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大人
阿珊吃過午飯后,媽媽的視頻電話響起。下雪了,她說給你看看窗外。鏡頭里的屋頂全白了。雪天似乎總是冬季的意外,而非標配。大家拉了幾句家常,“你公公的情況好一點了嗎?”“還是那樣。這病好像挺畏冷。但是我讓他多鍛煉一下不太靈便的那側(cè)手臂,他也基本不聽?!?/p>
“也可以讓他做一點日常的家務(wù),比如剝蒜,擇擇菜?!薄八懔怂懔?,他不會干的,他老婆兒子也都隨便他,我也懶得多嘴。真正受苦的是我婆婆,啥事都是她的。她都攬在身上。”
“那倒是,我前幾天看到你叔奶奶,她都躺著起不來身,到處疼,屎尿都不能自理,主要也是靠你叔爺爺。兒子兒媳都打工去了。兒媳們平時不會多過問的,這種情況,就更加不會留在家里。你叔爺爺自己心臟也不好。”
兩人同時嘆了一口氣。說起苦頭,實在太尋常。每時每刻,都是吃苦頭的實況。阿珊的叔奶奶今年七十剛出頭。但是20多年前,她就是這種衰老的病軀。郁郁寡歡,幾乎不說話,沒有力氣,臉色蠟黃。天氣好的時候,坐在院子里曬會兒太陽,多數(shù)時候,就在陰冷的一樓默坐著。
阿珊還是孩子的時候,她就聽說過叔奶奶的事情。當然,幾乎都是自己奶奶講出來的。奶奶說她裝瘋賣傻—她對這位妯娌顯然沒有多少感情。
現(xiàn)在回頭想,叔奶奶應(yīng)該是抑郁癥。那時誰懂這些,只知道她身體不好,人看起來蔫。偶爾也有精神好一點的時候,阿珊一直記得她給自己塞過炒熟的玉米粒的場景。那年夏天,每到傍晚,她總是擺擺手,招呼自己過去,倒出一把脆香焦黃的玉米粒,阿珊裝在兜里,相比其他瓜子花生一類常見的炒貨,玉米粒要更稀少一點,所以她很珍惜它們。
長大后,也就過年的時候見一見叔奶奶。工作后,她每年會包一個200塊的紅包,但是無論如何,對方至少要再返回一個100塊。推推搡搡中,算是完成了一次親戚的確認。大家沒有太多話可說,尤其是當對方家里的氣氛始終熱絡(luò)不起來時,冷板凳上的幾句閑聊,只能算聊勝于無。
說起來,叔爺爺家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個個勤勞也肯干。只不過,運氣都過于普通,所以各有各的難過之處。當然,鄉(xiāng)下誰比誰好過呢?大家看起來都差不多,樓房都拼了命蓋起來了,但要說安居樂業(yè),也不會有很多人來認領(lǐng)。
這七八年叔爺爺比其他人還稍好一點,因為兩人都提前解決了養(yǎng)老金的問題。當年有政策,征地的農(nóng)民可以自己掏小幾萬塊錢買社保,60歲之后就可以每月領(lǐng)錢了。叔爺爺?shù)拿妹?、阿珊的姑奶奶幫忙墊付了一半的錢。所以眼下兩人每月都能領(lǐng)到大概1800塊,在鄉(xiāng)下這個就足以應(yīng)付了。比起那些年老力衰只能仰仗子女的飄忽孝意過活的同鄉(xiāng),已經(jīng)算翻身之仗。
“對了,雅麗怎么樣了?”話題轉(zhuǎn)移到雅麗。阿珊的堂妹,叔爺爺?shù)男O女。
“夏天的時候聽說回來過一趟,挺著大肚子,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生了。在婆家坐月子。這邊是沒有人管她的。”
如果言語能有用,世上的事情就未免太好辦了。
