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孔子的治國理念簡析

2022-02-08 15:13歐陽禎人
跨世紀(jì) 2022年4期
關(guān)鍵詞:為政者治國老百姓

歐陽禎人

儒家在中國思想史上以關(guān)注治國理政而凸顯其思想特色,儒家思想經(jīng)典代表性著作《論語》,蘊(yùn)含著豐富的治國理政智慧,可以從五個方面進(jìn)行簡析。

一、為政以德

孔子的治國理念其實是要建構(gòu)賢人政治與精英政治,即“垂裳而天下治,篤恭而天下平”。先秦儒家的這種政治理想,其實深刻涵化了老子“無為而無不為”思想。先秦時期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并不像后世表現(xiàn)出來的那么獨立、對立,它們彼此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儒家思想中“垂裳而天下治,篤恭而天下平”,具有老子思想的背景與影響,或者說是孔子涵化了老子“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和管理藝術(shù)?!墩撜Z·為政》中有“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1]5346,為政者如果是有德行的人,大家就會環(huán)繞、拱衛(wèi)著他?!墩撜Z·顏淵》中,當(dāng)季康子問孔子怎么治理國家時,孔子回答:“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保?]5439“孰敢不正”既包含了國家各層級的官僚,也包含了各層面的社會成員,這是一種為政以德的思想模式。

《大學(xué)》曰:“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jī)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保?]3639這是為政以德思想的具體展開,說得最為直接和具體,這里特別說到堯、舜率天下以仁,則民從之。但是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堯、舜之民是仁義之民,桀、紂之民當(dāng)然就是殘暴之民了,其原因是“率天下以仁”與“率天下以暴”的不同?!皺C(jī)”即國家管理的關(guān)鍵所在。在先秦儒家看來:“一言僨事,一人定國?!睂τ趪?,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確實太重要了?!洞髮W(xué)》還專門講,君子求諸己而后求諸人,自己若做到了,然后再去要求別人。自己都沒有做到,怎么能去要求別人呢?《大學(xué)》講道:“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薄八 敝v的是一種恕道,恕道不僅是說表率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包容不同,包容那些和自己不一樣的。其所謂“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主張充分認(rèn)識到別人的不同,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不能和自己不一樣就全盤否定。為政者一定要有胸懷,厚德載物、海納百川,只有這樣才能夠喻諸人。《大學(xué)》中“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極為深刻,如果我們沒有寬容別人,沒有悲憫之心,別人是不可能接受的。即便在現(xiàn)代社會,這一政治理念依然非常深刻。無論是做人,還是制度建設(shè),都必須建立在對人尊重的基礎(chǔ)之上,否則無法曉喻人與教化人。

在《論語》中孔子提倡“為政以德”,并不僅是為政者應(yīng)該怎么做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將其關(guān)注點放在老百姓的物質(zhì)生活與精神生活層面。對于人之所以為人的目的,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等問題,《論語》都進(jìn)行了回答?!墩撜Z·為政》有這樣的一段話:“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1]5346這段文字中很精妙,詮釋起來有較為豐富的內(nèi)涵。如果僅用政治制度或者刑法治理國家的話,那么老百姓就會“免而無恥”。雖然老百姓沒有受到刑罰的制裁,但內(nèi)心一直想鉆法律的空子,這會導(dǎo)致畸形人格,內(nèi)外不一致,會淪為無恥。在孔子看來,一種良好的政治體制應(yīng)該拯救每個人的心靈,讓老百姓活得空明澄澈,活得有尊嚴(yán),合內(nèi)外之道,成人成己,這是社會誠信、人生幸福的前提。

于是,孔子提出了新的道路,即“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1]5346。“道之以德”中的“德”可以理解為“明明德”?!洞蟠鞫Y記》里面講,禮有三本即天地、先祖、君師。所以,按照學(xué)者郭齊勇的觀點,這種禮是一種信仰,是一種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人之所以為人的標(biāo)志①。禮是一種與生俱來并與我們生死相伴的精神家園。“有恥且格”中的“恥”指“行己有恥”,是指自己有反省的精神,具有自我反省與懺悔的能力,因為我們有七情六欲、血氣心知。每個人都會犯一些看得見與看不見的錯誤,這很正常,關(guān)鍵是犯了錯誤以后要能改正錯誤,才叫作有恥。中國文化是一種恥感文化,是一種反省的文化,是一種追求圣潔的文化,其主張捫心自問“反求諸己”。只有建立在反省基礎(chǔ)之上進(jìn)行懺悔的人生,才是更有價值的人生。無論是東方的孔子還是西方的蘇格拉底,都主張這樣的思想。

