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茹 雷麗芳 潛 偉
(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史與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 100083)
小型凸版印刷機(1)“小型凸版印刷機”一詞源于對“The Jobbing Platen”的中文翻譯,其他學者也有譯為“平壓平凸版壓印機”“零件印刷機”和“另件印刷機”等,這里的“零件”和“另件”指的是小尺寸印刷品。本文中“小型凸版印刷機”指的是15—19世紀西方用于印制小尺寸印品的凸版印刷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印刷機械之一,其結構十分精簡,包含了印刷機械的三個基本運動形式,即壓板的往復擺動、勻墨裝置的間歇性轉動以及著墨輥在固定金屬字模上的上下滾動,體現(xiàn)了早期印刷機械的結構特點,在當時主要用來印制宣傳小冊、說明書、辦公表格、海報傳單、名片和標簽等各類小尺寸印刷品。最早的小型凸版印刷機由德國人約翰·古登堡(Johannes Gensfleisch zur Laden zum Gutenberg,1398—1468)于1454年發(fā)明,奠定了小尺寸印刷技術的基礎。隨后,16至17世紀,報紙作為新的宣傳媒介應運而生。小型凸版印刷機開始印刷新聞書(Newsbook)、單頁新聞傳單(Newssheet)以及報紙上的廣告。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繁榮及早期殖民的擴張運動帶動了小尺寸印刷品在世界范圍內流行,小型凸版印刷作為一種獨立的業(yè)務發(fā)展起來,慢慢進入發(fā)展的“黃金時期”。
隨著工業(yè)革命興起,歐洲印刷工業(yè)進入技術革新快車道。1790年,英國尼科爾森(W.Nicholson,1753—1815)發(fā)明了單滾筒印刷機;1814年,由德國工程師科尼希(F.G.Koenig,1744—1833)和鮑爾(A.F.Bauer,1783—1860)研制的平版蒸汽動力印刷機被應用于《泰晤士報》的印刷[1]。此后,歐洲大多數(shù)地方的印刷廠都開始印刷書籍和報紙,大力發(fā)展多頁、大幅面印刷業(yè)務,小型凸版印刷業(yè)在歐洲逐漸走向衰落。相較于歐洲,19世紀初美國工業(yè)化剛剛起步,美國人看到小型凸版印刷機的精巧之處,便開始著力發(fā)明、改造,小型凸版印刷技術在美國得到快速發(fā)展,小型凸版印刷業(yè)在美國走上了一條逐漸崛起的發(fā)展道路。因此,19世紀有關小型凸版印刷機的技術發(fā)明與改進主要發(fā)生在美國。
當前國內學界對小型凸版印刷機的歷史研究大都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以張秀民《中國印刷通史》、范慕韓《中國印刷近代史(初稿)》為代表的對中國印刷史的研究;二是《中國印刷機械工業(yè)發(fā)展史》從機械結構的角度對新中國成立后印刷機械工業(yè)發(fā)展歷程的研究;三是張靜廬、朱建國、胡道靜等學者從印刷出版機構的角度出發(fā),對印刷出版史所做的研究。關于小型凸版印刷機技術史的研究相對薄弱。在國外,詹姆斯·莫蘭(James Moran)在其專著《印刷機》(PrintingPress)[2]中回顧了從15世紀到1940年包括小型凸版印刷機在內的多種印刷機的發(fā)展歷程,并對其中一部分機型進行介紹和評述,為后續(xù)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查爾斯·辛格(Charles Singer,1876—1960)在其專著《技術史:第Ⅴ卷 19世紀下半葉》[3]的零件印刷(2)“零件印刷”是“小型凸版印刷”的另一種名稱。一章中,簡單梳理了小型凸版印刷機的誕生過程,為后續(xù)研究者們提供了宏觀印象。然而這些研究大多只集中于一個或幾個機型,不夠全面;對小型凸版印刷機的定義、分類界限模糊,對其技術傳承、發(fā)展關系,以及產生的社會影響等研究有待于拓展。本文從技術史視角出發(fā),通過搜集整理研究近百年間的美國專利文獻等史料,從小型凸版印刷機的最初嘗試、逐步成熟以及其他改進三個方面,詳細闡述19世紀小型凸版印刷機在美國的發(fā)展歷程。
