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術前炎癥相關指標與可切除胃癌患者預后的相關性

2021-12-20 12:02:52陳奕心孫軼華程洋洋何凱桐郭婷
實用腫瘤學雜志 2021年6期
關鍵詞:淋巴細胞胃癌炎癥

陳奕心 孫軼華 程洋洋 何凱桐 郭婷

胃癌是我國發(fā)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居民健康。2015年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分別位列癌譜第2位和第3位[1]。其疾病進展迅速,臨床發(fā)現(xiàn)或診斷時多數(shù)已至進展期[2]。盡管多學科治療取得了進展,包括手術、化療和生物靶向治療,但進展期胃癌患者的長期生存率仍然很低[3]。雖然已發(fā)現(xiàn)與胃癌患者預后不良相關的免疫學和組織學生物標志物,但這些生物標志物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昂貴設備、復雜技術,且耗時。因此,尋找簡單、經(jīng)濟、快速的評估胃癌患者預后的關鍵指標,對患者的治療、提高生活質(zhì)量、延長生存期,從而避免無效或過度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4]。

大量流行病學資料與分子生物學實驗結(jié)果提示腫瘤患者體內(nèi)炎癥狀態(tài)與腫瘤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5]。在對腫瘤患者預后研究中,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與淋巴細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作為機體炎癥反應最直觀的生物標志物,在多種實體腫瘤中,如小細胞肺癌[6]、宮頸癌[7]、食管鱗狀細胞癌[8]等已被用于預測生存率和復發(fā)率。系統(tǒng)性免疫炎癥指數(shù)(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是基于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N)、血小板(Platelet,P)和淋巴細胞(Lymphocyte,L)構建的一個新的炎癥綜合評估指標。本研究通過分析可切除胃癌患者術前SII、NLR、PLR水平與其臨床病理特征之間的關系,結(jié)合隨訪結(jié)果評估其預后價值,并比較SII、NLR、PLR對可切除胃癌患者生存結(jié)局的預測能力,希望可以為后續(xù)臨床診治提供參考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的226例經(jīng)手術治療的胃癌患者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經(jīng)胃鏡及病理確診為原發(fā)性胃癌,并未經(jīng)任何治療;(2)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3)血常規(guī)及其他數(shù)據(jù)在手術前一周內(nèi)獲取;(4)所有相關的數(shù)據(jù)和信息都是在患者沒有出現(xiàn)感染癥狀的情況下進行評估的。排除標準:(1)排除有疑似感染性癥狀;(2)病例資料不完整或失訪患者。另選取同期在我院健康體檢者130例為對照組,男性10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齡(58.14±11.14)歲。

1.2 方法

1.2.1 術前外周血炎癥相關指標的計算 收集患者術前七天內(nèi)血常規(guī)數(shù)據(jù),記錄中性粒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的絕對值,分別計算SII、NLR、PLR;其中SII=P×N/L,NLR=N/L,PLR=P/L。

1.2.2 臨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指標 入組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齡、性別、腫瘤最大徑、TNM分期(根據(jù)AJCC/UICC第八版胃癌分期標準評定),臨床資料均依據(jù)患者病程記錄和病理報告進行收集。同時收集患者術前癌胚抗原(CEA)和糖類抗原199(CA199)。

本研究選用的生存期指標為總生存期(OS),定義為確診日期至死亡日期或隨訪截止日期的時間。每3~6個月隨訪1次,所有患者完成5年隨訪后即停止隨訪,所有入組患者均隨訪至2019年12月30日,期間因胃癌死亡視為發(fā)生結(jié)局事件。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6.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Mann-WhitneyU檢驗。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方法確定SII、NLR、PLR預測可切除胃癌患者生存結(jié)局的最佳截斷值,將患者分為高值組和低值組。采用Kaplan-Meier法繪制生存曲線,Log-rank檢驗用于分析生存曲線之間的差異。采用多因素Cox回歸分析篩選影響胃癌患者OS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健康組與胃癌組相關指標的比較

健康組與胃癌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胃癌組SII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為403.26(280.98~560.45)、NLR為1.71(1.34~2.43)、PLR為116.76(87.82~152.31),均明顯高于健康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健康組與胃癌組術前SII、NLR、PLR的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preoperative SII,NLR and PLR between the gastric cancer group and healthy group

