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梅,程 偉,郭佳鑫,姜曉琳,李 劍*
(1.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興參鎮(zhèn)綜合服務中心,撫松134523;2.集安人參研究所,集安134200)
種子由種皮、胚、胚乳和胚芽組成,由胚乳提供營養(yǎng)物質供胚芽生長發(fā)育。
分為形態(tài)后熟前期和形態(tài)后熟后期。形態(tài)后熟前期是使胚開長開口階段,形態(tài)后熟后期是長胚4mm以上長子葉和胚芽階段。
種子必須經(jīng)過休眠階段,低溫時間越長出苗率越高。90天以上休眠就和隔年籽一樣。
①貯存一年的人參種子生活力降低10%左右,兩年基本喪失生活力,貯存三年完全失去生活力;②成熟的人參種子比不飽滿的人參種子生活力強;③陰干的人參種子比暴曬干的人參種子生活力要強;④傷熱及發(fā)霉變質的人參種子生活力低;⑤高溫多濕環(huán)境下貯存的人參種子生活力降低;⑥卵種子(石籽)無生活力。
人參種子處理在我縣目前多采用常規(guī)方法(隔年籽),即采收后,貯存到次年5月底前進行處理,用于秋播或第3年春播。如果掌握了種子秋采春播催芽技術,既解決了參農(nóng)急需用種問題,能增加經(jīng)濟收入。
近幾年,由于部分發(fā)籽者沒有完全掌握人參種子催芽技術,要么發(fā)不開口;要么開了口播后不出苗,或者出了苗到秋天易全軍覆沒、凍壞、霉爛等。導致參農(nóng)不敢購買當年籽,而去購買隔年參籽,只為買個把握。但是隔年參籽胚乳營養(yǎng)消耗的多、病菌多、生長中易感病、出苗后成活率低,增加了人參的管理難度。當年參籽胚乳營養(yǎng)豐富、病菌少,人參生長比隔年籽的生長旺盛,也易于管理。只要掌握了參籽的催芽技術和經(jīng)驗,發(fā)好的當年參籽和優(yōu)質的隔年籽生長表現(xiàn)是一樣的。
優(yōu)質種子是發(fā)好當年參籽的關鍵,應選擇籽粒飽滿、大小均勻一致的參籽,或者用3.8mm的篩子篩選,小粒種子單獨進行處理。把選好的種子陰干或者放叉子上曬干,當胚有點收縮就可。1克赤霉素原劑兌80斤水于大盆中,把參籽放入盆中浸泡17個小時,撈出來放在叉子上稍晾干(以皮無水為度)。如果節(jié)氣早,在9月初發(fā)的參籽可不用赤霉素處理(因為赤霉素處理的參籽容易在高溫高濕情況下霉爛),能防止參籽異常開口、異常發(fā)芽和霉爛等。浸泡參籽時把漂浮的不飽滿參籽撈出,使用沉底的飽滿參籽催芽。
選過篩干凈的黃泥沙土,或者腐殖質土與過篩的干凈河沙按照1∶2的比例混拌均勻。再將參籽與過篩土按照1∶1.5的比例充分攪拌均勻,其濕度以用手一攥成團、一觸即開為度。
木箱高度以25cm為最佳,上下層籽的溫度一致。為防止漏籽可用塑料布包住木箱的內壁;箱底鋪一層編織袋。先放1cm配好的混合土,再裝拌好的種子。裝滿箱后,鋪一層細紗網(wǎng),再放5cm厚的沙土。
催芽成敗的關鍵在于控制溫度、濕度。為防雨防曬,箱上需搭設遮蔭棚。前期箱內溫度以18~20℃為宜。若溫度低,可在箱上扣塑料棚,需要經(jīng)常檢查混合土干濕情況?;旌贤撂珴窨煞隽罆?,不要曝曬和雨淋,以防參籽發(fā)霉;太干要及時噴灑干凈無雜質和油的水,以防爛籽。為使上下參籽干濕均勻、透氣良好,每隔10~12天應挪開紗網(wǎng)及沙土,上下翻倒參籽混合土一次,干的土用干凈的溫水調濕度。由于氣溫越來越低,直接在室內催芽,室內溫度應該用空調或暖氣等加熱設備保持適宜的溫度。50~60天以后,參籽開口率能達到80%~90%,至此完成了參籽的形態(tài)后熟前期。
為使胚繼續(xù)生長,在形態(tài)后熟后期進行變溫升濕處理,把溫度降到10~15℃、濕度比前期稍大一點,但不要太濕,避免參籽腐爛。這樣可加快參籽胚的生長。這階段應該特別注意避免高溫高濕而使參籽腐爛,需要每隔7天倒種一次。這樣經(jīng)過60天左右,參籽胚芽達到胚乳的三分之二,子葉和胚芽出齊。至此,參籽完成生理后熟。
