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娟
(南昌大學附屬胸科醫(yī)院,江西 南昌 330000)
肺癌作為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該病發(fā)病早期并無顯著臨床癥狀,患者確診時病情多已進展至中晚期,預后較差[1-2]。肺癌患者多對疾病存在不確定感,加之擔憂預后及自身疾病對家庭經(jīng)濟的影響,自我感受負擔較重。同時,中晚期肺癌患者多伴隨不同程度的臟器功能減退,治療耐受性較低,不僅加重患者自我感受負擔,還會降低其希望水平,甚至拒絕治療,影響疾病預后。為保障治療的順利進行,臨床應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減輕其身心負擔,提高希望水平。同伴支持教育是通過同伴共同分享信息、行為技能及觀念的教育形式,主要利用人們的趨眾傾向,以達到同伴之間互相學習的目的[3-4]?;诖耍狙芯窟x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同伴支持教育的應用效果,內(nèi)容如下。
選擇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1例。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44-72歲,平均(57.11±2.14)歲;文化程度:小學10例,中學18例,大專及以上13例;病理類型:鱗癌17例,腺癌14例,小細胞癌1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43-72歲,平均(57.13±2.15)歲;文化程度:小學10例,中學19例,大專及以上12例;病理類型:鱗癌18例,腺癌14例,小細胞癌9例。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納入標準:①經(jīng)影像學及病理檢查檢查確診;②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悉;③精神狀況良好,認知及溝通能力正常。(2)排除標準:①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虎诤喜⑵髻|(zhì)性疾??;③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常規(guī)采用口頭講解、發(fā)放健康手冊、開展講座以及宣傳欄宣傳等方式宣教疾病相關知識,宣教內(nèi)容以治療、用藥、飲食、鍛煉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同伴支持教育,內(nèi)容如下:(1)招募成員:選取個性開朗、樂觀,且預后良好的患者為同伴支持教育者,共6名,要求普通話標準,文化要求在高中及以上,且不避諱病史,愿意與他人進行溝通,分享自身經(jīng)驗;同伴支持教育者個人時間較為充裕,能夠積極參與到同伴支持教育中。(2)同伴支持教育者培訓:由專科護理人員對同伴支持教育者開展培訓干預,1 h/次,包括同伴教育的內(nèi)容、方法及技巧等,使得同伴支持教育者建立“我?guī)Ыo你堅強與快樂,我自己也會堅強與快樂”的信念。(3)同伴支持教育任務:結(jié)合同伴支持教育者的個人溝通能力,將其分為3組,組內(nèi)成員分別負責情感宣泄、正向情感支持、疾病心態(tài)的正確應對及與患者家屬的溝通等內(nèi)容,給予患者心理與精神支持。(4)同伴支持教育內(nèi)容:患者住院期間,同伴支持教育者首先告知患者身份,與患者建立情感共識;鼓勵患者傾訴內(nèi)心感受,并對其“抱怨”“恐懼”表示認同與理解,取得情感共鳴;同伴支持教育者利用自身的抗癌經(jīng)驗對患者進行正向的情感引導,幫助其樹立正向情緒,鼓勵患者積極參與文體活動,幫助其宣泄不良情緒。(5)微信遠程支持教育: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組建微信群,邀請同伴支持教育者、患者及家屬進群,并由同伴支持教育者擔任群管理員;護理人員在群內(nèi)推送中晚期肺癌患者相關知識、心理管理方法、飲食與用藥指導、及康復訓練等內(nèi)容,同伴支持教育者及時參與到相關內(nèi)容的學習中,并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在護理人員的指導與幫助下,同伴支持教育者錄制個人與疾病斗爭心得的音頻,并通過微信群推送,引導患者進行共情體驗,同時鼓勵患者積極傾訴、分享內(nèi)心感受,并互相給予鼓勵、安慰,1-2次/周,30 min/次。兩組均隨訪3個月。
對比兩組自我感受負擔、希望水平及生活質(zhì)量。(1)自我感受負擔:采用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PBCP)進行評價,該量表共21個條目,包含4個維度,采用1-5級評分法,分值21-105分,分數(shù)與自我感受負擔呈正相關。(2)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進行評價,該量表共包含顯示與未來的積極態(tài)度、采取積極行動的態(tài)度、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的態(tài)度三個方面,共12個條目,采用1-4級評分法,分數(shù)與希望水平呈正相關。(3)生活質(zhì)量:采用健康調(diào)查量表(SF-36)評價,該量表共包含8個維度,36個項目,各項目均采用6級評分法,換算為百分制,滿分100分,生活質(zhì)量與分數(shù)呈相關。
