,筆者先后兩次前往里昂市立圖書館中文部訪查中文古籍,重點查閱了原里昂中法大學以及鐸爾孟舊藏中的中國戲曲、小說文獻,現(xiàn)就所訪文獻紹介與學界,以饗同好。
一、里昂中法大學舊藏
里昂中法大學正式創(chuàng)辦于1921年10月10日,至1951年上半年徹底關閉。其創(chuàng)建與近代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法國退還庚子賠款等事件有著深刻關聯(lián)。1919年,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領導人李石曾、吳稚暉、蔡元培等開始籌備,希望利用法國退還的庚子賠款在法國巴黎設立一所中國大學。這樣可以使更多的中國學生前往法國接受教育,增強中法文化和學術(shù)的交流,同時促使法國退還庚子賠款。最終,海外中國大學的倡議得到了法國里昂(Lyon)方面,包括時任里昂市長赫里歐(édouard Herriot)、里昂大學校長儒朋(Paul Joubin)、里昂大學醫(yī)學院院長雷賓(J. Lépine)在內(nèi)的大力支持,最后由巴黎改而落戶里昂[4]。
里昂中法大學在本質(zhì)上是一所由中法雙方合辦的設立在海外的中國學院,宗旨在于為中國學生提供海外深造的機會,借助法國先進的教育資源和科學文化為中國培養(yǎng)高等科研人才和大學教授。其生源主要來自中國國內(nèi);大約1927年后,也可招收已經(jīng)居留法國且成績優(yōu)異的留學生。其教學是以里昂,特別是里昂大學,以及法國其他城市的高校為依托。而初到法國的中國學生在里昂中法大學則主要是完成法語和一些基礎學科的補習和培訓[5]。
中法大學開辦之初,吳稚暉帶去了四部叢刻、十三經(jīng)、二十四史、筆記小說等,中國駐法使館等機構(gòu)也贈送了一些中文書籍[6]。1995年出版的由布利(Jean-Louis Boully)編纂的《里昂市立圖書館館藏里昂中法大學1921至1946年中文書目》(Ouvrages en Langue Chinoise de l’Institut Franco-Chinois de Lyon 1921—1946)[7] 收錄有里昂中法大學在1921至1946年間收藏的中文圖書,共計2840種。包括清末民初或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以前的排印本、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文期刊和中國以外文出版的期刊、中法大學學生的學位論文,以及注冊中法大學的學生名單。原里昂中法大學的藏書皆鈐有“INSTITUT FRANCO-CHINOIS LYON”藍印,以作標識。筆者現(xiàn)已訪得的里昂中法大學舊藏如下。
(一)戲曲六種
1. 民國3年(1914)掃葉山房石印本《酬紅記》十齣,一冊。野航填詞,小鶴正譜。內(nèi)封面題“仿原刻本重印/酬紅記/掃葉山房發(fā)行”。牌記印“民國三年石印/掃葉山房商標”。另鈐“DON DE Tsia Ginn Fon”藍印。(索書號:CH30430)
2. 民國3年(1914)掃葉山房石印本《滄桑艷》二卷,二十齣,二冊。清樊樊山、繆藝風鑒定,游毅之論文,丁傳靖填詞,石凌漢正拍。下書口印“豹隱廬雜著”。清光緒三十四年戊申(1908)丁傳靖自序。前附題詞、目錄、陳圓圓事輯、圓圓傳輯補、附錄。內(nèi)封面題“仿原刻本重印/滄桑艷/掃葉山房發(fā)行”。牌記印“民國三年石印/掃葉山房商標”。(索書號:CH30395)
3. 民國7年(1918)涵芬樓影印本《元曲選》十集,四十五冊。明臧晉叔校。內(nèi)封面題“雕蟲館校定/元人百種曲/博古堂藏板”。牌記印“戊午七月涵芬樓影印商務印書館發(fā)行”。各冊繡像書口印“元曲選”。前附天臺陶九成論曲、圖。(索書號:CH30321)