不交代這最后一句,阿珊也知道。雅麗生母在她四五歲時就走了。當年有人牽線,這個姑娘從貴州的山區(qū)嫁過來,不過十八九歲,人生地不熟,說得難聽一點,是被原家庭賣出了。“買家”在本地比起來條件雖不好,但是老實人家庭,男方年紀也不大,五官端正,人也勤快,除了大拇指在做工的時候絞進機器失去了小半截這一個缺陷,整體還是過得去的。嫁過來后,婆家對她也不錯。不過說到底,也沒什么趣味,除了打打牌,生活中沒有啥消遣。孩子出生后,她的家人聯(lián)系她,也可能是唆使她離開這里,這位生母就失聯(lián)了。十年后她回來過一次,見著前公公婆婆嚎啕哭,人已經(jīng)白了1/3的頭發(fā)。這些年她過得不好,被娘家再次“嫁給了”其他的人家,在那邊又生了孩子。這次回來一來單純想看看,二來也許是再看看有沒有其他轉(zhuǎn)機。公公婆婆憑著初始的情感接待了她,雅麗怯生生喊了媽媽,但是多余的轉(zhuǎn)機沒有了。臨走前,老人給她塞了1000塊錢紅包,叫她保重自己。
有人已經(jīng)不能容忍了。雅麗后來的繼母,人人都知道,她是個表面直爽潑辣的女人。也就是說,偽裝一下溫柔和氣的功夫都是沒有的。過去,她常常借口嚴加管教的名義,宣稱要改掉雅麗的壞毛病。小女孩手上沒有零花錢,有時拿了家里人幾塊錢,被她知道后,就會鬧得雞犬不寧。普通人都知道要關(guān)起門來教育的事,到她這,恨不能站在屋頂上說。有時做錯了其他事,也要被在太陽下罰站。爺爺奶奶看不下去拽她回來后,也會挨一頓尖刻的數(shù)落:你家這個娃品性這么差,以后不要怪我沒教育。這樣的回合多了,背后戳脊梁骨的人也就多起來。
然而并沒有什么用處,繼母無所畏懼,轉(zhuǎn)而責怪這個地方的人不行,欺負她一個外來的女人。但不重要,只要他們家浩兒懂她就行。浩兒即雅麗的父親。繼母親切地叫他浩兒—村里其他人叫他“浩八”,顯然,她知道怎么給這個人悶話少的老實男人慰藉。越是悶葫蘆,越是珍惜這獨有的“親密”。所以浩兒幾乎完全聽從她的意見,無視閑言雜語,那些說他蠢,就一個女兒,不知道好生護著,起早貪黑在外面做事,賺來的一點錢都給了這后來的媳婦補貼自己的兒子的人,也就只能過過嘴癮。
雅麗讀到初二就已經(jīng)讀不下去了。她沒有心思讀書,小學的時候就被提前宣告了不是那塊料。后來零零散散打了幾年工,原本阿珊建議她學門理發(fā)的手藝,從學徒開始,同時自己也可以上網(wǎng)找找學習資料,這樣將來多少能有個技藝傍身。開餐館、開咖啡館、開花店都沒戲,開個小門臉的理發(fā)店,還是能活下去的。但最終也沒有學成。阿珊知道,如果言語能有用,世上的事情就未免太好辦了。估摸著一開始也想過好好學,但很快失去耐心,也不知道還可以做點什么,刷刷抖音,看看劇,遇到同樣閑著的人肯陪自己聊幾句就戀愛了……這也再常見不過。
“原想著她至少先打工給自己賺出一點積蓄,沒料想這么快就有了身孕。要是碰到的人還不錯,就還不錯。”
“碰到什么就是什么。一場賭。眼下這幾年肯定做不了什么事了,也不知道婆家那邊脾氣性格怎么樣,但愿還可以吧。聽說男孩家里做點小生意,不銹鋼防盜窗一類,他上頭也只有一個姐姐,這倒稍微好一點,比起哥哥弟弟之類?!?/p>
“我這有些閑置的全新的嬰兒服裝,還有九成新的一兩歲的外套,你說給雅麗寄去一些可以嗎?”
聽到阿珊這樣說,母親遲疑了幾秒,“現(xiàn)在的人一般都不要別人的舊衣服。我估計你送不出去。”
掛完電話,阿珊不死心,整理了兩袋衣物。她只有一個許久不用的QQ號碼能聯(lián)系到雅麗。沒想到很快就收到一句“珊姐姐”的回應(yīng)。雅麗告訴她,孩子三個月了,一切都還好。衣服不用費心了,這兩年的衣服都有,老公的姐姐和堂哥都送了一箱,所以是夠用的。
兩人于是只能聊起天氣。“你那邊冷嗎?”“注意別感冒。有什么不懂的問題隨時問我不要客氣。”“好的,謝謝珊姐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