當參籽開口率達到九成以上、成熟度達到85%以上,3~5天給胚芽緩慢降溫到5~10℃、濕度降到10%以下。再將參籽與混合土按1∶1的比例一起裝在編織袋里,留出三分之一空間,便于翻動參籽,扎緊袋口平放在地窖中用冰藏法或恒溫冷庫貯存。溫度控制在-1~5℃,最好是-1℃;濕度不要小于5%,以防參籽抽干而影響生活力。低溫處理時間在80天以上,這樣參籽出苗率最高。
舉例:9月15日~10月25日,參籽變形——眼看胚芽有拉絲和針鼻大小的胚芽,過7天就會有四分之一的參籽開口,再過半個月就會有三分之一的參籽開口,參籽的胚繼續(xù)生長,形態(tài)后熟60天。再過半個月就會有60%的參籽開口,參籽的胚生長較快。再過半個月,胚長到4mm時,參籽就會全部開口。次年1月30日貯存到5月1日,低溫處理90天,參籽完成生理后熟,具備發(fā)芽能力。
1.胚率不足:因為當胚達到胚乳長的40%~50%時,參籽即可開口(用赤霉素處理的參籽,依靠貯藏物質水解后產(chǎn)生膨壓使參籽開口,這是假開口現(xiàn)象。)胚長平均1.5mm,胚率20%~30%即開口;胚長小于0.86mm也有開口,這樣的參籽沒有完成形態(tài)后熟,也就是沒有達到參籽的成熟度,既使?jié)M足了生理后熟條件,也因種胚發(fā)育不足而不能完成生理后熟階段,播后不能出苗。那種認為參籽開口就具備萌發(fā)能力的說法是十分片面的。胚芽達到80%以上,只有滿足低溫條件,才能完成生理后熟,具備萌發(fā)能力。2.參籽生理后熟沒有完成,播種后也不能發(fā)芽出苗。3.參籽開口后貯藏條件不適當,如果遇到難以承受的低溫,會失去生活力而凍壞。芽尖凍壞(胚芽發(fā)紅或發(fā)黃)也不出苗。4.參籽在運輸或播種時發(fā)生了傷熱。5.這幾年,有些參戶為了防止參籽冒芽,進行晾曬催好芽的參籽。雖然參籽延緩了出芽,但是曬壞不少胚(即所說的傷熱),造成參籽出苗率低,出苗后易得猝倒病,或光長葉不長根,長半截根爛根,根呈紅褐色,后期死掉。6.除草劑殘留藥害,未休閑的農(nóng)田土殘留的除草劑會燒芽、斷芽或半截根無須現(xiàn)象。床面封閉藥2-4D丁酯大劑量使用,在低溫多雨條件下易出現(xiàn)種胚傷芽的藥害現(xiàn)象,導致胚芽拱不出土,或胚根扎不下根。7.倒春寒氣候影響,低溫高濕、雨后有雪、氣溫聚降、低溫寡照或日照不足,參籽出芽打螺旋,消耗營養(yǎng)出苗不齊。8.參籽播深了或鎮(zhèn)壓過實會出不齊苗、出不好苗。拱土期過長,參籽活力下降。參籽播種深度為3.5~4cm合理。9.種衣劑的選擇與使用不科學。種衣劑使用過量會燒壞參籽胚芽,胚芽拱不出土,胚根扎不下根。10.土壤春天現(xiàn)旋現(xiàn)播會透氣,出不好苗。11.上年參苗沒出齊的地塊,直接播種會因土壤板結而出不好苗,如果再旋土會因病菌泛濫而出不好苗。12.土壤干旱缺水時播種,參籽的胚芽、胚會曬壞,苗出不齊。13.凍成塊的參籽如果緩急了,播上易腐爛而不出苗。14.播籽后如果遇到高溫不及時遮蔭,會烙脖烙芽。15.秋天播種風險大,用赤霉素處理后的參籽因水份大而不抗凍,如遇到不正常天氣參籽易凍壞。16.大田地的鹽害和肥害處理不當,會造成參籽胚芽霉爛。17.地下害蟲未處理好,出現(xiàn)蟲害,會有啃食折苗現(xiàn)象。18.參籽播種后如遇旱天,未及時在參床上面蓋草或灌水。如春旱播籽后不應該先覆參膜,應該先蓋遮蔭網(wǎng),接幾次雨后再覆參膜。這樣播后的參籽易整齊出苗,且出苗率高。
試驗證明:1.種子開口后,變溫有利于種胚生長發(fā)育;2.受屈的參籽(如在水中浸泡時間過長,或在冷庫中存放時間長了等)在高溫土干時易酥殼、脫殼;3.形態(tài)后熟前期溫度控制在20℃,參籽開口率高且種皮不變色。如果溫度超過25℃則易爛籽且種皮變色。土壤濕度掌握好,參籽開口快、開口率高;4.生理休眠低溫處理環(huán)節(jié)技術性強、風險大,把握好溫濕度很重要。溫度過低易凍壞芽胚,濕度過大易凍坨,容易發(fā)芽不利于播種。
經(jīng)過30余年的參籽催芽和種植管理出苗率調查,只有真正了解參籽催芽每一環(huán)節(jié),才能掌握人參種子秋采春播催芽技術和了解參籽播后不出苗原因,才能做到苗齊苗壯,達到豐產(chǎn)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