4. 民國15年(1926)掃葉山房石印本《陳眉公批評琵琶記》二卷,四十二齣,一函二冊。清陳繼儒評。內(nèi)封面題“民國十四年重校/第七才子琵琶記/掃葉山房發(fā)行”。牌記印“民國十五年發(fā)行/掃葉山房商標”。內(nèi)印“夢鳳樓暖紅室刊?!?。前附繡像。(索書號:CH30259)
5. 民國18年(1929)國學圖書館影印本《元明雜劇》九種,二冊。民國己巳(1929)年柳詒征跋。內(nèi)鈐“盋山精舍”朱印。內(nèi)貼簽“影印元明雜劇 民國十八年國學圖書館印行 翻版必究 每部六冊實價三元”。(索書號:CH30322)
按:“盋山精舍”,系民國時期盋山圖書館藏書印。該館位于南京,原為清道光年間兩江總督陶澍建立的惜陰書院。后改為盋山圖書館,所藏古籍珍本數(shù)量可觀。同時,圖書館還自行刊印圖籍,共計約九萬本??箲?zhàn)勝利后,盋山圖書館自印圖書僅剩三千余冊。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圖書館學家柳詒徵(1879—1956)曾任盋山圖書館館長[8]。
6. 上海廣雅書局石印本《繪圖綴白裘》十二集,二函十二冊。內(nèi)封面題“改良全圖綴白裘十二集全傳”。牌記題“老北門內(nèi)元和里/上海廣雅書局印行/二弄第七十六號”。清光緒三十四年戊申(1908)夢?生跋。前附繡像。書函貼簽“N°A3 全書十二本 粉紙四圓 洋紙三圓”。(索書號:CH30309)
(二)曲譜四種
1. 民國8年(1919)石印本《曲譜》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一函八冊。內(nèi)封面題“殿本影印/欽定曲譜/伊立勛署”。牌記印“民國八年石印”。前附凡例。(索書號:CH30262)
2. 民國9年(1920)枕經(jīng)山房石印本《精校六也曲譜》不分卷,一函四冊。內(nèi)封面題“怡庵主人編/六也曲譜/尤先甲題”。內(nèi)印“枕經(jīng)山房印行/振新書社發(fā)行”。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吳梅靈鳷序。卷末版權(quán)頁印“中華民國九年七月再版/六也曲譜四冊/定價洋一元六/編輯者吳縣張芬 校閱者朱瑞鈞 重訂者常熟畢天石 發(fā)行者吳縣鄒章卿 總發(fā)行所蘇州振新書社 上海蘇新書社 上海掃葉山房”。各冊末附蘇州振新書社發(fā)行書目。
該曲譜包含曲目《鐵冠圖》《爛柯山》《白蛇傳》《金印記》《金鎖記》《吉慶圖》《漁家樂》《占花魁》《衣珠記》《西廂記》《慈悲愿》《荊釵記》《水滸記》《彩樓記》。(索書號:CH30247)
3.民國年間石印本《南曲譜》二十二則,二冊,又名“南九宮十三調(diào)曲譜”。書函貼簽“N°A5 全書共二冊 價壹圓八角”。卷末印“每冊定價大洋八角”。(索書號:CH30360)
4.民國年間石印本《一笠庵北詞廣正譜》三卷,三冊。清徐于室原稿,鈕少雅樂句,李玄玉更定,朱素臣同閱。下書口印“青蓮書屋”。內(nèi)封面題“文靖書院藏板/吳門李元玉手訂/一笠庵北詞廣正九宮譜/青蓮書屋定本”。吳偉業(yè)序。卷末印“每部三冊定價大洋六角”。(索書號:CH30438)
(三)小說三種
1. 清宣統(tǒng)三年辛亥(1911)上海國學扶輪社鉛印本《顧氏明朝四十家小說》,七冊。下書口印“顧氏四十家小說/國學扶輪社校印”。內(nèi)封面題“宣統(tǒng)辛亥季春/顧氏四十家小說/上海國學扶輪社印”。卷末版權(quán)頁印“宣統(tǒng)三年四月出版/顧氏四十家小說/八冊定價二元/校印者扶輪編輯部 代印者上海六馬路吉慶坊國光活版所 發(fā)行者國學扶輪社 發(fā)行所上海棋盤街和平里國學扶輪社 分售處 各埠大書局”。另附發(fā)行書目。(索書號:CH30402)。
2. 民國年間上海中新書局鉛印本《評注圖像水滸傳》三十五卷,首一卷,七十回,二函十二冊。內(nèi)題清金圣嘆書,書簽題“評注圖像五才子書”。內(nèi)封面印“精校全圖/足本鉛印五才子書/上海中新書局印行”。附上海愛文義路中新書局發(fā)行目錄。(索書號:CH30290)。
