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新廷,石 巖,蘇玉賢
(1.內黃縣畜牧獸醫(yī)服務中心,安陽 456300;2.焦作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焦作 454000;3.平頂山市畜牧技術推廣站,平頂山 467000)
沙門菌(Salmonella)是腸桿菌科的重要致病菌屬,在人和動物的腸道細胞內寄生,有2500多種血清型[1],絕大部分血清型對人類和畜禽有致病性,引起動物腹瀉、人急性胃腸炎和食物中毒。雞源沙門菌病通常造成雛雞腹瀉、脫水,甚至死亡,成年雞呈慢性或隱性感染,長期攜帶病原菌,蛋雞產蛋性能下降。病雞和帶菌雞為主要傳染源,可以水平和垂直傳播,種雞場一旦發(fā)生疫情很難凈化,嚴重危害養(yǎng)雞業(yè)健康發(fā)展,同時也直接威脅公共衛(wèi)生安全。目前,使用抗生素依然是養(yǎng)雞場防治該病主要手段。但是,長期濫用抗生素導致沙門菌株耐藥性增強,尤其是多重耐藥現象不斷出現,動物成為耐藥菌的重要儲存庫[2],給有效防治沙門菌病帶來很大困難。
本研究采集2021年河南省平頂山等地區(qū)雞源病料進行細菌分離鑒定、血清型分析和耐藥性檢測,為今后雞源沙門菌病凈化、篩選臨床安全合理用藥提供指導依據。
1.1 病料來源和菌株無菌采集河南部分地區(qū)35個規(guī)模雞場疑似雞沙門菌病雞肝臟、心臟和腸道等樣品154份作為待檢病料。腸炎沙門菌標準株(CVCC3377)和大腸埃希氏菌(ATCC29922)購自中國獸醫(yī)藥品監(jiān)察所。
1.2 主要培養(yǎng)基和試劑緩沖蛋白胨水增菌液(BPW)、麥康凱培養(yǎng)基和LB液體培養(yǎng)基、四硫磺酸鈉煌綠(TTB)增菌液、法國科馬嘉沙門菌屬顯色培養(yǎng)基購自青島海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細菌微量生化反應管、沙門菌屬診斷血清(60種)、DL2000 DNA marker、2×PCR Premix購自寧波天潤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15種K-B藥敏紙片包括大觀霉素(SPT)、氨芐西林(AMP)、環(huán)丙沙星(CIP)、呋喃唑酮(FUR)、阿米卡星(AN)、氟苯尼考(FLO)、鏈霉素(STR)、復方新諾明(SXT)、新霉素(NTL)、阿奇霉素(AZM)、多西環(huán)素(DOX)、左氧氟沙星(LEV)、慶大霉素(CN)、頭孢曲松(CTRX)、頭孢喹肟(CTX)均購自杭州天河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
1.3 細菌分離培養(yǎng)無菌采集病死雞的肝臟、脾臟、肺臟、肛拭子和用生理鹽水清洗雞蛋表面的污水等病料接種于BPW,36℃±1℃、220 rpm培養(yǎng)12 h后,取1 mL增菌液轉入10 mL TTB,42℃±1℃培養(yǎng)18 h,再用接種環(huán)取適量TTB增菌液劃線接種于法國科馬嘉沙門菌顯色培養(yǎng)基,36℃±1℃培養(yǎng)21 h,挑取疑似沙門菌單個菌落染色鏡檢,觀察菌體形態(tài),并在麥康凱培養(yǎng)基上進行純化培養(yǎng)。
1.4 生化試驗將分離純化的細菌接種于細菌微量生化反應管中,再放入恒溫箱中,37℃培養(yǎng)24~48 h,觀察記錄結果,結果依據《GB4789.4—2016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沙門菌檢驗》[3]進行判定。
1.5 PCR鑒定采用水煮法提取細菌DNA制備模板。挑取待檢純化后的菌落接種于LB液體培養(yǎng)基,37℃振蕩培養(yǎng)12 h,10 000×g離心3~5 min,棄掉上清液。滅菌ddH2O洗3次,再用ddH2O重懸,煮沸10 min,冰浴冷卻5 min,10 000×g離心3~5 min,取上清液為DNA模板,-20℃保存,備用。根據GenBank(登錄號:JQ665438.1)發(fā)表的序列,針對沙門菌fimY基因設計一對引物,上游引物序列5'-CGCCCAGCCATACGGATAACC-3',下游引物序列5'-TACCACGCAGGAAAGACACC-3'。由中美泰和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合成,預期擴增片段大小427 bp。PCR反應體系(25 μL):2×PCR Premix 12.5 μL,DNA模板0.5 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ddH2O補至25 μL。反應條件:95℃預變性5 min;94℃變性30 s,55℃退火30 s,72℃延伸30 s,共30個循環(huán);最后72℃延伸10 min。取5 μL擴增產物經1.5%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使用凝膠成像儀觀察結果并記錄。大腸埃希氏菌ATCC29922為陰性對照和腸炎沙門菌標準株CVCC3377為陽性對照。
1.6 血清型鑒定分離菌株的血清型分群和定型鑒定采用GB 4789.4-2016標準中的玻片凝集試驗方法。待檢菌以1.2%LB瓊脂作為測定A~F、O、H抗原的培養(yǎng)基,37℃培養(yǎng)12 h,用生理鹽水制備成2麥氏單位的菌懸液。從血清型鑒定試劑盒中取20 μL的血清于潔凈玻片上,再挑取20 μL菌懸液與血清搖動混勻30 s,觀察凝集結果。同時,設生理鹽水為陰性對照試驗,觀察菌株是否發(fā)生自凝現象。1 min內凝集者判為陽性,均勻渾濁或清亮者為陰性。根據菌體O抗原和鞭毛H抗原鑒定結果,查閱沙門菌抗原式進行被檢菌株血清型分群和定型。
