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
摘? 要:促使學生提升語言應用和表達的能力,這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運用對比分析的方式,嘗試發(fā)現(xiàn)語言的特色,探究隱藏在其中的隱性規(guī)律,深入探究其中的情感變化,在橫向對比中探究作品的韻味。這些方法都能促使學生語言應用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和發(fā)展。
關鍵詞:比較法;語言表達能力;小學語文
比較是理解和思考的基礎,如果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層面入手進行比較,則能讓他們在發(fā)現(xiàn)、總結規(guī)律的過程中,更準確、具體地體會文本的個性魅力,從而獲得深切的語言感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運用能力都比較弱,所以教師要提供支架,引導學生掌握各種不同的對比方法,促使他們提升分析歸納的能力,也讓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和發(fā)展。
一、思辨對話,發(fā)現(xiàn)語言特色
在辨析的過程中,學生能找到文章中的不同之處,教師要指導他們在思辨中展開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和生本對話,促使他們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而認識到文本存在語言個性。這樣學生在自主創(chuàng)作的時候也會思考如何能讓自己的作品變得更富有語言特色。
在閱讀《貓》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拓展閱讀,嘗試讓他們閱讀其他寫《貓》的作品,看看作者的寫作手法有什么不同之處。學生對比了老舍和夏丏尊所寫的,首先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同點,如:“夏丏尊在寫貓的時候,強調寫了貓的形貌特點,展現(xiàn)了這是一只十分漂亮的貓。但是老舍在寫貓的時候卻并沒有寫類似的內(nèi)容?!边€有學生提出:“夏丏尊在寫貓的時候寫了不少評價,展現(xiàn)了對貓的不同觀點,但是老舍的作品主要寫的是作者對貓的觀點?!痹谡业讲煌幒?,教師又讓學生說說這兩篇文章有什么共同點,嘗試總結兩位作者不同的寫作風格。如有學生提出:“這兩位作者都喜歡用比喻等修辭手法展現(xiàn)貓的特點,如用細魚骨頭來形容貓的胡須?!边€有學生提出:“這兩名作者都展現(xiàn)出了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痹谶@樣的對比中,學生的思辨能力有所提升,認識到不同的作者面對的貓是不同的,他們的寫作風格也不同,但是他們對于動物的情感卻有相似之處,所以作品中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要深入對比,才能發(fā)現(xiàn)這些特點。
在對比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嘗試在同中求異,他們能更好地發(fā)現(xiàn)作者獨特的表達風格。這樣學生的思維也會變得更為敏銳,能提升條理性和概括性,最終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二、甄別共性,探尋隱性規(guī)律
在對比分析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嘗試尋找共同點,探究語言的隱性規(guī)律。這樣學生能將原有的知識和新的知識整合在一起,從而促使思維變得更全面、更深刻,有助于他們得出正確有效的結論。
在閱讀了《琥珀》后,教師組織大家展開拓展閱讀,嘗試對比閱讀《飛向藍天的恐龍》《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這兩篇文章,然后試著總結出其中的共性,分析說明文的寫作特點是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從若干不同的角度入手展開分析。首先說說說明文的結構具有什么特點。如有學生提出:“說明文常常使用總分總的結構,先總寫某事物的特點,然后再分寫它各種不同的特點是什么,最后再概括一番?!贝送饨處熯€引導學生總結說明文中常用的寫作手法:“要想清晰地展現(xiàn)出事物的特點,你認為要用怎樣的手法呢,在對比分析的時候,你能總結出這些手法嗎?”如有學生提出:“說明文為了展現(xiàn)科學的嚴謹性,運用了列數(shù)字的方法?!边€有學生提出:“在涉及某些科學概念的時候,說明文中常常用下定義的方法?!苯處熯€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說明文太過于枯燥,人們的閱讀興趣自然不會濃厚,有哪些寫作手法能讓作品的內(nèi)容變得豐富多彩嗎?”如有學生提出:“我發(fā)現(xiàn)作者運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讓文章變得很生動?!边@樣學生就總結出了說明文的文體特點。
在異中求同的過程中,學生對文本的語言表達規(guī)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時,學生也能更好地發(fā)現(xiàn)各種不同文體的典型特點。在挖掘出語言表達的共性之后,學生的思維空間變得更為開闊,他們能深化認知,獲得更多的感受和理解。
三、縱向探究,理解情感變化