3. 民國年間石印本《增評補像全圖金玉緣》六冊。殘本,存第一至八回,七十五至一百十四回。前附繡像。(索書號:CH30460)
二、鐸爾孟舊藏
鐸爾孟,全名安德烈·鐸爾孟(André Roquette Dit d’Hormon,1881—1965),中文名浩然,取自李白《贈孟浩然》。他的一生堪稱傳奇。[9]
1881年6月19日,鐸爾孟出生于巴黎,母親早逝,父不詳[10],由其外祖父母撫育成人。由于他的母族為法國貴族,所以自幼接受嚴苛的貴族教育。鐸爾孟在25歲前就獲得了法學碩士和文學博士學位,并進入法國政治學院學習。1906年3月,鐸爾孟在清末駐法使館武官唐在復和晚清軍機大臣、同光帝師李鴻藻之子李石曾的推薦下遠赴北京,成為醇親王府的法語家庭教師,并深受醇親王載灃器重。
1912年,鐸爾孟成為袁世凱北洋政府22位外交顧問中最年輕的一位。他建議北洋政府成立“古物古跡調(diào)查會”,完善“遺產(chǎn)稅”。1919年,鐸爾孟作為國民政府總統(tǒng)顧問,呈書《說帖》《中華民國立法院組織私議》。同年,鐸爾孟與李石曾專程赴法為中國學生留法勤工儉學造勢,運營庚子賠款的退款事宜。20世紀上半葉,有2000多名中國學生,獲得赴法勤工儉學的機會[11]。
1920年,鐸爾孟與蔡元培、李石曾等人一起創(chuàng)辦北京中法大學。鐸爾孟出任第一期校長,并教授法國古典戲劇、詩歌及翻譯課程。1938年6月,北京中法大學被北平日偽政權(quán)勒令停辦,次年南遷昆明。鐸爾孟與貝熙業(yè)(Jean Jérome Augustin Bussiere,1872—1958)、李石曾等人則留守北京照管校產(chǎn),同時與友人一起創(chuàng)辦月刊《法文研究》(études Fran?aises,1939—1943)。
1940年1月18日,北京中法漢學研究所(Centre Franco-Chinois d’ études Sinologiques)在法國駐華大使戈思默(Henry Cosme)的主持下正式成立,位于北京東皇城根四十號前中法大學禮堂院舊址[12],由鐸爾孟任所長。1947年,北京中法漢學研究所更名為巴黎大學北京漢學研究所,隸屬巴黎大學,鐸爾孟任臨時學術(shù)所長,直至1953年11月,漢學研究所關閉。
1953年,在運送完北京漢學研究所的館藏圖書后,鐸爾孟開始運送自己自1906年以來在中國,尤其是北京,搜集到的三萬多冊中國古籍,一共分裝成34箱,但按照當時海關的規(guī)定,其中一半書籍不能出關。鐸爾孟將留下的一萬多冊珍貴圖書通過法國領事館轉(zhuǎn)送給北京圖書館(即現(xiàn)今國家圖書館),其中就有他親筆題字的石印本《說帖》。
1954年夏,鐸爾孟回到法國后,應顧安(Henri Gouin)夫婦邀請,住進了華幽夢(Royaumont)[13] 最寬敞舒適的“圣路易臥室”。而早在數(shù)月前,從北京運回的一萬多冊鐸爾孟私人藏書就已經(jīng)入藏華幽夢專用圖書室,并由唐珊貞[14] 布置整理。這部分書籍大多內(nèi)貼“Ex-Libris Royaumont”白色紙簽。
該年,巴黎大學教授艾田伯(René Etiemble,1909—2002)聘任東方語言學校中文系教師李治華負責將《紅樓夢》翻譯成法文,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學代表作·東方知識叢書》,再聘請精通中、法文的鐸爾孟承擔校審工作,側(cè)重修改和潤色小說中詩詞部分。此后整整十年,每個星期二,李治華都會到華幽夢將譯稿交由鐸爾孟修改,直至1965年2月鐸爾孟去世。彼時,《紅樓夢》法譯稿的第二次校審已經(jīng)進行到了第50回,剩下70回未完成,李治華、雅歌夫婦又經(jīng)過17年的艱辛努力,于1981年終于完成了《紅樓夢》法文翻譯稿的全部校對??梢哉f,法譯本《紅樓夢》前后歷經(jīng)27年,合鐸爾孟、李治華、雅歌(Jacqueline Aléza?s)三人之力,方得圓滿。法譯本《紅樓夢》由法國著名的伽利瑪出版社出版,作為法國最負盛名的文學叢書《七星文庫》的成果之一。