1454年德國人約翰·古登堡發(fā)明了西方第一臺木質的金屬活字印刷機,這一形式的木質印刷機沿用了三百余年。18世紀后期,英國掀起了產業(yè)革命,卷起了新機器的發(fā)明浪潮。1798年,英國人查爾斯·斯坦霍普(Charles Stanhope,1753—1816)發(fā)明了世界第一臺全鐵質印刷機,機身體積更大,采用鐵質壓印板,可提供更大的印刷壓力,但仍采用手動方式進行印刷。手動印刷機每小時數(shù)量難以超過250張,不能承受大量印刷任務([3],頁573)。因此,采用這種印刷模式的商家獲得的利潤有限。
1818年居住在英國的美國人丹尼爾·特雷德威爾(Daniel Treadwell,生卒年不詳)設計了一種新形制的印刷機(Treadwell’s Treadle Powered Platen Press,圖1),將動力方式從手動改為腳踏[4]。在印刷時,印刷工人踩下腳踏板,拉直杠桿,使得較長桿的一端向上抬起,較短桿的一端帶動壓板向下運動進行壓印。當印刷工人松開踏板時,壓板上端的桿松開,自動打開壓板,所有裝置回歸原來的位置。相較于手動印刷機,這樣手腳同時操作,更符合使用者的操作習慣,印刷速度更快,每小時能印刷1000多張紙。但由于當時倫敦的印刷商人們對此缺乏興趣以及當?shù)毓と藗兿麡O配合,特雷德威爾最終只制造了一臺印刷機[5]。
圖1 特雷德威爾的腳踏式壓印機的兩個視圖([5],p86)
1833年約翰·基欽(John Kitchen,1804—1852)發(fā)明的印刷機被認為是最早的“蛤殼式”壓印機(Clam-shell Platen Press,圖2)。這臺機器通過杠桿和鉸鏈推動壓板,將紙張從側面送入,降下壓板進行印刷。特別的是,它的鉸鏈安裝在地面上,油墨管在壓板下方裝有水冷式套筒來使得油墨保持恒溫,油墨被輸送到勻墨輥上,再通過滑輪裝置將油墨轉移到印版上進行刷墨。詹姆斯·莫蘭在他的文章中曾經評價道:“與其他印刷機相比,這是一臺復雜的機械?!?[2],p143)印刷機形制和油墨恒溫裝置的改進使印刷品質量變得更好。
圖2 基欽印刷機的兩個視角圖([5],p86)
木質的小型凸版印刷機不易印刷小表格,油墨也很難涂抹均勻。1839年美國人斯蒂芬·魯格斯(Stephen Ruggles,1808—1880)發(fā)明了印刷尺寸為10×14英寸(即254×356mm)的鐵質印刷機(Engine Press)。由于魯格斯將固定式印版設計在上方,搖擺式壓板在下方,因此印版容易掉落出來導致?lián)p壞。這臺機器拋棄了傳統(tǒng)固定紙張的裝置,將紙張直接放在壓板上面,使用組合墨輥的形式,每小時可達到1200次印刷量,這比起老式印刷機是一次飛躍性的進步([5],p87)。據(jù)1851年1月1日頒布的美國專利(專利號:US7878)[6]記載,魯格斯發(fā)明出新式卡片印刷機(Card &Billhead Press),從設計圖紙上可以看出這臺機器的印版處在約60°的倒置位,印刷尺寸約為41/2×71/2英寸(即114×190mm)。實際上,這臺機器在1853年才開始量產,由于價格合理、操作簡便而大受歡迎。為了跟隨銷售熱度,魯格斯又推出兩臺在機械結構上十分相似的機型,一臺是鉆石旋轉卡片印刷機(Diamond Card Press,圖3)[7],其印刷尺寸為3×41/2英寸(即76×114mm),另外一臺是小型凸版轉輪印刷機(Job Rotary Press),印刷尺寸為7×10英寸(即178×254mm)。這些小型凸版印刷機的成功售賣鼓勵魯格斯開始制造更大尺寸的機器。1854年2月28日,魯格斯又發(fā)明了一臺印刷尺寸為15×20英寸(即380×510mm)的聯(lián)合壓印機(Combination Press)來適應更大尺寸的印刷品[8]。魯格斯的這些印刷機以機械上墨代替手動上墨,通過調整印版位置,增大印刷尺寸,提高了印刷效率和印品質量,豐富了印品種類。至此,小型凸版印刷機的基本結構初步定型,相較最初的形制可以應對更加復雜的印刷要求,增大了利潤空間,使商業(yè)化成為可能,實現(xiàn)了小范圍量產,得到了印刷市場認可。19世紀美國小型凸版印刷機的發(fā)明、改進時間整理如表1。
