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曼麗
【摘要】近年來,小學低年級的教師越來越重視兒童繪本閱讀,但有些教師仍出現繪本選擇隨意、教學方式單一、忽視親子繪本閱讀等問題。因此,筆者將系統(tǒng)整理繪本的教學實施策略,讓繪本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種輔助性手段。本文針對當前繪本教學方式單一,教師的繪本認知缺乏、繪本原創(chuàng)缺失、師資培訓不夠等問題,從教學實施的角度來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運用繪本。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繪本;教學方法
一、繪本及教學實施
(一)繪本定義
學術界有許多關于繪本定義的理論。松居直先生的《我的圖畫書論》寫道:“圖畫書=文×圖?!边@里提出繪本是圖文相結合的讀物,讀繪本不能忽視圖文關系,要用以圖促文,以文促讀,圖文融合的閱讀方式。彭懿的《圖畫書應該這樣讀》提到:“圖畫書,是一種專門為幼兒創(chuàng)作的書,它們一般只有三十幾頁,開本有大有小,依靠一連串的圖畫和為數不多的文字結合,即圖文合奏來共同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边@個定義從閱讀對象、閱讀頁數以及圖文關系的角度敘述,強調繪本的閱讀對象是幼兒;閱讀頁數少,說明閱讀內容少,文字量不大;圖文并茂,文字和圖畫緊密相連。
我們可以發(fā)現,這兩個定義的共同點:繪本又叫圖畫書,是用圖文關系講述故事的讀物。所以,想上好繪本教學,圖畫和文字缺一不可。
(二)教學實施概念
教學實施,簡單來說就是上課。教學實施是解決“怎么做”問題的有效途徑。它是教師開展語文活動的過程,是動態(tài)的、瞬時性的。想要繪本的教學實施效果好,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課堂管理能力、繪本的專業(yè)知識及自身繪本教學能力。
二、繪本教學方式單一的原因分析
通過調查問卷,調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對繪本的使用狀況,發(fā)現教師更喜歡在低年級階段使用繪本。在“繪本教學中認為困難的問題”上,教師認為,首要問題是繪本教學如何教,有哪些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閱讀繪本;其次是繪本教學中的多媒體運用和教具準備,這需要學生提前備好繪本讀物或者教師準備好電子版繪本及學校具備多媒體的硬件設施;第三,教師不知道如何選擇繪本。這要求教師有一定的繪本專業(yè)知識,也間接說明學校乃至社會對繪本教學的師資培訓不夠。
在學校,筆者發(fā)現,低年級教師會主動嘗試繪本教學,但繪本教學僅僅局限于學生自主閱讀、教師提出問題、師生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出現繪本教學方式單一的現狀。
因此,研究繪本教學方式單一的原因是有實際意義的,對繪本教學有一定指導意義。出現繪本中教學單一的問題,其原因主要包括教師的繪本特點認知不足、繪本原創(chuàng)缺乏、師資培訓不夠這三方面:
(一)繪本特點認知不足
教師對繪本特點認知不足,導致繪本的教學實施出現誤區(qū)。在繪本教學中,有的教師把繪本閱讀上成識字課、看圖寫話課,沒有發(fā)揮繪本圖文并茂、趣味性強的優(yōu)勢。繪本的教學實施最大的目的是讓學生悅讀,愛上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假設把繪本的教學實施上成識字課,學生必須通過繪本識記漢字,帶著功利性目的地閱讀,學生會慢慢地對繪本閱讀望而卻步。繪本的教學實施失去最根本的意義——愛上閱讀。假設繪本的教學實施上成看圖寫話課,會讓看圖寫話課富有趣味性,但繪本圖文并茂的特點就被忽視,繪本畫家的精心設計就白費了。這樣的教學忽略了繪本是用圖文關系講述故事的特點。把繪本上成識字課、看圖寫話課,學生是被動觀察繪本,學生主動性不高。這樣的繪本教學流于形式。
