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承玲
【摘? ? 要】讓學生在數(shù)學課堂中多動手操作,親身體驗數(shù)學活動,才能有效發(fā)揮活動在數(shù)學學習中的積極促進作用。數(shù)學活動以“做”來引導學生思,挖掘?qū)W生的數(shù)學潛能,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因此,數(shù)學教師要注重課堂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構建體驗環(huán)境、增強體驗活動的趣味性來增加學生的體驗感,將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體驗活動有機融合。
【關鍵詞】小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數(shù)學活動;親歷體驗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33-0125-02
Mathematics Activities Allow Students to Realize Their Mathematics Literacy through Personal Experience
(Wangtuan Primary School, Weihai Ling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XU Chengling
【Abstract】Only by allow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do more hands-on operations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s and experience mathematics activities first-hand can they effectively play the active role of activities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Mathematics activities use "doing" to guide students' thinking, tap students' mathematics potential, and help improve students' mathematics literacy. Therefore,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lassroom knowledge and students real life, increase students sense of experience through scenario creation, construct experience environment, and enhance the interest of experience activities, and organically integrat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mathematical literacy with experience activities.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Mathematical literacy; Mathematical activities; Personal experience
《數(shù)學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讓學生通過“經(jīng)歷、體驗、探索”等數(shù)學學習活動,學習和掌握數(shù)學概念,形成數(shù)學思想。數(shù)學活動不僅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和實踐性,更具有極大的開放性和生成性,適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求,能夠有效促使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親身體驗自主完成知識的學習。為了更有效地發(fā)揮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作用和價值,在開展數(shù)學活動時,教師要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和歸宿,通過活動將數(shù)學課堂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機融合。
一、以趣味化實踐加深對復雜知識的理解
數(shù)學并不好學,隨著年級的升高,數(shù)學對學生抽象思維和邏輯分析能力的要求亦不斷提高,學生就覺得數(shù)學越來越復雜、越來越難學。為了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復雜數(shù)學知識中蘊含的美妙韻味,讓學生喜歡并愛上數(shù)學學習,教師就可以借助數(shù)學實踐活動,將這些復雜的知識有趣地呈現(xiàn)出來。
如在學習“軸對稱、平移、旋轉(zhuǎn)”知識時,由于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還較弱,學生接受起來難度較大。教師可以設置“爭當小設計師”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從簡單的拉伸圖形、旋轉(zhuǎn)圖形做起,讓學生自己動手變換組合成新的圖形。在這些變換中,學生想象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能自然地得到提升。同時,教師還引導學生用簡單的線條和圖形設計地磚、墻紙等的圖案和花邊,讓學生從這些組合和變換中感受圖形的美。除此之外,教師還引導學生感受圖形排列組合的美。教師給大家出示幾組不同的照片,其中一張是排列整齊有序的,而另外一張則是雜亂不堪的,讓學生說一說哪一張更美和美的理由,讓學生對對稱圖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以此為基礎,學生再結合周圍生活中的對稱來擴展和分析總結,很快能就發(fā)現(xiàn):教室里桌椅排放是對稱的、黑板,講臺都是居于教室的中間位置的,道路兩邊的路燈是對稱的……教師還引導學生將這些原本對稱的圖形打亂位置和順序,變?yōu)椴辉賹ΨQ畫下來,讓學生再看下,說一說自己的感受。由此,學生對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就有了深入的認識,同時,亦拓展了學生的學習視角,讓學生養(yǎng)成在實踐中學、在實際應用中學,并學以致用的好習慣。
