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浙江日報》2022年7月5日7版報道:又到期末,大大小小娃兒開始居家。老師們適時送來心意滿滿的期末評語。一些“花式評語”再次打動人心,也引來社會關(guān)注。江蘇的一位小學老師,根據(jù)班上43名學生的不同狀態(tài)和動作,給每位學生畫了一幅畫,并且搭配上詩詞小評語。杭州的一位小學老師,這個學期制作了28米的長卷期末評語,把每個孩子都畫入了長卷底稿中。寧波的一位小學老師,用文言文給43位小朋友寫了期末評語,并寫下注解。這些年,寫作駢體、散文體、古詩體、藏頭詩,乃至開展各種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老師們在寫評語上紛紛打開腦洞,創(chuàng)意不勝枚舉……平心而論,這些老師花費了大量心血。這些評語從形式到內(nèi)容都很生動,也映射了教師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老師們多花一點心思,制作精美的評語,無可厚非,值得點贊。但是也想提醒一下,評語的根本還是在于能否傳遞出恰當?shù)男囊夂蛢?nèi)涵,在于能否觸及學生的“要害”促使其進步,而非在于夠不夠“花式”。如今,每到期末,不少媒體會關(guān)注“花式”評語,并以此做文章,不少學校每年還會舉行評語大賽。可是,我們的老師、學校乃至社會,可千萬別被這種形式給套住了,把精力都放在了創(chuàng)造“花式”上,把寫評語當成了一個“抖機靈”和展示文采的“秀場”。倘若在一些社會目光的期待中,為“花式”而“花式”,那就失去了評語的本意和真情,反而成為一種負累。評語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在于師生、家校之間日常點點滴滴的交流。再進一步,評語寫得好,還得有人看。學生有沒有仔細讀,用心體會?家長有沒有關(guān)注評語提出的問題,有沒有發(fā)現(xiàn)孩子的進步或退步,并予以督促和鼓勵,有沒有具體的計劃和學校一起努力幫助孩子提升?或許,這些更重要。如果大家紛紛把眼光放在“花式”上,反而忘卻了最重要的東西,那就真的枉費了老師一片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