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朝霞
(重慶圖書館,重慶 400037)
少兒真人圖書館體驗中心屬于一種全新的事物,國內外對少兒真人圖書館的定義相對模糊。筆者從真人圖書館的概念入手,將少兒讀者的特征與“少兒真人圖書館”的階段特性結合展開探究,把“少兒真人圖書館”這一理念引入圖書館的少兒閱讀服務推廣中,把有閱歷的真實人物當作書籍提供給兒童讀者閱讀,使“少兒真人圖書館”閱讀推廣模式成為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經典形式。在兒童讀者與真人圖書面對面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兒童讀者可以體驗到閱讀真人圖書的樂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為茁壯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基于認知發(fā)展心理學理論,以促進少兒閱讀為目的,對少兒真人圖書館體驗要素及體驗中心空間建構策略展開討論。
相較于傳統(tǒng)的紙質圖書,“真人圖書”在閱讀過程中存在很大差異。真人圖書的閱讀過程是通過和真人相互溝通實現(xiàn)的,這樣一種閱讀模式對兒童來講比較新穎,可以激發(fā)兒童的好奇心,培養(yǎng)兒童的閱讀興趣,既能引導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又可幫助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圖書館的角度來講,“真人圖書館”打破了傳統(tǒng)圖書館的空間限制,在豐富少兒讀者的知識儲備量的同時還具備普通講座類活動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
2000年在丹麥召開的羅斯基勒音樂節(jié)正式提出了“真人圖書館”的概念。最初是以“Living Library”的名義推出的與圖書館借閱圖書類似的“借人”閱讀服務,通過讀者與真人圖書面對面的交流與互動,與真人圖書一起分享他(她)的人生經歷與價值觀念。自2011年1月之后,“Human Library”取代了“Living Library”,新名稱突出了被當作圖書的“真人”在這種特殊閱讀體驗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罢嫒藞D書館”在西方國家發(fā)展較快,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到2012年底,有超過40個國家開展過“真人圖書館”活動?!罢嫒藞D書館”以其特殊的服務模式,在全球得到了大面積推廣和普及[1]。
2009年,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在我國首次舉辦“真人圖書館”活動,此后,我國多家高校相繼開展了“真人圖書館”活動[2]。然而把真人當成書籍為少兒提供閱讀服務的“真人圖書館”則相對落后,2011年南京市創(chuàng)建了南京第一家少兒真人圖書館[3],2012年秦皇島市在特教學校引入了“真人圖書”[4],2018年,吉林省圖書館舉辦了“少兒真人圖書館”活動[5]82。
筆者在中國知網(wǎng)分別用“兒童+真人圖書館”與“少兒+真人圖書館”進行檢索,各得到6篇文章,其中陳雯分析調查了中國留守兒童閱讀困境與成因,闡述了將真人圖書館引入留守兒童在閱讀推廣服務中的優(yōu)勢,并提出真人圖書館在留守兒童閱讀推廣中的運行策略以及真人圖書館的多元化合作[6];郝天曉、胡瑩在《少兒真人圖書館服務中的發(fā)展心理學理論的應用與實踐》一文中強調,“少兒真人圖書館是在真人圖書館基礎上,專門針對少兒讀者的一種創(chuàng)新閱讀的服務模式”[5]82。而使用關鍵詞和篇名進行檢索時,可供參考的資料很少。由此可知,在創(chuàng)新傳統(tǒng)讀書模式時,“少兒真人圖書館”值得一推,然而其推廣和普及力度卻不是很理想,針對“少兒真人圖書館”的服務模式缺乏科學的指導。
發(fā)展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心理與種系產生和發(fā)展的學科。從動物過渡到人類的心理的過程就是心理發(fā)展的過程。人類個體從孕育到誕生、發(fā)展、成熟、衰老的整個生命心理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就是個體心理發(fā)展。發(fā)展心理學涵蓋了兒童心理學、中年心理學、老年心理學、動物心理學等,其中兒童與青少年的心理學是核心內容。從微觀上講,兒童心理學指的就是發(fā)展心理學[7]。在對發(fā)展心理學領域展開研究的過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認為個體誕生后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事物的認知能力、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都會隨之變化[8]。