圖3 鉆石旋轉卡片印刷機的圖紙
在魯格斯的影響下,美國人喬治·菲尼亞斯·戈登(George Phineas Gordon,1810—1878)開始嘗試改進、制造小型凸版印刷機。據(jù)統(tǒng)計,從1850年至1876年戈登先后錄入專利十余項。1850年戈登根據(jù)魯格斯印刷機改造了一臺新式印刷機——戈登2號(圖4)(3)在戈登申請的專利中,對印刷機的命名均為“G·P·Gordon Printing Press”,為了便于區(qū)分,筆者將戈登發(fā)明改進的印刷機按時間順序命名為戈登1—18號。。西方印刷史學家拉爾夫·格林(Ralph Green)在他的《小型凸版印刷的歷史》(HistoryofthePlatenJobber)一書中評價道:
圖4 戈登2號印刷機的圖紙([9],p1)
這種印刷機在某種程度上遵循了魯格斯印刷機(Engine Press)的形制,但它體積變得更小且沒有顛倒的印版和壓板。與之相比,戈登的這臺機器并沒有什么新創(chuàng)意,只是提供了一套新的取紙方法和一個可以橫向移動的墨輥1,這個墨輥1用來將油墨傳遞到更粗的墨輥2,再將油墨涂布在勻墨裝置上。[10]
此時魯格斯印刷機(Engine Press,圖5)在市場上已經售賣并推廣了近十年。
圖5 魯格斯印刷機([5],p86)
1851年,戈登制造并推廣了自己的戈登3號印刷機,又稱鱷魚印刷機(Alligator),他摒棄了水平工作臺,將壓板垂直地固定在印版下方并傾斜45°。雖然這種機器印刷效率更高,但是操作工人在取紙時容易夾到手指。同年,戈登為消除這種安全隱患,改進出戈登4號,也稱洋基印刷機(Yankee Tobber)。
1851年8月5日,戈登進一步改進出戈登5號印刷機(專利號:US8285A)[11],這臺機器是翻轉印刷機(Turnover,戈登7號)(4)翻轉印刷機(Turnover)是戈登在1852年改進的一臺小型凸版印刷機,其印版采用移動式,壓板為搖擺式,與之前的機型比較最大的不同是減去了喂紙板,使喂紙、取紙更加方便。的前身。主要改動有三處,將壓板的運動方式改進為定軸轉動,便于接收紙張;增設取紙夾,相較手動取紙的機制,方便操作工人卸下紙張;使用大直徑的分墨輥和著墨輥,增大了每次勻墨和上墨的面積。
由于每次只能喂入一張紙,極大限制了印刷速度。1852年,戈登改進了輸紙裝置,使紙張能以旋轉運動的方式快速、連續(xù)地喂入。戈登6號印刷機(圖6)的問世,突破了單張紙印刷的局限性,也被人們稱為螢火蟲印刷機(Firefly)。另外,戈登將壓印裝置放在滾筒內,使床身在做反向運動時不易受到撞擊,這與舊滾筒式壓印機相比,既減少了反轉和震蕩,又提高了印刷效率。他還精進了勻墨滾筒的位置、分墨輥的運動路線,使得勻墨和上墨的速度更快。這臺印刷機每小時可印刷6000到10000次,而其他印刷機每小時可印刷約2000次。這一年,他申請了美國專利(專利號:US9234)[12],該專利于1858年2月23日重新發(fā)表(專利號:USRE529)[13]。
圖6 戈登6號印刷機的圖紙([12],p1)
1854年,為提高收紙的速度,戈登采用了可旋轉往復的飛盤,推出戈登8號,同時申請了美國專利(專利號為US1106A)[14],并于1858年11月16日重新發(fā)表(專利號為USRE624)[15]。1856年戈登在之前的印刷機基礎上添加了“雙墨盤”裝置(圖7)。這臺戈登10號印刷機也被稱為富蘭克林卡片印刷機(Franklin Job&Card Press)。
圖7 戈登10號印刷機的圖紙([16],p1)
1858年7月13日,戈登發(fā)明的12號印刷機(圖8)改進了喂紙和上墨裝置。喂紙板可做升降運動,上升時抓紙夾將紙張喂進機器,下降到適當位置時,把壓印好的紙張放回喂紙板。設置了一組或多組抓紙夾做旋轉運動,自動將紙張堆放在喂紙板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墨輥做橫向運動,并向相反方向移動,交叉分墨,以便讓油墨更加均勻。短短幾年內,戈登對小型凸版印刷機進行了極大的簡化和改進。這一時期,戈登印刷機的基本形制逐漸成熟。戈登曾表明自己深受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的影響,將大部分戈登印刷機命名為富蘭克林印刷機。富蘭克林被視作美國印刷業(yè)的鼻祖,18世紀90年代,他建立了美國持續(xù)時間最長,覆蓋面最廣,聯(lián)系最緊密的印刷商組織[18]。研究者認為,富蘭克林建立“印刷業(yè)帝國”提供給年輕印刷商的不僅是資本、貨源和新聞源,也包括啟蒙精神和共和理想[19]。戈登也曾說富蘭克林在夢中向他透露了印刷機的基本設計,可見其對戈登的深遠影響。