縱向探究是一種探究作品情節(jié)、情感、人性等變化發(fā)展的好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某個主題,找到相關的詞句,并按照該線索深入下去展開分析,從而領悟作品中各種人物的情感變化。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說說相關人物的情感為何會發(fā)生變化,探究隱藏其中的原因。
在學習《刷子李》的時候,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對比分析,嘗試找出作品中展現(xiàn)小徒弟對師父情感的詞句,然后梳理出整條線索,看看徒弟對師父的情感是否有不同之處。學生找到了文章中的詞句,如:“曹小三當然早就聽說過師傅那手絕活,一直半信半疑,這回非要親眼瞧瞧”,“師傅露餡了,他不是神仙,往日傳說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轟然倒去”,“但他怕師父難堪,不敢說,也不敢看,可忍不住還要掃一眼?!蓖ㄟ^分析這些詞句,學生發(fā)現(xiàn)了曹小三的情感變化,一開始的時候,曹小三對師傅是十分崇敬的,但是對于他的能力還是將信將疑,在和師傅一起工作的時候,他想要驗證這一點,但是卻發(fā)現(xiàn)師傅的形象轟然倒塌,此時曹小三的心中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但是最后當師傅將真相告訴曹小三后,他又變得崇拜師傅了。在一番對比后,學生發(fā)現(xiàn)曹小三的人物形象十分豐滿,作者寫了他的心理變化,從側面展現(xiàn)出了刷子李的技藝十分高超。此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比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按蠹以趯懽鞯臅r候是否注意展現(xiàn)出情感的變化呢?嘗試修改自己的作品,讓人物變得更加豐滿。”
在縱向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通過對一篇文章前后文的比較,嘗試不斷推進對情感的認知,從而感受作品一波三折的特點。若有條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文章中寫出這種情感的變化,展現(xiàn)出豐滿的人物形象。
四、橫向審視,體驗文本韻味
橫向審視指的是將同一作者不同的作品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分析,看看該作者的寫作風格,體會作品獨有的韻味。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這些作品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都挖掘出來,圍繞結構、語言表達、情感表達等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體會該作者獨特的創(chuàng)作思路。
在閱讀《海的女兒》后,教師組織大家閱讀安徒生創(chuàng)作的其他童話作品,并說說安徒生作品的風格特點是什么。學生首先結合作品的語言文字展開對比,發(fā)現(xiàn)安徒生不少作品中都有優(yōu)美如詩的語言,讓人感受到唯美的童話情境。此后教師又讓學生圍繞安徒生童話的細節(jié)進行分析,說說其特點是什么。如有學生認為:“安徒生十分擅長描寫,比如他展現(xiàn)了海底王宮,將哥特式建筑和海底的生物結合在一起,展現(xiàn)出了一定的想象力?!苯處熇^而又引導學生從作品的主題思想入手解讀,看看安徒生的童話具有什么特點。學生在對比后發(fā)現(xiàn):“安徒生的童話常常展現(xiàn)出高尚的人格情懷,比如《海的女兒》中的小美人魚有著犧牲自我的精神?!冻笮▲啞诽岢鲆獔猿植恍概?,最終能獲得成功,能給讀者力量,給人鼓舞?!痹跈M向對比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量得到了提升,同時他們也感受到了安徒生童話作品的典型特征,逐步懂得挖掘隱藏在作品中的美。
由于在橫向審視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閱讀各種不同的作品,所以教師要給他們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課后拓展閱讀。此外教師還要組織學生積極展開討論分析,通過和他人分享的方式吸納其他同伴的觀點,并不斷充實自己的想法,從而讓自己的賞析水平得到提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促使學生運用多種不同的對比分析方法,嘗試體會、領悟作品的語言特色,并分類整合,總結出應用文字的方法。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不僅讀懂了文本,而且還掌握了應用語言的方法,所以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能得到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趙霞.基于言語形式的小學語文學習維度[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9(04):26-27.
[2]陳武.小學語文項目式閱讀的實施困境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21(2):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