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遙會
摘要:教育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能動力,是民族繁榮發(fā)展的根本,小學語文教育是啟迪和發(fā)展學生德智的基礎性教育,是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渠道,具有較強的思想性、教育性以及工具性,是讀懂其他學科內容的前提基礎,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教學意義?;诖?,以下對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48-167
引言
語文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其中,工具性指向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人文性指向內在道德品質的形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師應該緊密結合語文教學與德育,更好地推動學生不斷形成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
一、優(yōu)化課堂設計,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
教師要優(yōu)化課程內容結構,優(yōu)化語文課堂中強化學生實踐應用。德育教育的選擇與開發(fā)要將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相結合、傳統(tǒng)性與現(xiàn)代性相結合、高尚性與基礎性相結合,教師要從語文教材中挖掘更加新穎和有價值的德育內容,注重與生活建立實踐橋梁,使德育內容更真實和更具有說服力。注重優(yōu)化課堂,深挖教材中德育內容,教師還要有意識地融入德育思想,利用文化教育的力量助推社會的發(fā)展,德育是知識教育文化基石,是主體和共同體上的思想理念認同,有效注入積極向上的德育精神和正確價值觀。德育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知識素養(yǎng)和品質素養(yǎng),不斷增強學生的民族精神,全面提升公民的高尚品質。比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課文中,教師要深入理解德育教學目標,深挖教材中德育內容,培養(yǎng)學生理解五壯士在面對侵略者時同仇敵愾義憤填膺的民族情感,使學生更具有民族精神。
二、結合背景知識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雖然是貼合學生實際情況選擇的,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生活半徑不大,知識儲備也不豐富,所以對于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不知曉,無法很好地感受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無法進行良好的德育。在教學中,教師要適當?shù)財U充教學內容,為學生科普相關內容,引導學生感悟其中的情感,和作者共鳴。比如在學習《難忘的一課》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補充文章的創(chuàng)作知識??谷諔?zhàn)爭勝利后,教者無意看到臺灣的小學生在學習漢字,不由得心生感慨,于是寫下了這篇文章。在學生了解了這篇文章創(chuàng)作的背景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在當時的情況下,臺灣學習漢字是否容易?如果不容易,他們又是如何實現(xiàn)的?他們的這一行為表現(xiàn)出了什么樣的情懷?學生自行組成學習小組來閱讀文章,展開討論和探索,讓學生初步對文章中的思想感情進行領會。學生通過討論,能感受到臺灣人民對于祖國的熱愛,教師隨即配合進行愛國教育,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深入把握情感
優(yōu)質的文章反映作者在時代背景下的積極認知,是作者內在心境的集中體現(xiàn)。發(fā)掘文本中的情愫,促使學生將意識浸潤在強烈的情感狀態(tài)中,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關注文本的內在價值,從而在無形之中落實德育。例如,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一文以細膩的筆觸、獨特的語言形式,刻畫了勤勞、善良、關心兒子成長的母親形象?,F(xiàn)在,很多學生都在“蜜罐”中長大,他們對于生活的艱辛沒有絲毫體會,自然覺得幸福生活是理所應當?shù)模@就導致學生不易產生感恩的心理。教師可以借助文本語言,讓學生感受母親工作環(huán)境的惡劣,以及母親在工作中的辛勞。此時,很多學生都會被課文中的母親感動,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感受到父母的不易。在學生的情感迸發(fā)之際,教師可以相機進行課堂拓展:“你想對課文中的母親,或者自己的母親說些什么?”學生在構思表達內容的過程中,就會受到“感恩教育”的熏陶,學會體諒自己的父母。
四、延伸語文德育的長效性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即使上小學以后,家庭的德育也須引起重視。但很多家長不能正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一些不好的習慣和品德也對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筆者曾經教過一些同學,家長沉迷于飲酒、抽煙、賭博等,很少管教子女,在家中也是對孩子大打出手,棍棒教育,這樣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或是性格孤僻,不愿與人交流,或是有暴力傾向,對同學對他人十分不友善,這都是家庭德育缺失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要想獲得好的小學語文德育效果,家庭的德育是不可缺失的,家長的態(tài)度能非常強烈地影響孩子的品質,正面和負面家風帶來的教育意義是千差萬別的。首先,教師要在家長會上向家長傳遞德育的重要意義,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對自己的孩子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在這樣的基礎上,向家長傳遞正確的德育方法和思路,讓家長在家中也能有效開展德育,保證德育的長效性。筆者相信家校共育的教育效果遠好于一枝獨秀。對于一些已經受到家庭不良道德影響的學生,教師可以進行針對性的家庭訪問,力求先將壞的影響減到最低,再一步步對學生進行正面德育。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德育,利用字、詞、句、篇的教學從各個角度積極實現(xiàn)德育的滲透。語文是實現(xiàn)德育滲透的主要學科,包含了太多人生哲理、經典故事、好詞佳句,而小學語文是打基礎的階段,只有抓住學生成長關鍵期,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才能培養(yǎng)出三觀正確的學生,才能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生活的元素汲取與學習有關的信息,最終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伊娜.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求學,2021(24):75-76.
[2]李景華.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78-79.
[3]張曉蘭.新課改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教學中關于德育滲透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6(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