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陳維崧駢體哀祭文三論

2021-12-29 03:13陳建秋
關鍵詞:祭文駢文摯友

陳建秋

(湖南師范大學 中文系,湖南 長沙 410081)

引 言

所謂哀祭文就是指用于祭奠與悼念死者的相關文體,如誄文、哀辭、吊文、祭文等。徐師曾在《文體明辨序說》中說:“古之祭祀,止于告饗而已。中世以還,兼贊言行,以寓哀傷之意,蓋祝文之變也?!盵1]154也就是說,祭文是源于早期用于祭天地神靈和祖宗的祝文。兩漢以來,逐漸出現(xiàn)由辭賦派生出來的哀辭、吊文,由頌神式祝辭衍生出的哀悼性散體祭文。在后世文學發(fā)展中,祭文的抒情氣息也大大增強,內(nèi)容和寫法也更為自由和多樣化;誄文,與謚的關系最為密切,是為了在隆重的祭奠儀式上表彰死者功績,其作用是為死者定謚號;哀辭,是與誄文性質(zhì)相近的一種哀祭文體,原來是用于少年早逝的人和年長但不以壽終者,后期題材才逐漸擴大。

元明清三代,為我國哀祭文傳統(tǒng)的持續(xù)階段,雖創(chuàng)新不多,但在繼承上卻成績顯著(1)關于哀祭文的發(fā)展脈絡,參見章明壽《古代哀祭文發(fā)展簡說》,《文學遺產(chǎn)》1988年第5期;吳承學、劉湘蘭《哀祭類文體》,《古典文學知識》2009年第4期。。以駢文選本來說,哀祭文體歷來都有一席之地。姚燮《皇朝駢文類苑》作為清代少有的“以體系文”的駢文選本,以14大類來析分、概括清代的駢體文佳作。其中卷十則為“哀誄祭文類”,將用于“廟堂”的謚誄哀策和長于“指事述意的誄祭合而為一,收錄了洪吉亮、孔廣森、李光洛在內(nèi)的13位作家的23篇哀祭文,哀祭對象包括將軍大臣、地方德高望重之士、好友及好友之妻、母等等,比較清晰地展現(xiàn)了清代駢體哀祭文的創(chuàng)作成就”(2)關于《皇朝駢文類苑》的系文方式,參見路海洋《〈皇朝駢文類苑〉對〈駢體文鈔〉體例的承與變》,《蘭臺世界》2013年第29期。。陳維崧作為清初駢文的主要代表作家,與吳綺、章藻功并稱“駢體三家”,在其《陳迦陵儷體文集》中,收錄15類駢體文167篇,其中駢體哀祭文共有15篇??梢?,哀祭文在情感抒發(fā)上具有先天的題材優(yōu)勢,常受到眾多作家的關注,其題材中“生存與死亡”的主題是非常容易觸動人情思的敏感話題,具有很強的情感力量;同時,作者在寫作哀祭文時,也常引發(fā)自我身世之感。以哀祭文體為切入點研究陳維崧的駢文創(chuàng)作,解讀陳維崧駢體哀祭文的結構模式、藝術技巧和文化意蘊,更易于探究陳維崧的情感世界、創(chuàng)作偏好和價值追求,也能更直觀地展現(xiàn)陳維崧在提高駢文抒情性和文學性上的貢獻[2]。

一、結構模式:隨體而變,因人而異

哀祭類文體包括祭文、誄、謚、哀辭,等等,其文體功能雖隨著時代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一些交融和變遷,但不同的哀祭文體仍保有其獨特的發(fā)展脈絡和文體體制。王先謙的《駢文類纂》收錄了先秦至晚清三百多位作家的兩千余篇文章。他在分類整理駢文時,誄為39卷、哀辭為40卷、吊文和祭文為41卷。陳維崧在寫作哀祭文時,也注意到了各類哀祭文體的不同應用環(huán)境,誄和哀辭、祭文使用了不同的結構模式,并根據(jù)哀祭對象的不同,內(nèi)容側(cè)重點也不同。其誄文和哀辭都是“序文+正文”的模式,而祭文則大體可以分為“寫哀+述德+寫哀+告饗”的四段式和純述哀情式。