鐸爾孟離世后,華幽夢因為裝修的緣故,將其藏書轉(zhuǎn)移到尚堤驛修道院,最后又轉(zhuǎn)入里昂市立圖書館。鐸爾孟舊藏中文圖書類型豐富,涵蓋經(jīng)史子集各部。1992年,留法臺灣學生林淑娟編纂了《鐸爾孟中文特藏目錄》,分十大類:中國經(jīng)學、哲學、歷史科學、地理游志、社會科學、語言文學、美術(shù)、自然應用科學、宗教、總類。該目錄內(nèi)容著錄簡略,包含索書號、書名、作者、出版方和出版時間,且并未出版,僅作圖書館內(nèi)部資料使用。
筆者現(xiàn)已訪查到鐸爾孟舊藏戲曲、小說如下。
(一)戲曲十三種
1. 清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刻《芝龕記》六卷,六十齣,一函八冊。繁露樓居士填,海內(nèi)諸名家評。版式為粗黑口,單魚尾,半葉十行十九字,四周單邊。欄上鐫評。內(nèi)封頁題“芝龕記傳奇/乾隆辛未年鐫/本衙藏板”。黃叔琳序。乾隆辛未年(1751)邵大業(yè)序。前附引訓、詩銘、題詞、題句、凡例。(索書號:5702 Z)
2. 清嘉慶六年辛酉(1801)刻《紫霞巾傳奇》二卷,三十折,一函二冊。榕西逸客編,東村氏評閱。版式為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七行二十四字,四周雙邊。欄上鐫批。內(nèi)封頁題“嘉慶辛酉年夏五鐫/紫霞巾傳奇”。嘉慶六年辛酉(1801)吳斯勃序,鄭振圖序。前附題詞。(索書號:5707 R)
3. 清嘉慶二十四年己卯(1819)序刻本《賢賢堂玉節(jié)記傳奇》二卷,五十二齣,一函二冊。清張衢填詞。版式為白口,無魚尾,半葉十行二十二字,四周雙邊。清嘉慶二十四年己卯(1819)端木國瑚序,蔣琨序。嘉慶五年庚申(1800)張衢自序。嘉慶二十四年己卯(1819)張衢自跋。前附題詞、紀異。(索書號:5710 Zy)
4. 清道光十年庚寅(1830)刻《補石天傳奇》八種,八卷,一函八冊。清煉情子填詞,吹鐵簫人正譜。版式為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六行十六字,小字雙行,四周雙邊。欄上鐫批,夾行鐫工尺譜。內(nèi)封頁題“道光庚寅仲冬/補天石傳奇/靜遠草堂藏板”。道光十年庚寅(1830)陳階平敘,吹鐵簫人譚光祜序,邱開來序。道光十七年(1837)呂恩湛跋。煉情子自序。前附題詞、凡例、提綱、繡像。(索書號:5710/1 Z)
子目:《宴金臺》六齣;《定中原》四齣;《河梁歸》四齣;《琵琶譜》六齣;《紉蘭佩》六齣;《碎金牌》六齣;《紞如鼓》四齣;《波弋香》六齣。
5. 清道光二十五年乙巳(1845)刻《銀漢槎傳奇》二卷,十八齣,一函四冊。清賀仲璈正譜,李文瀚填詞,周騰虎評校。版式為下黑口,單魚尾,半葉九行十八字,四周雙邊。欄上鐫評。內(nèi)封頁題“銀漢槎/道光乙巳三月/風笛樓藏板”。道光二十五年(1845)周騰虎序,武澄序,訊鏡詞人自序。前有題詞、本傳、凡例、考據(jù)。鈐“又蘧”“晚晴”“又蘧一字達夫”“達夫”等朱印。(索書號:5707 L)
6.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至同治四年(1865)重刻《倚晴樓六種》,一函六冊。版式為白口,單魚尾,半葉九行二十二字,左右雙邊。欄上鐫批?!兜叟ā穬?nèi)封頁題“同治四年乙丑重刊/帝女花/韻珊外集弟 種/弇山朱錫綬題”,卷末刊錢塘臥游草堂藏板?!短邑G雪》內(nèi)封頁題“道光丁未年鐫/韻珊外集第 種 版藏馴云閣/武林王夢魚題”。(索書號:5708 H)
子目:《帝女花》二卷,二十齣,一冊,清查仲誥正譜,黃爕清填詞,孫福海重校;
《凌波影》不分卷,四齣,一冊,清黃爕清填詞;
《脊令原》二卷,二十四齣,一冊,清陳碩士鑒定,黃爕清填詞;
《茂陵弦》二卷,二十四齣,一冊,清瞿世瑛評文,黃爕清填詞,李光溥訂譜;
《居官鑒》二卷,二十六齣,一冊,清黃爕清填詞;
《桃谿雪》二卷,二十齣,清李光溥評文,黃爕清填詞,瞿傳鼎、余炘正譜。
