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剛
(定西市隴西縣權家灣學區(qū)<陳順小學> 甘肅 隴西 748101)
如何利用結構化教學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已成為當前教師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因為結構化教學在實踐過程中取得較好成果,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yǎng),可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自我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所以教育部門提倡小學數學教師利用結構化教學開展教學活動。但想要使結構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fā)揮出效用,教師就需結合小學階段的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數學教學的特點進行摸索、實踐。如此,才可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提高,才可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
想要使結構化教學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效用,提高教學實效性、推動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教師就需對結構化教學進行深入了解。就字面意思而言,結構化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將教學內容按照一定結構組織在一起,構建科學完善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結構化教學的原理為: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1]。
鑒于結構化教學課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可使學生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系,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所以可以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小學階段的教育極其重要,是九年義務教育的伊始,可為學生學習與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將結構化教學利用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知識,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為學生的學習起到指導、引導的作用,可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將知識板塊整合重視起來,通過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設計教學方案[2]。
就當前小學教育而言,其時長為40分鐘,為確保學生可以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劃分,以二、三個課程完成知識教授、達到教學目標。但每個課時之間的知識有著密切聯系,只有教師將知識之間的聯系縷清,并進行有效整合,才可實現高效教學。且在進行課時知識整合時,教師需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情況,使知識整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的學習所服務。以正方體和長方體的教學為例,教師需明確,正方體和長方體有著密切聯系,且教學過程、研究方法是一致的,倘若將這兩個板塊進行整合,既可以幫助學生理清知識、構建知識體系,也可以為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單元知識之間也有著密切聯系,結構化教學的目的是根據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行數學系統(tǒng)的建立,使學生感知知識、形成能力。而單元知識的整合可使學生站在整體層面上感受知識,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學習。比如在進行小數的相關知識的教授時,教師便可根據知識點知識的關系進行整合。具體而言,學生需要先認識小數,了解其意義及性質,并基于此進行加減乘除運算。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便可根據其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形成知識系統(tǒng)[3]。
結構化教學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為其與其他教學方法不同,以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為核心,而數學教學貫穿于整個教學階段,所以教師需樹立長期開展結構化教學的意識。且在實踐中發(fā)現,通過長期開展結構化教學,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可使學生站在整體層面上把握知識結構,并掌握自主構建學習的方法,為學生進行自主構建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通過實踐可發(fā)現,結構化教學的優(yōu)勢在復習教學中更加明顯。因為結構化教學可為復習教學的新穎性提供保障,可使學生獲得獨特體驗[4]。例如在進行分數的乘法的復習時,教師便可根據“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復習。在學生構建相應知識體系后,教師可以邀請學生進行成果匯報,并根據學生的成果進行查漏補缺,使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認知,掌握自主構建學習的方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通過翻閱小學數學教材可以發(fā)現,很多知識是有著一定聯系的,而且通過知識遷移,可使學生成為主體,對知識進行探究,從而將教學活動的效率、質量提高。同時,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形成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學加法與乘法的運算規(guī)律時,教師可先對知識進行教授,在學生對知識有一定了解后,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這些運算規(guī)律可以運動于除法、減法運算中嗎?”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可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完整,從而通過知識遷移學會知識。又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年紀的計算時,教師便可先對知識進行教授,在學生了解、掌握了知識后進行拓展延伸,順勢引入三角形的面積,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遷移的過程中實現數學知識結構的構建。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將知識點理解、掌握、靈活運用。
在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下,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培養(yǎng)已成為教學目標之一,而結構化教學作為素質教學背景下所出現的教學方式之一,需將能力培養(yǎng)重視起來。具體而言,教師需在單元、學期教學完后給予學生引導,使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知識結構的構建,使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更好的成長與發(fā)展。而且,這種方式有助于體現出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
小學教學為6年,而每個學期學生會學習新的知識,且這些知識之間有著密切聯系,所以教師需做到小學數學結構化。具體而言,教師需對課程標準、小學數學教材進行研究、分析,在深入了解這些內容的基礎上設計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同時,教師需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因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是推動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使學生成長為社會主義接班人。所以,小學數學是服務于學生的,只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才可使結構化教學發(fā)揮出效用。比如,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起點進行了解,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目標制定,使學生的潛能被挖掘出來。此外,教師需明確,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在教學活動中有著不同的表現,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可使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發(fā)揮出效用。比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將統(tǒng)計思想方法貫穿于其中,將相同的知識放在一起。
預習有助于學生跟隨教師步伐進行知識學習,有助于教學活動的效率、質量提高。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將引導作用發(fā)揮出來,使學生進行預習,為結構化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預習時,需設計個性鮮明的預習目標。
例如在教學《倍的認識》時,教師便可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預習目標、任務,為學生進行自主預習奠定良好基礎,為結構化教學的開展提供保障。比如,教師可將一些數字呈現于學生面前,使學生對這些數字進行觀察,從而說出其關系,對倍的概念有一定了解。通過預習,學生可以獲得自己的認知,并結合預習體驗、感悟進行知識體系的構建,更好地融入教學活動中。
數學教學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較高要求,所以在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中,教師需將學生的結構化思維提高重視起來。具體而言,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活動設計,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為學生的結構化思維提高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時,教師便可對學生的結構化思維進行培養(yǎng)。因為這部分知識與學生前面學過的圖形知識有著密切聯系,且較為抽象,結構化教學的應用可降低教學活動的抽象性,可幫助學生構建圖形知識體系,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先帶領學生回憶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后在黑板上畫出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八邊形,讓學生對這些圖形進行觀察,并思考這些圖形由什么組成。在學生對多邊形有一定認知后,教師可進行引導,使學生明確多邊形的面積就是基礎圖形面積相加。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方式得到拓展,并做到舉一反三。
知識體系的構建有助于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提供保障,可以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且結構化教學的運用目的為: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所以,教師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知識體系搭建,從而使學生的知識領域得到拓展,使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學“統(tǒng)計”時,教師就需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到條形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進行活動設計,使學生將完善的知識體系構建起來。具體而言,教師可從學生所熟悉的事物——體重入手,讓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并在學生獲得相應數據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各種統(tǒng)計圖呈現數據。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可以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從而將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提高。
綜上所述,將結構化教學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的有效路徑,這提高教學活動實效性的有效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內容的特點,并基于此進行活動設計,使結構化教學的作用發(fā)揮出來,讓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質量得到提高,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