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鑾娟
近年來,隨著腰腿痛患者數(shù)量的增多,康復護理逐漸成為臨床護理工作的重點[1]。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護理方法給予干預,雖可減輕病情,改善預后,但患者康復速度相對緩慢[2]。有研究指出,將中醫(yī)辨證施護及中醫(yī)護理技術應用到康復護理過程中,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3]。為減輕腰腿痛患者的病情,本院對上述護理技術進行了應用,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本文整理了報告如下。
在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腰腿痛患者中,隨機選取80例作為樣本。納入標準:(1)確診為腰腿痛;(2)肢體健全;(3)依從性強。排除標準:(1)意識障礙;(2)精神類疾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觀察組(n=40)男∶女=28∶12;平均年齡(61.05±13.25)歲。對照組(n=40)男∶女=27∶13;平均年齡(60.84±12.7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呔炇鹬橥鈺?,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心理干預、病情觀察、給藥等。
觀察組將中醫(yī)辨證施護及中醫(yī)護理技術應用到康復護理中,促進病情康復。(1)中醫(yī)辨證施護:針對寒濕痹阻型患者,囑患者少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食用柑橘、金桔等水果,達到化痰的目的,促進病情康復。針對血瘀氣滯型患者,應囑其注意保暖,并采用熱水浸泡足部及雙手,促進血液循環(huán),通經(jīng)舒絡,活血化瘀,減輕病情。針對肝腎虧虛型患者,可通過熱水泡足、推拿的方式給予干預,促進病情康復。(2)中醫(yī)護理技術的應用:①情志護理,受疼痛的影響,腰腿痛多伴有一定的負面情緒,缺乏康復信心,且護理依從性差。為促進病情康復,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情志護理。例如:可采用五行音樂療法,對患者進行干預。針對焦慮者,應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針對抑郁者,應播放昂揚向上的音樂,使其情緒得到改善。②推拿按摩,針對因腰腿痛而發(fā)生肢體功能障礙者,護理人員可選取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采用“推”“點按”等手法給予按摩,促進肢體血液循環(huán),預防肌肉攣縮,促進肢體功能恢復。③行走訓練,當患者能夠于床上自主活動后,護理人員應輔助其練習坐起及下床。患者能夠下床時,可首先輔助其于床邊站立,逐漸延長站立時間,并輔助患者行走。行走訓練的過程中,應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對訓練強度及難度進行調整。如患者感勞累,需停止訓練。④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為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護理人員可輔助患者進行“如廁”“床椅轉移”“上下床”等常規(guī)訓練,為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
(1)康復速度:包括癥狀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癥狀改善:患者主訴癥狀緩解;治療無效:癥狀未緩解或加重。(2)康復效果: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日常生活能力評分(ADL)、健康調查量表(SF-36)對患者護理前和護理后進行評價。SAS量表評分分界值50分,得分越高,焦慮程度越高;SDS量表評分分界值53分,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高;SF-36量表評分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ADL評分越高患者生活能力越好。(3)滿意度:采用視覺模擬量表評分,共0~10分,滿意:>8分,一般:6~8分,不滿意:<6分,總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shù)×100%。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癥狀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分別為(8.5±0.8)d和(10.1±1.1)d,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康復速度對比 [d,(±s)]
表1 兩組康復速度對比 [d,(±s)]
組別 癥狀改善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n=40) 8.5±0.8 10.1±1.1對照組(n=40) 13.5±1.6 15.8±1.8 t值 9.021 8.674 P值 0.014 0.021
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36.5±2.5)分、ADL評分(71.4±2.2)分、SF-36評分(72.8±1.9)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0.241,P=0.018;t=9.023,P=0.025;t=7.112,P=0.029),見表2。
表2 兩組康復效果對比 [分,(±s)]
表2 兩組康復效果對比 [分,(±s)]
*與組內護理前對比,P<0.05;#與對照組護理后對比,P<0.05。
組別 時間 SAS ADL SF-36觀察組(n=40) 護理前 56.6±3.2 58.5±1.0 50.5±2.0護理后 36.5±2.5*# 71.4±2.2*# 72.8±1.9*#對照組(n=40) 護理前 57.0±2.6 57.8±1.3 51.3±1.8護理后 45.2±1.9* 64.1±2.0* 62.1±3.0*
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5.0%,與對照組相比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總滿意度對比 例(%)
近年來,腰腿痛患者的數(shù)量顯著增加。發(fā)病后及時給予治療,可減輕患者的疼痛,但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喪失或減弱的風險仍較高[4]。腰腿痛患者的常規(guī)護理方法,包括心理干預、病情觀察、給藥等[5]。上述護理措施,有助于及時發(fā)現(xiàn)并發(fā)癥,及時發(fā)現(xiàn)護理中存在的問題,確保護理安全,但卻難以提高患者的康復速度[6]。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實施常規(guī)護理后,患者癥狀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為(13.5±1.6)d及(15.8±1.8)d。進一步觀察發(fā)現(xiàn),對照組SAS評分(45.2±1.9)分、ADL評分(64.1±2.0)分、SF-36評分(62.1±3.0)分,與護理前相比,患者心態(tài)有所改善,生活質量有所提升,但與觀察組相比幅度較小,對照組滿意度為75.0%。
為促進病情康復,本院將中醫(yī)辨證施護及中醫(yī)護理技術應用到了康復護理過程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7]。祖國醫(yī)學認為,腰腿痛包括血瘀氣滯、寒濕痹阻、濕熱痹阻、肝腎虧虛等多種證型[8]。根據(jù)患者的辨證分型情況,從飲食、運動、生活等方面出發(fā)進行干預,可有效活血化瘀、通經(jīng)舒絡、祛痰除濕,使患者的病情得以減輕,改善預后[9]。此外,各項辨證分型護理技術的應用,同樣有助于增強患者的機體免疫力,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確保運動強度合理科學,避免腰部損傷加重,促進病情好轉[10]。中醫(yī)護理技術,包括情志護理、推拿按摩、康復訓練等多種[11]。各項護理技術中,情志護理的實施,有助于糾正患者的錯誤認識,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提升其依從性[12]。給予推拿按摩,有助于促進肢體血液循環(huán),預防肌肉攣縮,且能夠有效減輕局部疼痛癥狀,對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恢復,具有重要價值。實施康復訓練,則有助于改善肢體功能,使患者能夠自行完成上下床、蹲起如廁等活動,這對其生活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價值。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將中醫(yī)辨證施護及中醫(yī)護理技術應用到康復護理中后,患者癥狀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8.5±0.8)d及(10.1±1.1)d,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患者康復速度更快。進一步觀察發(fā)現(xiàn),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36.5±2.5)分、ADL評分(71.4±2.2)分、SF-36評分(72.8±1.9)分、滿意度為95.0%,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觀察組各指標更優(yōu)(P<0.05),優(yōu)勢顯著。本文的研究成果,證實了中醫(yī)辨證施護及中醫(yī)護理技術在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將中醫(yī)辨證施護及中醫(yī)護理技術應用到腰腿痛康復護理中,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