陳維崧駢體哀祭文中的誄和哀辭,全部采用了“序文+正文”的結構模式。序文部分采用易于敘事的駢散體,主要交代逝者死亡的日期、身份地位、寫作這篇哀祭文的緣由,以及作者的哀傷之感。而正文多為四言駢體,把寫作的重點放在逝者的事跡、德行、才華、貢獻等方面。這種“序文+正文”的結構形式也是六朝最為流行的誄文體制,《文選》所選的8篇誄文均有序文,這是陳維崧對六朝駢儷文體制的繼承。但陳維崧會根據(jù)不同的哀祭對象,調(diào)整序文和正文的內(nèi)容占比,這種結構安排在保留誄文作為廟堂文學的功能性和應用性的同時,為述哀情提供了更多的發(fā)揮空間。哀祭對象為大臣名儒及其家中女眷等具備名聲、威望之人時,陳維崧基本恪守了誄文作為廟堂文學禮文功用的要求,集中筆力頌德,甚至通篇都是溢美之詞,文學性和情感性有所減弱。例如《宣城文學施公誄》,在介紹施公的學術追求和文學素養(yǎng)時,用了近十個句子來鋪墊當時經(jīng)文煨燼、人心陷溺的學術背景,以此來突出施公為“光輝篤實之君子”[3]484,典故繁復至于啰嗦庸俗。

但在為相知相契但社會地位相對較低的好友作誄或哀辭時,陳維崧會格外增加序文和正文中的述哀情部分,甚至出現(xiàn)序文長于正文的情況。如《嘉定侯掌亭先生誄》,這篇誄的序文部分篇幅很長,除表明逝者死亡日期和身份地位外,敘哀情占了很大一部分。陳維崧抱著悲痛、哀傷的心情記敘了侯掌亭的一生:年少遇到戰(zhàn)亂,親人朋友多死于這場離亂,然“雨不終朝”[3]487,他掙扎于亂世,僥幸地活了下來又謹慎地在新朝生活著。陳維崧在序文中段還鋪陳了三個“未喻”之處,凸顯人世不公、命運難測之恨:一是君姿超凡脫俗,卻未能長命;二是君之文采直登班范之堂,卻不第且不壽;三是君家三世忠清,一門英烈,卻遭覆巢破卵之傷。三個“斯其未喻”遞次排開,其中悲痛、憤慨、無可奈何之情躍然紙上。而與之相對的正文則篇幅較短,主要集中筆力描寫兩人的往日情誼。這些故事和畫面無一不洋溢著濃烈的感情:從前的他們同讀書、同游玩,翩然于山頭與河舟之間、詩文琴篪之中;現(xiàn)在的他們是“萍梗飛翻,一悲甫草”[3]489,陰陽永隔,悲傷無法言說,只能以一句“嗚呼哀哉”作結。大概是因為逝者是陳維崧相熟的摯友,且與陳維崧同為由南入北、羈旅漂泊之人,有著相同的人生經(jīng)歷,陳維崧在哀祭朋友的同時也在自憐,所以該誄在內(nèi)容的安排上情感浮動更勝。

而祭文則大體可以根據(jù)哀祭對象的不同分為“寫哀+述德+寫哀+告饗”的四段式和純述哀情式。祭奠對象為頗有聲譽的王公大臣及其女眷的祭文,如《公祭大司空在調(diào)周公文》《公祭封侍御王太翁》《祭周侍御母夫人文》等文,都采用了“寫哀+述德+寫哀+告饗”的四段式。徐師曾在《文體明辨序說》中指出中世以來祭文的文體功能為贊言行、寓哀傷。和陳維崧同年舉博學鴻詞科的朱彝尊,其駢體祭文就是這種傳統(tǒng)模式。如朱彝尊為納蘭性德作的祭文《祭納蘭侍衛(wèi)文》,就是先贊納蘭“敏學博通,文詠書法,靡有不工”[4]594,最后以“侑以荒辭,泣下如綆”[4]594寓哀傷。在這種模式中述德的比例一般要大于寫哀部分,作者哀情的抒發(fā)也略顯單薄。而陳維崧的四段式中有兩個寫哀部分,與舊模式相比,哀情的表達更具有層次感,且內(nèi)容也更為豐富。

