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要求高等學校應支持圖書館有計劃地開展學術研究、發(fā)表研究成果,圖書館應鼓勵館員申報各級各類科研項目。我國已有20余所圖書館擁有圖書情報學博碩士學位點,這一數量仍在攀升。無論是承擔學科建設重任,還是服務于教學科研,圖書館員都在以通行的學術話語和范式體系開展學術研究,為講好中國圖書館故事提供數據支撐。然而,當前缺乏一個具有對標基準、客觀透明、同行認可、符合圖書館實務界特色的研究力評價體系。為此,圖書館學術評價課題組(以下簡稱“課題組”)從2021年開始推出完全基于公開數據的圖書館學術競爭力指數(Competencies for Academic Librarians,CAL),使用最能反映圖書館學術水準的量化指標,致力于客觀呈現(xiàn)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各類型圖書館的研究力水平和全球位置。
圖書館學術研究測度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維度:期刊論文、研究項目、人才培養(yǎng)、師德師風。其中,期刊論文的質量及數量,特別是同行公認的國內外頂尖期刊的發(fā)表量是最核心的量化元指標;研究項目同樣是關鍵的學術評議依據;人才培養(yǎng)是圖書館承擔學科建設的重要參考標準;師德師風是完善學術評價標準、破除“五唯”的著力點。圖書館學術競爭力指數分為《圖書館學術能力排名》《圖書館學者學術活躍度排名》兩輯,以分別突出機構和作者層面的學術貢獻度。
評價體系有如下特點:第一,采用期刊+作者綜合權重的方式,將核心期刊類別和作者署名順序細分,并引入合著者貢獻分配模型;第二,人工對異構分散的各類研究計劃進行聚合和認領,突出圖書館的特色與地位;第三,構建領域知識本體,對作者和機構署名采取實體消歧和語義鏈接,保證成果歸屬的準確性。
從評價結果來看,測度模型表現(xiàn)穩(wěn)健,外審專家給予肯定。報告發(fā)布后引發(fā)熱議,40余家官方媒體進行報道,超過半數的上榜學者提出出具入選證書的需求。要強調的是,任何學術評價均有不足之處。該評價體系著力于圖情領域的發(fā)表面向,指標賦權以專家咨詢?yōu)橹?,在機構及學者層面的指標考量上也略有不同,如是否要采用國際上更加通用的Scopus數據庫、引用次數的納入、通信作者的單獨考量、碩博學位點權重,這些或多或少存有一定爭議,課題組將繼續(xù)優(yōu)化評鑒指標,使之更客觀、全面、精準和權威。
致謝
感謝華東師范大學調查與數據中心許鑫教授、中山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陳濤副教授、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張郁蔚教授在評價體系的指標模型設計、數據量化分析、合著者貢獻優(yōu)化等方面的費心評議和實際貢獻,以及匿名審查人悉心審閱,謹致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