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錦云
(仰恩大學 外國語學院,福建 泉州 362014)
高校教育隨著不斷的改革,已經越來越多的融入傳統(tǒng)文化隨著社會和經濟發(fā)展,有些人開始出現浮躁的現象,作為社會的接班人承載著對于社會未來的責任,所以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道德文明建設必不可少,現在大學生對于知識的教學并不欠缺,反而對于自身素質教育和歷史文化傳承并不是很重視,所以加強茶文化交流學習在高校教育中具有深遠意義。
茶文化發(fā)展從神農時期就已經開始,經過近五千年的發(fā)展,茶文化積累了豐厚的歷史底蘊。茶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瑰寶,不僅在文化當中體現了其特點,更是結合了各家之所長,從道教、佛家、儒家等多家文化精髓融合了。茶自古以來就被譽為“君子”,是許多文人墨客爭相品茗的飲品,在古代中茶被譽為一股清流。
茶文化的價值與現代社會不謀而合,國家在近幾年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茶文化與儒家文化傳統(tǒng)相結合,在建設社會主義國家中,以茶文化來結合教育工作,吸引學生了解文化課程,同時結合經典古籍,這種文化教育對于提高學習質量和效果收益良多,不僅開拓學生思維和視野,更能提高自身學習質量。
茶文化與高校學生管理結合有深遠意義,不僅可以在教學和管理中突出教學質量,更是在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發(fā)揚中有著教育意義。作為現代大多數高校的教育管理弊端,教學質量的不高,育人方面的不得當,都成為了社會發(fā)展的現狀,在質量教學中更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古今中外文化歷史,讓學生有復古情懷和高尚道德情操,這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這也是茶文化的特點與價值之一。茶文化的結合能夠對其起到輔助工具效果。正確了解古今中外成功人士之人都與其文化思想是分不開的。幫助在社會各種思潮沖擊的情況下,能夠分清不同的思想差異,并幫助高校生向正確的社會價值觀方面發(fā)展。
由于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很多大學生只看重了社會的發(fā)展一面,卻忽略了社會中的另一面,現在的大學生由于物質條件比較高,精神生活要求更高,所以必須有相應的文化及時出現。
茶文化講究凝神聚氣,從繁雜的生活到簡單質樸的生活過渡,在茶文化教育中,以茶文化作為教育背景,學習茶文化的精神文明,掌握在復雜的社會中和學習中做到平心靜氣,思考自己未來的道路,對于自己的心理進行剖析。在校園中豐富高校學生的精神生活,同時領悟茶文化的精髓所在,正確看待自己身邊的人和事情,調整自己的負面情緒,幫助建設崇高的精神文明生活。
部分高校生在校期間失去奮斗目標,在辨別真假善惡方面出現標準混亂,比如,學習作弊或者是生活中失信等等屢有發(fā)生,他們在自己的信譽方面看的并不是很重要,反而過多追求物質比較多。
茶文化強調“精行儉德”,引導人們了解做人的誠信、仁義等是做人的根本,從茶文化交流到做人的交流,在領悟學習茶文化中做好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做到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真,什么才是偽,提升整體素質,實現自身全面發(fā)展。
現在的高校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對于人生的感悟尚顯稚嫩,他們的三觀現在還不太成熟,沒有自己的價值觀體現。茶文化與高校管理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學生感悟生活的美好,使得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從學生的心理來看,茶文化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于生活的感恩能力,在上下五千年歷史中,茶文化已經及各家之所長,不僅在道德和人文以及宗教信仰方面都有所成就,而且也都滲透到生活中。
現在生活中的許多細節(jié)需要高校生自己感悟,以茶文化為教育方向,引導學生學會感恩生活,認真對待生活,感悟生活的美好,同時達到提升自我,學會知足常樂。
人類的發(fā)展離不開與生活的和諧相處,通過自己的勞動收獲成果,讓自己認識自己的價值,但是現代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人們生產生活受到誘惑大大增加,相對的與生活和諧相處的理念有些缺失。茶文化歷史文化豐厚,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增加,人們也意識到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與行為約束,這也是茶文化在教學中主要的作用,讓茶文化帶領高校生提升對生活美的追求和正確態(tài)度,提高自己與生活和諧相處的能力。
在茶文化教學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對象。通過布置課題,吸引學生去查閱茶文化知識,了解茶文化的歷史演變過程和特點。我國茶的種類繁多,不同的地區(qū)茶文化也是不同,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夠有效的解決學生應付學習的弊端。在課堂中,茶文化學習多以學生為提問對象和回答對象,通過翻閱茶的典籍和資料,并進行提問,教師從旁進行指導,有針對性的找出茶的精神特點和要表達的思想意境。提高高校學生對于茶文化的認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這是作為茶文化教學的主要目的,在學習中,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助,提高茶文化教學質量,充分認識茶文化教學的重要性。
茶的內容比較廣泛,根據不同的地域,茶文化有所差別。避免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增設茶文化典籍故事情境設置,引入茶文化思想。在部分高校中,茶文化課程基本處于擺設極端,對于茶文化教學對于學生的意義認識不清楚,或者是不重視。在學習過程中,很多教師自身修養(yǎng)不高或者是濫竽充數,影響茶文化課程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意識也不強,這是傳統(tǒng)教學的一個弊端。
通過改變傳統(tǒng)教學思路,從思想上改變教師教學態(tài)度,提高茶文化課程的質量。教師要不斷的提高自身茶文化學習,不斷的深入學習有關茶文化知識,學校之間可以相互交流,不斷的引入茶文化思想,了解茶文化思想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不管在教育教學和管理教學中,都對學生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提高茶文化交流,讓學生認識自我,是提高高校學生管理的途徑之一。
茶文化教育中,修身養(yǎng)性是茶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歷史長河中,茶文化伴隨著許多名人故事,這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意義、理解做人的道理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在為人處事方面也有積極意義。
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引經據典,以優(yōu)秀的歷史題材為背景來進行解析,比如,茶文化中佛教思想內容很多,佛家講究平心靜氣,以德報怨,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教師在茶文化教育管理中,可以通過講授佛家理念,來授予學生的做人的道理,讓他們活出真實的自己,養(yǎng)好自己的德行。
在茶文化交流中,茶道是茶文化中的重要部分,烹茶的藝術也是生活中的一種生活藝術,在茶文化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實地體驗烹茶技藝,讓學生在了解烹茶禮儀和心得中,學習如何做到陶冶情操,做到清凈的對待任何事情,做到內省自修。茶道是茶文化中的主要靈魂教學,在茶文化學習中,通過茶藝與茶文化相結合,對于其泡茶的技巧和典故,通過實地體驗進行講述,教師結合茶文化課程教學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提高學生的思想感悟,讓他們體會生活當中的真諦。
實地體驗需要教師的授課,在授課時,教師可以先與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了解茶的典籍,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烹調技藝的時候,了解自己的缺陷,通過了解茶就像了解人生一樣,水流不止,生命不止,重視自身修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學生實地體驗可以在操作過程中體會一下自己的內心心得,事后大家分享一下茶文化交流的心得體會以及對于生活的感悟,促進學生的茶文化學習積極性和思想感悟。
綜合所述,立德育人是教育的根本,高校教育質量的提高需要學生素質的提升,在高校學生管理中,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和教育工作,以優(yōu)秀茶文化歷史背景作為指引,樹立學生茶文化精神,在生活中豐富自己的精神文明建設,加強學生的對社會認知,學會去偽存真能力,引導學生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對生活學會感恩,在推動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