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呂 王雪英
摘要:在完全競爭的社會中,人們利益的獲得是建立在他人利益損失之上的,這種選擇無法保障個人利益的有效實現(xiàn)。若要個人利益得到有效實現(xiàn)需要遵從倫理道德的選擇,即個人在做出選擇的時候是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做出的選擇。倫理選擇引導人們在日常行為中遵守社會生活秩序和規(guī)范,而不是從趨利的角度去獲得直接的利益和達到欲望的實現(xiàn)。因此,倫理選擇優(yōu)于欲望選擇。個人是倫理選擇的主體,倫理選擇是基于人性的選擇。如何實現(xiàn)利益的最大化,需從社會與人的關系角度分析,主張通過建立保障機制以實現(xiàn)個人利益,有效地實現(xiàn)最大多數(shù)人利益的最大化與最少數(shù)人的利益損害最小化。
關鍵詞:倫理選擇;個人利益;他人利益
中圖分類號:B8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22-0147-03
從利益和欲望的角度分析人們如何在社會生活中實現(xiàn)個人的利益和欲望。以個人的生活為例來說明,在完全競爭的社會中,人們利益的獲得是建立在他人利益的損失之上的,這種選擇無法保障個人利益的有效實現(xiàn)。若要個人利益得到有效實現(xiàn)需要遵從倫理道德的選擇。作為個人在做出選擇的時候是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做出的選擇,而選擇的基礎是基于個人利益的,因此個人的選擇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范圍內,手段和目的的選擇有多種可能,人們更愿意看到一種倫理的選擇,這是道德社會的象征。這樣的選擇是文明社會中大多數(shù)人愿意接受的選擇。這樣的選擇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利益實現(xiàn)的最大化是指少數(shù)人的利益損失最小,而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獲得最大。
個人的倫理選擇是受到整個社會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會影響個人利益實現(xiàn)方式的選擇。因此,社會倫理將在人的利益實現(xiàn)方式中得到體現(xiàn)。人們在實現(xiàn)利益的時侯,不僅要考慮個人利益的實現(xiàn),還要考慮社會倫理的準則。個人利益的實現(xiàn)在道德上是允許的,通過對人本性的分析,確定倫理選擇的標準,引導我們的社交生活。
一、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
(一)從他人利益出發(fā)實現(xiàn)個人利益
“在社交生活中,你應該考慮別人的利益和欲望,這樣別人也會考慮你的利益和欲望。當我們幫助別人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時,他也會幫助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盵1]這是一種在理想狀態(tài)下實現(xiàn)的道德行為,然而在現(xiàn)實人的倫理選擇中有很多影響因素,他人若是基于個人利益實現(xiàn)而做出的行為選擇,則未必能幫助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基于個人為主的選擇,必定是以個人利益為中心的。
“你應該考慮別人的利益和欲望,因為他們會考慮你的利益和欲望。而且,只有在別人考慮到你的利益和欲望時,你才能實現(xiàn)你的利益和欲望?!盵1]例如,在工作中,由三個人一起來完成銷售工作。一個人負責準備銷售活動的物料,另一個擔任決策者,第三人負責協(xié)調工作。本次銷售活動為期三天,銷售目標為30000元。如果三個人一起達到目標,他們將得到600元獎金。如果他們沒有達到目標,就不會得到獎金。每個人都按照他的職責去完成本人的工作,并且?guī)椭鷦e人完成工作,那么最后他們將會得到獎勵。這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每個人都做了自己的工作,并且完成了自己的目標。如果某人沒有完成自己的工作,那么獎勵也就無法獲得。為了獲得利益,每個人都必須去完成自己的工作,甚至還要幫助別人去完
成工作,才能實現(xiàn)最終自己利益的獲得。通過考慮和幫助別人實現(xiàn)利益和欲望,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和欲望。這是基于經濟活動和利益實現(xiàn)做出的考慮。
(二)個人利益的實現(xiàn)是他人利益實現(xiàn)的結果
當人們?yōu)閷崿F(xiàn)自己利益做出選擇時,人們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和欲望,而忽略了別人的利益和欲望。這樣的利益獲得不是基于倫理道德的選擇,容易形成零和博弈(它是指參與博弈的雙方,在嚴格競爭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2]它是建立在別人的利益損失的基礎之上的。由此,雙方的矛盾與不和諧因素增加,這時利小于弊,造成兩敗的局面。一方的收益必然是另一方的損失。為了達成社會和諧和個人利益的實現(xiàn),人們應該做出倫理的選擇。人們在獲取自己的利益時不應該是以建立在犧牲他人利益為基礎上的選擇,而是應該建立在雙贏的基礎上進行的行為選擇,即每個人都愿意接受的利益獲得。