2.2 SII、NLR、PLR值與臨床病理參數(shù)之間的相關性

根據(jù)患者的生存結(jié)局情況繪制ROC曲線,取約登指數(shù)最大時對應的數(shù)值為最佳截斷值,確定SII界值為406.80、NLR界值為1.82、PLR界值為130.80,以該值為依據(jù),將患者分組:SII≥406.80為高SII組(108例),SII<406.80為低值組(118例);NLR≥1.82為高NLR組(99例),NLR<1.82為低NLR組(127例);PLR≥130.80為高PLR組(87例),PLR<130.80為低值組(139例)。SII、NLR、PLR與可切除胃癌患者的腫瘤最大徑、分化程度、T分期、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狀態(tài)、遠處轉(zhuǎn)移、臨床分期、CA-199均有關(P<0.05)。SⅡ和NLR與腫瘤位置有關,而NLR還與患者性別、是否飲酒有關(P<0.05)。SII、NLR、PLR與可切除胃癌患者的年齡、是否吸煙、CEA均無關(P>0.05)(表2)。

表2 胃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與術前炎癥指標水平關系Tabl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e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dexe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2.3 影響可切除胃癌術后OS的危險因素分析

單因素Cox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年齡、腫瘤位置、腫瘤最大徑、分化程度、TNM、臨床分期、SII、NLR、PLR、CEA、CA199可能與胃癌患者的OS有關。將單因素分析中所有可能影響預后的因素納入多因素Cox回歸分析,高SII、高NLR、高T分期、有遠處轉(zhuǎn)移是影響可切除胃癌患者的獨立危險因素(表3)。

表3 胃癌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及多因素Cox回歸分析Table 3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Cox 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SII<406.80的患者5年累積生存率高于SII≥406.80的患者(88.7%vs.22.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2.4,P<0.001)(圖1)。

圖1 SII<406.80和SII≥406.80患者的生存曲線Figure 1 Survival curve of patients with SII< 406.80 and SII≥406.80

2.4 SII、NLR、PLR及CEA199評估胃癌患者預后價值的比較

SII預測可切除胃癌患者結(jié)局的AUC值(AUC=0.840,95%CI:0.785~0.895),靈敏度(86.6%),特異度(68.0%)高于NLR、PLR及CA19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圖2,表4)。

圖2 SII、NLR、PLR及CA199對胃癌預后的預測作用Figure 2 ROC curve for SII,NLR,PLR and CA199 in predicting pro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表4 SII、NLR、PLR及CA199在評估胃癌患者預后價值的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SII,NLR,PLR and CA199 in evaluating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3 討論

在過去10年中,炎癥和癌癥之間的聯(lián)系已經(jīng)在流行病學、臨床和分子水平上進行了深入研究和證實[9]。炎癥促進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腫瘤為炎癥的持續(xù)提供了條件,兩者相互補充[10]。其中,來自外周血的炎癥相關細胞(中性粒細胞、血小板和淋巴細胞)與腫瘤的進展顯著相關[11]。中性粒細胞和血小板通過釋放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9、髓過氧化物酶(MPO)、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等來刺激腫瘤的發(fā)生和血管的生成[12]。腫瘤周圍中性粒細胞數(shù)量增加可能抑制自然殺傷細胞和活化T細胞的抗腫瘤免疫反應。淋巴細胞數(shù)量減少可能削弱淋巴細胞介導的抗腫瘤細胞免疫應答[13]。炎癥相關比值反映了外周血細胞的變化,中性粒細胞和血小板數(shù)量的相對增加或淋巴細胞計數(shù)的相對減少,這種趨勢打破二者平衡狀態(tài),使機體的抗腫瘤能力下降,腫瘤抗原誘導的免疫耐受,導致抗原無法被抗原提呈細胞識別,致使腫瘤細胞逃逸,可以為腫瘤的轉(zhuǎn)移與浸潤提供條件[14]。

