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祥
(復旦大學 古籍整理研究所,上海 200433)
杭州八千卷樓丁氏是清末著名藏書家,在藏書、刻書、著書等文獻活動的諸方面均有顯著成績,在清代藏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藏書多經(jīng)丁丙題跋,此外,丁申、丁立誠、丁立中、丁仁亦撰有相當數(shù)量的題跋。這些題跋大多關涉文獻流布、藏書掌故與版本考訂,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但多數(shù)迄今未經(jīng)整理刊布。
1907年,八千卷樓藏書整體售與江南圖書館,絕大部分經(jīng)丁氏題跋的本子今藏南京圖書館,但也有少數(shù)流入其他收藏機構。筆者茲從浙江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提閱丁氏舊藏,輯錄丁氏未刊題跋數(shù)篇,加以考釋,供學界同仁參考。
1.浙江圖書館藏清丁丙眠云精舍抄本《禪髓》《禪考》《禪警》《禪學》《禪偈》
蓮池大師以六字真言深入佛海,不欲以語言文字之障,貽誤后學,然偶然類記,以備遺忘,亦法門中之小止觀也。右凡五類,曰禪髓,曰禪考,曰禪警,曰禪學,曰禪偈,未嘗編入《云棲法匯》。明萬歷間,吾杭胡居士文煥匯刻于《格致叢書》中,三百年來流傳絕罕,即緇流亦少掛眼。宏憙和上,固云棲之法乳也,清修梵行,紹振宗風,分主城西之龍興寺、華鄔之眠云室,虔請東瀛小字全藏刻本參觀而禮誦之,余方外交之最摯者也。因依原刻寫成五卷,奉充供養(yǎng),庶與香光墨寶永鎮(zhèn)山門。光緒丙申(二十二年,1896)秋九月,優(yōu)婆塞丁丙合十記。(扉頁,鈐“丁”朱文小方印)
該本每半葉十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單魚尾,左右雙邊,版心下刻“眠云精舍”。
蓮池大師,即明代高僧釋祩宏。祩宏,俗姓沈,字佛慧,別號蓮池,仁和人。久居杭州云棲寺,為蓮宗八祖,撰有《阿彌陀經(jīng)疏鈔》《戒疏發(fā)隱》《凈土疑辯》等數(shù)十種?!对茥▍R》乃祩宏圓寂后門人所輯,分釋經(jīng)、輯古、手著三類,收錄祩宏著述三十一種。明胡文煥編刻《格致叢書》,收錄祩宏《禪學》一卷,即丁丙此本傳抄所據(jù),故跋中稱“依原刻寫成五卷”。
丁丙曾刻祩宏《云棲紀事》《孝義無礙庵錄》(以上光緒五年刊)、《武林西湖高僧事略續(xù)》(光緒七年刊),均收入《武林掌故叢編》。龍興寺即杭州城西之龍興祥符戒壇寺,始建于梁,初名發(fā)心寺,唐神龍間改名龍興寺,吳越錢俶于此設戒壇院,遂稱戒壇寺,北宋真宗時改名大中祥符寺。[1]丁丙倩張大昌纂《龍興祥符戒壇寺志》十二卷,光緒十九年刊入《武林掌故叢編》。
2.浙江圖書館藏清嘉慶愛日軒刻本《硯林詩集》
杭堇浦撰《丁隱君傳》,有三子。查《集》中附錄長子健詩,《把鏡篇寄希曾致堯山甫諸弟》句云:“季也更小年,亦復弄柔翰。”乃第四子也。又《杭郡詩三輯》卷二十五丁蘭詩《敬題五叔抱風遺稿后》五律一首,乃有五子也。蘭為次子傳之子,字孝通,號子魯?!度嫛肪矶S士珣詩《正月二十一日移厲木主》第三首詩注有“龍泓先生為先君師,予師先生孫蘭谷先生。自蘭谷師亡后,丁氏亦無人矣”云云。疑蘭谷乃蘭之別字,待考。抱風為老人五子,先叔祖撰蘭之小傳,中云:“按《府志·藝文》,有《抱風集》一卷、《夔齋雜文》一卷,丁仲夔齋撰。不知此子何名,抑先幼殤耶?”恐即仲字,與健、傳、佺、仲旁同也。四子字山甫,名則不知。古稀老人丁輔之并記。戊子(1948)正月。(卷首《丁隱君傳》后天頭處,朱筆)