亞當·斯密的“經濟人”核心內涵為利己主義:“你把我想要的東西給我,那么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我們決不能指望從屠夫、釀酒師或面包師的仁慈中獲得我們的午餐,而只能從他們對自身利益的關切中獲得……決不要談論我們自己的需要,而要談論他們的利益?!盵3]在實現(xiàn)個人利益時,需要以他人的利益與欲望為出發(fā)點。個人利益的實現(xiàn)是基于對他人利益實現(xiàn)的結果。例如,“有一個住在城市的年輕人,看到了高速公路上的跑車,漂亮的別墅,停泊在海上的游艇。他也想開最快的車,住最寬敞的房子,乘船出游?!盵4]長大后,他來到一家證券公司,成為該公司的一名員工。他的工作是讓有錢人購買他們公司代理的證券和股票。他開始接觸富人,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開始總是困難的,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如果他想從別人那里得到什么,那么他也必須為別人實現(xiàn)什么。他經常拜訪他已經拜訪過的人,結果還是失敗了。之后他找到了其中一個叫詹姆斯的,他是一個喜歡觀看大聯(lián)盟(美國職業(yè)棒球大聯(lián)盟)的有錢人。于是他開始研究大聯(lián)盟,希望找到共同的興趣愛好作為突破口。一段時間之后,大聯(lián)盟總決賽即將來臨,他邀請詹姆斯和他的家人一起看比賽,他們玩得很開心。隨著他們關系的進一步發(fā)展,詹姆斯最終買入了他推薦的證券和股票。從中看到,人的利益和欲望是不同的,有的是物質上的,有的是精神上的,在相互滿足的過程中雙方實現(xiàn)了各自的利益。
二、倫理選擇
(一)倫理選擇優(yōu)于欲望選擇
沒有受過道德教育的孩子,他的行為受意愿影響,他們的選擇沒有受到倫理道德的限制,他們更趨向于對于自身利好的追求。比如,美味的食物擺在他面前,他有強烈的欲望去吃。當熟悉的成人給他食物后他因依賴和信任而去吃食物。然而沒有大人的引導,當他看到桌子上的食物時,他會直接去吃,即使食物不屬于他。而一個成年人不會直接食用不屬于自己的食物,他有了倫理道德意識的制約,明確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是不能夠直接獲取的。倫理選擇引導人們在日常行為中遵守社會生活秩序和規(guī)范,而不是從趨利的角度去獲得直接的利益和達到欲望的實現(xiàn)。對于兒童的趨利性,“在兒童的早期教育中加強他的道德認知教育,進行正確的道德認知和規(guī)范教育?!盵5]從早期就養(yǎng)成遵守道德規(guī)范,形成對倫理道德認知的習慣,減少趨利性的行為以規(guī)范自身。
當人形成了倫理道德的認知以及受到倫理道德行為習慣的約束時,就會發(fā)現(xiàn)雖然人們更愿意做自己喜歡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但是他們會根據(jù)倫理道德的選擇去做適合自己的事,和自己適合的人在一起。雖然在亞當·斯密看來“他在追求個人利益時,時常比他真心實意地促進社會利益還更加有效地促進了社會公共利益。”[3]人們出于對自己利益的考慮而做出選擇,當你需要做出選擇時,出發(fā)點是自我利益的實現(xiàn),而你不考慮別人的利益,只考慮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別人的利益將無法實現(xiàn),間接的自我的利益也無法實現(xiàn)?!氨M管斯密把每個人的自利性置于很高的地位,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人的自利是無限的、不受約束的。”[6]“一個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兒童和低等動物能夠出于意愿地行動,但不能夠選擇。人們只選擇通過自己的活動可以得到的東西?!盵7]
若人們不受倫理道德約束,倫理道德在社會生活中失去作用,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只追求自身個人利益的實現(xiàn),這就會使人們生存的威脅增加,安全感降低,社會可持續(xù)性下降,幸福生活不復存在。這是一種極端的情況,造成了文明和倫理的缺失,和諧與幸福的實現(xiàn)變得更加困難。當人們做出選擇時,總是一方的完全勝利和另一方的徹底失敗。利益競爭機制使人們的恐懼增加,斗爭意識上升為社會意識,出于人本性的考慮,接受倫理道德的規(guī)范,對于人實現(xiàn)自身幸福更加有利,而不是從利益和欲望的角度考慮,來實現(xiàn)對他人利益的攫取。
(二)基于人性的考慮做出倫理選擇
個人是倫理選擇的主體,倫理選擇是基于人性的選擇。當你看到別人幸福時,你可能會產生嫉妒或者向往。通過亞當·斯密對人性的闡述,會發(fā)現(xiàn)美好的生活是人追求的共同目標,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人總是想要獲得更多,失去更少。人作為社會成員,與他人的利益和欲望的實現(xiàn)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個人利益的實現(xiàn)不是幫助他人實現(xiàn)利益犧牲自己的利益,而是在自身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實現(xiàn)他人利益。這樣實現(xiàn)個人利益的方式是基于倫理道德指引下做出的行為選擇。如果是從利益交換的角度去實現(xiàn)利益,幫助別人實現(xiàn)利益就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利益成為人們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倫理道德的作用隨之降低。亞當.斯密認為“無論人們會認為某人怎樣自私,這個人的天賦中總是明顯地存在著這樣一些本性,這些本性使他關心別人的命運,把別人的幸??闯墒亲约旱氖虑椋m然他除了看到別人幸福而感到高興以外,一無所得?!盵8]但是作為人,就會擁有人的本性,他就會要求實現(xiàn)個人的利益。通過對人本性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的倫理選擇是如何表現(xiàn)出來的。
三、個人利益的實現(xiàn)及其批判
(一)個人利益實現(xiàn)的兩種方式
