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瀅
愛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fā)展最基本的精神力量和最重要的情感因素。然而,綜觀當前的教育現狀,可以發(fā)現學生所受到的情感教育明顯不足:在公共場所,學生是被照顧的對象,其不良行為和不禮貌行為被過度包容,由此弱化了他們付出愛的動力;在家中,家長忙于鞭策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包攬了本該由他們承擔的家務勞動;在班級中,以“團結”為核心的班級文化建設如火如荼,實際卻難以滿足學生情感層面的需求。這些情況導致學生缺乏社會生活體驗,缺少人際交流,習慣索取,不懂得給予,平等的情感交流難以實現。
將“愛的教育”特色活動引入班級文化建設,有利于創(chuàng)設和諧有愛的校園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品格孵化場所,培養(yǎng)其良好的品格;能培養(yǎng)學生愛的能力,幫助其孕育美好的情感;能讓學生融入社會,培養(yǎng)其責任意識,獲得和諧健康的發(fā)展。
實施“愛的教育”,要求教育者不僅要在教育過程中付出自己的愛,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還要在教育目標中關注學生“愛”的情感的生成。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設計并開展了一系列的班級活動,以學生喜愛的方式滲透班級文化,并以主題、特色活動為紐帶,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足夠的“情感場”去感受、體驗并傳遞愛,從而更好地達成“育人”的教育理念。
班級是學生生活、學習的主陣地。班級環(huán)境是展開德育的基礎。教師應與學生共同創(chuàng)設和諧有愛的班級環(huán)境,將愛的教育滲透在日常的班級活動中。
教育具有互相感化的特點。教師應信任學生,愿意和學生交心,并花心思去思考如何科學地教育學生,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互幫互助,如何利用班集體的力量正面影響學生。創(chuàng)建班級文化,讓團結友愛的信念在班級的各個角落落地生根,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這是無形的,也是最核心的途徑。
教師首先帶領學生討論了班級文化的內涵及代表意象。學生一致選擇以彩虹為班級意象,因為彩虹顏色豐富,形狀如橋梁,有著積極樂觀、包容接納、有效溝通等內涵。確定以“彩虹”為班級文化意象后,學生開始了對班徽的設計,每位學生都用畫筆繪制出了自己心中的班級意象圖。在進行全班展示、評比后,學生選出了自己最喜愛的圖案,最終確定了班級文化圖。之后,學生自主制定班規(guī),并依據班規(guī)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
在班級文化的創(chuàng)設過程中,“人人參與,還原學生對班級文化的常態(tài)理解”和“堅持呈現學生的想法”是教師要遵循的首要原則。每位學生對發(fā)言權、選擇權、決定權的使用過程就是對班級文化的認同過程,該過程也形象地展現了學生在班級建設中的主體性地位。后期,在班級物質文化的建設中,班徽被運用于柜簾、墻報等的布置上,時刻提醒學生“我是彩虹中隊的一分子”,由此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對班級文化的歸屬感。
“親其師,信其道?!苯處熃o予學生的贊美不僅能縮短情感的距離,還能表達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幫助學生不斷進步。教師應在日常相處過程中給予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鼓勵、贊美,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
2020 年10 月11 日,我班舉行了“我是班級小主人”的班會活動。在活動中,學生積極討論了開學第一個月里“自己為班集體所做的特殊貢獻”“找找我們班的與眾不同”“未來我想為班級、為同學做些什么”等問題。通過班會前對同學、教師的調查采訪,以及對日常生活照片的觀察,學生評選出了第一批“優(yōu)秀班級小主人”。這些“小主人”是學生學習的榜樣,能夠激發(fā)大家不斷挖掘自身在班級里的存在價值。如小Y性格內向,學習能力弱,課上、課間都習慣沉默不語。但他在打掃班級衛(wèi)生方面十分積極。在第一批的“優(yōu)秀班級小主人”評選中,同學們紛紛表達了對他的敬佩之情。教師抓住機會,放大他的優(yōu)點,表揚他愛勞動、樂于付出的品質。獲獎后,小Y 的性格變得越來越開朗,他也愿意主動和同學們交流。
“賞識教育”應依據學生在班級中的日常生活、學習需求以及興趣特點出發(fā)。教師應在班級工作的設立、開展中,堅持人人平等的原則,挖掘每個學生的內在潛質,激發(fā)他們“N+1”的無限潛力。學生在獲得認可后,會進一步增強班級歸屬感,從而進一步創(chuàng)設團結友愛的班級氛圍。
“人生的意義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獻?!必S富的班級特色實踐活動是讓學生迅速成長的舞臺。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小事,而后逐漸培養(yǎng)其關心社會之事、關心社會之人的情懷。