通過對認知發(fā)展理論展開研究,按照年齡可把未成年人劃分成4個階段,即0~2歲的感知運動階段,2~7歲的前運算階段、7~12歲的詳細運算階段和12~15歲的形式運算階段。由于0~2歲的兒童認知有一定限制,處于親子閱讀階段,因此少兒真人圖書館不適宜這個年齡段的兒童體驗。故筆者從后3個階段展開了闡述,在分析兒童認知特點、認知能力、認知方式的基礎上,圍繞少兒真人圖書館活動在選擇真人圖書、確定主題、活動形式方面展開討論。
2~7歲的前運算階段兒童,直覺是他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他們通常會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傳達相應的內容,詳細來講,在孩子們逐步增強語言能力的同時,開始用符號對外界事物展開闡述。孩子們在思考的過程中,會自行在腦子里內化事物和動作,同時在大腦中二次構建感知行為。
7~12歲的具體運算階段的孩子有兩種特征非常顯著,即可開展群集運算、守恒性。群集運算的方式需建立在連接具體事務的基礎上,缺乏一個科學完備的系統(tǒng)。孩子們通過學習一些知識,可使自己對世界的邏輯與規(guī)則有一個準確的認知,在處理人際關系時,能充分發(fā)揮推理能力,用邏輯思維對比對立的理論,能夠換位思考問題。然而孩子們的思維僅僅能夠理解相互關聯(lián)或相互影響的事物,很難理解不同空間的事物。
12~15歲的形式運算階段的孩子能夠準確地辨別出可能性和現(xiàn)實性,則是形式運算思維的主要特征。從大體上講,形式運算階段的孩子主要有6個特征:他們能夠從不同角度分析周圍的事物,并在相同時間處理兩種以上的變量;能夠對事物的發(fā)展與變化有一個準確的認知;針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提出一定的邏輯性假設;對行為結果可以提出適當?shù)募僭O;能夠挖掘事物的邏輯和一致性關系;對周圍環(huán)境的分析更加全面。
筆者針對兒童認知發(fā)展的后3個階段,總結出少兒真人圖書館體驗要素,詳見表1。
表1 少兒真人圖書館體驗要素
3.3.1 少兒真人圖書館體驗主題
對于2~7歲的孩子,家長們都非常關注怎樣提升智商、情商,怎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生活習慣等問題,這也是大多數(shù)幼兒圖書選擇的題材。基于這種情況,舉辦少兒真人圖書館活動需要圍繞有助于孩子的成長來選定主題,同時把教育作為核心內容,例如習慣相關系列、身體健康系列、心理健康系列等。
7~12歲具體運算階段兒童與前運算階段大有不同,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高于前運算階段的孩子,所以在開展“藝術”“科普”“語言”等主題活動的同時還要注重以“教育”為主體。如重慶圖書館開展的“少兒故事會”這一“語言”類活動,孩子們在與主持人交流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表達故事情節(jié)的方法。在“從小愛音樂”這期節(jié)目中,主要圍繞“藝術”,由音樂教師扮演真人圖書,通過現(xiàn)場講解示范,培養(yǎng)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加深孩子們對各種樂器的印象。
12~15歲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但不管是心理還是身體方面都處于一個過渡階段。怎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生活習慣已不是該階段的孩子面臨的主要問題,如何規(guī)劃好人生、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才是他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所以,為了滿足該階段少兒讀者的需求,可開展“人際關系”“職業(yè)生涯”“家庭關系”等主題的真人閱讀活動。
3.3.2 少兒真人圖書館體驗內容
2~7歲的兒童通常用直覺來感知這個世界。比如,當他們見到一個陌生人時,他們在判斷這個人是否可以接近時會參照幾個重要的因素:聲音、相貌、發(fā)型、膚色、肢體動作等。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女性要更好接觸一些,因此選擇女性真人圖書實用性更強。但是只有孩子們從心理上對“真人圖書”產生親近感,才能對“真人圖書”后面的內容感興趣。一些特殊的職業(yè),如少兒主持人、幼教等,由于職業(yè)的原因他們比較容易和孩子們溝通。相對于該階段的孩子,真人圖書資源較缺乏。
