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婉珊
新時代下,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幼兒的愛國情懷,能夠促進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落實。教師應該以理念更新為契機、以一日活動為載體、以家校融合為推手,在幼兒園教育中有序、有趣、有效地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幼兒的愛國情懷,塑造幼兒的高尚人格。
為了與時俱進地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教師必須加強業(yè)務學習、積極參加教研活動以及各種在職培訓等。
教師必須在自己的業(yè)務學習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清晰地認識到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意義、主要內容等。
教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圖書館等各種途徑,尋找、搜集、閱讀一些與幼兒園愛國主義教育相關的文獻資料,從中梳理、歸納、總結一些關于幼兒園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策略、經(jīng)驗等。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將這些與幼兒園愛國主義教育相關的理論文獻,作為自己業(yè)務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
教師將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巧妙、恰當?shù)厝谌霕I(yè)務學習之中,在更新自身教育教學理念的同時,也能夠掌握一些在幼兒園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科學方法。
在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路上,教研活動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研活動,能夠助力教師在幼兒園成功融入愛國主義教育。
怎樣以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將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呈現(xiàn)在他們面前?如何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怎樣培養(yǎng)幼兒的愛國情懷,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諸如此類的問題,是教師在幼兒園融入愛國主義教育時產(chǎn)生的困惑、遇到的困難。以這些困惑、困難為主題,教師可以有的放矢地開展教研活動,找準解決問題的切入點,發(fā)現(xiàn)擺脫困惑的突破口,從而更為有效地在幼兒園教育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
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在職培訓中,既能夠讓教師進一步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也能夠讓教師在培訓中學習一些針對幼兒的愛國主義教學方法等。
教師通過參與線上線下各種高規(guī)格、高質量的培訓活動,不僅可以更為清晰地認識與了解在幼兒園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還可以學習一些幼兒愛國主義教育新理論,借鑒一些幼兒愛國主義教育新經(jīng)驗等。
豐富多樣的一日活動,是幼兒學習知識的窗口和發(fā)展能力的舞臺。以各種各樣的一日活動為載體,教師可以巧妙、恰當?shù)厝谌霅蹏髁x教育。
教師可以確定一些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愛國主義情感的親子故事會主題。圍繞這些主題,家長可以與幼兒一起選擇一些蘊含中華文化的故事,以此增強幼兒的文化自信、培養(yǎng)幼兒的愛國情感。
例如,教師將“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作為一項主題,在班級里組織開展親子故事會。圍繞該主題,教師引導家長就幼兒的興趣、能力選擇《雞毛信》《邱少云》《劉胡蘭》《地道戰(zhàn)》等紅色故事。在教師與父母深情講述這些紅色故事的過程中,幼兒可以深入地了解紅色革命文化,比如革命先輩堅貞不屈的品格、視死如歸的精神以及用智慧與敵人作斗爭的無畏勇氣等。在紅色革命文化的熏陶、滋養(yǎng)下,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產(chǎn)生了文化自信,同時,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也會油然而生。
在親子故事中,除了可以融入紅色革命文化之外,還可以融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及社會主義文化等。這些內容的融入,能夠讓親子故事會更加有思想、有內涵、有教育價值。
在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動中,教師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融入愛國主義教育。
例如,在樹葉粘貼畫活動中,教師以小任務的形式要求幼兒利用閑暇時間,與家人一起到戶外或者居住的社區(qū)里采集一些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樹葉帶回班里;在組織樹葉粘貼畫活動前,教師為幼兒確定一些主題,如“抗日英雄”“戍邊戰(zhàn)士”“奧運健兒”等,并通過傾聽故事、角色表演、觀看電影等方式引導幼兒了解這些人物,為樹葉貼畫創(chuàng)作奠定基礎。幼兒在圍繞這些主題創(chuàng)作樹葉畫的過程中,他們不僅可以發(fā)展、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對抗日英雄、戍邊戰(zhàn)士、奧運健兒等產(chǎn)生崇拜、敬仰之情,進而產(chǎn)生愛國主義情感。