“有恥且格”中的“格”至少有兩種意思。從訓(xùn)詁學(xué)角度講,鄭玄、朱熹都把這個“格”字解釋為“來”,楊伯峻也把這個“格”字解釋為“來”②。董平曾經(jīng)專門做文獻(xiàn)整理,將“格”解釋為人的一種獨立意志與獨立精神,將“格”字解釋為人的獨立性,有非常獨到的地方。他還認(rèn)為,這是建立在道德基礎(chǔ)即明明德基礎(chǔ)之上,對自我言行與禮儀的約束③。人不斷追求圣潔之境,進(jìn)行自我反省,不斷完善自己,自然就是頂天立地的,這其實是孔曾思孟思想的根本。在先秦時期的各種經(jīng)典當(dāng)中,可以找到大量材料支撐。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的政治體制,提倡的是“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1]3635。“絜矩之道”就是講德、恕,講彼此之間的尊重。也就是說,不能利用自己占據(jù)的社會資源巧取豪奪,而是要“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絜矩之道”[1]3635。所謂“德”從政治操作體系上來講,就是絜矩之道。其實《大學(xué)》后半部分中的很多內(nèi)容,大多以絜矩之道作為論證基礎(chǔ)或前提?!暗隆敝溉伺c人之間彼此禮讓和尊重,不僅是財富層面的尊重,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彼此尊重。這樣的思想其實“先圣后圣,其揆一也”,是所謂為政以德的基礎(chǔ)。

“為政以德”是否僅是“垂裳而天下治,篤恭而天下平”,只限于政治的平穩(wěn)過渡?其實不然,孔子有自己的深意?!洞髮W(xué)》曰:“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nèi)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保?]3635這段話表面上看只是論述德與財之間的關(guān)系,但反復(fù)讀后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首先講到“先慎乎德”,有土、有財、有用,首先要有德。因為有了德以后就有人,進(jìn)而就會有土,而后有財,然后有用。但是接下來講,“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nèi)末,爭民施奪”[1]3635?!巴獗緝?nèi)末”,如果把道德修養(yǎng)放到外面,而把財富獲得視為內(nèi)在的需求,就會和老百姓爭財產(chǎn),導(dǎo)致掠奪與反掠奪。這樣不僅造成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等問題,更重要的是老百姓會變得視財如命,上下交爭利,人心不穩(wěn),導(dǎo)致國家進(jìn)入動蕩狀態(tài),社會只能依靠武力維持安定。“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保?]3635為政者心里想的,就應(yīng)該如其所說,而如其所說的就應(yīng)該和自己的行動統(tǒng)一起來,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否則,老百姓就會奮起反抗,“悖而入”并非好事。如果通過巧取豪奪或貪污腐敗等手段獲取財富,甚或通過與民爭利獲取財富,最終都會以不正常的途徑將這些錢財用在錯誤的事務(wù)上?!柏涖6搿辈粌H掠奪了百姓,毒害了社會,最后終究會害了自己。

為政以德的真正目的是讓我們做頂天立地的人,做有“明明德”的人。季康子問孔子:“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1]5348孔子回答:“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保?]3631這是由為政者的“莊”引發(fā)了老百姓的“敬”,由為政者的“孝慈”引發(fā)了老百姓的“忠”,由為政者的“舉善而教不能”引發(fā)了老百姓的“勸”。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為了老百姓能夠敬、忠、勸,要做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除舊布新,做新民,這才是政治目標(biāo)。

《大學(xué)》講道:“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保?]3631這里的“大學(xué)”是指“大人之學(xué)”,“大人”必須做到“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能夠做“大人”的必須“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只有近道的人才能夠擔(dān)任“大人”角色,要做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這里的“得”是指“得道”,是孔子對為政者提出的正面要求,是為政以德中人事方面的基礎(chǔ)。