如《祭王敬哉先生文》:“嗚呼哀哉!地坼幽燕,峰頹恒霍,珠斗芒寒,蒼穹氣薄,咸陽之樹西靡,箕尾之星夜落……蓋賢亮道喪,固率土之所同悲;而師弟情深,猶微忱之所獨覺。聲因激楚而不成,管以哀傷而難握?!盵3]463這是文章首次述哀部分,作者先以“地坼”“峰頹”“氣薄”極寫王敬哉先生逝去之悲,又以東平思王劉宇冢上松柏皆西靡的典故表達在世之人的思念之情,更提到世人聞哀訊罷講咨嗟,率土同悲。從山川自然和人文社會兩個方面夸述哀情后,再寫自己更是因為哀傷悲痛聲音激楚不成,手顫抖無力甚至握不住竹管。哀情由大及小,由廣及狹,情感更為真摯具體。接著文章轉(zhuǎn)入述德部分,作者先簡述王敬哉人生經(jīng)歷,再從論事、晰理、詩歌、纂錄、議禮幾個方面論述先生之德:“乃其學術醇深,文辭卓犖,汪汪千頃之波,矯矯半天之鶴,論事而頡頏韓歐,晰理而折衷濂洛……雖履功名之盛,貴以彌溫;即當耆耋之齡,老而逾恪。”[3]464再通過回憶自己和先生的交往,感嘆先生“高風之岳岳”[3]464。此部分與舊模式相比,述德內(nèi)容要精簡許多,且于述德之中尚有哀情的抒發(fā)。最后,作者表達了希望先生能“得圣之和”并“優(yōu)游不死之庭”[3]464的美好祈愿,并用霜霧、鵑啼、猿嘯的哀景寫哀情,以“而某之哭公者,因世道人心而嘆作”[3]464再次表明悲痛之情。

收尾的“有蔬載搴,有酤載酌”[3]464作為告饗部分,也是因祭文來源于古之祭祀,而古祭祀便止于告饗。第一次正式以“祭文”命名的曹操《祭橋公文》,便是以“尚饗”作結,后代祭文也多采用這一形式。整篇祭文情感抒發(fā)由淺至深,從痛其逝世、述其德行到以哀景寫哀情,嘆世事興會難以琢磨。多形式有層次的表達哀情,不僅使情感飽滿,贊德行部分也更顯真摯。