“如果我們幫助別人得到他們想要的,我們就能更好地得到我們想要的?!盵1]通過幫助別人從而得到自己想要的,可以從以下兩種情況進行考慮:一是從個人利益角度出發(fā)是否為實現(xiàn)自身利益而幫助別人。人有自己本身追求個人利益的本能,同時也有選擇個人利益實現(xiàn)的權利和要求,因此他是基于自己的個人利益,而不是考慮別人的利益是否能實現(xiàn)做出的選擇。他只考慮自身利益是否實現(xiàn)和增加,甚至超過了做出有益行為的考慮,他們的選擇并不是要做一些利他的行為,而是獲取自己的利益。以這樣的方式實現(xiàn)個人利益,看上去似乎很難去幫助別人。二是從倫理道德的角度考慮是否為實現(xiàn)自身利益而幫助別人。雖然人有自己追求利益的本能與權利、要求,但是站在倫理道德的基礎上,有時人必須做出利他的行為來獲取個人利益的實現(xiàn)。這樣看來,幫助別人就變成了一種功利的行為,而個人利益的實現(xiàn)實際上就是精神上或是物質上的獲得。從個人利益的角度出發(fā),去幫助別人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幫助他人成為一種獲取利益的方式。因此,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同時也得到好處。這是自我利益的實現(xiàn),也是他人利益的實現(xiàn)。而不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而犧牲別人的利益。換句話說,你既可以達到自己的利益,也可以達到別人的利益。
(二)對個人利益實現(xiàn)的兩種方式的批判
“人對自身的任何關系,只有通過人對其他人的關系才得到實現(xiàn)和表現(xiàn)?!盵9]“正是基于人們共在于世界這一基本事實,與個人利益相對的共同利益或普遍利益才不僅僅存在于人們的觀念之中”[10]“而首先是作為彼此有了分工的個人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存在于現(xiàn)實之中”[9]“每一個人的利益、福利和幸福同其他人的福利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通過對上述兩種個人利益實現(xiàn)的方式來看,如何實現(xiàn)利益的最大化,需從社會與人的關系角度分析,最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獲得的最大化和最少數(shù)人的利益損害最小化是作為大部分人利益實現(xiàn)的最優(yōu)。比如,修路占用了農民的房屋和土地,農民能否得到足夠的補償以彌補損失至關重要。在這個過程中,道路的成功建設是大多數(shù)人利益的實現(xiàn),農民失去了土地和房屋,但是得到了金錢或其他方面的補償,從而使農民的損失最小化,以最大程度的方式保障了農民的利益。這種補償機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個人利益,也可以將他人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這是一種可以雙贏的選擇。相較于從個人利益的角度與倫理道德的角度出發(fā)實現(xiàn)個人利益,其中,從個人利益角度出發(fā)來實現(xiàn)個人利益容易加深社會矛盾;從倫理道德角度來實現(xiàn)個人利益,過于依賴個人道德境界水平的高低,因此上述兩種實現(xiàn)個人利益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通過建立保障機制以實現(xiàn)個人利益,有效地實現(xiàn)了最大多數(shù)人利益的最大化與最少數(shù)人的利益損害最小化。
參考文獻:
[1] NORMAN E.Bowie.Making Ethical Decisions[M].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5.
[2] 艾瑞卡·S.奧爾森.零和博弈:世界最大衍生品交易所崛起之路[M].大連商品交易所研究中心翻譯組,譯.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
[3] 亞當·斯密.國富論[M].謝祖鈞,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4] 劉潤清.當代研究生英語讀寫教程(上)[M].北京:外國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5] 卞軍鳳,李亮,李芊維,等.個人利益與道德認知對學前兒童社會決策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2021(5).
[6] 鐘曉敏,高琳.個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關于斯密原理、布坎南公共選擇理論與赫維茨機制設計理論的比較研究[J].財經論叢,2010(1).
[7] 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M].廖申白,譯注.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8] 斯密.道德情操論[M].蔣自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9]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 沈湘平.個人利益、普遍利益與公共性批判[J].哲學研究,2008(10).
作者簡介:楊呂(1991—),男,白族,云南蘭坪人,單位為西藏大學,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倫理學。
王雪英(1993—),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單位為西藏大學,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倫理學。
(責任編輯: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