生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卒乾隆三十年乙酉,此《疑年補錄》所輯,云見道古堂杭撰《丁隱君傳》。此即是也,并無生卒之年,《疑年錄》之輯不可為據(jù)。前年得老人《鄉(xiāng)里糕歌為汪荻江作》,乃丙戌春正四日,已在乙酉次年,甚訝。閱此集,后五年庚寅尚有兩詩,《過忠天廟冬日》)、再有《豆腐三絕》,此后無矣。辛卯無詩,乃以是年為卒年也。卒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年七十七。輔之記。(卷首《丁隱君傳》后,朱筆)
同治十年,余家當歸草堂刻《西泠五布衣遺著》,有老人自序,不知從何處鈔得。此刻見數(shù)冊,皆無自序。丁丑寇滔,八千卷樓燼于火,即重刻初拓亦無存者。寓滬得此本,乃假余家刻本補書之。余有《續(xù)補遺》,亦不可得,為之惘然。甲申(1944)三月,丁輔之記,時年六十六。(卷首補抄自序后,墨筆,下鈐“丁輔之”朱白文聯(lián)珠印、“鶴廬”白文方印)
題隱君書丙戌春正所作鄉(xiāng)里糕歌藉正疑年補錄廣印人傳之誤兼改西泠印社碑刻誤處
歌名鄉(xiāng)里糕,硯林入卷一。七十二歲作,八分署丙戌。贈交汪荻江,一門咸占畢。嗣歸石門蔡,所幸寶剞劂。劫馀出宣氏,因之補殘滅。籀諷隱君傳,道古文簡潔。子孫約略言,又不明生卒??贾T疑年錄,卒年云在乙。參廣印人傳,復又戊子說。計歲皆有誤,鑄錯莫能詰。隱君共五子,三存二則佚。季也字山甫,健詩更明悉。五子字夔齋,名仲見著述。丁蘭呼五叔,抱風題五律?;蛞杉刺m谷,天年嗟早殺。為黃士珣師,杭郡詩可質(zhì)。隱君集四卷,紀年好詳察。奉香天竺山,庚寅重陽節(jié)。重游中天廟,七六歲冬秩。寒菹凍豆腐,詠此成絕筆。辛卯距乙亥,享壽七十七。祀社四十載,君傳尚疑缺。我今跋此歌,印史補真實。
戊子(1948)二月,古稀老人簠叟丁輔之未是草。
《疑年補錄》應改:生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卒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年七十七歲。
《廣印人傳》改同上。
西泠印社石刻小像加更正字。(卷末,朱筆,下鈐“花橋水閣人家”朱文長方印)
此本每半葉十一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單魚尾,左右雙邊。另有丁仁朱筆批校,并補錄丁敬自序。鈐“丁輔之”、“鶴廬”、“花橋水閣人家”、“潘尗坡圖書印”、“王氏二十八宿研齋秘笈之印”、“灌園藏書”、“山陰傅氏”、“秀州王氏珍藏之印”、“潘氏桐西書屋之印”、“壺日齋藏書印”、“蒼虬經(jīng)眼”、“傅”、“山陰傅華夢齋收藏經(jīng)籍金石書畫印記”等印??芍湎群蠼?jīng)潘介繁桐西書屋、傅華(傅以禮子)、王蔭嘉二十八宿研齋等遞藏。
丁仁字輔之(1879-1949),原名仁友,號子修,又號鶴廬,晚號簠盦、簠叟,丁立誠子。嗜篆刻,發(fā)起創(chuàng)辦西泠印社,尊崇丁敬,曾輯《硯林集續(xù)拾遺》,另輯有《丁丑劫余印存》《西泠八家印存》。丁敬字敬身,號硯林,又號鈍丁、龍泓,清錢塘人。精書畫、金石、吟詠,尤擅篆刻,開浙派風氣,為“西泠八家”之首。
此數(shù)跋對于研究丁敬晚年事跡及卒年,有重要參考價值。學界成說為丁敬卒于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壽七十一。丁仁據(jù)丁敬手書《鄉(xiāng)里糕歌為汪荻江作》末署“丙戌(1766)春正四日”,及此集卷四有作于庚寅(1770)的《冬日重過忠天廟》《豆腐三絕》(丁跋錄二詩詩題時略有歧誤),以庚寅次年即乾隆三十六年辛卯丁敬再無詩作,推定其卒于是年,排比紀年,堅實不移,可稱定讞。唯是時丁仁年屆古稀,加之時局動蕩,其說未得流布,使乙酉謬說沿襲至今,深可惋惜。
