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時芬
澳大利亞在1850年就擁有了第一條鐵路,1901年時,鐵路總長度一度接近兩萬公里,這對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來說,普及程度是相當(dāng)高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隨著民航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和高等級公路的修筑,坐飛機和自駕成了人們旅行的首選,火車漸漸淪為輔助交通工具?,F(xiàn)在鐵路仍在,但火車班次已大為減少,主要目的是方便鐵路沿線小城鎮(zhèn)居民的出行。
澳大利亞沒有高鐵,只有普通火車。慢車逢站必停,快車也快不到哪里,只是少停幾站。車皮的顏色因不同的運營公司而異,有黃色、藍色、紅色,并不統(tǒng)一。
在澳大利亞期間,我想體驗一下它的鐵路旅行,就去坐了一次從墨爾本到悉尼的火車。
火車車廂干凈整潔,一排排航空椅,向著車頭的方向排列。中間是走道,兩邊各有兩個椅子,每個椅子背上有一只網(wǎng)兜,供后一排的旅客放置小物品和書報。旅客上車前列車員先在每只網(wǎng)兜里放上一張?zhí)钭钟螒蚣埡鸵粡埧瞻淄ㄓ嶄?,前者供乘客在旅途中打發(fā)時間,后者讓在旅途中結(jié)識的新朋友互留姓名和聯(lián)系方式。鐵路公司可謂服務(wù)周到。
我按照車票上的座位找到車廂,剛要上車,站在門口的服務(wù)員迎上前來,一面說著“歡迎歡迎”,一面接過我的旅行箱提上車,放到車廂連接處像雙人鐵床般的行李架上。我跟著他上了車,找到自己的位子。車廂里很空,實際上完全不必對號,隨便挑個位子坐下就行。有的甚至整節(jié)車廂空無一人。乘客主要是一些老人、小孩兒和沿線小鎮(zhèn)的居民,而老人、小孩兒都能享受打折票價,有的還不到正常票價的一半。除了一年里的幾個大節(jié)日——就像中國的春運——火車票一票難求,其他時間火車都很空。
我坐下等了一會兒,已經(jīng)過了發(fā)車時間,火車仍然沒有開動的跡象。我問列車員為什么還不開車,他告訴我可能還在等人。我正在納悶,只有人趕火車的,哪有火車等人的。這時車站的喇叭里傳來通知,說有個買了集體票的團隊正向這里趕來。由于城里堵車,他們乘坐的大巴大約10分鐘后到達火車站,等他們趕到火車就開,請乘客們耐心等待,并請原諒。我感到十分有趣,問列車員火車是否經(jīng)常等候乘客。他說這種情況并不多見,而且只有在始發(fā)站才等客。我又問,等客耽誤了時間,火車調(diào)度會不會被打亂?“調(diào)度?”他說,“這條鐵路上一天才兩三趟列車,無所謂調(diào)度?!?/p>
我們正說著話,站臺的廣播又響了起來,請送客的人盡快下車,火車馬上要開了。這時送行達到高潮。乘客們和送行的親友擁抱親吻,有的還輕聲叮囑著什么,隨后送行者紛紛走下火車?;疖囋谝宦曢L笛中緩緩駛出車站。澳大利亞的鐵路都已老邁,所以火車開不快,但每站之間的行駛時間卻非常準(zhǔn)。出發(fā)時由于等客而耽誤的時間也只能一誤到底,趕不回來了。
火車出了城,兩旁就是大片草地,草地上放牧著牛羊,偶爾有棵大樹,亭亭蓋蓋的樹枝伸出來足有二三十米。風(fēng)景雖優(yōu)美,看多了難免審美疲勞。于是乘客們紛紛拿出書、報、雜志看起來,有的海闊天空地聊起天來。過不多久,素不相識的旅客混得像熟人一樣。一個列車員負責(zé)兩節(jié)車廂,不停地在走廊上來回巡視,有時也坐下來和乘客聊上一會兒。這個列車員見多識廣,語言幽默,經(jīng)常引得周圍旅客哄堂大笑。不一會兒,列車員已把乘客情況摸得一清二楚,每到火車快停站時,他會引領(lǐng)要下車的乘客到門口,從行李架上取下他們的行李,等火車停穩(wěn)后替乘客拎下車去,再把上車乘客的行李提上車放好。
火車中途停靠時間極短,上下客完畢又開車了,其他乘客沒有時間下車溜達或買東西。沿途城鎮(zhèn)無論大小,火車站都很簡陋,一般在站臺邊上有兩間磚瓦平房,一間門口掛塊“站長室”牌子。站臺上建有一座雨棚,下面放兩條長椅就算候車地方。這也反映出澳大利亞乘火車的人不多。
不知不覺已到了下午,我感到有些餓了,就問列車員車上有沒有餐車。他說沒有,只是在某一車廂有一酒吧。我按他的指點走過去,看見一個十來米長的吧臺,吧臺里站著個女士,出售啤酒、飲料、面包、現(xiàn)熱的漢堡和熱狗,乘客隨時可以去買,不一定要到吃飯時間。有幾個乘客坐在吧凳上喝著啤酒高談闊論。也有旅客買了食物帶回座位上吃。
新鮮好奇之中時間過得很快,沒多久夜幕悄悄降臨。在旅客們互道珍重聲中,列車到達了萬家燈火的目的地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