除此之外,教師因對繪本特點認知不足還會導致出現繪本選材不精、繪本教學目標不明確等問題。因此,教師對繪本特點認知不足是繪本教學方式單一的原因之一。
(二)繪本原創(chuàng)缺乏
繪本原創(chuàng)缺乏是指教師的繪本教學實施匱乏中國元素。缺乏中國元素的繪本也是教學方式單一的表現。我國繪本大多數是引進西方繪本的。許多教師上繪本教學課,選用的繪本幾乎都是來自西方的,如,《大衛(wèi),不可以》《活了一百萬次的貓》《鐵絲網上的小花》等。但是,西方繪本所包含的文化輸入,與我國培養(yǎng)謙遜溫和的人的價值觀念違背。所以,教師在繪本教學實施上,不妨精心挑選一些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念的繪本,如,《團圓》《漏》《年獸》《獨生小孩》《這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等。中國繪本比外國的起步晚,但現在有的中國原創(chuàng)繪本已經登上世界舞臺,如,郭婧的《獨生小孩》獲得了國際榮譽,且被中國讀者認識,最后引進回國出版。因此,教師不妨在繪本的教學實施中選擇優(yōu)秀的中國原創(chuàng)繪本,打破西方繪本占據繪本閱讀的現狀,使教學方式多元化。
(三)師資培訓
學校缺乏繪本教學培訓,教師可能對繪本教學一頭霧水,不知道繪本教學教什么、怎么教,甚至也不知道怎樣選擇合適的繪本。所以,小學教師在繪本的教學實施中出現繪本認知不足、繪本選材不精、繪本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學校要加大繪本教學培訓,如,開展繪本名師觀摩課堂、組織語文科組開展繪本解讀研討會、成立繪本閱讀社團等。
三、探討兒童繪本的教學實施策略
優(yōu)秀繪本在小學低年段閱讀教學中占有優(yōu)勢:第一,優(yōu)秀繪本淺顯易懂,符合低年段學生的認知心理。小學低年段學生以直觀思維為主,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想象力豐富,心理發(fā)展的變化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小學階段易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品德。因此,通過閱讀繪本,滲透德育、美育、勞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第二,繪本的色彩豐富、畫面感強,符合小學生的閱讀審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以繪本為媒介,學生閱讀繪本,感受圖文并茂的畫面,促進邏輯思維和空間思維的發(fā)展,鍛煉想象力。第三,繪本讀物是學生讀取信息的有效途徑。學生通過閱讀繪本,可以間接地積累文化知識。所以,在小學低年段進行繪本的教學實施,對學生的思維、價值觀和知識儲備有巨大作用。那么,怎樣避免繪本教學方式單一呢?下面針對當前繪本教學中教師繪本特點認知不足、繪本原創(chuàng)缺乏、師資培訓缺乏等問題,從教師本身和教學兩方面提出建議:
(一)對于教師
教師是繪本課堂的主導者,在繪本的教學實施上發(fā)揮著引導的作用。例如,教師確定繪本教學目標,設計繪本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問題、板書……想要解決繪本教學方式單一問題,需要教師具備專業(yè)的繪本知識和教學能力。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廣泛閱讀,向名師學習,提升繪本解讀能力。
1.廣泛閱讀
閱讀是最好的備課。如果一名教師胸中沒有筆墨,不了解繪本理念,不多看關于繪本理念的書籍,理所當然地,就會出現教師不懂繪本選材、繪本教學方法單一的現象。由此可見,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廣泛閱讀繪本以及關于繪本理念的書籍,如,郝廣才的《好繪本如何讀》、彭懿的《圖畫書應該這樣讀》等。教師在讀繪本的時候,不僅僅要了解故事的梗概,還要從教學實施的角度,思考這本繪本的思維導圖怎樣設計?在繪本的哪些地方提出問題?設計哪些教學方法,效果會更好?
