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琳 李新杰
項目化學習,成就高效課堂;項目化學習,留下精彩故事。項目化學習作為一種新興的學習形態(tài),日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關注。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翰林小學以“家國情懷、家園視域、家學傳承、家居生活、家長參與”課程文化為主導,建構了“翰林JIA學院”學校課程體系,打造4類“JIA課程”(“加課程、+課程、嘉課程、家課程”)。依托“生活教育”理念,以“教智融合背景下小學語文項目化學習”為課堂改革載體,統(tǒng)整學習內容,融合學習策略,催生新時代學習革命。
近年來,學校先后聚焦信息支撐探索“翻轉課堂”、聚焦深度學習探航“精教深學”、聚焦項目建構探尋“行走課程”、聚焦組塊設計探求“語文實踐”,追尋教智融合背景下“適合的教與學”的“語文+”項目化學習模式。
“語文+”項目化學習是基于語文的學科素養(yǎng),以統(tǒng)編本教材為主體,以跨學科整合為路徑,構建真實的驅動性任務,引導學生在以讀寫為本,多方位、多態(tài)勢并行的學習實踐中,解決一系列互相關聯(lián)問題的學習模式。學生在整體化學習中享有更多的學習自主性,融合相關的個體閱讀經驗(認知經驗),在多樣的學習實踐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這種項目化學習不是單純的活動,而是語文知識內化為能力的一種載體,是“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機發(fā)展,是語文實踐活動中另一類更貼近課文教學的整體探究,指向的是學生聽、說、讀、寫、思等能力的提升,指向的是“語用”。
基于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雙線組元”的特點,學校以“單元整體教學”和“項目化學習活動”為主要研究內容,聚焦“學會積累、學會閱讀、學會表達”,精心挖掘文本資源,對教學資源進行重組、整合、構建,融合聽說讀寫、思考、感悟等多種語文實踐活動方式,著力設計出聚焦語言實踐、發(fā)展學生思維、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單元整體教學范式和具有借鑒意義的語文項目化學習內容,致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挖掘文本,確立微項目主題
“語文+”項目化學習,是基于學科的學習,而文本是確立項目化學習主題的載體。例如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遨游漢字王國”,確立了“創(chuàng)意諧音大擂臺”的微項目研究主題;一年級上冊“走進四季”單元,結合生活確立了“尋找與觸摸秋天”等微項目研究主題。
歸類分析,單元統(tǒng)整
單元統(tǒng)整教學,是語文實踐活動中更貼近課文教學的探究方式。充分考慮教材單元編組的特點,確定學習項目主題,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能力。如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傳統(tǒng)文化”,確立了“傳統(tǒng)文化我傳承”學科項目主題;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家國情懷”和六年級上冊“魯迅單元”,確立了“走進魯迅筆下的悲劇人物”學科項目主題。
主題整合,學科融通
上海市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指出:“項目化學習,可以基于學科,在同一主題下,將各種學科的知識包容在一個問題的解決之中而進行?!睂W校開展了跨學科項目化學習,指向“兒童生活”議題。通過調查問卷、訪談、資料分析,尋找并開發(fā)當下兒童普遍感興趣的項目,根據項目的價值與資源設置制定培養(yǎng)目標。以“跨界融合”視角,打破學科間的界限,促使學生借助整合的項目學習獲得跨視角、跨維度、跨文化的知識積累和能力提升,讓學生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成為學習探究的對象與自由生長的課堂。
2021年暑假,翰林小學“‘小翰林的園林生活”項目化學習“霸屏”蘇城各大媒體。這一項目基于跨學科角度,通過線下走進園林、線上閱覽《720°云游園林》AR/VR課件及《春聯(lián)》《蘇州園林》等篇目,引領學生綜合運用語文、信息、美術等學科知識,繪制《園林游覽路線圖》、爭做“園林小導游”、帶上《園林里的漢字“奇遇”》學習單做“漢字考古”……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翰林小學以項目化學習為指導,基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學生學習為中心選擇教學內容,將相關學科內容加以整合,通過專題化設計和探究式學習,形成一系列新的課程結構,探尋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讓學生獲得跨維度的文化涵養(yǎng)和能力提升,實現了從學科課程到活動課程的聯(lián)結、從經驗課程到知識課程的轉變以及學習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校園到生活領域的融合,從而引領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