本研究通過分析單中心226例胃癌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將既往研究中提到可能與胃癌相關的術前外周血系統(tǒng)性炎癥相關指標(SII、NLR、PLR)納入研究,探究炎癥相關指標能否作為可切除胃癌的預后因素,結(jié)果得出胃癌組炎癥相關指標SII、NLR、PLR水平顯著高于健康組。SII、NLR、PLR的升高體現(xiàn)了在胃癌患者體內(nèi)呈現(xiàn)一種慢性炎癥狀態(tài),提示炎癥相關指標可以為預測胃癌的發(fā)生提供參考依據(jù)。此外,高SII、NLR、PLR組患者在腫瘤最大徑、分化程度、T分期、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遠處轉(zhuǎn)移、臨床分期與低SII、NLR、PLR組患者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可切除胃癌患者SII、NLR、PLR越高,腫瘤直徑越大,分化程度越低,腫瘤浸潤程度越深,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越多,臨床分期越晚,預后越差。

本研究結(jié)果示在單因素預后分析中術前SII、NLR、PLR均可影響可切除胃癌患者的預后,但在多因素分析中SII、NLR可作為獨立危險因素,PLR并不是影響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高SII、NLR組患者總生存率均低于低SII、NLR組患者。SII作為一個更為綜合的炎癥相關指標,其升高通常表明中性粒細胞、血小板數(shù)量增多或淋巴細胞減少,這反映了患者炎癥反應升高和免疫功能障礙[15]。最近一項包含24篇完整文章的Meta分析[16],共納入9 626 例患者,結(jié)果顯示SII高值組胃癌患者的總體生存率顯著低于SII低值組(HR=1.52,95%CI:1.29~1.74)。同樣,在罕見的肺肉瘤樣癌研究中[15],SII值≥430.8是肺肉瘤樣癌的獨立預后預測因子,其預測的靈敏度和特異度都優(yōu)于NLR和PLR。這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SII作為一個更好的炎癥相關指標來預測胃癌患者的預后,有助于為胃癌患者確定合適的治療策略。

對NLR的研究近年來顯著增多,其預后價值在多種實體腫瘤中得到了驗證。在一項薈萃研究分析中,Kim等[17]分析了41項研究,包括18 348例患者,結(jié)果顯示NLR大于臨界值,生存率越低預后越差(HR=1.710,95%CI:1.481~1.975,P<0.001),與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結(jié)果一致。

綜上所述,炎癥相關指標與可切除胃癌患者預后密切相關,且SII的評估效能優(yōu)于NLR、PLR。炎癥相關指標基于外周血檢查,是入院時常規(guī)檢測項目,具有收集方便、價格低廉、結(jié)果可靠等優(yōu)勢。然而,本實驗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SII、NLR、PLR的最佳截斷值尚無標準且實驗選取的樣本數(shù)較少、選擇偏倚或研究中納入不同疾病階段的患者,導致研究間的異質(zhì)性,其臨床價值仍需要前瞻性、大樣本、多中心研究來證實及進一步探討,以便更好評估腫瘤患者的預后風險,提供更有效地治療指導。

猜你喜歡
淋巴細胞胃癌炎癥
遺傳性T淋巴細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纖維化中的作用
脯氨酰順反異構酶Pin 1和免疫炎癥
歡迎訂閱《感染、炎癥、修復》雜志
歡迎訂閱《感染、炎癥、修復》雜志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胃癌組織中LKB1和VEGF-C的表達及其意義
炎癥小體與腎臟炎癥研究進展
胃癌組織中VEGF和ILK的表達及意義
探討CD4+CD25+Foxp3+調(diào)節(jié)性T淋巴細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中醫(yī)辨證結(jié)合化療治療中晚期胃癌50例
镇巴县| 锦屏县| 中山市| 高安市| 巴林左旗| 云龙县| 台山市| 观塘区| 黄山市| 雅安市| 永登县| 万荣县| 苍南县| 岱山县| 丰县| 闸北区| 辽源市| 兴城市| 满洲里市| 灯塔市| 定结县| 宜都市| 岳西县| 高陵县| 叙永县| 鄢陵县| 木里| 邵阳市| 务川| 天门市| 宜兰市| 宁化县| 玉溪市| 石景山区| 灵宝市| 儋州市| 龙门县| 措勤县| 民乐县| 永昌县| 玛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