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雨,金龍濤,馬玉琴,王靜
(江蘇省鎮(zhèn)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01)
我國腦卒中發(fā)病率一直居高不下[1],在發(fā)病早期,許多患者存在睡眠節(jié)律障礙,表現(xiàn)為晝間嗜睡,夜間失眠,睡眠節(jié)律紊亂且睡眠質量嚴重下降,嚴重影響患者精神狀態(tài),增加護理難度,延長神經康復時間[2-5]。中醫(yī)學認為,人體之陰陽隨自然界晝夜的陰陽變化而相應變化,人的睡眠和覺醒有賴于衛(wèi)氣隨經脈流注的陰陽節(jié)律變化[6]?!鹅`樞·營衛(wèi)生會》曰:“營在脈中,衛(wèi)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huán)無端。衛(wèi)氣行于陰二十五度,行于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故曰:日中而陽隴為重陽,夜半而陰隴為重陰。故太陰主內,太陽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為晝夜。”又《靈樞·大惑論》曰:“……卒然多臥者,何氣使然?……邪氣留于上焦,上焦閉而不通……衛(wèi)氣久留于陰而不行,故卒然多臥焉?!贬樉闹委熕哒系K由來已久,且療效確切[7-10]。筆者用心腦共治針法對缺血性腦卒中睡眠節(jié)律障礙患者進行治療,并與口服苯二氮卓類藥物進行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研究病例來源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鎮(zhèn)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住院,且符合納入標準的缺血性腦卒中睡眠節(jié)律障礙患者60 例。遵循隨機原則,利用SPSS 25.0 軟件進行分組,先設隨機數(shù)種子12345,編碼1~60,產生60 個隨機數(shù),大小排序后,前30個為對照組,后30個為針刺組。本研究按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匹配1~60編碼,進入相應分組。觀察過程中脫落病例3 例,其中針刺組不能耐受針灸脫落1 例,對照組因出現(xiàn)精神癥狀??浦委熋撀?例,因骨折疼痛脫落1 例,最終納入統(tǒng)計分析的病例共57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鎮(zhèn)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批準號:201712)。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缺血性腦卒中參考《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11]制定;晝夜節(jié)律失調性睡眠-覺醒障礙(CRSWDs)診斷依據(jù)《睡眠障礙國際分類》(第3 版)診斷標準[12-13]制定,須滿足以下3 項:①睡眠-覺醒節(jié)律失調長期或反復發(fā)作,為內源性原因所致;②晝夜節(jié)律失調造成失眠或嗜睡,或兩者兼有;③睡眠-覺醒節(jié)律障礙導致有臨床意義的痛苦及損害。
①符合缺血性腦卒中及CRSWDs 診斷標準;②年齡60~95 歲;③阿森斯失眠量表評分為14~21 分;④NIHSS 評分為5~15 分[14];⑤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愿意加入本研究。
①卒中前即存在1 個月以上的睡眠節(jié)律障礙者;②診斷為焦慮癥抑郁癥或其他嚴重精神疾病者;③伴有心血管、肺、腎等其他器官或系統(tǒng)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④伴有咳嗽、疼痛、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不寧腿綜合征等病癥嚴重影響睡眠者。
1.5.1 剔除標準
①研究過程中依從性差者,不能按時接受治療,未完成整個療程;②研究過程中加用其他療法治療,影響療效評價者;③資料不全者。
1.5.2 中止標準
①研究過程中不能耐受針刺治療或出現(xiàn)其他嚴重并發(fā)癥,不宜繼續(xù)接受試驗者;②研究過程中癥狀持續(xù)惡化,經評估須接受其他治療,不適合繼續(xù)進行試驗者。
1.6.1 基礎治療
兩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yī)藥,批號:BJ50659、BJ46935)100 mg 與硫酸氫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藥業(yè),批號:B190265、B200156)75 mg,每日1 次,抗血小板聚集;尤瑞克林(廣東天普生化醫(yī)藥,批號:312006131、311904011)改善微循環(huán);根據(jù)所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具體情況,分別予降壓、降糖、調脂穩(wěn)斑塊等治療。
1.6.2 對照組
基礎治療加服苯二氮卓類藥物(艾司唑侖1 mg,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180512、20200320;阿普唑侖0.4 mg,江蘇恩華藥業(yè),批號:20180809、20190505),據(jù)臨床癥狀調整藥物劑量,睡前1 次,連續(xù)3周。遇住院天數(shù)不足的患者,隨訪至3周。
1.6.3 針刺組
針刺組采用心腦共治針法。主穴:取百會、四神聰、印堂、安眠(翳風穴和風池穴連線中點)、神門和內關。配穴:肝郁化火者加行間、俠溪,痰熱內擾者加內庭、豐隆,心脾兩虛者加足三里、三陰交,陰虛火旺加太溪、太沖,心虛膽怯者加心俞、膽俞。操作:患者取仰臥位,各腧穴處皮膚用泰爾碘常規(guī)消毒,采用直徑0.30 mm、長25 mm 無菌一次性針灸針(無錫佳健醫(yī)療器械公司),單手快速進針法進針。百會,向前平刺快速刺入帽狀腱膜下疏松結締組織;四神聰,針尖朝向百會平刺20 mm;印堂,針尖朝向鼻尖方向平刺15 mm;安眠穴,雙側取穴,直刺30 mm;神門,輪換取單側穴,直刺10 mm;內關,神門對側取單穴,直刺15 mm。以上主穴施平補平瀉針法。配穴虛證行捻轉補法,實證行捻轉瀉法。留針30 min,隔15 min行針1 次。每日上午治療1 次,周一至周五治療,共治療3 周。
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8)評分來評價患者晝間夜間睡眠情況;Epworth 嗜睡量表(ESS)來評價晝間嗜睡患者癥狀情況;對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進行記錄,并分析原因。