二、思無邪

孔子對于國家為政者具有較高要求,《論語·為政》中“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講的是為政以德的總方針。第二章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1]5346講的是《詩經(jīng)》,思無邪。第三章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敝饕U釋一種特殊的政治體制,其形態(tài)以及最后效果。接下來第四章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保?]5346《論語·為政》本來主要講為政,為什么會在第二章將“《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放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地方呢?《論語》的邏輯結(jié)構(gòu)這樣安排,肯定有特殊的意味。《論語·為政》中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放在“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后,毫無疑問,第二章是對第一章“為政以德”中“德”字的詮釋。什么是“為政以德”的“德”?即“思無邪”。

中國美學(xué)史、藝術(shù)理論史、文藝?yán)碚撌?、文學(xué)史等都涉及該部分內(nèi)容,如果從《論語》治理思想的角度理解這一章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其目的不是為了講《詩經(jīng)》,更不是講《詩經(jīng)》的內(nèi)容或者藝術(shù)形式,而是講“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講的是為政者應(yīng)該達(dá)到的精神境界?!盁o邪”即人之所以為人的純真而自然的情感??鬃铀^“無邪”并不是一塵不染的意思,更不是不食人間煙火,裝腔作勢,一副道學(xué)氣。從這個角度來講,后代的理學(xué)、心學(xué)根本無法企及孔子的思想境界??鬃痈鼘ⅰ芭d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內(nèi)容作為要求提出,“成于樂”主張以音樂涵養(yǎng)人的性情,毫無疑問是針對為政者而言的。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無邪就是正,指為政者的精神狀態(tài)。孔子在《論語》中多次有意無意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式、不同境遇,大量講到藝術(shù)審美,將個人精神世界的構(gòu)建訴諸藝術(shù)世界,這種理想精神境界的建設(shè)與眾不同,這就叫思無邪?!傲⒂诙Y”即視聽言動,“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把自己管起來,要有自律?!俺捎跇贰本褪浅删陀谧约旱囊环N情感世界?!俺捎跇贰敝敢环N藝術(shù)情懷,要培養(yǎng)藝術(shù)欣賞能力,能夠感受到大自然與藝術(shù)世界中的美,并以其凈化自己,這是孔子對人步入圣潔之境的要求。“成于樂”是孔子對人的呼喚,更是對政治的呼喚,尤其是對為政者的期望?!墩撜Z·述而》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保?]5390“游”是一種對于精神自由的審美,像《莊子》中“游”的深遠(yuǎn)意境?!八嚒庇辛嚕簿褪嵌Y、樂、射、御、書、數(shù),也包含了人類的藝術(shù)世界,更重要的是我們對藝術(shù)高于生活的塑造。中國古代文人能夠且也善于將自己平凡的生活藝術(shù)化,當(dāng)代人的生活狀態(tài)難以達(dá)到古人的藝術(shù)境界,值得反省。

《論語》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孔子發(fā)出“吾與點也”感慨的這段對話,將子路、冉有、公西華等人關(guān)于國家管理的內(nèi)容排除了,在其語境中的孔子好像已經(jīng)不考慮政治管理方面的事務(wù)了,而更需要審美與自我凈化。換言之,孔子并不推崇具體的、制度化的國家管理,而是推崇這種人的自我覺醒和自我凈化。自我凈化來自為政者“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塑造,來自全社會對藝術(shù)境界的自覺欣賞。這當(dāng)然是一種理想的境界,但不是沒有可能。通過藝術(shù)凈化達(dá)到社會治理層面的安定、穩(wěn)定與平安、和諧,當(dāng)然是非常美好的理想。

《三國演義》中劉、關(guān)、張三顧茅廬,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但看到的卻是山清水秀、松篁交翠、鳥語花香,老百姓一邊種地一邊唱歌,勾勒出儒家的理想世界。王陽明在貴州龍場度過了一段艱難時光,他在這里不僅解決了生活問題,還給周邊的老百姓上課。王陽明深刻體悟到孔子的政治理念,從審美的角度入手教化社會??鬃犹岢藘?nèi)在的圣潔是“思無邪”,無論是官員還是老百姓,都把生活的境界確立在“吾與點也”的審美境界上,永遠(yuǎn)不可能被替代。因為他借助藝術(shù)審美,找到了人之所以為人的基點。