哀祭對象為交情甚為深厚的摯友,如《祭侯仲衡先生文》《公祭同年陳子遜文》《祭同學董文友文》等,陳維崧更是基本舍棄頌德部分,將大部分筆墨傾注在哀情的抒發(fā)上。

如《公祭同年陳子遜文》,作者以伯牙子期、惠子莊子、蘇武李陵等典故開篇,著重表述了兩人深厚的感情?!安朗哦p音亡,惠施去而微言絕”[3]473,而摯友陳子遜的逝世帶給陳維崧的悲痛,同于伯牙去子期、惠子去莊子,“是則罄安仁之誄筆,何能敘此酸辛;殫庾信之銘言,未足形茲凄惻矣”[3]473。在作者眼中,他是人間謫仙人,“問天無買賦之金,閱世少翹材之館”[3]473,才華橫溢。緊接著,作者又回憶了與陳子遜相識相知的經(jīng)歷:兩人同年赴考,舉博學鴻詞科,同修《明史》。人生正充滿希望和生機,但摯友卻突遭厄運,及第之時的笑語音容猶在,摯友卻已經(jīng)離開。美好過往與殘忍現(xiàn)實兩相對比,更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強烈深厚的哀情。在悲痛摯友逝世之后,陳維崧更感嘆道:“三千里吳關越岫,驛路偏長;十二日金馬石渠,流光甚短?;睂m之蟻陣空酣,椒殿之鶴書恨晚?!盵3]474摯友經(jīng)歷戰(zhàn)亂,由南入北,一路艱辛困苦,卻在征聘入翰林院后不久便離去。流光甚短,鶴書恨晚,人生的遭際變幻無常,難以琢磨。這一句從悲友逝世進而到感嘆上天不公、世事無常,哀情更增一層?!皥@內(nèi)之茱萸遍插,已少斯人;階前之芍藥徒翻,長思我友?!盵3]474作者于末段再次發(fā)出哀呼,結構上形成一唱三嘆之勢,哀意強烈深厚而又延綿不絕。

誄和哀辭使用“序文+正文”的模式,根據(jù)哀祭對象不同靈活安排述德和寫哀的內(nèi)容;四段式祭文中兩段寫哀內(nèi)容,甚至直接舍棄頌德部分,對至親好友采用純述哀情式的祭文。陳維崧在書寫駢體哀祭文時,繼承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祭文重情的傳統(tǒng)”[5],以“情”為中心,構成哀祭文隨體而變、因人而異的結構模式,提高了駢文在應用性文體中的文學性和抒情性。從晚唐李商隱的《樊南四六》至清初的駢文,其應用都多集中于應用性文體,政治性較強,抒情性更弱,很少抒發(fā)個人真實情感,文學性和情感性都不夠。陳維崧卻跳出了前人的局限,在應用性文體中重視駢文的情感蘊藉,為駢文創(chuàng)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二、藝術技巧:以事、景寓哀情

上文已經(jīng)提到,同代作家在寫作哀祭文時多采用贊言行、寓哀傷的固定模式,這種模式從中世以來已趨于模板化,使得作家在創(chuàng)作中較少運用一些藝術技巧,甚至出現(xiàn)很多諛辭巧語和虛文蔓說,令人生厭(3)關于哀祭文的諛辭巧語和虛文蔓說,參見[明]吳訥《文章辨體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第56頁。。而陳維崧哀祭文的結構模式隨體而變、因人而異,這種創(chuàng)新使文本創(chuàng)作有充足的空間,可以運用更多樣的藝術技巧,更好地表達哀情。

陳維崧在哀祭文寫作中常敘述自己與逝者生前的交往回憶,取具體事例刻畫逝者人物形象,真正做到以事寓哀、因事抒情,并不虛為文。如《祭侯仲衡先生文》,這篇祭文是陳維崧為侯方域所作。文章回憶了其父、其弟以及自己與侯仲衡的交往。其父同侯公同游畫溪,同登銅官山,二老舉杯談笑,觚飛爵騰;其弟受侯公養(yǎng)育維護,幫助他立其戶樞;而陳維崧和侯公則是一同“跌蕩詞場,激揚文藪”[3]470,聚會時一起吹竹彈絲,飲酒作樂,酒食弄臟了衣服也毫不在意,極樂之時,摘花戴頭,就蔗竿而舞,侯公也同其一起仰天大笑。這些回憶畫面再現(xiàn)了侯公的坦率風趣、耿介不俗,處處可見兩人的深厚情誼。可如今,這位摯友再也不能與陳維崧談文作詩了。夢回現(xiàn)實,陳維崧不禁發(fā)出“高山不作,流水無聲,嗚呼已矣,盡此生平”[3]471的感嘆。全文以回憶往昔的方式,再現(xiàn)了與侯仲衡親密交往的畫面,以具體事例寓哀情,悲愴痛惋的唏噓之情如同行云流水,綿延不絕。又如《祭同學董文友文》,這篇祭文是陳維崧為董以寧所寫。董以寧,字文友,武進人士,工于填詞,與鄒詆謨齊名。陳維崧在祭文開頭先描寫了董以寧逝世前一年眾人相聚飲酒的場景:“嗚呼我友,去年今夜,櫟園司農(nóng),酌余官舍。秋霖氵虢氵虢,街鼓礌硠。子先在焉,傫然以尫。廣陵宗生,新安汪子,與我與君,四人而已。君時憊甚,覓幾而憑,食一溢米,酒不半升?!盵3]465-466當時,董文友還在為未中進士而頹喪感傷。那個疲憊失意、憑幾而傷的董文友還歷歷在目,如今卻是天人永隔。陳維崧在生離死別的痛苦中描寫好友仕途失意的畫面,兩相疊加,更顯哀情之沉重。