7. 清光緒七年辛巳(1881)刻《倚晴樓七種曲》,一函十冊。版式為白口,單魚尾,半葉九行二十二字,左右雙邊。欄上鐫評。內(nèi)封頁題“倚晴樓七種曲/韻珊外集/茂陵弦 帝女花 脊令原 鴛鴦鏡 凌波影 桃谿雪 居官鑑”。《帝女花》卷末刊錢塘臥游草堂藏板?!毒庸勹b》卷末附清光緒辛巳(1881)年馮肇曾跋。(索書號:5708 Y)
子目:《茂陵弦》二卷,二十四齣,清瞿世瑛評文,黃爕清填詞,李光溥訂譜;
《帝女花》二卷,二十齣,清查仲誥正譜,黃爕清填詞,孫福海重校;
《脊令原》二卷,二十四齣,清陳碩士鑒定,黃爕清填詞;
《鴛鴦鏡》不分卷,十齣,清陳石士鑒定,查仲誥訂譜,黃爕清填詞;
《凌波影》四齣,清黃爕清填詞;
《桃谿雪》二卷,二十齣,清李光溥評文,黃爕清填詞,瞿傳鼎、余炘正譜。
《居官鑒》二卷,二十六齣,清黃爕清填詞。
按:清后期戲曲家黃燮清(1805—1864)共作劇九種,依創(chuàng)作時間先后為《茂陵弦》(1830)、《帝女花》(1832)、《脊令原》(1834)、《鴛鴦鏡》(1834)、《玉臺秋》(1837)、《凌波影》(不詳)、《桃谿雪》(1847)、《絳綃記》(1852—1853)、《居官鑒》(1853—1854)。咸同年間刊印的《倚晴樓詩集》附刻戲曲五種,包括《茂陵弦》《帝女花》《鴛鴦鏡》《凌波影》《桃谿雪》。黃燮清去世后,其婿馮肇曾于光緒六年(1880)將《脊令原》《居官鑒》與上述五種合刻刊行,即為《倚晴樓七種曲》[15]?!兑星鐦瞧叻N曲》中僅《凌波影》為雜劇,其余六種為傳奇。另外,《玉臺秋》二卷,二十齣,《綏中吳氏藏抄本稿本戲曲叢刊》[16] 有收錄;《絳綃記》八齣,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藏有抄本,《續(xù)修四庫全書》[17] 據(jù)之影印。
吳梅評價《倚晴樓六種》,認為韻珊(即黃燮清)諸作,《帝女花》《桃谿雪》為佳,《茂陵弦》次之,《居官鑒》最下,此正天下之公論也。[18]
8. 清同治九年庚午(1870)刻《桂枝香》八齣,一函二冊。未署著者。版式為白口,單魚尾,半葉九行二十字,四周雙邊。欄上鐫批。牌記刊“同治九年歲次庚午冬月開雕”。同治九年(1870)王先謙序。另有自序。書衣手題“桂枝香傳奇 上冊 王先謙刊本/同治九年刊”。(索書號:5709 G)
按:該劇作者為清代后期戲曲家楊恩壽(1835—1891),字鶴儔,號蓬海、蓬道人,別號坦園,湖南長沙人。劇作有《坦園六種》(即《麻灘驛》《桃花源》《姽婳封》《桂枝香》《再來人》《理靈坡》)、《楊氏曲三種》(即《姽婳封》《桂枝香》《雙清影》),另有傳奇《鴛鴦帶》焚毀不傳。散曲集為《坦園詞余》一卷,戲曲理論《詞余叢話》三卷、《續(xù)詞余叢話》三卷[19]。
《桂枝香》作于同治九年(1870),《楊恩壽戲曲研究》著錄刻本存二種,且皆為合刻本:同治九年(1870)刻《楊氏曲三種》本、光緒間楊氏坦園家刻《坦園全集》本[20]。鐸爾孟舊藏本為單行本,品相佳,且未署作者,與以上兩種異。
9. 清光緒二十年甲午(1894)刻《梅花夢》二卷,三十四折,一函二冊。清張道填詞。版式為白口,單魚尾,半葉九行二十二字,左右雙邊。內(nèi)封頁題“梅花夢/光緒甲午年十月/小門生曹篤光署檢”。同治元年(1862)張道自敘。光緒甲午(1894)年張預后跋。前附題詞、扮色、砌抹。后附自題。(索書號:5710/2 Z)
10. 清光緒三十四年戊申(1908)年刻《滄桑艷》二卷,二十齣,一函一冊。清樊樊山、繆藝風鑒,游毅之論文,丁傳靖填詞,石凌漢正拍。版式為白口,單魚尾,半葉九行二十一字,左右雙邊。下書口刊“豹隱廬雜著”。欄上鐫批。牌記印“光緒戊申開鋑”。光緒戊申(1908)年丁傳靖自序。前附題詞、目錄、陳圓圓事輯、圓圓傳輯補、附錄。畫像為石印。(索書號:5707 D)
11. 清柴灣村舍刻《石榴記傳奇》四卷,三十二齣,一函四冊。清黃振填詞。版式為白口,單魚尾,無界行,半葉九行十九字,四周雙邊。下書口刊“柴灣村舍”。欄上鐫批。蔣宗海序。顧云序。黃畯跋。前附題詞、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柴灣村農(nóng)撰小引、凡例、圖。內(nèi)封頁鈐“蘇州綠蔭堂鑑記精造書籍章”朱印。(索書號:5707 H)