三、舉直錯諸枉

孔子提倡的治國理念是“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兩者之間有一種張力,沒有前者就不可能有后者,也正因為有了后者,前者就有了可能。《論語》中魯哀公問孔子:“何為則民服?”[1]5348孔子回答:“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1]5348在國家治理中要將道德品質(zhì)正直、為人正派且工作能力強(qiáng)的人,選拔到領(lǐng)導(dǎo)崗位上去,讓其領(lǐng)導(dǎo)那些道德品質(zhì)不好、能力又很差的人。只有這樣,老百姓才能夠心服口服。如果選拔任用能力很差、道德品質(zhì)敗壞的人,老百姓就不服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似乎社會上表面風(fēng)平浪靜,實際上亂象叢生??鬃酉M鐣系膬?yōu)秀人才都能夠得到選拔重用,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夠走上正道。如果不是這樣,就像孟子所謂“上無禮,下無學(xué),賊民興,喪無日矣”[1]5910,“朝不信道,工不信度”[1]3635-3636,會導(dǎo)致國家治理機(jī)制陷入混亂。

《大學(xué)》在這個問題上有深度的思考:“《尚書·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郎苿t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秦誓曰:‘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保?]3635-3636這段文字講得非常深刻,力透紙背。在選拔為政者的時候,如果不能夠讓優(yōu)秀的人得到提拔與重用,會直接影響國家未來發(fā)展的命運(yùn)。《尚書·康誥》言:“惟命不于常?!边@個世界上沒有永恒的天命,如果我們行善就可以得到,如果沒有行善就得不到。這里引用《楚書》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還引用舅犯與秦誓的話,闡述如何將善留住?!冻分杏小俺鵁o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所說,我們流亡的人也沒有什么寶,以仁親為寶;再下來就用了秦誓的一段話,如果有一個大臣“斷斷兮無他技”,可是心胸開闊,對所有人都能夠包容,對待有超常文才的圣德之人,像自己擁有一樣,就可以讓老百姓及世代子孫都能夠受到保護(hù),使得國家有更好的前途。與此相反,如果國家的重臣看到德才兼?zhèn)涞娜水a(chǎn)生嫉妒與厭惡,想盡辦法去陷害或者故意設(shè)置各種障礙,使其才能不能得到施展,國家就會很危險。

儒家經(jīng)典《大學(xué)》中的觀點認(rèn)為,如果不選舉優(yōu)秀的人參與國家治理,勢必導(dǎo)致國家走向衰落。“惟命不于?!?,天命不一定在你身上,只有選拔優(yōu)秀的人才,國家才能繁榮昌盛,老百姓才能獲得國家保護(hù),否則就危險了。任何時候,為政者的選拔任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大學(xué)》在這個方面有著深度論述,就人才的選拔闡明了:為什么選?怎么選?由誰來選?當(dāng)然是賢人選賢人?,F(xiàn)在看來,如果要達(dá)到這樣的一種狀態(tài),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孔子所處的時代,此類為政者選拔與任用的制度是能夠施行的。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1]538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5436在《論語》中,像這的觀點說了很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5449,這里的“和”并不是現(xiàn)在所謂的和諧,而是“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2]117,“以他平他謂之和”。所以“和”是一種含容了不同意見的中和平衡,它是中庸的“中”。但是“同”指的專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里有:“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保?]5348“攻”是學(xué)習(xí)的意思,不能把“攻乎異端”的“攻”說成向異端發(fā)起猛烈的進(jìn)攻,然后“斯害也已”。因為今文的解釋,一定是“以經(jīng)解經(jīng)”,必須把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與“攻乎異端,斯害也已”統(tǒng)一起來。

