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玲
(靖遠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甘肅 靖遠 730600)
在進行小學一二年級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明顯感覺到,閱讀材料的選擇十分重要,它關(guān)系著學生的閱讀效果、閱讀體驗與閱讀收獲。但是,傳統(tǒng)的小學一二年級的教學往往更加重視學生的基礎(chǔ)知識如拼音、部首等等,閱讀也僅僅是進行一些簡單的童詩和文本閱讀,對閱讀板塊的開發(fā)度明顯不足。隨著“快樂讀書吧”的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教師關(guān)注到了這一階段的學生的閱讀需求,但是,盡管如此,“快樂讀書吧”的運用率仍然不夠高,或者是效益不佳。因此,針對這個問題,下面對“快樂讀書吧”板塊及教師的實踐角度進行了一點簡單的探索:
“快樂讀書吧”的關(guān)鍵就在于“快樂”二字,在開展這部分的教學活動時,首先就需要注意到學生的興趣,從引導的角度幫助學生閱讀課本中的童話故事。在童話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知道,小學生本身具備一定的判斷力,學生對自己的閱讀有自己的想法,作為教師,此階段只需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趣味即可。
例如,在閱讀《小鯉魚躍龍門》這篇著名的童話故事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小鯉魚動畫片的圖片,讓學生對小鯉魚有一定的概念,隨后通過教師的言語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如“大家知道,圖片中的小鯉魚做了一件什么樣的大事嗎?”“沒錯,就是躍龍門”“那么,龍門是什么?魚為什么能躍過龍門?”“躍過去之后怎么樣了呢?”等等,通過這樣的問題,學生就會想要去閱讀文本。而在無聲息的文本閱讀中,學生就能夠潛移默化地接受童話故事的精神的引領(lǐng),明白“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要勇于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要勇于追求自己的夢想”等等。在此期間,教師只是充當著一個引導者的形象,不打斷學生的思考,也不對其思考進行所謂的“糾正”,讓學生開始閱讀,就是這一階段的最大目的。
在這樣饒有趣味的引導中,學生自然能夠?qū)崿F(xiàn)快樂閱讀,而正是因為這樣的快樂閱讀,才讓學生能夠沉浸其中,受到一篇童話故事的影響。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善于利用“快樂讀書吧”中的優(yōu)秀童話故事,有選擇性的激發(fā)童話的引領(lǐng)作用,促進小學生思維的轉(zhuǎn)變與個性的完善。
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閱讀引導之后,接下來教師就需要嘗試著放手,讓學生嘗試學會自讀,主動的去閱讀課內(nèi)或者課外的童話故事,自覺接受它們的影響。這一階段主要需要維護學生的體驗感,讓學生們覺得自己也能獨立完成閱讀活動,增強其成就感,如此,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才能保持的更加長久。
例如,在學習《神筆馬良》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就可以嘗試著放手,要求學生自己去完成閱讀任務(wù)。那么,在此階段,教師既不是引導者也不是教授者,而是旁觀者、課堂基本秩序的維護者,將課堂完全交到學生手里。此時,不同的學生在閱讀了這篇童話故事時必然能夠有自己的想法。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有一支神筆,那么同學們就能用它來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有的學生可能也會想到自己不會畫畫,此時他們可能就會在自己的紙上進行一次簡單的繪畫活動,檢驗自己的繪畫能力。無論學生想到什么、想要做什么,都完完全全屬于學生自己,此時,學生的閱讀體驗感可想而知。
對于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而言,自讀雖然有一定困難,因此,“快樂讀書吧”的自讀教學實踐主要可以放在二年級階段,為三年級的自讀做好準備。在這樣的富有體驗感的自讀活動中,學生自覺接受童話的引領(lǐng),此時,童話故事的作用局限性大大減少,學生對閱讀的趣味性也得到了較大的延伸。相信學生感受到童話故事的閱讀的樂趣后,其自主閱讀活動也能堅持踐行下去。
小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富有張力,頭腦風暴的出現(xiàn)也會更加順利。因此,教師在進行“快樂讀書吧”的教學時,就需要針對學生的童話閱讀活動開展相應的討論交流活動,讓學生的思想發(fā)生碰撞,從而產(chǎn)生更多的閱讀趣味。同時,開展討論交流活動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讓學生樂于共享閱讀成果,樂于與同學之間進行各式各樣的閱讀交流。
例如,在閱讀了《愿望的實現(xiàn)》之后,教師就可以趁機開展一次關(guān)于“快樂讀書吧”的閱讀交流活動。在活動開始前要求每一個同學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寫下來,提升學生的閱讀獲得感。隨后,教師再一次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進行激烈的交流。有的學生說他也想長大,如果他能夠長大的話......有的同學說他不想長大,因為長大了就不能和朋友們一起去玩了,要去上班;有的同學說故事里面的父親和兒子的交換真是糟糕,如果是我的話,我肯定不會這樣;有的學生則想到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是也有一個愿望女神,可以幫小朋友實現(xiàn)愿望。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就可以知道同學的想法。有時候,這種交流可以激起學生自身的思考,有一些學生自己想不到的地方,通過交流,學生就能夠獲得一定的啟示。同時,這樣的交流也可以讓學生的閱讀更加快樂。當學生愛上分享的感覺之后,學生往往就會更愿意去閱讀,從而獲得用于分享的內(nèi)容。