真人圖書的主題類型非常豐富。7~12歲的孩子思維能力正處于發(fā)展階段,因此可選取熟知兒童心理、具備少兒教學經驗的“真人圖書”,如少兒節(jié)目主持人、童書編輯、中小學一線教育工作者、兒童文學作家、少兒教育機構培訓教師等。該年齡段的孩子具備換位思考的能力,因此參加真人讀書活動能夠豐富人生的閱歷。例如,吉林省圖書館曾經把著名作家李子燕當作“真人圖書”,為孩子們提供閱讀服務。李子燕通過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為孩子們講述了閱讀幫助自己戰(zhàn)勝困難,使自己走向文學道路的歷程,通過言傳身教,拉近了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使孩子們產生共鳴,進而培養(yǎng)孩子們的閱讀興趣。相較于傳統(tǒng)的說教方式,開展“真人圖書館”的活動成效更加顯著。
針對12~15歲的少年讀者,在選擇“真人圖書”時可選取中高考優(yōu)秀考生、心理咨詢師、職場成功人士、職業(yè)規(guī)劃師、初高中游戲教師等。由于該階段的孩子具備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與真人圖書展開溝通成效非常大。相較于前兩個階段來講,這個階段的孩子對“真人圖書”會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好能夠和該階段的孩子成為朋友,同時還應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
3.3.3 少兒真人圖書館體驗形式
在和2~7歲兒童相互溝通的過程中,角色扮演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兒童可扮演相互關聯(lián)的角色,例如老師和同學等[9]。少兒圖書館的優(yōu)勢在于可使真人圖書和讀者之間有良好的互動。該階段的兒童語言具備情境性,缺少邏輯性,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夠激發(fā)他們的閱讀積極性和主動創(chuàng)造性。這種方式可以加深孩子們對“真人圖書”的印象,當這個場景第二次出現(xiàn)時,就會取得很好的成效。例如“真人圖書”可以圍繞“寶貝要洗手”這一主題活動,和孩子們積極互動,交流自己洗手的相關情節(jié),同時與小朋友分別扮演香皂和細菌的角色,引導孩子們對香皂能夠打敗細菌有一個準確的認知。之后當他們在生活中看到香皂時,腦袋里就會想到細菌被香皂消滅的情景,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就會跑去洗手啦。
7~12歲具體運算階段的孩子們專注力比2~7歲的兒童強一些,所以在分享真人圖書的環(huán)節(jié)可延長分享時間。在游戲方面,在針對前運算階段孩子們開展的“旁觀”“合作游戲”“平行游戲”的基礎上,開展團隊合作游戲,能夠更加滿足具體運算階段孩子們的要求。處于這個階段的孩子們喜歡和小伙伴們交流,從中吸取相應的經驗。所以在少兒讀者和“真人圖書”相互交流方面,可將少兒讀者劃分成不同的種類進行討論,在相互溝通的基礎上找出存在的問題,進而防止個別少兒讀者由于社會經驗不足而不清楚要問的問題。農民工子女、病童、殘疾兒童、貧困兒童等特殊群體,很難有機會體驗到真人閱讀這種方式,基于這種情況,可以在醫(yī)院、學校等引進少兒真人圖書館,使這部分孩子能夠體驗到真人圖書帶來的樂趣。
12~15歲的少年讀者大多數(shù)正在念初中,寒暑假、節(jié)假日的作業(yè)壓力很大,所以開展“真人圖書”活動,應考慮地點和時間,可以采用媒介融合的形式。具體運算階段的孩子比前運算階段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強一些,因此除開展“教育”主題之外,還可以開展“科普”“藝術”“語言”等主題活動[10]。此外,通過VR、AR可創(chuàng)建虛擬的少兒真人圖書館,通過直播軟件創(chuàng)建直播式少兒真人圖書館,通過QQ群、微信的方式創(chuàng)建文字類型的少兒真人圖書館,以上這些方式都可以作為媒介融合的表現(xiàn)形式。該年齡段的孩子具有濃烈的好奇心,愿意體驗新鮮事物,利用媒介融合可將少兒真人圖書館包裝成孩子們喜歡的模式,進而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少兒真人圖書館體驗中心與傳統(tǒng)的少兒活動場所不同,其核心理念是發(fā)展式體驗設計,以少年兒童為主體,突出少年兒童在真人圖書館中所獲得的真實體驗。為了使少兒在真人圖書館中有更好的體驗,需要建構必要的獨立空間環(huán)境來實現(xiàn)真人圖書館的特定功能,因此結合少年兒童的認識發(fā)展特征來打造少兒真人圖書館體驗中心獨立空間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一個孩子能夠接觸到真人圖書館,他會覺得閱讀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所以公共圖書館要創(chuàng)設多種閱讀機會與條件,讓孩子愛上閱讀。