“杭堇浦”“道古堂杭”,指清人杭世駿,字大宗,號堇浦,道古堂為其室名,卒于乾隆三十八年。世駿精研經(jīng)史,并有詩名,富藏書,著有《續(xù)方言》《諸史然疑》《石經(jīng)考異》《禮經(jīng)質(zhì)疑》《道古堂文集》《詩集》等?!抖‰[居傳》,見《道古堂文集》卷三三,題作“隱君丁敬傳”,如丁跋所云,文中未記丁敬生卒年。
《疑年補錄》,指清錢椒《補疑年錄》,是書為增補錢大昕《疑年錄》、吳修《續(xù)疑年錄》而作,卷四載丁敬生卒年,稱年七十一,康熙三十四年乙亥生,乾隆三十年乙酉卒,并有案語稱“《道古堂集》有傳”。[2](P18)然未稱生卒年系據(jù)杭世駿所撰丁敬傳得出,則錢氏另有史源,此案語僅為提示丁敬傳記情況。
“丁丑寇滔,八千卷樓燼于火”,則指1937年日軍侵華,杭州淪陷。一般認為,八千卷樓藏書在1907年整體出售給江南圖書館,實際此后丁氏尚保有部分藏書。1937年初夏,浙江省立圖書館舉辦浙江文獻展覽會,丁氏以舊抄本《春秋上歷表》(《善本書室藏書志》卷三著錄)等多種善本參展,便是明證。[3]由此跋可知,八千卷樓藏書的徹底終結,是在抗戰(zhàn)時期。
另案,《杭郡詩三輯》即《國朝杭郡詩三輯》一百卷,丁丙輯?!跋仁遄孀m之小傳”,即指是書卷二五丁蘭條下丁丙小注。《西泠五布衣遺著》,丁丙輯,收錄清人吳穎芳、丁敬、金農(nóng)、魏之琇、奚岡著述,同治光緒間刊行,中有丁敬《硯林詩集》四卷《拾遺》一卷《硯林印款》一卷。其中《詩集》乃翻刻嘉慶十二年杭州愛日軒刊本,《拾遺》《印款》系丁立誠輯錄成書。
3.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戊寅刻本《禁林集》
光緒己卯秋八月二十日,從登瀛橋試市購得。審為陳春叔表叔先世舊籍,朱記猶新,因歸藏弆,俾存手澤。丙遺書數(shù)萬卷,劫后百計搜羅,無一還璧。今無意得之,而仍還君家。且己卯上距乾隆戊寅百二十載,甲子重周,天道好還,殆為依村表弟輩翔步禁林之兆歟?書此以俟。田家園生丁丙識。(在卷首扉葉,跋前鈐“竹書堂”朱文長方印,跋后鈐“丁松生”白文方印)
《禁林集》,清杭世駿輯,收錄諸家應制頌圣之作。該本每半葉十行,行二十、二十一字不等,白口,單魚尾,四周單邊。版心上鐫書名。
陳春叔,事跡不詳。據(jù)《松生府君年譜》,丁丙祖父丁國典元配陳氏,乃陳春叔伯祖修已之女。[4](P2)光緒五年(己卯,1879),行正科鄉(xiāng)試,禁林為翰林院雅稱,故丁丙贈此以為陳氏子弟得中之吉兆。
4.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清抄本《群書序錄》
此書從叢殘帙中檢出。卷面舊題“經(jīng)籍考”,有朱印,文曰“茗柯有至理”,不知誰氏所錄,中多引蒙叟《列朝詩集小傳》,又“蒙叟語予”云云,當為康雍間人。每書各采篇首一序,頗似朱灌甫睦《經(jīng)序》,近海虞張氏《愛日精廬藏書記》即參援其例。惟隨手雜鈔,往往不分時代。今略為編排,得宋人集一冊、元人集一冊、明人集二冊,其經(jīng)史子三部當已遺佚,又四部序錄,凡二冊,所列經(jīng)史子三類寥寥可數(shù),必非全書,疑為續(xù)輯。今題曰“群書序錄”,以備目錄之一種云。同治七年七月七日,曝書偶記。(下鈐“竹書堂”朱文長方印)
謹案《四庫提要》,《全唐詩》九百卷,以明胡震亨《唐音統(tǒng)籖》為稿本,而益以內(nèi)府所藏《全唐詩集》,又旁采碑碣稗史雜書所載補苴,凡得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此錄中有《全唐人詩》,為虞山蒙叟集,太興季滄葦補成,共七百十七卷,得人一千八百九十有五,得詩四萬二千九百三十一首。后注“徐健菴得之季氏,今已進呈秘閣”。微此目,幾不能討其源流,舊本之有用如此,又記。(以上均在卷前扉葉)