2.向名師學習
一個人學習的最快途徑是模仿。所以,想要提高繪本的教學實施效果,教師應該多觀摩繪本名師課堂,如,竇桂梅的《大腳丫跳芭蕾舞》、劉穎的《爺爺一定有辦法》、蔣軍晶的《去年的樹》等。在觀摩繪本名師課前,自己先好好解讀繪本;在聽課的過程中,想想繪本課堂導入、設計哪些教學步驟、采用哪些教學方法,重點關注教師的“導”和“問”。聽完課后,寫好繪本課堂實錄,寫好繪本課堂反思,再來看看繪本就會有更深的感悟。
以竇桂梅的《大腳丫跳芭蕾舞》為例,這本繪本介紹一個叫貝琳達的小女孩,從小喜歡跳芭蕾舞,但她有一雙大腳丫,不被專業(yè)評委所看好。后來,她去了一家餐館工作,認真努力。在餐館老板的熱情邀請下,貝琳達伴隨著音樂聲跳起來優(yōu)美的芭蕾舞。她也因此被來自大都會的芭蕾舞舞團相中。最后,貝琳達成功地跳上芭蕾舞,實現自己的夢想。竇老師從封面入手,讓學生讀封面發(fā)現故事,細讀封面發(fā)現問題。竇老師以發(fā)現為線索,引導學生一頁一頁地讀,重點讀插畫,從畫的細節(jié)讀出故事,品讀畫家的用心。同時,學生一頁一頁地讀,感受翻頁的力量,猜讀故事情節(jié)。聽完竇老師的課,筆者不禁被竇老師的繪本解讀能力、繪本教學能力所折服。聽完課后,筆者再仔細閱讀《大腳丫跳芭蕾舞》,就會發(fā)現第一次閱讀忽視的細節(jié)。原來畫家大量留白可以表達貝琳達絕望的心情,水龍頭上故意留一滴水就像貝琳達的眼淚……
3.提升繪本解讀能力
提升繪本解讀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過程。教師拿到一本繪本時,從頭到尾完整讀繪本,從封面、環(huán)襯、扉頁、正文、封底仔細閱讀。教師可以嘗試彭懿老師的“圖畫書閱讀的七個步驟”閱讀方法:一讀封面和封底,二讀環(huán)襯,三讀扉頁,四看翻頁,五反復讀,六看版面設計,七一起討論。隨著教師廣泛閱讀繪本,用“圖畫書閱讀的七個步驟”解讀繪本,教師的繪本解讀能力就會慢慢得以提升。
(二)對于教學
教師想要提高自身繪本教學能力,除了多看繪本之外,也要掌握基本的繪本教學方法。在一堂繪本閱讀課上,運用合適的繪本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因此,本文提出朗讀法、猜讀法、譯配法、擴充法、體驗法等的繪本教學方法,為繪本教學做理論指導。
1.朗讀法
朗讀法是語文閱讀教學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大多數無法獨立閱讀繪本,需要教師的朗讀參與,幫助學生了解繪本故事。朗讀法有兩種方式:一是教師朗讀。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大聲地朗讀,邊讀邊演。二是學生朗讀。學生帶著自己對繪本人物的理解,讀出他們的情。比如,《大衛(wèi)不可以》這本繪本,每一頁的文字都是“大衛(wèi)不可以”,但可以看圖畫,發(fā)現原來大衛(wèi)闖的禍是打碎金魚缸、把泥巴帶到屋里……隨著大衛(wèi)闖的禍越來越多,大衛(wèi)媽媽說話的語氣也越來越暴躁。教師引導學生一遍遍朗讀“大衛(wèi)不可以”,感受大衛(wèi)媽媽的心情,體會媽媽的怒氣和包容。
2.猜讀法
猜讀法是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猜想繪本的圖畫或文字。這種教學方法符合低年級學生愛想象的認知特點。猜圖畫包括猜主角人物的名字、形象、圖畫的色調、下一幅圖的畫法、故事結局等。猜文字包括猜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故事情節(jié)、文字留白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三讀繪本,第一遍看看圖畫講的故事,第二遍讀讀文字講的故事,第三遍再來細細品味圖畫和文字一起講的故事。學生先看圖、讀圖,再來看看文字,最后斟酌圖文關系,想想其中的奧秘。這樣精讀繪本,學生會收獲甚多,發(fā)現畫家設計的小秘密及作者的精心設計。
3.譯配法
