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毅 白 風
提 要:明代君臣重視東宮的培養(yǎng)教育,目標定位高遠,旨在培養(yǎng)未來的明君令主,期望萬世一系,江山永固。在太子選立,東宮官屬建立,輔教官即侍講侍讀的遴選,每日講讀形式內(nèi)容等方面做了探索和規(guī)定。在明初,也曾實行東宮監(jiān)國、巡閱、啟本和國事通報等實踐性嘗試。同時為強化君主獨裁,對東宮尤其是東宮輔教官員防嫌過甚?;滤聦m人與東宮朝夕相處,巧言令色,深得皇子歡心,其負面影響足以抵消侍讀、侍講官的儒家說教。明代自正統(tǒng)以降,多襁褓太子,其預教階段知識儲備遠遠不夠?;实鄞笮?,他們必然上位,成為童昏皇帝,自尊自是,獨斷專行,將明王朝拖入敗亡之深淵,培養(yǎng)明君令主的目標根本無法達成。
東宮選立的年齡,無明確規(guī)定,完全取決當朝皇帝的心情和朝堂政治的格局。有出生兩月就被立為皇太子者,有出生十幾歲尚不得正位東宮者。一般情況下,太子已立,要舉行隆重的皇太子冊封儀式,賜給皇太子冊寶。在行冠禮之前,皇太子一般隨皇后居住(無論嫡出或庶出),也有隨皇太后居住,起居、飲食、游戲均由宦寺和乳媼、宮女負責。在行冠禮之后,皇太子移居慈慶宮,旋即舉行出閣講讀典禮,開始學制長短不等的帝王之學的學習生活。
東宮已立,冠禮和出閣講學典禮已舉行,學生有了,我們再考察一下師資情況。東宮輔教職官系統(tǒng),實即皇太子的受教師資系統(tǒng)。
東宮講讀,所誦“四書”、“五經(jīng)”,所聽高頭講章,是獲取文化知識和治國平天下理論的過程,無論時間持續(xù)多少年,用現(xiàn)代教育理念來理解,是傳授知識的課堂教學過程,屬知識獲取環(huán)節(jié)。太子所學乃帝王之學,那么,實踐教育對太子培養(yǎng)目標的達成就更有意義。
明代東宮實踐教育,大致有4種方式:監(jiān)國、巡閱、啟本和東宮輔教官員向皇太子的國家通報。
監(jiān)國與啟本使皇太子能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奏事,遣太子巡閱地方能培養(yǎng)皇太子獨立處理政務的能力,都是皇太子“練習國政”實踐教育的好方式。怎奈皆行于明初洪武、永樂時期,宣德朝以后,皇太子的實踐教育活動竟嘎然而止,無聲無息了。
如上所述,我們對明代東宮教育制度進行4方面討論,涉及立儲、東宮輔導官遴選及其職責、東宮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與形式、東宮培養(yǎng)的實踐活動,也涉及了明代君臣對東宮教育培養(yǎng)目標和意義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