從這個角度來講,依然可以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種顯示人與人在不同政治觀點上能夠彼此尊重、包容的內(nèi)容,納入“絜矩之道”中來?!洞髮W(xué)》曰:“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保?]3635這就是“絜矩之道”,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禮儀規(guī)范,絜就是指尺度,矩就是指畫方形的曲尺。所以,這里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問題,是一種禮,也是一種禮儀的狀態(tài)?!洞髮W(xué)》中“所惡于上,毋以使下”,即上面的人用了非禮的、不正確的方式來對付你,而你感到很厭惡。既然你厭惡,你就不能夠用上面人對付你的辦法來對付你的下級。其實絜矩之道只是講禮,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彼此尊重、換位思考?!八鶒河谙?,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絜矩之道?!保?]3635在這里,要看到一種難得的人與人之間彼此尊重的觀念。從現(xiàn)代政治學(xué)角度來講,絜矩之道可以和世界上最先進(jìn)的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的關(guān)系準(zhǔn)則相媲美?!墩撜Z》中有“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從表面上看只是孔子對個人提出的要求,其實在這里孔子不僅說明了應(yīng)該怎樣做人,而且涉及國家、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原則。我們不要異想天開,不要固步自封,更不要以自我為中心,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天命,都有不可替代性,都是一個獨立的自我。只要每個人走正道,都是明明德的結(jié)果,而不能將別人不放在眼里。這個世界并不屬于哪一個人,要學(xué)會換位思考,如果站在對方位置思考問題,一切都發(fā)生了變化??鬃又v的“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僅是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根據(jù),而且也是每個人得以發(fā)展的前提,可以進(jìn)行深入研究與討論。

《大學(xué)》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保?]3635老百姓喜歡的,我們就喜歡,老百姓厭惡的,我們就厭惡,只有這種人才能夠去管理這個國家。這個論斷需要換位思考,一定要在絜矩之道的基礎(chǔ)之上,才有可能去做好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那誰能好,誰能惡?唯仁者能好之,唯仁者能惡之。沒有真正的慈愛之心,沒有真正的絜矩之道的人,他是不知道好之,也不知道惡之的。這需要悲憫之心,這里面的彈性很大,其現(xiàn)代詮釋空間也非常大?!吨芤住吩唬骸胺虼笕苏?,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保?]30其實,這也就是將絜矩之道推而廣之的結(jié)果,它涉及天地萬物一體之仁的問題,涉及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整個世界方方面面都值得換位思考。只有這樣,世界才有可能實現(xiàn)天人合一,才能夠成為一個人與人、人與物、人與天地之間彼此包容、彼此相愛的世界。

當(dāng)然,也許在有的人看來,這是一種不合時宜、過時的政治理想,其實它也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試金石”和思想武器。天人合一理念是人類文明的精華,闡明了天人合一世界的本質(zhì),孔子的這種治國方略,具有重要時代價值。

五、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孔子的治國理念依托于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zhì),要在尊重人的前提下,使人性徹底得到解放。只有這樣,國家的治理才是合乎人本質(zhì)的有效管理?!墩撜Z·為政》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保?]5346為什么要把這樣的一段話放在《論語·為政》的第四章呢?它講的是社會治理的目的是更有利于人的發(fā)展。因為是堯、舜之民,就是仁義之民。老百姓生活的內(nèi)容包括自我成長,國家治理的過程是助推每個人不斷成長、發(fā)展、提升的過程。只有在“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的狀態(tài)下,老百姓自己才有可能“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是孔子談?wù)撟约菏窃趺磳W(xué)習(xí)的?!墩撜Z》的編纂者利用了孔子這樣一段話,解釋一個人如何在理想的社會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1]5392。只有在這種“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的狀態(tài)下才能實現(xiàn)。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是否需要在孔子所希望的理想狀態(tài)下才能實現(xiàn)?當(dāng)然不是??鬃訉W(xué)習(xí)刻苦勤奮,非常人能夠企及?!墩撜Z·憲問》:“子曰:‘莫我知也夫?!迂曉唬骸螢槠淠右玻俊釉唬骸安辉固?,不尤人,下學(xué)而上達(dá),知我者其天乎!’”[1]5459孔子認(rèn)為人之所以為人,不能夠離開天的圣潔。正是由于有了天的圣潔,他才能去“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才能“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1]5392。而能夠做到這一點,源于一個人的高度自覺。人的這種高度自覺不僅來自社會環(huán)境包括家庭教育,也來自人之所以為人的悲天憫人情懷和寬闊胸襟。

