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曉宇
(遼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遼寧遼陽 111000)
血凝試驗在臨床檢驗中屬于常用的檢驗工作,主要內容有2類,一類為抗凝血,另一類為止凝血,是機體處于正常狀態(tài)下時的止血與凝血[1]。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是保證臨床診斷與治療的基礎,但是血凝試驗的影響因素如采集方式及患者自身等,對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會有一定影響。故需對血凝試驗檢測結果的影響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2]。為分析影響血凝試驗檢測結果質量的相關因素與改善措施,本文開展研究,對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血漿纖維蛋白原進行分析,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選擇2018年3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肝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并選擇同期參與健康體檢的76名人員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40例,女30例,平均年齡(43.63±3.45)歲;對照組中,男43例,女33例,平均年齡(44.35±3.26)歲。2組人員的性別等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在2組患者的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靜脈血3 ml,用枸櫞酸鈉予以抗凝處理,濃度為109 mmoL/L,即在每1.8 ml血液中添加0.2 ml枸櫞酸鈉;保證血液標本和抗凝劑比例為9∶1,轉速為3 000 r/min,離心處理10 min;用自動血凝分析儀予以血凝檢測。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時間、血漿纖維蛋白原。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t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血酶原時間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多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凝血酶原時間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s,s)
表1 凝血酶原時間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s,s)
?
觀察組的凝血酶時間明顯多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血漿纖維蛋白原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凝血酶時間與血漿纖維蛋白原(±s)
表2 凝血酶時間與血漿纖維蛋白原(±s)
?
多數(shù)研究認為,影響血凝試驗檢測結果質量的因素有很多種,一般認為和人為操作、試驗材料等有直接聯(lián)系。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血酶原時間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多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凝血酶時間明顯多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血漿纖維蛋白原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說明當患者自身患有肝病時,機體內嚴重缺乏維生素K,或其合成不充分,對血漿中的凝血因子的合成造成一定影響,導致凝血因子的缺乏,在血液低凝狀態(tài)下,血酶原時間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延長。
經資料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影響血凝試驗結果的因素主要有:(1)人為因素。采集血液前,血液采集人員沒有告知待檢患者相關注意事項,若患者在血液采集前6 h沒有禁食,其血液中的乳糜微粒將會影響血凝試驗的結果;具體操作時,對采血處拍打不合理、止血帶松緊程度不適宜、穿刺技術不強等,都可能會影響到檢測結果[3];采集時一般需予以多管血液采集,以此滿足不同血液檢測需求,若采血次序不合理,也會影響檢測結果。(2)環(huán)境因素。采集標本沒有及時進行離心處理[4];分離血漿時沒有對室溫進行嚴格控制。(3)材料因素。血凝試驗檢測結果的質量與試驗材料有直接關系,在抗凝試劑使用量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極易導致試驗結果出現(xiàn)異常;部分試驗儀器設備使用不規(guī)范,也會影響試驗結果。(4)患者因素。待測患者沒有積極配合;患者伴隨部分基礎疾??;患者自行使用藥物,導致采集血液樣本有藥物殘留,也會影響到檢測結果的質量[5]。
本文通過對血凝試驗檢測結果質量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提出一些改進措施:(1)提高檢驗人員的操作水平,不斷強化操作人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培訓,增強其實際操作能力。在采集血液標本前,應明確告知待測患者注意事項,尤其是采集血液前6 h應禁食;在采集標本的過程中,操作人員需合理選擇采血部位,對止血帶的松緊程度嚴格控制;采集血液標本后,需進行針對性的處理,于120 min內檢測,防止檢測結果受到不良影響;合格的血液標本一般采用一次穿刺采集模式,以防止反復穿刺引發(fā)的紅細胞受損,導致試驗結果的準確性下降。(2)對采集環(huán)境進行嚴格控制:采集血液標本時,需對室溫進行嚴格控制,及時予以離心處理,對離心時間與離心速度進行嚴格控制。(3)規(guī)范使用試驗材料,對抗凝劑的使用劑量進行嚴格控制,確保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在使用離心機前,需對儀器的電源開關與光源穩(wěn)定性進行有效檢查。(4)降低患者自身因素的影響。采集標本前,需系統(tǒng)了解患者的病史與藥物服用情況。(5)規(guī)范內部管理。對標本進行系統(tǒng)性的書面記錄與交接處理[6],不同病區(qū)的血液標本運送時需有專人負責,送至檢驗科后,檢驗人員需充分了解標本情況,防止不良因素對血凝試驗的結果造成影響。
綜上所述,對血凝試驗檢測結果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人為因素、環(huán)境因素、材料因素及患者因素等,需實行科學的質量改善措施,保證血凝試驗檢測結果質量的準確性,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