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芳
【摘要】新課程改革仍在繼續(xù),改變小學教師的教學理念依舊是教育改革中的難點與重點,教師教學理念的偏差導致教學活動中存在些許的弊端,因此,教師在正確理念的引導下,開展恰當的教學活動,對于學生學科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小學數學活動課現狀展開探討,探究多種策略的有效開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景導入;教學活動策略
體現學科主題與內容都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核心,教師的教學活動應當將課本內容拓展到課外,而不是照本宣讀僅僅把課本內容從書內照搬到教學中,這樣既無法體現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也不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小學教師在課堂中只是輔助角色,學生才是主體,因此教師應當制定一套對于學生提升學習技能有極大幫助的方案,并將方案落實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一、小學教學活動的現狀
小學數學出現教學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小學生的心智還處于發(fā)展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在面對抽象化知識的時候缺乏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所以在教師進行授課時,學生的思維僅僅只是在跟著教師走,而教師也沒有給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機會,雖說教師在白板上也對課本進行很認真的講解,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只存在于白板上的內容,不會自主拓展知識面,教師也沒有進行課外拓展,長此以往,學生真正得到的知識便少之又少,導致學生對于數學科目為半懂狀態(tài),從而讓學生記憶的知識點更抽象化,這對教師教學效果有著極大的影響,并難以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數學學科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學生需要對知識進行不斷的鞏固與拓展,而小學學生其心智尚在發(fā)展階段,對于教學活動大多只是參與其中,而無法明白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真正目的,從而導致教師教學效果無法得到真正的體現,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因此受到一定的阻礙。
二、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的策略
(一)課堂活動的情景導入
數學是一門靈活的學習科目,其教學方式也應具有靈活性,因此數學活動課的展開就具有其特定意義,在進行數學活動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導入情景,例如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長度單位》在課程開展之前,讓學生提前準備好上課所需要的材料,隨后將學生進行分組練習課本中的習題,根據習題要求量課桌長度與寬度等,在此期間一定要保證每位學生都參與這項活動,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展開探討交流,給學生自我發(fā)揮的空間,并引導學生學會聆聽別人對問題的見解,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數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實踐,要使數學課堂生動有趣,就要以學生的心理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為出發(fā)點,后續(xù)通過一系列的課堂教學活動,吸引學生在課堂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能調動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與教師都能將自身的專長發(fā)揮到最大化。
(二)打好知識基礎,促成活動課順利開展
數學活動課的順利展開要以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為前提,要想進一步學習,基礎知識是不可或缺的條件,基礎知識與新知識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第六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第二節(jié)的筆算乘法中便驗證這一理念,如果一位數乘一位數不會計算,那么兩位數乘一位數便無法推出答案,在學生計算35*8這道計算題的時候,學生需要先將個位數的5與8相乘,再將十位數的3與8相乘,進而得出結果。所以基礎知識掌握度高,對于新知識的學習也就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倘若基礎知識不牢固,就不能運用數學的靈活性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無法提升,創(chuàng)新思維也得不到根本的發(fā)揮?;A知識就如同高樓的地基,地基不穩(wěn)固,房子隨時都有可能坍塌,如若穩(wěn)固這座高樓便可以保存很久。因此基礎知識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對基礎知識掌握度高的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拓展會相對容易,反之就會感覺到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數學活動課的時候提起對學生基礎知識的重視。
(三)開發(fā)學生智力,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數學活動課的開展目的是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實踐能力,小學數學的知識有著具體化這一特點,教師在傳授新知識時也要注意鞏固學生的舊知識,從而使學生能對拓展的新知識有更好地理解,學生對知識產生新的見解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才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使學生的智力得到開發(fā),因此,教師應把課堂教學中的主要目標設立成引導學生開發(fā)與提升其思維能力。例如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這一章,讓學生通過對比各個圖形以及計算面積達公式,使學生可以找出其中的計算規(guī)律,并聯(lián)系學過的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性質特點與周長等知識進行新舊知識的比較,從而使學生深刻理解周長與面積的不同之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fā),達到數學活動課的教育目的。
(四)合作學習,促進成長
數學活動課的開展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合作中促進自己知識的鞏固與能力的提升。因為小學生思考能力尚未得到很好的開發(fā),所以在小學課堂中學生缺乏對問題的獨立思考能力,這就需要教師采取正確的教學方式進行引導以便能很好地幫助學生跨越學習障礙。例如,在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將學生按座位分為四人小組,然后可以采取表演的方式進行課堂活動展示,兩名學生做顧客,兩名學生做售貨員,模擬購物場景來進行人民幣的使用,并可以進行多樣物品價格相加計算總價錢以及利用人民幣進行找零等活動。這種合作方式是以每位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極具參與感,也讓學生與學生之間有著足夠交流,對學生學習技能的提升起著極大的作用。總而言之,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能讓學生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學習成績,良好學習氛圍,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升的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從而保證數學活動課的有效開展。
三、結束語
對于有效開展小學數學活動課,教師的教學方式起著決定性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適當的導入情景,用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來制定教學策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學習,這樣既豐富教學內容又增加課堂趣味性,進而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能力,并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莉.關于提高小學數學活動課教學實效性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2):7-8.
[2]宋曉霞.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的有效開展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18):71.
[3]胡冬梅.對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有效開展路徑的研究[J].學周刊,2019(20):40.
[4]陳芹.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活動課教學[J].科普童話,2018(45):79.
(責任編輯:梁慧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