按:法國國家圖書館有藏本,與該本版式同。
12. 清刻本《鶴歸來傳奇》二卷,三十齣,一函四冊。清瞿頡填詞,周昂評點。版式為下黑口,半葉九行二十四字,左右雙邊。欄上鐫批。胡鳴謙跋。前附像贊、本傳、題詞。(索書號:5710 Q)
按:避諱“寧”,當為清道光后刻本。圖像后錯入一頁,及內(nèi)襯頁為《推廣水災救命捐簡明征信錄》
13. 清汗青齋刻《紅樓夢傳奇》八卷,八十齣,一函八冊。清陳鐘麟填詞。版式為下黑口,無魚尾,半葉九行十九字,左右雙邊。欄上鐫批。前附題詞、凡例。卷末刊“粵東省城西湖街汗青齋承刊”。(索書號:5711 C)
(二)小說二種
1. 民國5年丙辰(1916)石印本《繪圖評點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八卷,一百〇八回,洋裝三冊。清我佛山人著作,李伯元評點。南溪吳端棠印刷,新小說書社發(fā)行。民國5年(1916)石庵序。卷末有版權(quán)頁。(索書號:5765/1 W)
2. 上海鴻文書局石印本《增像全圖三國演義》六十卷,一百二十回,首一卷,一函十二冊。清金圣嘆外書,毛宗崗評。牌記印“廣陵味潛齋藏本上海鴻文書局石印”。清光緒十四年(1888)勾吳飛云館主重刊序。(索書號:5754 L)
里昂(Lyon)是法國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城市,因其發(fā)達繁盛的絲綢業(yè),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1912年,吳稚暉、李石曾等人在北京成立留法儉學會,組織學生赴法儉學,旨在“以節(jié)儉費用,為推廣留學之方法;以勞動樸素,養(yǎng)成勤潔之性質(zhì)”[21]。里昂中法大學儼然成為這場運動的重鎮(zhèn),被視為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所開創(chuàng)的中法教育合作事業(yè)的繼續(xù)和發(fā)展,是20世紀上半葉中法教育合作事業(yè)最富成果的事業(yè)之一。歷經(jīng)30年風雨,里昂中法大學不僅為中國培養(yǎng)了多個領域的人才,也促進了中法學術(shù)文化交流,是勤工儉學之外開展的一種新的留學教育形式[22]。更值得品味的是,里昂中法大學的舊藏圖書最終歸里昂市立圖書館所有,而留法勤工儉學的倡議者之一,同時又是北京中法大學的創(chuàng)辦人之一——鐸爾孟帶回法國的私人藏書,也輾轉(zhuǎn)保存在里昂市立圖書館。這也恰好反映了里昂市立圖書館中文藏書的兩大特色。本文僅是對該圖書館館藏中國俗文學文獻的初步探索,是為“拋磚”;隨著調(diào)查研究的逐步深入,還將引出更多“美玉”,以饗學界。
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歐洲大陸所藏中國俗文學文獻的著錄與研究”(17YJC751021)、全球漢籍合璧工程子項目“法蘭西學院漢學研究所與里昂市立圖書館藏漢籍編目”(HBB201806)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文學院)
注釋:
[1] 石宏如:《法國里昂市立圖書館之特色及其中國緣》(《新世紀圖書館》2007年,第6期)一文對里昂市立圖書館的歷史、機構(gòu)、館藏、服務等均有詳細介紹,故本文不復贅言。
[2] [法] 鄭碧賢:《鐸爾孟的中國夢》,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第55頁。
[3]《國圖與里昂市立圖書館簽署“中文古籍聯(lián)合目錄合作備忘錄”》,2015年5月13日報道:https://www.ncl.edu.tw/information_246_2234.html。