與不同年齡段兒童身高相適應的閱讀設施,可以使少年兒童在參與真人圖書館過程中無須借助他人幫助,完成與真人及空間的互動。閱讀書桌椅高度、書架造型、擺設方式、游戲設施、真人圖書館與少年兒童的互相距離等對少兒的閱讀心理和閱讀行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真人圖書館邀請的專家、學者利用空間的不同領域,引導少年兒童根據(jù)真人圖書館展示的主題、內容、形式,自發(fā)地探索閱讀的興趣,促成其閱讀個性的發(fā)展。不斷變化的空間范例推動孩子們主動探索,豐富其互動游戲的方式。在不同年齡空間中的不同體驗要素,體現(xiàn)了孩子們的閱讀氣質。少兒真人圖書館獨立體驗閱讀空間通過對空間的改造與塑型,創(chuàng)造出符合少年認識特征的體驗場所,從而激發(fā)少兒的閱讀潛力。
功能與區(qū)域是少兒真人圖書館體驗中心的組成部分,各部區(qū)域架構要配合整體的真人閱讀空間形象,確保各功能在區(qū)域交界處進行視線交流與身體互動。對于前運算階段和具體運算階段的少兒,空間設計應該使不同功能的區(qū)域能相互融合滲透,尤其是前運算階段的少年意識和行為隨機性比較突出,他們的意識對行為的指導相比高年齡段的少年更加具有無目的性,少兒真人圖書館體驗中心的實體建筑元素在對區(qū)域功能劃定時,少兒體驗受區(qū)域限制多于自我控制。這時圖書館在建構少兒真人圖書館體驗中心時要弱化區(qū)域邊界,用書架或者立柱界定區(qū)域,在有限的區(qū)域里創(chuàng)造出開放與獨立、共享與私密、室內與室外等不同的真人圖書館閱讀體驗空間形態(tài)。
對于形式運算階段的少年來說,少兒真人圖書館體驗中心就需要建構新型的學習空間、交流空間、共享空間、實踐空間。真人圖書館用自己的真實經歷,通過傳播閱讀,促進學生與科技前沿的零距離接觸,支持知識創(chuàng)新和知識消費,通過閱讀參與制作和創(chuàng)造的方式學習。在交流空間,一方面通過真人閱歷構建交流平臺,將不同觀點的大眾聚集在一起,進行跨學科互動,以此促進交流。在交流過程中,讓閱讀靜思與學習討論和諧共存。公共圖書館在組織、策劃、開展少兒真人圖書館服務過程中,可以預設真人圖書館在重新組織閱讀信息資源基礎上,形成與閱讀、學習、興趣愛好相一致的圖書館服務空間和服務模式,使閱讀和學習從簡單的知識交換進化成為知識驅動下的共同探索和思維分享。對于形式運算階段的少兒,少兒真人圖書館體驗中心還可以建構一個實踐空間,結合真人圖書館科技創(chuàng)新實際經歷或相關科研項目成果,提供所需工具、技術、設備、器械和信息資源,滿足形式運算階段少年的個性需求。
場景在少兒真人圖書館進行過程中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無論是兒時的閱讀經歷、學習經歷,還是成年后的工作經歷,均是以地理位置為依據(jù)形成的相同或相似場景的總稱??臻g就是場景的物態(tài)化存在形態(tài),它可專指局部的區(qū)域形象或背景,是少兒真人圖書館服務賴以展開的場所。因此,同一真人經歷的場景可以產生若干推動活動劇情發(fā)展的空間造型。由于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少年的認識模式不同,其閱讀認知和閱讀行為常常具有不平衡性。而“真人圖書館”的知識背景和生活閱歷也是不同的,其分享閱歷和互動指導也具有多樣性。面對隨時可能發(fā)生的雙重變動,空間也要做出變更來適應真人圖書館的內容。因此,塑造可變性的空間對于少兒真人圖書館體驗中心來說就顯得格外重要。新奇而豐富的東西往往對前運算階段和具體運算階段的少兒具有較大的吸引力,獨特而博深的事物往往會對形式運算階段的少兒帶來更大的沖擊力,所以圖書館可通過多樣的組合手段將少兒真人圖書館體驗中心的各個獨立空間相互關聯(lián),建構變化多端的空間階層,有效提升少兒真人圖書館體驗中心的空間探索程度。場景與空間的組成形式可以分為并列式組合、集中式組合、線形式組合、輻射式組合、組團式組合、網(wǎng)格式組合、軸線對位式組合、庭院式組合。
在圖書館服務的整體領域內,少兒真人圖書館體驗中心空間建構是一次有針對性的顛覆傳統(tǒng)閱讀空間的大膽嘗試,它能為創(chuàng)新型閱讀模式的運行提供良好的空間,對促進少年兒童的獨立性閱讀行為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同階段少兒讀者有著不同的思維特征,這就要求圖書館閱讀推廣人要不斷參加培訓,提高學科素養(yǎng),熟練地運用專業(yè)的發(fā)展心理學理論,詳細分析未成年人的認知發(fā)展的4個階段,確定主題,選定內容,開展活動,用新的方式激發(fā)少兒閱讀興趣,助力全民閱讀。少兒真人圖書館體驗中心空間建構需要發(fā)展心理學扮演的理論指導者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