譯配法有兩種方式:第一種,以圖配文;第二種以文配圖。前者是以圖配文,需要學生仔細觀察圖畫,找出主要人物、故事時間、地點等,更重要的是每一幅圖畫之間的變動,特別是細節(jié)。學生通過看圖、讀圖,讀懂圖畫的故事,從而讓學生組織語言,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后者是以文配圖,學生細細品味語言,邊讀邊想,想象故事畫面。以文配畫,不僅僅讓學生通過文字想象圖畫,更要求學生學做一個專業(yè)的畫家,想想如何搭配畫面的色彩、形狀、線條、構圖畫風、不同畫塊的取舍以及畫與畫之間的聯系。又或者讓學生自創(chuàng)繪本,自己編故事,自己配插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繪本的積極性。
4.擴充法
擴充法就是把繪本讀厚,在讀的過程中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加深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懸念、因果關系的理解,從而讓學生理解繪本主題。擴充法需要教師“引導式”提問。教師在教學實施中設計有啟發(fā)的問題,其表現形式為說一說、演一演、寫一寫。說一說可以說從文字、圖畫讀到的新發(fā)現;演一演可以角色扮演,邀請學生扮演人物,模仿人物形態(tài)、動作、語言;寫一寫可以對繪本進行再創(chuàng)造,續(xù)寫、改寫、補寫繪本。比如,《我家是動物園》,這本繪本能夠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把自己的家想象成動物園,祥太是只猴子,爸爸龍?zhí)壬侵华{子,媽媽明美女士是大浣熊,爺爺一郎先生是長頸鹿,奶奶早紀子女士是狐貍,妹妹茜茜是可愛的小白兔,曾祖母阿花太太是貓頭鷹。教學這本繪本時,可通過“寫一寫”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改寫繪本。教師可以挖空繪本兩個角色,讓學生猜猜;又或者直接讓學生寫寫同學、家人像什么動物,模仿繪本的寫法。
5.體驗法
體驗法是指學生扮演繪本故事角色,用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形式表現出來,感受繪本故事角色的情感,從而領悟繪本主題。體驗法可以單個學生參與,也可以多個學生共同表演。單個學生體驗——教師可以讓學生模擬繪本故事角色的說話;多個學生體驗——幾個學生分別扮演不同角色,再現繪本故事場景。比如,閱讀《猜猜我有多愛你》,教師可以扮演兔媽媽,學生扮演兔寶寶。學生把手臂張開,張得最大,帶著調皮可愛的語氣說:“這么多?!苯處熞舶咽直鄞蜷_,帶著飽滿的愛意,溫柔地說:“我愛你有這么多?!睂W生接著扮演,做出驚訝的表情,“原來媽媽愛我有這么多,真的好愛好愛我。”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體會到繪本角色表達的情感。
四、結語
從教師的角度,在繪本的教學實施中要呈現多種教學方法。教師根據繪本特點、教學目標,選擇不同的繪本教學方法。教師要注意,提問要少而精,不要設計過多的問題,留充足的時間給學生閱讀,使學生學會留白,讓學生享受繪本帶來的快樂。從學校(社會)的角度,學校(社會)要加強繪本理論、繪本教學、繪本科研的師資培訓。
參考文獻:
[1]王一先.繪本讀物與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D].廣州大學,2016.
[2]左敬文.小學低年級繪本閱讀指導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20-34.
[3]竇桂梅.用彩色的眼睛去閱讀——一節(jié)繪本欣賞課的片斷[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7):4-5.
[4]陸寬新.巧用繪本“補白”,收獲意外精彩——對小學語文運用繪本輔助教學的嘗試[J].課外語文(下),2016(2):63.
[5](日)松居直.我的圖畫書論[M].郭雯霞,徐小潔,譯.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7:241.
[6]彭懿.圖畫書應該這樣讀[M].接力出版社2012:1.
[7]黃潤靈.小學低年級繪本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8]蔡垮.談小學低段繪本教學的思路——以繪本講授《臭臭的比爾》一課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10).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