《孟子》講:“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保?]5894“居天下之廣居”講的是仁,“立天下之正位”講的是禮,“行天下之大道”講的是義?!暗弥?,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5894這種人雖然在當(dāng)前時代已經(jīng)越來越少,但作為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內(nèi)容來說,它確實指出了建構(gòu)人類精神家園的方向。作為一種政治理想而言,國家怎樣才能將人之所以為人這樣一種“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狀態(tài)教化出來、培養(yǎng)出來?《大學(xué)》曰:“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保?]3635社會政治環(huán)境還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國家藏富于民,民眾就會團(tuán)結(jié)一致,就容易培養(yǎng)起美德。相反,上下交爭利,道德修養(yǎng)不被重視,把財產(chǎn)獲得看成非常重要的事情,本末倒置,容易出現(xiàn)陽奉陰違、巧取豪奪、黑白顛倒等狀況。

《論語》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1]5335孔子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一生,更是萬物皆備于我、至大至剛的一生。用孟子的話來講,是“善、信、美、大、圣、神”,圓滿自足的一生。對于孔子這樣的先知先覺者,他的一生是探索人性根本問題的一生?!墩撜Z》《孟子》《大學(xué)》《中庸》等經(jīng)典奠定了先秦儒學(xué)中政治哲學(xué)關(guān)于對人性討論的理論基礎(chǔ)。《禮記·禮運(yùn)》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保?]3062這段文字雖然沒有系統(tǒng)講治國理念,但也足以概括孔子的深度思考:一是要有公正的人才選拔任用制度;二是必須建立起厚道、誠信的社會關(guān)系;三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四是百姓能夠安居樂業(yè),道德水平較高;五是物質(zhì)極大豐富,能夠做到按需分配;六是社會極其安定,沒有犯罪行為,夜不閉戶;七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為政者更需要提升自身的素養(yǎng)與能力。

總之,孔子的治國理念非常偉大,因為其治國理念的核心是尊重人本身??鬃訌膩矶际前讶酥詾槿说男叛觥r值當(dāng)作治理國家的目的,而不是工具??鬃拥闹螄砟钫J(rèn)為要尊重百姓及其情感,明確提出要藏富于民??鬃邮冀K都在致力于主張建設(shè)誠信社會,沒有誠信作為前提,國家治理猶如空中樓閣??鬃又螄砟畹暮诵氖恰耙缘轮螄?,應(yīng)該為當(dāng)代治國理政及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提供有益啟迪。在孔子所處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jì)時代,這樣的理念是可以起到積極作用的。到了21世紀(jì)的今天,僅靠以德治國是不夠的,還需要依法治國。

注釋

①參見郭齊勇:《從小康到大同:人類命運(yùn)共同體——以〈禮記·禮運(yùn)〉為中心的討論》,《中華孔學(xué)》2020年第2期。②鄭玄:“格,來也?!币娙钤?蹋骸妒?jīng)注疏》,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3631 頁。朱熹:“格,至也?!币娭祆渥骸端臅戮浼ⅰ?,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4頁。見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9年版。③董平:《主體性的自我澄明:論王陽明“致良知”說》,《中國哲學(xué)史》2020年第1 期。

猜你喜歡
為政者治國老百姓
排列問題中的順序處理
巍治國藝術(shù)作品欣賞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政德建設(shè)的特點及現(xiàn)代啟示
修之于身:為政者的成功基石
——老子論官德修養(yǎng)
搬遷后,老百姓能否快樂起來?
老百姓的微笑
老百姓的話
要讓老百姓真正受益
略論古齊國的治國之道
“大學(xué)之道”對當(dāng)代“為政之道”的啟示
菏泽市| 朔州市| 蒙自县| 富川| 宝鸡市| 宁德市| 保亭| 建湖县| 渭源县| 义乌市| 罗定市| 怀仁县| 汉寿县| 玉龙| 太白县| 达孜县| 长寿区| 剑河县| 威远县| 漯河市| 屏南县| 阳春市| 丰顺县| 石狮市| 江西省| 双鸭山市| 浮山县| 锦屏县| 虎林市| 镇原县| 射阳县| 高台县| 四平市| 丹寨县| 古浪县| 铜鼓县| 札达县| 沙田区| 张家川| 剑川县| 安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