圖8 戈登12號印刷機的圖紙([17],p1)
1861年戈登再次改進、制造了戈登13號印刷機,也稱滾動/滑動式印刷機(‘Rolling/Siding’ Press)。據(jù)專利記載,這臺印刷機的壓板不僅能往復擺動,還可以水平滑動完成壓印過程,另外增加了控制紙張抓手的開關裝置[20]。隨后,美國南北內戰(zhàn)全面爆發(fā)。戈登關于小型凸版印刷機的改進工作被迫暫時停滯,直到1867年內戰(zhàn)結束,戈登又將該印刷機的專利[21]進行了重新發(fā)表。
1874年,戈登16號印刷機[22](圖9a)問世,這臺印刷機對壓板、叼紙牙和勻墨裝置進行了優(yōu)化。同年3月和6月,戈登17號[23](圖9b)和18號印刷機[24](圖9c)相繼問世。戈登18號印刷機也被稱為新型富蘭克林印刷機(New Style Franklin Jobber),原來的拉桿和曲柄被改進為一對肘桿(toggle levers),外觀與之前無異。
圖9 部分戈登印刷機圖紙
總體來說,戈登印刷機制作材料包括鑄鐵、鋼和木材,結構精良且易于操作,實現(xiàn)了壓盤、叼紙牙和分墨操作方面的改進,解決了舊印刷機容易折斷印刷工人手指的問題,采用腳踏印刷。值得注意的是,戈登從魯格斯那里得到了很大認同和幫助。1873年10月1日,戈登寫給魯格斯一封信,說道:
……在過去的日子里,我很高興地接受了“腳踏式小型凸版印刷機”的提議。我曾經說過,這個構想是你的,是你克服巨大障礙付出的努力、技巧和堅持不懈帶來的。榮耀足以屬于你一個人……我將永遠準備好,為自己作證……在全世界的眼中,你是印刷行業(yè)的先驅和偉大原型,所有其他印刷商都把你作為他們偉大的榜樣……如果沒有斯蒂芬·魯格斯,我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我就不會制造這個印刷機[25]。
戈登印刷機曾經風靡一時,幾乎滿足了當時人們對小型凸版印刷的所有需求。不久,其他制造商們紛紛效仿,將類似的新式機型打入市場,例如著名的自由壓板印刷機(The Liberty)。為了杜絕這種仿制現(xiàn)象,戈登將1878年以前的模型和專利申請?zhí)峤唤o美國專利局。戈登充分借鑒了前人的想法,包括特雷德威爾和魯格斯,一生發(fā)明制造了幾十種印刷機,申請了多項專利。
最初,戈登印刷機是交由代理廠家來組裝和生產,直到19世紀中期,戈登的印刷機制造公司經營規(guī)模進入鼎盛時期,開始自主制造和生產印刷機。因此,他在美國羅得島州(The State of Rhode Island and Providence Plantations,USA)建立了一個車間,并于1872年在新澤西州拉韋市(Laway,New Jersey,USA)建立了自己的工廠。當戈登意識到自己的專利即將到期,許多制造商都在仿制他的富蘭克林老式印刷機(Franklin Old Style Press)的設計時,他向市場推出了新型富蘭克林印刷機,這臺印刷機在當年的年產量達600臺。戈登印刷機成為當時小尺寸印刷品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小型凸版印刷機類型,它們運行平穩(wěn),印刷速度快,印刷質量高,直到20世紀初,戈登印刷機都是許多印刷店的主力,有些甚至今天仍在使用。
戈登印刷機之所以獲得美國印刷界顯赫的地位,一方面是因為其印刷機的結構精良、便于操作,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創(chuàng)建了印刷機制造公司,申請了多項印刷機專利,大批量生產了此類印刷機,成功推廣到全世界。今天,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收藏的1865年制造的富蘭克林印刷機木制模型(圖10),模型整體尺寸為116.84×66.04×101.6cm,文物編號為GA.23274,登記號為296121,賬目編號為GA*23274(5)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Gordon Franklin Jobber,見https://americanhistory.si.edu/collections/search/object/nmah_1211841。。19世紀美國戈登印刷機的發(fā)明、改進時間整理如表2。