采用夜間睡眠時長并ESS減分率評定法[15-16]。治愈:夜間睡眠時長在6 h 以上,ESS 減分率≥70%;顯效:夜間睡眠時長較治療前增加3 h 以上,70% >ESS減分率≥50%;有效:夜間睡眠時長較治療前增加不足3 h,50% >ESS 減分率≥25%;無效:夜間睡眠時長無改善,ESS減分率<25%。
ESS 減分率(%)=(治療前ESS 評分-治療后ESS評分)/治療前ESS評分×100%
所有統(tǒng)計資料采用SPSS25.0 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描述統(tǒng)計資料時,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shù)(四分位間距)[M(QR)]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表示。根據(jù)數(shù)據(jù)的性質分別進行t檢驗、秩和檢驗或χ2檢驗,假設檢驗以α = 0.05(雙側)作為檢驗水準,檢驗結果以P<0.05 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針刺組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AIS-8 評分數(shù)據(jù)經正態(tài)性檢驗為非正態(tài),故采用中位數(shù)(四分位間距)[M(QR)]表示,兩組治療前(后)間及治療前后評分均采用秩和檢驗進行驗證。治療前兩組AIS-8 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兩組AIS-8 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針刺組評分與對照組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效果相當。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IS-8評分比較[xˉ±s,M(QR)]
因ESS 評分部分數(shù)據(jù)呈非正態(tài)分布,故采用秩和檢驗進行統(tǒng)計驗證。治療前兩組患者ESS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兩組ES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針刺組評分與對照組評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效果相當。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ESS 評分比較(±s)/M(QR)
表3 兩組治療前后ESS 評分比較(±s)/M(QR)
注:與治療前比較,aP <0.05;與對照組比較,bP >0.05。
組別針刺組對照組治療后9(4)ab 10(4)a例數(shù)29 28治療前18.58±2.21b 18.5(2)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針刺組有效率為96.55%,對照組為85.71%,但經秩和檢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療效相當。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總體療效比較[例(%)]
對照組出現(xiàn)3例不良反應。其中2例血壓波動,多次調整降壓方案后,病情趨于穩(wěn)定;1 例頭昏乏力,藥物劑量調整后癥狀緩解。針刺組出現(xiàn)1 例不良反應,為皮下血腫,位于安眠穴,予局部冷敷處理后緩解?;颊呔匆虼送顺鲅芯俊?/p>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腦卒中CRSWDs 與睡眠覺醒系統(tǒng)的解剖結構損害及功能障礙有關。有研究證實,睡眠覺醒節(jié)律障礙常見于皮質下區(qū)、丘腦、丘腦-中腦及腦橋被蓋部的卒中患者[17]。同時也與神經遞質或激素失衡有關,部分患者5-羥色胺、褪黑素、皮質醇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失去周期性規(guī)律[18-21]。部分腦卒中患者腦竅失養(yǎng),陽不入陰,擾亂心神而致失眠,而失眠又耗傷陰精,陰不攝陽,兩者病因病機相互影響,惡性循環(huán)不斷,加重病情。腦卒中病位在心、腦,與肝、腎密切相關,失眠病位在心,與肝、脾、腎密切相關,二者病位病機有著內在一致性[22]。腦竅損傷、心神逆亂為因,睡眠晝夜節(jié)律障礙為果。
所謂心腦共治針法,是針對腦卒中CRSWDs 腦竅損傷、心神逆亂的病因病機而主要采用與心腦關系密切的心經、心包經、督脈穴位進行針刺治療的一種方法。“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心為精神、意識、思維及情志活動的主導,主宰睡眠與覺醒。神門穴為心經之原穴,是寧心安神的首選要穴。內關穴為心包經之絡穴,又為八脈交會穴,具有開胸解郁,舒心調神功效。督脈為諸陽之總督,經脈從屬于腦,其分支“上貫心”,與心、腦關系最為密切。百會、印堂為督脈穴。百會位居于巔頂,為“三陽五會”之所,是通腦安神要穴;印堂為督脈在前額所過之處,有調神醒腦之功[23-24]。四神聰穴位于頭頂百會前后左右旁開各1寸,通督脈,調節(jié)一身之陽氣,還可以醒腦開竅、填精益髓、潛陽入陰。安眠穴為經外奇穴,安神定志,調和陰陽。
本試驗選擇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8)及Epworth 嗜睡量表(ESS)作為評定指標[25-26],覆蓋對晝夜睡眠狀況的觀察,更對晝間的嗜睡狀態(tài)予以重點關注,兩個量表的選擇,更接近卒中睡眠節(jié)律障礙疾病自身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試驗結果表明,心腦同治針法能顯著改善卒中患者睡眠節(jié)律障礙,改善患者晝間嗜睡狀態(tài)。對照組服用苯二氮卓類藥物,有頭昏嗜睡乏力等不良反應,又與其他藥物存在相互作用,增加臨床用藥風險,長期服用具成癮性。心腦同治針法規(guī)避臨床常規(guī)藥物療法的副作用,療效又與其相當,彰顯了針灸療法的優(yōu)勢。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觀察樣本只有最終的57 例,樣本量相對較少;觀察時間只有21 d,對疾病全貌的把握上可能存在偏差;評價指標采用的是主觀的量表評分,缺乏客觀的臨床療效評價體系。之后的研究需加大樣本量,延長觀察時間,引入客觀評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