依托“快樂讀書吧”做好童話引領(lǐng)工作并不難,關(guān)鍵在于教師對閱讀活動的把控度。因此,在開展交流活動時,教師便可以對學生的交流做出必要的引導,若有學生沒能思考到的角度,教師也可以以“為什么”的方式對學生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與討論。相信在這樣的閱讀交流活動中,教師能夠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總結(jié)歸納的能力,活躍學生的思維。
在“快樂讀書吧”這一板塊的教學進展到后半部分時,教師就需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系統(tǒng)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是否能夠快速抓住文本重點、是否具備勾畫圈點的習慣、是否會對故事的內(nèi)涵展開思考。從這一角度來說,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年累月的引導與培育。
例如,在閱讀了《七色花》之后,教師就可以要求二年級的學生制作自己的閱讀卡片,主要內(nèi)容包括但不限于“《七色花》寫了什么”“是誰給誰的七色花”“七色花可以用來做什么”“最后一片七色花給了小男孩,你覺得女主人公做得對嗎?為什么”“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將會用來做什么?”“你覺得這個故事想要告訴我們什么呢?”等等。這部分的閱讀卡片內(nèi)容的選擇權(quán)可以交給學生,但是,閱讀卡片的內(nèi)容不能太少。如此,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習慣自然能夠逐漸養(yǎng)成。
培養(yǎng)習慣是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關(guān)鍵?!翱鞓纷x書吧”雖然是需要圍繞“快樂”二字展開,但是,快樂是學生的體會,最終還是要落腳于閱讀的收獲上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出這一板塊的童話故事的思想引領(lǐng)功能。此外,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要保持一定的連貫性,絕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
童話故事一般而言是比較易于閱讀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童話故事是簡單的。童話故事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文種,它面臨的讀者大部分是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不強的小學生,因此,童話故事的內(nèi)容自然要做到言淺而意深。所以,基本上每一篇童話故事都會講述一個簡單的道理,對于大人而言,這樣的道理可能非常幼稚,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這確實是塑造他們完美人格的重要載體。因此,教師更應該依托“快樂讀書吧”,從童話啟示的角度發(fā)揮出童話故事的引領(lǐng)功能。
例如,在學習《一只想飛的貓》這個童話故事時,從“貓”這一個形象就可以側(cè)面看出一個驕傲自大、好逸惡勞、不切實際的人會有怎樣的結(jié)果,而它的內(nèi)涵也十分簡單,主要通過對一只“貓”的故事性描述表達人要做到有禮貌、尊重別人、腳踏實地,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那么在開展這部分的閱讀時,教師就不僅要讓學生明白文中的“貓”做了些什么,不僅要分析貓的情況,還要幫助學生、引導學生將視野放在人的身上,從課文中獲得自己的人生啟示,從貓的行為聯(lián)想到自身的行為,并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規(guī)避一些不好的行為,成長為更加優(yōu)秀的人。如此,學生才能從童話故事中取得真正的收獲,活躍學生的思維的同時讓童話閱讀達到塑造人的目的。
小學一二年級的閱讀教學雖然是以“快樂讀書吧”為主要依托,但是并不是意味著閱讀不具備深刻的意義。作為教師,則需要對故事中蘊含的深刻道理有一定的把控,從而在開展閱讀活動時對學生做出必要的指導。獲得相應的為人處世的啟示是小學生進行童話閱讀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這一步對于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而言有些難,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充分發(fā)揮出童話故事的引領(lǐng)作用。
總而言之,在進行小學一二年級的童話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盡可能地挖掘“快樂讀書吧”板塊的作用,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有質(zhì)量。從興趣的培養(yǎng)入手,引導小學生跟隨課本的腳步尋找到童話閱讀的樂趣,并在后續(xù)的長期而廣泛的課外閱讀中獲得更多的閱讀體驗。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這一形式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交流共享、自讀共讀的能力,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相信在這樣的小學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思想認知也能得到較好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