圖10 富蘭克林印刷機木制模型
注:戈登6、8、13、17號的專利編號有兩個,其中帶有“RE”字母表示再次發(fā)表。
圖11 戈登印刷機改進技術路線示意圖注:筆者自繪。
除了上述發(fā)明者們,還有一些美國發(fā)明者和制造商對小型凸版印刷機進行改進:此類印刷機大多繼承了戈登印刷機的動力方式與基本形制;同時在輸墨系統(tǒng)、收紙系統(tǒng)和印刷系統(tǒng)方面有著創(chuàng)新。下面根據(jù)美國專利庫記載的史料,按照時間順序一一說明。
19世紀40至50年代,發(fā)明者們在輸墨系統(tǒng)和收紙系統(tǒng)方面做出改進。西德尼·吉爾曼(Alonzo Gilman,1825—1979)于1844年發(fā)明的一臺吉爾曼卡片印刷機(Gilman’s Jobber)[27],是一臺自動上墨的壓印機,印版和壓板由肘桿連接在一起呈互相垂直的狀態(tài),分墨輥將油墨輸送到勻墨架上進行印刷,1846年到1873年由霍伊公司(R.Hoe &Company)生產。1850年,查爾斯·W·霍克斯(Charles W.Hawkes)發(fā)明了霍克斯獅子印刷機(Hawke’s Lion)[28]。七年后他又申請了魔法卡片印刷機(The Magic Card Press)的專利(專利號:US18812)[29],這是一臺半自動上墨的“蛤殼式”小型凸版印刷機,在印版下方裝有自動輸墨裝置。1856年,富蘭克林·L·貝利(Franklin L.Bailey)發(fā)明了一臺卡片印刷機(Bailey’s Card Press,專利號:US16109A)[30],在印版背后裝有旋轉式墨筒,兩個墨輥繞著滾筒循環(huán)轉動進行勻墨,還增加了急停裝置,霍伊公司于1860年購買了此項專利。同年,G.H.巴布科克(G.H.Babcock)改進了腳踏裝置,腳踏板帶動印版和墨筒向下運動將壓板拉至垂直狀態(tài),增加的砝碼起到平衡作用,兩個墨輥在固定滑槽中滑動完成勻墨和上墨過程,發(fā)明了卡片印刷機(Babcock’s Platen),最后申請了專利(專利號:US16263)[31]。威廉·W·克拉克森(William W.Clarkson,1811—1881)在1858年發(fā)明了一臺半自動喂紙的卡片印刷機(The Card Press,專利號:US20039A)[32],并在《科學美國人》雜志的辦公室進行了演示。
19世紀60至70年代,發(fā)明者們在印刷系統(tǒng)和收紙系統(tǒng)方面做出改進。1869年沃爾特·H·福布盧什(Walter H.Forbush)發(fā)明了一臺固定式印版的小型凸版印刷機(The Platen Jobbing Press,專利號:US86064A)[33]。這臺印刷機的印版呈垂直、固定狀態(tài),鉸鏈式壓板和勻墨盤相互平行。弗雷德里克·奧托·德格納(Frederick Otto Degener,1813—1873)是戈登的制圖員,于1872年發(fā)明了一臺“蛤殼式”小型凸版印刷機(The Clam-shell Platen,專利號:US127316A)[34]。這臺機器改進了壓印裝置,可提供足夠時間進行喂紙、收紙。1875年弗雷德里克.WM.格里菲斯(Frederick.WM.Griffith)和G.P.伯恩(Geo.P.Byrne)發(fā)明另外一種擁有扁平圓筒的“蛤殼式”小型凸版印刷機(The Clam-shell Platen,專利號:US168635)[35],印刷后的紙張可通過傳送帶自動輸送到下方的收紙臺上。