陳維崧在創(chuàng)作駢體哀祭文時,還注重景物描寫,營造或悲傷凝重或色彩明麗的環(huán)境氛圍,以哀景寫哀情或以樂景襯哀情。如《祭王敬哉先生文》中的“霜凄凄而入帷,霧陰陰而襲幕,鵑啼而雪縞千峰,猿嘯而風悲萬壑”[3]464,以霜、霧、雪、風四個寒冷刺骨的意象營造悲愴痛苦的氛圍,再加“鵑啼”“猿嘯”,哀景中又添哀音,愁苦哀怨又進一層。同樣的在《祭同學董文友文》中也有體現(xiàn):“燈闌淚盡,濺雨驚砂……庭空無人,明河欲斜,我之哭君,醒耶夢耶?”[3]466-467房間里燃盡的蠟燭象征著摯友已到盡頭的生命,屋外不斷落下的雨也暗示著陳維崧哀痛的心情。摯友的住處也是空蕩蕩的,再不能見其音容。在這一系列的景物描寫中,我們能深切感受到朋友的逝世令陳維崧心潮起伏,傷心嘆惋。同時,陳維崧的駢體哀祭文也多寫樂景,其樂景多色彩明麗。如《公祭同年陳子遜文》,寫到他與陳子遜共舉鴻詞科、征召翰林院時,當時之景是“紫禁啼鶯,紅墻語燕,草纈青袍,柳飄金線”[3]474。陳維崧接連用了“紫”“紅”“青”“金”四種顏色,用來描繪兩人及第后“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美好場景,生機與希望都蘊藏在這一景色中??缮鷻C和希望之后卻是陳子遜的死訊,世事變幻難料,樂景急轉(zhuǎn)直下,倍增失去摯友之痛。同樣的還有《王母張孺人哀辭》,作者描寫了張孺人庭院內(nèi)百花齊放的英姿:“勝業(yè)坊前,樂游原左,每值春來,秾花勝火。雨浥千枝,晴開萬朵,紫菂璘斑,瓊葩璀瑳。”[3]499而張孺人仙逝后百花枯遍,兩相對比突顯孺人的賢良和時過境遷之感。可見,在陳維崧的駢體哀祭文中,寫景之句雖少,但卻不失為點睛之筆,是陳維崧哀祭文的風神。

正如陳維崧在《佳山堂詩集序》中所言:“且夫言以旌心,文原載道。若使情弗篤乎君王,志不存乎民物。色工朱紫,徒成藻績之容;韻合宮商,未便克諧之奏?!盵6]陳維崧認為文章優(yōu)劣的評定標準,不單單在于詞藻、音韻,更要看作者的思想、情趣、德行。他在哀祭文寫作中以情為文,將敘事、寫景與抒情自然融合,情摯意濃,感人肺腑,擯棄了哀祭文作為應用性文體凝滯、呆板的缺點,提升了駢體哀祭文的情感底蘊和藝術魅力。