除了在樹葉畫手工活動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之外,教師還可以在彩泥、折紙等手工活動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比如,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利用彩泥制作自己崇拜的一些革命小英雄,通過折紙制作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的軍帽等物品,真切感受英雄,致敬英雄。
教師可通過組織幼兒編排、表演一些蘊含中華文化的情景劇,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例如,教師組織幼兒編排紅色故事《王二小》情景劇。為了能夠讓幼兒盡快投入故事情節(jié)中,教師應該借助一些影像資料(觀看電影、傾聽故事),讓幼兒全面了解這個故事的社會背景,以及故事的來龍去脈。從故事的社會背景中,幼兒可以感知到舊中國的軟弱、黑暗,以及侵略者的野蠻、殘暴;從故事的來龍去脈中,幼兒可以感受到革命小英雄王二小的勇敢、智慧,以及他偉大的革命理想。當幼兒對故事的社會背景、來龍去脈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之后,他們在編排、表演這個情景劇的過程中,就會更加投入、更加傳神。王二小的愛國、勇敢、睿智等優(yōu)秀品質值得幼兒學習,榜樣的激勵效應有助于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表演結束后,教師應進一步引導幼兒暢談新時代下如何向革命先輩學習,激活幼兒的小腦袋,在思辨中深化幼兒對祖國的愛。
家園融合是幼兒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教師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重要推手。以家園共育為契機,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利用節(jié)假日帶領幼兒打卡紅色景點、觀看紅色影片以及閱讀紅色繪本等。
通過參觀、游覽紅色景點,不僅可以觀賞美景,還能愉悅身心,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之下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父母可以帶領幼兒一起打卡周邊的紅色景點、感受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在紅色景點的游玩過程中,家長邊帶領幼兒欣賞美景,邊引領幼兒了解紅色文化,把玩與學有效地結合起來,寓教于樂,寓玩于學,使幼兒在欣賞、玩樂中感知紅色文化,萌發(fā)愛國情懷。比如,幼兒可感受革命先輩堅貞不屈與侵略者殊死搏斗的情景,了解革命烈士感人肺腑的紅色故事、紅色傳奇等。倘若家長對紅色景點的文化也不太了解,可以聘請一些紅色景點的導游為幼兒講解。在打卡紅色景點之前,家長可以與幼兒一起做一些功課,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集、整理一些關于紅色景點的介紹等。
以家園融合為契機,家長在陪伴幼兒打卡紅色景點的同時,有機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讓幼兒了解更多的紅色文化,樂意接受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教師可以鼓勵家長與幼兒一起觀看一些紅色影片。通過觀看紅色影片,幼兒不僅可以了解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還可以加深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感。
在信息化時代,家長應借助強大的信息資源,通過學習強國App、基礎教育資源平臺等渠道,搜集一些紅色影片,譬如《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狼牙山五壯士》《雞毛信》《紅巖》《飛奪瀘定橋》等,利用周末親子陪伴的大好時光,與幼兒一起觀看這些紅色影片。當然,家長還可以帶領幼兒走進電影院,觀看一些新推出的紅色影片,如《長津湖》《長津湖之水門橋》《王良軍長》《建軍大業(yè)》《建黨偉業(yè)》等等。通過觀看這些紅色影片,幼兒可以真切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對革命先輩產(chǎn)生崇敬之情,對祖國產(chǎn)生熱愛之情。
另外,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家長可以陪同幼兒觀看一些卡通類紅色影片。這些卡通類紅色影片,更加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更能調動幼兒觀看影片的興趣與積極性。
家長可以利用周末、節(jié)假日等閑暇時間,與幼兒一起閱讀一些紅色繪本。
家長還可以從書店、網(wǎng)絡購物平臺,精選一些高質量的紅色繪本,把這些紅色繪本擺放在家里顯眼的地方或幼兒的小書架上,讓幼兒能經(jīng)??匆娺@些繪本,并能隨時閱讀。每天晚上的親子閱讀時間里,家長可以與幼兒一起閱讀紅色繪本。在閱讀紅色繪本時,家長應該尊重幼兒,讓幼兒自主選擇,滿足幼兒了解紅色故事的需要。當幼兒對繪本中的故事情節(jié)產(chǎn)生疑問時,家長可以適時介入,予以點撥;當幼兒意猶未盡地讀完紅色繪本后,家長應該與幼兒深入交流,讓幼兒暢談自己閱讀繪本的收獲、感悟等。以深入交流為契機,家長可以啟迪幼兒進一步感知紅色繪本故事中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質,以及紅色繪本故事中所蘊含的紅色文化等。
實踐證明,通過與父母一起閱讀紅色繪本,幼兒閱讀的興趣更加濃厚,逐漸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幼兒也可以從紅色繪本中了解更多的紅色文化,并由此而產(chǎn)生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懷。
在新時代背景下,幼兒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相融合,教師可以在更新自身教育教學理念的過程中,在開展一日活動和家園共育活動的過程中,有序、有趣、有效地融入紅色文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滋養(yǎng)幼兒的美好心靈、塑造幼兒的高尚品格、豐富幼兒的精神世界,厚植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