19世紀80至90年代,發(fā)明者們在輸墨系統(tǒng)、收紙系統(tǒng)和印刷系統(tǒng)方面均做出改進。1887年弗雷德里克·奧托·德格納發(fā)明了自由壓板印刷機(The Liberty),其機械原理與其他印刷機均不相同。壓印后,印版返回到起始位置,壓板不僅像富蘭克林印刷機那樣向后擺動,而且還圍繞水平軸旋轉,最后回到水平狀態(tài)。著墨輥隨著印版移動而運動,墨盤先經過墨輥再穿過印版,完成上墨過程。1898年,梅里特·蓋里(Merrit Gally,1838—1910)發(fā)明了環(huán)球壓板印刷機(The Universal)。這臺印刷機的壓印力大小是通過安裝在拉桿末端的偏心襯套裝置來調節(jié)的。與傳統(tǒng)的給墨裝置不同,油墨經由墨斗和滾筒輸送到多個著墨輥上,確保油墨可以穩(wěn)定而均勻地被涂抹到印版上。此類印刷機的整體框架較大,相比鉸鏈式印刷機的體量更大,印刷速度更慢,印刷成本也更高,但是它具有優(yōu)秀的勻墨能力,能夠印刷出墨色質量很高的印刷品([5],p90)。
19世紀小型凸版印刷機其他發(fā)明、改進時間整理如表3。至此,小型凸版印刷機的發(fā)明、改進工作在19世紀的美國告一段落。
通過系統(tǒng)梳理19世紀小型凸版印刷機在美國的發(fā)展歷史可以看出,19世紀初至19世紀70年代是美國小型凸版印刷機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時期。這一時期,也是美國工業(yè)化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整個社會發(fā)生巨大變革。在經濟方面,東北部地區(qū)工業(yè)化快速發(fā)展,工業(yè)取代了農業(yè)成為經濟的主要產業(yè)。借此契機,以戈登為代表的發(fā)明、改進者看到小型凸版印刷機在當時所具有的獨特優(yōu)勢,對結構不斷進行改良并提出專利申請,將自己署名的印刷機推向世界,為自己經營的印刷機制造公司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實現(xiàn)了小型凸版印刷技術的本土化,推動小型凸版印刷業(yè)在美國的快速發(fā)展。
這一時期,小型凸版印刷機的改進主要集中在小裝置的改良上,例如,改變印版和壓板的運動方式,改變勻墨裝置的形制,增加墨輥、滴管或墨鼓的半自動輸墨系統(tǒng),增添給墨和停墨控制的離合機構,增加夾紙彈簧、喂紙板、機械式喂紙裝置等。隨著小型凸版印刷機形制逐漸定型,陸續(xù)發(fā)展出配套的新字體印版。1834年求職信上的字體大約有34種不同的款式,到1870年,市場上有超過1000種不同的款式[36]。這種需求不僅提高了大眾審美,更推進了鑄字技術的進步,隨后鑄字機應運而生。除文字印刷品之外,精致的圖畫印刷品也為人們帶來生動形象的視覺感受。作為早期新聞的載體,“單張小報”或新聞信,對小范圍內的信息傳播與文化交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型凸版印刷機降低了小冊子和單張印刷品的單位成本,使其能夠批量生產,高質量的小型凸版印刷品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信息的媒介形式以及內容的個性化、多樣化。
從魯格斯印刷機、戈登印刷機,到自由壓板印刷機和環(huán)球壓板印刷機等,小型凸版印刷機不斷更新?lián)Q代,發(fā)展日新月異。大量設計制造和廣泛使用的各種小型凸版印刷機,鋪就了早期印刷機械的發(fā)展道路。盡管近代印刷史研究中描述小型凸版印刷機的筆墨寡淡,但它們在當時印刷業(yè)中卻是濃墨重彩的一筆。隨著商業(yè)、貿易、鐵路、船運和體育娛樂業(yè)的發(fā)展,小型凸版印刷品的種類和數(shù)量都在不斷增長,就像小農莊變成大城鎮(zhèn)、海邊漁村變成觀光勝地一樣,許多人經營的印刷作坊發(fā)展成了大公司([3],頁493)。雖然當前我國對機械化印刷技術、印刷工藝和印刷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關于歷史上的印刷機的研究還存在很大空間,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挖掘史料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