三、文化底色:儒士的價值追求

哀祭文屬于應用性文體,但又和人類歷來逃不開的“生存與死亡”問題息息相關,加之其多元性的適用范圍和使用對象不同,必然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陳維崧有祭親友文、祭王公大臣文,還有被祭者為女性的哀祭文,不僅體現(xiàn)了摯友逝世的無限悲痛和賢達之人離去的不盡惋惜,還展現(xiàn)了哀情之下其直面生死、反省人生的思考與領悟。從文化角度解讀陳維崧的駢體哀祭文,可以發(fā)掘陳維崧作為儒士的價值追求。

(一)積極入世、達成生命不朽的傳統(tǒng)儒家人生觀

在至真至純、相知相契的祭友文中,如《祭同學董文友文》《公祭同年陳子遜文》《嘉定侯掌亭先生誄》,文章任由無限悲痛的思念情感自由揮灑,又多感嘆摯友空有茂才卻無處施展自己的才華,無法實現(xiàn)人生價值?!都劳瑢W董文友文》,聞?chuàng)从阉烙嵉年惥S崧是“痛纏心髓,重趼狂奔,哭君百里”[3]466,又回憶其往昔兩人的對話:“君曾語我,人生何有。誰為后死,讬之不朽,誰知君碣,遽落吾手……何知今日,果讖斯言,方干羅隱,萬古同冤?!盵3]466董文友文章、績學、行誼皆為上乘,卻同方干和羅隱一樣不第進士,更無人整理繼承其文集,只能由自己收集整理。此之悲,是感嘆友人空有文學才華卻無人賞識;《公祭同年陳子遜文》,陳維崧極盡渲染對摯友的敬重之嘆、思念之感,大力贊美其文學才華,稱其“云移雉尾,詩成而兩省傳親;日映螭頭,賦奏而九重稱善”[3]474,又遺憾其授鴻詞科不久便仙逝而去,有“用武之地”卻走到了人生終點,此之痛,是痛惜生命短暫、虛幻無常,友人無法卒其著書之志;《嘉定侯掌亭先生誄》,陳維崧懷念友情,悲愴痛惋,更痛友之生途坎坷——遭逢戰(zhàn)亂家破人亡、文登“班范”卻埋冢中、一門英烈卻罹覆巢之傷。此之恨,是憂憤上天不公,哀痛摯友命途多舛、一生顛沛流離??梢姡@三篇祭友文在表達摯友逝世的悲傷和懷念之余,都蘊含了對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思考。陳維崧的哀痛不是本于消極的人生觀,反倒是因摯友未能達成積極入世的人生實踐而悲痛可惜。這種人生觀集中體現(xiàn)在儒家“三不朽”信條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7]。陳維崧或悲友人未能“立言”,只能由自己收集整理其詩文,以求無負其才;或痛友人的生命太過短暫,來不及“立功”。總的來說,都是因友人未能實現(xiàn)人生價值,達到生命之不朽而痛呼“嗚呼哀哉”。

這種積極入世的人生觀還體現(xiàn)在陳維崧為王公大臣所做的哀祭文中,如《宣城文學施公誄》《公祭大司空在調(diào)周公文》《公祭封侍御王太翁文》。這類哀祭文都以贊美逝者的德行、成就為中心,雖有哀情也多是悲痛賢達之人的離去。在《宣城文學施公誄》中,陳維崧在末段提及“而我識公,學定神全,彭殤一致,生死齊觀”[3]485。在這里陳維崧不再似祭友文中的“痛”和“恨”,反而贊賞施公齊生死的人生觀。這種豁達人生態(tài)度的前提是施公長壽,且已經(jīng)在其人生旅程中達到了“學定神全”,成為國之名臣、時之大儒,實現(xiàn)了人生價值。同樣的,在《公祭大司空在調(diào)周公文》中,陳維崧也提及周公立德立功,實為君子?!肮谴篑螅_人孰媲?……公之哲嗣,文犀瑯玕,公著亢呂,忠彥與韓。備斯三者,云何不樂?”[3]469周公已經(jīng)達此三者,實在沒必要悲切感嘆,甚至可以謂之喜喪。