此本用無欄格素紙寫,每半葉行數(shù)字數(shù)不定。《八千卷樓書目》卷九史部目錄類,著錄此書為“群書序錄不分卷 不著撰人名氏 抄本”。[5](P16)“竹書堂”為丁申藏印,可知此跋為丁申所作。如跋文所述,此系丁氏從殘書堆中檢出,排比編成,擬定書名,裝為六冊,其書衣題寫書名之字跡與題跋相同,亦當出自丁申手筆,后經(jīng)襯紙重裝,現(xiàn)為十二冊。
丁跋稱“每書各采篇首一序”,不確。今案原書,各書條目或繁或簡,有抄錄卷首序者,有并錄多首序跋者,有錄自趙希弁《讀書后志》者(如《孔稚圭集》《陸宣公文集》),亦有自加案語者,如丁跋所提及“徐健菴得之季氏,今已進呈秘閣”即是。且字跡甚為潦草,多有圈改增刪之處,似為讀書時隨筆抄記,后又經(jīng)修改者,就其形態(tài)特征而言,不能排除稿本的可能性。
丁申據(jù)書中有“蒙叟語予云云”,判定作者為康雍間人,大致可成立。此外,此書抄錄序跋且時加案語的體例,確與后世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記》、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等相仿,然則此書雖作者不詳,但作為清初目錄著作,在體例上的特點仍值得關注。
5.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抄本《輿地紀勝》
是書佚五百年。當乾隆朝,詔收天下遺書,僅以《輿地·碑刻》一類采入《四庫》。嘉慶朝,阮文達撫浙,始得全書,進呈內(nèi)府。是時藏書家爭相傳錄,以夸秘珍。自粵東伍氏刊行后,抄本遂減值矣。然余丙寅秋在吳門綠潤堂,嘗見汪閬源家舊影宋抄二百卷,神采奕奕,真有中郎虎賁之肖。以價昂未購,今尚去來于心目間也。此殘帙亦必嘉慶間傳抄,喜其適為杭郡,欲討古緣,一繙即得,未可以一鱗片甲視之。馬二槎搜藏富有,觀其所記,時在道光三年,文達已得此書進呈,而二槎猶未知之,洵乎博聞廣見之不易矣。同治九年春,八千卷樓主人記。(在卷前扉葉,下鈐“八千卷樓”朱文方印)
此本用無欄格素紙抄寫,每半葉九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同。僅存卷一至二,一冊。卷前另有道光三年重九日馬瀛題跋(后鈐“二槎”朱文方印),卷末錄錢曾《讀書敏求記》“輿地紀勝”條。檢《八千卷樓書目》卷六史部地理類,《輿地紀勝》僅有“伍氏刊本”(即清咸豐五年伍崇曜粵雅堂刊本),[5](P1)《善本書室藏書志》亦未著錄,但丁跋確為真跡無疑。
馬瀛,字二槎,浙江海寧人,清嘉道間藏書家,藏書處號漢晉齋、吟香仙館。八千卷樓收得馬氏舊藏甚多,見于《善本書室藏書志》,如卷六著錄之宋刊小字本《晉書》,即為馬氏舊藏。[6](P10)
“余丙寅秋在吳門綠潤堂”,丙寅為同治五年(1866),綠潤堂為蘇州書坊,在玄妙觀前。元刊殘本《陸狀元集百家注資治通鑒詳節(jié)》丁丙跋對此次蘇州訪書之旅,也有描述,稱:“同治五年十月二十三日,小游蘇城臥龍街?!瑫r見于吳市者,尚有圓妙觀前綠潤堂南宋刻《資治通鑒》全帙、山塘文光堂元刻《資治綱目》五十九卷之四十三卷、道前街淵海堂陳桱《通鑒續(xù)編》元刊本,皆古色古香?!盵7](P1)
又,綠潤堂不僅販售舊籍,同時亦自刻書籍,多為科舉、蒙學、醫(yī)籍等易于行銷者,如道光二十四年刻《留茆盦尺牘叢殘》、道光間刻《三家醫(yī)案合刻》、同治元年刻《四書便蒙》、同治六年刻《養(yǎng)蒙針度》、同治七年刻《書經(jīng)體注大全合參》《新訂四書補注備旨》《七經(jīng)精華》、同治八年刻《寫法切要》、同治十年刻《詩品注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