[4] 葛夫平:《中法文化教育合作事業(yè)研究(1912-1949)》,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0年版,第56—58頁。
[5] 同[4],第56—108頁。該章依次從里昂中法大學的創(chuàng)辦及沿革、校務組織和管理問題、經(jīng)費狀況及使用、學生的培養(yǎng)、溝通中法文化交流的橋梁、里大于勤工儉學的關系,進行了詳盡的闡述。
[6] 同[4] 第103頁。
[7] 布利(Jean-Louis Boully):《里昂市立圖書館館藏里昂中法大學1921至1946年中文書目》(Ouvrages en Langue Chinoise de l’Institut Franco-Chinois de Lyon 1921-1946),里昂市立圖書館(Bibliothèque municipale de Lyon),1995年版。
[8] 黃裳:《流金文叢 金陵五記》,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年,第25—26頁。
[9] 以下有關鐸爾孟的傳奇經(jīng)歷,參看:[法] 鄭碧賢:《鐸爾孟的中國夢》,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
[10] 據(jù)《鐸爾孟的中國夢》一書敘述,鐸爾孟的母親是位貴族小姐,與一名平民男孩相戀并懷孕,遭到家庭反對而被迫分開。其母生產(chǎn)后便自殺了,年僅19歲,僅留給兒子André這個名字。鐸爾孟的生父后來曾以家庭教師的身份陪伴了鐸爾孟十年,對他的影響深遠。鐸爾孟成人后偶然得知自己的父親就是曾經(jīng)那位也名叫André的老師,而他的父親后來成為了法國著名的作家。
[11] 同[4] 第305—309頁。
[12]《中法漢學研究所工作概況》,民國30年(1941)十月至民國33年(1944)七月。
[13] 華幽夢原是法國路易九世于1228年修建的修道院,用作王室度假,在18世紀大革命期間遭到損壞。后來,顧安買下這座古堡,重新整修。為了應對高昂的維修和養(yǎng)護費用,古堡前面的遺址改為“國際文化中心”,成為公產(chǎn);后面的別墅則自住,而華幽夢的主人顧安對中國文化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14] 唐珊貞是唐在復的二女兒,于1953年留學法國,是一位音樂演奏家。唐小姐到法國留學所需的法語合格書正是由鐸爾孟簽署的。
[15] 王衛(wèi)民:《黃燮清九種曲評說》,《戲曲藝術(shù)》,2006年,第1期。
[16] 吳書蔭主編:《綏中吳氏藏抄本稿本戲曲叢刊》第16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版。
[17]《續(xù)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xù)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8] 吳梅:《吳梅詞曲論著四種》,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第314—315頁。
[19] 劉于鋒:《楊恩壽戲曲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17年版,第1、91頁。
[20] 同[19],第93頁。
[21] 陳學恂,田正平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匯編 留學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37頁。
[22] 同[4],第3、1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