“老來猛氣還軒舉,人間多少閑狐兔。”[8]陳維崧雖歷朝代新舊交替,身世飄零,但仍懷揣著儒家積極入世、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信仰,在哀祭文中也在抒發(fā)著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決心。

(二)柔淑遵禮、家族昌盛的理想女性

在被祭者為女性的哀祭文中,如《祭徐母顧太夫人文》《公祭梁老師母吳夫人文》《祭周侍御母夫人文》《尤母曹孺人誄》《顧夫人哀辭》及《王母張孺人哀辭》,陳維崧描寫并贊美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受哀祭文“傳體而頌文,榮史而哀終”[9]的文體要求和“善終”“慎終追遠”文化思想等的影響,哀祭文中展現(xiàn)的多是積極正面、對后代有標榜和教化功能的女性形象。這類女性形象雖與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的差距,但此類哀祭文對女性形象的塑造恰恰反映了以陳維崧為代表的士人對理想女性的期待,以及當時社會中對女性的真實定位。從陳維崧祭奠女性的哀祭文來看,其理想的女性大多具有以下三個特質(zhì)。

一是柔順為本,性情安靜柔和。其哀祭文中對女性柔順特質(zhì)的表述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對女性柔順特質(zhì)的直接認同與肯定?!队饶覆苋嫒苏C》:“柔嘉維則,淑慎其儀?!盵3]492《顧夫人哀辭》:“至若性多幽靜,質(zhì)本柔嘉?!盵3]495第二,常用一些與“柔”字意思相近的字眼來贊美女性,如婉、順、靜、淑、和等字。《祭周侍御母夫人文》:“嗚呼太母,幼傳貞淑,頌就春椒,銘成秋菊?!盵3]480這都反映了男性對女性婉婉有儀、靜以和命的期待。這種期待在清代其他作家的女性哀祭文中也出現(xiàn)過。如劉嗣綰《潘君妻周孺人誄》:“翳歟淑姬,令德來佩”[10];洪亮吉《適汪氏仲姊哀誄》:“端敏之性必宜爾家,柔仁之資亦儀其母,為中外稱首矣。”[11]這實際上說明“柔順婉靜”是哀祭文中傳統(tǒng)女性形象的典范形態(tài),文化主流中的女性是缺乏自主獨立性的,仍處于依附地位。

二是恭肅遵禮,敦睦親族。陳維崧駢體哀祭文中被祭的女性,都是為人妻者、為人母者,這一角色多要求女性事其母而孝、助其夫而賢、愛其子而養(yǎng)。如《尤母曹孺人誄》中,陳維崧贊美曹孺人“習禮敦詩……婦職攸勤,女紅無曠”[3]492,認為其懂禮循制,做好了婦女的本職工作?!豆懒豪蠋熌竻欠蛉宋摹分?,提到兩人夫妻和睦,琴瑟和鳴,夫人侍夫頗為用心:“夫人在家,摒擋箕帚。桄榔葉黑,荔子枝鮮,鐃歌返旆,花鳥歸船。亞相還朝,夫人從焉,象服翟衣,犀翹爵鈿。”[3]478吳夫人在家操持家務,且甘愿隨丈夫職位調(diào)動而奔波流離,確實可當“坤范”。在《祭徐母顧太夫人文》中,陳維崧也重點稱贊了顧太夫人在育子方面的盡職盡責,“縱令健筆凌云,麗燦蛟龍之詠。難形寸草之心,莫罄慈萱之行”[3]476。曹孺人遵禮勤孝、吳夫人為賢妻、顧太夫人為良母,三人都堪稱當時女性的典范。