教師以學校傳統(tǒng)的“育才智仁·美德少年”的評選活動為契機,在班級中大力動員并推行“美德少年我來評”的前期準備活動,由此通過家長、學生的眼睛去尋找身邊的典型形象,讓學生在自我與榜樣的對比中提升自身的道德風尚。在一次“美德少年”的評選中,我班的小A 和小B 都進入了決賽階段。評選時期,全班同學主動加入現場投票的“啦啦隊”。他們分工合作,一部分學生幫助兩位班級代表制作海報、宣傳卡片,一部分配合他們進行現場表演和展示,向全校師生介紹先進事跡。短短幾天的準備和實施過程中,全班學生齊心聚力。最終,兩位同學都獲得了?!懊赖律倌辍钡姆Q號。
“美德少年”的評選過程是一個推崇美德風尚、樹立美德形象的過程。教師用身邊最熟悉的先進人物的事跡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用行動關愛社他人和社會,做一個講道德的人。班級中一次次的榜樣推選,展示的是班級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大自然是人類最好的導師。每個寒暑假,教師都會布置一份特別的作業(yè)清單:與家人來一場旅行,開展一次家庭圓桌會議,寫一份親子游記。這些作業(yè)不僅針對學生,也針對家長,旨在幫助家長改變“唯學習成績論”的觀念,和孩子建立平等互助的關系。同時,也讓孩子獲得更多探索世界的機會,擁有廣闊的視野,建立多元的價值觀,培養(yǎng)社會適應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從而以更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每學期一本的班級文集以家庭成員共同的視角和筆觸來記錄親子間的旅程,分享全新的體驗。在開學的“小眼睛看大世界”分享會上,學生用青澀的相片和稚嫩的文字介紹與父母一起旅行的經歷,分享在旅途中獲得的快樂。
愛的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教師借助旅行營造親子共融的氛圍,引導家長重視陪伴的意義,并讓每個家庭都參與班刊、文集的創(chuàng)編,通過語言文字展示“家庭和諧幸?!钡臓顟B(tài),讓每個孩子都能自豪地表達來自家庭的幸福感。
一年級學生加入少先隊后,教師鼓勵他們組成假日小隊,利用節(jié)假日走上街頭,在家長的支持、幫助下開展各類小隊活動。一次次的活動中,學生看到的是真實的生活,是人們彼此給予的意義。通過積極參與,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得以提高,對社會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也得到了提升。如G20 杭州峰會期間,隊員們走上街頭,成為提供志愿服務的小交警。他們在交警的指導下,維護文明有序、安全暢通的道路交通環(huán)境。他們在斑馬線上宣傳“車讓人”“人讓車”的雙向互動,主動攙扶有需要的長輩過馬路,展現了杭州的文明風貌。
主題式小隊活動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多方聯(lián)動,共同支持。學生在學習、鍛煉、創(chuàng)新、自主的成長氛圍中產生了“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識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奉獻精神,為優(yōu)良品格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一文中明確指出“熱心公益和志愿服務”是學生應當具備的素養(yǎng)。志愿服務的核心理念是“愛”,是對他人、對社會、對生命的愛。教師借助自身作為志愿者工作的經驗,帶領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供充足的精神力量。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兇猛來襲,醫(yī)院手術用血日趨緊張。筆者作為第一批復工的志愿者,主動捐獻血小板的抗疫事跡得到媒體的宣傳報道后,班級中的家長、學生紛紛表示愿意出力。學生在家中繪制防疫口罩宣傳畫,觀看《謝謝你,因為有你》的感恩視頻。家長在班級群中發(fā)起了“壓歲錢獻愛心”的捐贈活動,學生紛紛拿出自己的壓歲錢,請求支援武漢。雖然只是綿薄之力,但學生從中感受到的卻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擔當。
教師是學校教育中學生成長的核心引領人,是培養(yǎng)學生文明和諧行為和大眾無私精神的人力資源。在志愿者實踐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活動的社會價值、教育性和參與度,借助社會力量、家長力量,帶領學生做公益,讓學生形成對社會的初步認知,習得寶貴的“志愿者精神”。
愛心教育意義深刻且內容豐富,影響著學生終身學習和終身發(fā)展。班級活動能夠形成良好的風氣和氛圍,是德育的良好載體。幾年來,愛心教育實踐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位學生。從獨立的個體,到班級的一分子,學生在一次次的班級活動中感受到了在集體中的歸屬感。他們不斷體驗、理解、反思,學習“為人之道”。在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中,一批批愛自己、愛他人、愛生活、愛學習的陽光少年不斷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