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荻 萬文娟
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幼兒教育是孩子一生教育的基礎。《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當主動與幼兒家庭溝通合作,為家長提供科學育兒宣傳指導,幫助家長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庇纱丝梢?,幼兒的教育并不是幼兒園或家庭一方的工作,而是由幼兒園和家庭一起參與、互相配合完成的,幼兒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園之間的合力共育。
一、當前家園共育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家園共育工作中,由于家園之間存在著差異,使得家園共育模式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的產生則會直接影響到家長參加幼兒園各項活動的積極性,致使家園共育效果不佳,從而影響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首先是家園之間理念不一致。家園雙方由于各種原因存在著教育理念上的不一致,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來幼兒園應該多學一些書本知識,這樣孩子在上小學以后才不會費力。可是幼兒園在真正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卻很少開展此類活動,而更加注重對孩子行為習慣、生活習慣以及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家園之間在教育理念上就存在著不一致,影響幼兒園正常工作的開展。
其次是家園之間地位不平等。在實際工作中,教師在家園關系中主要承擔著信息發(fā)布者的角色,在家園互動中占據(jù)主動地位,而家長則認為自己是信息的接受者,比較被動。家園之間的地位不平等勢必會造成家長參與幼兒園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對孩子的教育造成影響。
二、“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開展家園共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疫情影響,家園之間無法進行深度交流
傳統(tǒng)的家園共育方式主要有家長會、家園聯(lián)系手冊、家園共育欄、親子活動、來離園時的交流等,這些傳統(tǒng)的家園共育方式大多需要家長進園與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受疫情影響,家長不能進園,家園之間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大大減少,即使有交流,也缺乏深度,只是一時的、短暫性的活動,未形成一個持續(xù)性的過程,已經(jīng)不能滿足幼兒綜合發(fā)展的需要。
(二)“互聯(lián)網(wǎng)+”,讓家園之間的交流更加多元化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被應用到各行各業(yè),幼兒園也不例外?!盎ヂ?lián)網(wǎng)+”與家園共育有機的融合,使幼兒園和家長的交流內容更加豐富,交流途徑更加多樣,給幼兒園的家園共育工作創(chuàng)造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拉近家園之間的距離。
三、“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的家園共育模式的優(yōu)化策略
為充分做好“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的家園共育工作,幼兒園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整合教育資源,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多樣活動,爭取家園一致,共同致力于幼兒的健康成長,提升家園共育效果。
(一)加強溝通與交流,深化家園共育理念
家園共育強調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家園雙方都承擔著重要的責任,需要共同參與到幼兒的教育過程中去。幼兒園應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讓家長了解孩子,了解幼兒園,感受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方式與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明白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學習方式是游戲和生活,從而讓家長轉變原有的教育理念,與幼兒園在思想上達成一致。為此,家園之間不僅可以利用傳統(tǒng)的家園共育方式進行交流,還可以充分利用公眾平臺、微信、QQ群以及其他社交平臺等現(xiàn)代通信技術,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多溝通交流,提升家園共育理念。
小班新生入園前,幼兒園會召開小班新生家長會。新生家長會,是家園攜手共育的開始,是迎接新生家長、統(tǒng)一教育思想的新生入園前開展的一項重要活動。在召開會議之前,幼兒園既要考慮幼兒入園可能遇到的難題和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又要考慮家長的心態(tài),在對幼兒及家長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可以讓家長更多地了解幼兒園的基本情況,給家長提供適宜的支持,幫助家長和幼兒建立安全感、信任感,夯實家園共育基石,為幼兒科學入園早做準備,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家長會上,園長可以對幼兒園的園容園貌、辦園理念、辦園宗旨、培養(yǎng)目標、活動設置等作詳細介紹,從而讓家長全方位地了解幼兒園。而小班組的年級組長則可以結合具體實例,科學分析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引導家長科學認識入園焦慮,幫助家長了解入園前后如何緩解分離焦慮,和家長面對面探討、交流、分享;同時幼兒園也可以向家長推薦抗分離焦慮的書單、公眾號里優(yōu)秀的文章、視頻案例等,供家長參考學習。
(二)整合資源,豐富家園共育內容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具有雙面性,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亦是如此,它在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弊端。如今的孩子,都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孩子在生活中不可能不接觸網(wǎng)絡。但是網(wǎng)絡上的內容魚龍混雜,而幼兒的判斷能力和控制能力又有所欠缺,長時間沉迷網(wǎng)絡,不僅會讓孩子近視、情緒暴躁,還會嚴重影響親子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為此,家園之間應加強溝通與交流,思考如何整合教育資源,甄選出適合幼兒的教育內容,來豐富家園共育內容。
3—6歲不僅是幼兒眼睛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也是預防幼兒近視的重要階段,一直以來,我園高度重視幼兒視力預防工作。首先,幼兒園由保健醫(yī)生牽頭,定期對幼兒進行視力檢測,保健醫(yī)生在對幼兒的視力檢測結果進行匯總、分析之后,由班級老師將視力檢測結果利用微信群發(fā)送給家長,讓家長及時地了解自己孩子的視力情況。其次,幼兒園還積極探索預防幼兒近視的有效措施,如組織教師學習眼保健操,教師學會之后不僅帶領孩子在園做眼保健操,還督促家長在家?guī)Ш⒆幼?同時,各班還通過班級的教育教學活動、邀請?zhí)厥饴殬I(yè)的家長來園開展“家長助教”活動等,充分利用PPT等手段給孩子們講解關于視力保護的知識,讓幼兒認識到保護眼睛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再次,幼兒園要求家園同步,家長不僅要在家陪孩子做眼保健操,而且要嚴格控制幼兒接觸網(wǎng)絡、觀看電視的時間,多帶孩子開展戶外體育活動,以增強體質。
(三)線上線下相結合,提升家園共育效果
豐富多彩、積極有效的活動能夠有效地促進家園互動,實現(xiàn)幼兒、家長、教師和幼兒園的共同發(fā)展。幼兒園可以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園共育活動,提升家園共育效果,為幼兒園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孩子一旦步入大班,家長就開始焦慮,他們焦慮孩子即將面臨的最大問題——幼小銜接。面對家長的這一焦慮,幼兒園首先開展線下的家長會,與家長共同學習在幼小銜接階段,家園之間要為孩子做好哪些準備,明白各自在孩子的這一階段應該扮演什么角色,任務是什么,科學引領家長不焦慮;其次,受疫情影響,孩子們不能進入小學去參觀,幼兒園便安排教師“云”游小學,然后將游歷內容拍攝下來,把幼兒園的生活和小學的生活進行對比,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手段,播放給孩子們觀看,讓孩子能直觀、形象地看到幼兒園和小學的不同。最后,幼兒園利用網(wǎng)絡公眾平臺,篩選出適當?shù)摹?yōu)質的幼小銜接內容,定期發(fā)送到微信家長群,以便家長和幼兒借鑒、學習。同時,家園之間還充分利用微信群、企業(yè)微信等網(wǎng)絡平臺,隨時隨地就孩子的幼小銜接問題與家長溝通。家園之間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相結合,極大地拓寬了家園共育渠道,從而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幼小銜接這一特殊時期,快快樂樂進入小學。
“互聯(lián)網(wǎng)+”在家園共育中發(fā)揮著特殊的作用,它使家園之間聯(lián)系更方便、交流更及時,深受家長們的歡迎。幼兒園應將“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的家園共育工作作為園所的重要工作,賦予新形勢下的家園共育模式更多活力,因此,幼兒園應充分發(fā)揮家長和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積極性,家園合力教育,最終促進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