三是其夫、其子或其婿社會地位高,負有盛名,有一些婦女甚至因丈夫官居高位而受封為命婦。這一特征也是陳維崧為這些女性寫作哀祭文的原因之一?!豆懒豪蠋熌竻欠蛉宋摹肪吞岬搅藚欠蛉艘蚱浞蛑匚唬瑯s封一品,其來往之人也多是命婦?!都佬炷割櫶蛉宋摹分校惥S崧先言顧太夫人之婿“掇名省之巍科”[3]476,顧太夫人之子“奪曲江之上第”[3]476,又敘其家來往之人多是名士,“一坐盡貞觀將相,屏間識彼豪英;半堂皆濂洛生徒,帳后資其酬酢”[3]476?!都乐苁逃阜蛉宋摹分?,陳維崧也是先稱贊逝者之子周侍御“維大司空,朝之碩輔,帝曰師臣,人尊尚父,在殷伊陟,在周山甫”[3]480。無獨有偶,章藻功在《朱大中丞淑配毛夫人祭文》中也有類似的表達:“堂前色笑,配佳婦以佳兒;庭下寧馨,將難兄而難弟,矧其從官兩浙;列位三臺,信楊震之公廉,服胡威之清慎?!盵12]此文集中贊美了毛夫人家中男性親屬的德行和成就??梢娫诒患勒邽榕缘陌Ъ牢闹?,其家族的社會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以陳維崧為代表的士人群體,其理想的女性是以柔淑為本,且能為家族發(fā)展作出貢獻。當時的社會背景決定了女性的社會角色只能限于女、妻和母三者,大部分女性的人生只能囿于家庭。再者,陳維崧本就出生在一個以詩書傳家的名門望族,黃宗羲在《陳定生先生墓志銘》中寫道:“陳氏為止齋之后,由永嘉徙宜興,遂為望族?!盵13]陳維崧祖父陳于廷是明朝的左都御史,父親陳貞慧為“明末四公子”之一,先輩堅毅的品格和淵博的學識影響了陳維崧的家族情結。這些因素都使陳維崧在評價女性時,會基于她對家庭所作的貢獻,以家族社會地位、家族男性親屬的品德和功績來衡量女性的人生價值。這也注定了男性在評價女性時會漠視女性本身,忽略女性本身的情感追求和價值觀念。

結 語

陳維崧的駢體哀祭文,注意到各類哀祭文體不同的應用性,并根據(jù)寫作對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思路和結構布局,極盡變幻之能。他繼承了魏晉南北朝哀祭文的抒情傳統(tǒng),十分重視駢文的情感蘊藉:其駢體哀祭文中不僅有喪親失友的叩心泣血之痛,更將自己亂世之際遇融匯于文中,將敘事、抒情、寫景自然融合,情文并茂,感人肺腑,并展現(xiàn)了其積極入世實踐、達成生命不朽的傳統(tǒng)儒家人生觀,提升了駢文在應用性文體中的文學性和抒情性。同時,陳維崧的駢體哀祭文中,哀祭對象為女性的文章占有一定比重,反映了以陳維崧為代表的士人對女性的理想期待,以及當時社會對女性的真實定位。

猜你喜歡
祭文駢文摯友
北魏新貴族的形成與駢文的新變
畢沅幕府與清中葉駢文復興
秋天的落葉——深切緬懷摯友魏廷格
晚清駢文研究述論
意外摯友
郊狼摯友爭奪戰(zhàn)
論明清之際駢文的經(jīng)典化
摯友不可少
蘇軾所寫墓志銘與祭文里的人生觀
古代祭文初窺
新竹市| 西林县| 玉田县| 永年县| 红安县| 富平县| 城市| 杭锦后旗| 安徽省| 博罗县| 酒泉市| 高平市| 杭锦旗| 岳西县| 厦门市| 慈溪市| 东宁县| 潞城市| 手游| 白水县| 南漳县| 讷河市| 曲靖市| 启东市| 嵩明县| 招远市| 江源县| 鹤山市| 白沙| 大庆市| 正宁县| 梁山县| 武定县| 河北区| 舞钢市| 湘西| 新绛县| 晋州市| 云林县| 金川县| 普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