采用SPSS 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干預前SPBCP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SPBCP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自我感受負擔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自我感受負擔情況對比(±s,分)
表1 兩組自我感受負擔情況對比(±s,分)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 t P對照組(n=41) 75.78±11.25 63.17±9.74 5.426 0.000觀察組(n=41) 74.98±12.05 55.60±8.78 8.323 0.000 t 0.311 3.696 - -P 0.757 0.000 - -
兩組干預前積極態(tài)度、行為態(tài)度及親密關系及希望水平總分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積極態(tài)度、行為態(tài)度及親密關系及希望水平總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積極態(tài)度、行為態(tài)度及親密關系及希望水平總分評分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希望水平對比(±s,分)
表2 兩組希望水平對比(±s,分)
組別 對照組(n=41) 觀察組(n=41) t P積極 態(tài)度干預前 9.22±1.07 9.26±1.01 0.174 0.862干預后 10.51±1.26 12.33±1.30 6.437 00.000 t 4.997 11.941 - -P 0.000 0.000 - -行為 態(tài)度干預前 9.32±1.08 9.36±1.01 0.173 0.863干預后 10.90±1.22 12.38±1.39 5.124 0.000 t 6.209 11.255 - -P 0.000 0.000 - -親密 關系干預前 9.72±1.04 9.76±1.08 0.171 0.865干預后 10.91±1.23 12.48±1.34 5.527 0.000 t 4.731 10.120 - -P 0.000 0.000 - -干預前 28.59±3.45 28.77±3.60 0.231 0.818干預后 32.65±4.96 36.29±4.83 3.367 0.001 t 4.303 7.993 - -P 0.000 0.000 - -希望 水平 總分
兩組干預前SF-36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SF-36評分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zhì)量對比(±s,分)
表3 兩組生活質(zhì)量對比(±s,分)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 t P對照組(n=41) 50.59±5.45 65.65±9.96 8.493 0.000觀察組(n=41) 51.77±5.60 75.79±8.83 14.710 0.000 t 0.967 4.878 - -P 0.337 0.000 - -
當前臨床通常采用化療、靶向治療等措施進行中晚期肺癌的治療,在延長患者生存期方面具有顯著效用[5-6]。但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治療難度較大,預后較差,加之長期、反復的治療會加重患者的軀體與經(jīng)濟壓力,引起負性情緒及自我感受負擔,降低希望水平,影響治療的順利進行,降低生活質(zhì)量。為改善患者預后,臨床應開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減輕其身心負擔,以正向的態(tài)度應對疾病與治療。
常規(guī)護理中,通常采用健康宣教的方式提升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水平,難以滿足患者心理及精神方面的護理需求,不利于改善患者預后[7-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SPBCP評分低于對照組,HHI、SF-36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同伴支持教育在中晚期肺癌患者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同伴支持教育是由具有相同背景、經(jīng)歷的人群組建成一個互助系統(tǒng),借助自身體驗與經(jīng)驗給予行為指導與情感支持[9-10]。本研究將同伴支持教育引入中晚期肺癌患者的護理中,同伴支持教育者利用與患者的共同經(jīng)歷為共情點,拉近溝通距離,患者更愿意傾訴內(nèi)心感受,并以此為情緒的宣泄口進行內(nèi)心負性情緒宣泄,有利于改善情緒狀態(tài)。配合同伴支持教育者對患者進行的正向引導,可幫助其樹立面對疾病、治療與預后的正確心態(tài),有效緩解患者內(nèi)心矛盾,有利于減輕自我感受負擔,提高其希望水平。待患者出院后,利用微信進行遠程支持教育,能夠突破時間、地域限制,為出院患者提供持續(xù)的健康宣教,還可規(guī)避當面溝通交流的尷尬[11-12]。微信碎片化的傳播特征不僅能夠滿足當下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配合同伴支持教育者的積極響應,能夠提高患者的參與度,獲得更多的共情體驗,有利于提升健康教育效果,進一步減輕患者自我感受負擔,提高其希望水平,改善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將同伴支持教育應用于中晚期肺癌患者中,能夠減輕其自我感受負擔,提高希望水平,有利于改善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