1.7 藥敏試驗藥敏質控菌株為腸炎沙門菌標準株CVCC3377。采用WHO提供的藥敏紙片瓊脂擴散法(Kirby-Baue)測定48株分離菌對15種常見抗菌藥的耐藥性,測量抑菌圈直徑大小,依據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xié)會標準(Clinical &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判定15種抗生素敏感(S)、中介(I)和耐藥(R)結果,根據藥敏試驗判定耐藥表型。
2.1 細菌分離培養(yǎng)革蘭氏染色為陰性,鏡檢可見短桿狀菌,兩端鈍圓,單個、成對或成叢存在。疑似菌在法國科瑪嘉沙門菌屬顯色培養(yǎng)基呈現為大小一致、邊緣整齊的紫色小菌落,在麥康凱培養(yǎng)基上可見無色、半透明、光滑菌落,符合沙門菌生長特性。共有48株初步判定為疑似沙門菌菌株。
2.2 生化試驗結果生化試驗鑒定結果表明,48株分離菌株均能分解甘露醇、葡萄糖和山梨醇,不發(fā)酵蔗糖,賴氨酸、硫化氫和動力吲哚鳥氨酸試驗陽性,靛基質、尿素、V-P試驗陰性,依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沙門菌檢驗標準(GB 4789.4—2016),有48株符合沙門菌生化鑒定特征。
2.3 PCR鑒定結果部分分離菌株檢測結果見圖1。凝膠電泳結果顯示,以沙門菌fimY基因引物對48株分離菌株PCR擴增鑒定,均能擴增出大小為427 bp的目的片段,與預期片段大小一致,對照菌株擴增結果為陰性。結合生化鑒定結果,本次從154份病料樣品中共鑒定分離出48株雞沙門菌,總分離率為31.17%。對來自河南省不同地區(qū)雞源沙門菌鑒定結果統(tǒng)計,48株沙門菌中安陽13株(27.08%),新鄉(xiāng)9株(18.75%),鄭州7株(14.58%),平頂山11株(22.92%),焦作8株(16.67%),表明上述地區(qū)均有不同程度雞源沙門菌感染。錢明珠等[4]對河南省部分雞沙門菌流行病調查,分離率為27.97%;廖成水等[5]報道,河南部分地區(qū)雞源沙門菌分離率為15.89%。本研究高于上述檢測率,表明近年來雞源沙門菌感染有上升的趨勢,需要加強雞沙門菌病的凈化控制。
圖1 部分分離菌株的PCR鑒定結果Fig.1 The PCR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isolated strains
2.4 血清型鑒定結果采用玻片凝集法對48株沙門菌血清型分型試驗,鑒定結果顯示,共鑒定出44株沙門菌的血清型,占沙門菌分離株的91.67%(44/48),其余4株未確定出血清型。鑒定出的44株沙門菌分屬3個大群5種血清型,包括19株雞白痢沙門菌(43.18%)、13株腸炎沙門菌(29.54%)、7株鼠傷寒沙門菌(27.27%)、3株甲型副傷寒沙門菌(6.18%)和2株乙型副傷寒沙門菌(4.45%)。優(yōu)勢血清型為雞白痢沙門菌、腸炎沙門菌和鼠傷寒沙門菌。河南省部分地區(qū)雞源沙門菌血清型分布見表1。
表1 河南省部分地區(qū)雞源沙門菌血清型分布Table 1 Distribution of serotypes of Salmonella from chicken in some areas of Henan Province
2.5 藥敏試驗結果對48株雞源沙門菌進行15種抗生素耐藥性檢測,結果見表2。對氨芐西林耐藥率最高,為95.83%,其次對呋喃唑酮、大觀霉素、鏈霉素也具有較高的耐藥性,介于62.50%~66.67%;對環(huán)丙沙星、氟苯尼考、復方新諾明和左氧氟沙星耐藥菌株占比介于10.42%~22.92%;對阿米卡星、新霉素、阿奇霉素、多西環(huán)素、慶大霉素、頭孢曲松、頭孢喹肟的耐藥率最低,介于2.08%~8.33%。48株雞源沙門菌抗生素耐藥譜結果見表3。2株(4.17%)對所有試驗藥物敏感,37株至少對3種或3種以上的抗生素出現耐藥性,多重耐藥率占77.08%(37/48);以4重和5重耐藥最多,有25株,占52.08%(25/48),最多為8重耐藥,有1株,占2.08%(1/48)。耐藥模式較多,耐藥表型主要為AMP+FUR+SPT+STR。沈學懷等[6]報道,安徽地區(qū)禽源沙門菌對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阿奇霉素等高度敏感;戴建華等[7]從江蘇蘇中地區(qū)分離的22株沙門菌對阿米卡星、甲氧胺嘧啶、萘啶酮酸、慶大霉素、諾氟沙星的耐藥率均為72.73%~100%,表現嚴重的耐藥性,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表2 分離菌株藥敏試驗結果Table 2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results of isolated strains
表3 48株沙門菌分離株抗菌藥耐藥譜Table 3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pectrum of 48 Salmonella isolates
根據本研究中的藥敏試驗結果,建議選取阿米卡星、多西環(huán)素、慶大霉素、頭等高敏藥物作為臨床用藥,采用交叉用藥、輪換用藥等方式,減少耐藥菌株產生。同時,應加強養(yǎng)雞場沙門菌凈化,強化流行病學調查和耐藥性監(jiān)測,保證雞群的健康養(yǎng)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