教師將課堂上不容易理解的復雜知識借用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有效地將數(shù)學的科學性與趣味性有機融合起來,不僅讓數(shù)學知識變得簡單易懂,而且更有吸引力,更適合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需求,從而引領他們不斷動手實踐、不斷分析探究,進而體會到數(shù)學的獨特魅力。
二、借助情境化活動幫助學生體驗抽象問題
情境化活動讓學生雖然身在教室,卻有著心在生活實際的感覺,教師借助情境化活動,能幫助學生理解抽象難懂的數(shù)學問題,也能幫助教師更容易地將廣闊的實踐活動搬入到教室之中。借助當前高度發(fā)達的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隨時根據(jù)學生的需求開展數(shù)學實踐活動,讓學生用他們自己的雙手將抽象的問題掰開、展示出來。
如數(shù)學廣角的“烙餅”問題對于很多學生來說都是難題,如果單憑語言講解,很多學生聽后仍舊會一頭糨糊。而通過設置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事例,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一下,就會突然有“開竅”的感覺,再來分析解答同類型的問題思路就清晰明了了。教師可先以沏茶為例:“家里來了客人,小主人要為客人沏茶,需要做的工作有洗茶壺、洗茶杯、接水、燒水、找茶葉以及沏茶。那么如何有效安排這些工作的先后順序,才能更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呢?”教師讓學生分組操作,找尋答案。有的學生工作順序為:先洗茶壺、接水、燒水,再洗茶杯、找茶葉、沏茶,結果共用了14分鐘;而之后另一組學生給出了更高效的操作順序:先洗茶壺、接水、燒水,在燒水過程中洗茶杯、找茶葉,水開后沏茶,結果只需要11分鐘。教師讓大家對兩種解答進行對比分析,雖然整個工作的順序是一致的,但后一組學生的設計更合理,且也符合我們生活實際。從中,大家明白了優(yōu)化沏茶步驟的方法和原理。
那么再引領學生來看“烙餅”問題,學生就有了思路,即如何才能更優(yōu)化烙法,才能確保鍋里沒有空閑位置,確保不會浪費一分鐘的時間。每張餅都需要烙兩面,各需2分鐘,一口鍋可以同時烙兩張餅,那么最節(jié)省時間的烙法就是:先烙第一張、第二張餅的正面;然后拿出第二張餅,再烙第一張的反面與第三張的正面;最后再烙第二張和第三張餅的反面。學生在演示操作時將抽象難懂的數(shù)學問題還原成了大家的動手操作問題,有效拓展了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發(fā)展了學生的數(shù)學思想。
三、將學生日常體驗與課堂學習活動有機融合
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生的實際生活才是學生獲取知識、增強能力、提升素養(yǎng)的不竭源泉。教師要將學生的生活搬到數(shù)學課堂之上,數(shù)學學習活動是一個良好的選擇。借助學習活動,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拓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更自然地形成數(shù)學思想。
如,“年、月、日”是小學數(shù)學中與學生實際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的知識,且許多學生都覺得自己知道年月日的概念,這就使不少學生在課堂開始之初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為此,教師就可以將課堂設計為活動課堂,讓學生提前查找日歷的相關知識,在課堂上動手制作日歷卡。很顯然,學生在制作之前,肯定要先看下日歷卡上都有哪些內(nèi)容。通常一張日歷卡上記錄了一個月的所有日子,同時日歷卡上還有年的信息,以及會表明每一日對應是星期幾等。為了讓學生感覺自己制作的日歷卡更有意義,筆者讓大家自由選擇12人為一個大組,每人選取一個月的日歷卡來制作,大家都完成后,整年的日歷也就完成了。為此,學生還會考慮每個月份之間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每個月都固定有30天(日),他們要制作的日歷還要準確包含日歷卡上應有的知識和內(nèi)容,由此,學生的課前準備就緊張地開始了?!澳闫綍r看日歷嗎?”“如何看日歷?”“日歷都有哪些用處?能告訴我們哪些信息?”通過這些實際問題,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學習熱情更加高昂,思路也不會局限于教材知識。
學生通過自主搜集、整理信息,大家相互交流制作技巧、補充知識內(nèi)容,一些平時想不到的問題亦被大家提出來,并得到了良好的解決。為此,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一個巧妙的方法,即用小正方體來表示月、日、星期。學生開始制作小正方體,同桌之間相互操作,并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操作手法。就在學生的動手過程中,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被不斷打開、延伸,數(shù)學素養(yǎng)也就在大家共同營造的愉悅氛圍中自然地得到落實。
四、結語
數(shù)學思想蘊涵在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發(fā)展和應用過程中。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動手操作、親身體驗,使原本深藏的數(shù)學知識被學生自主地挖掘出來,且學生親歷了知識的形成和被發(fā)現(xiàn)過程,他們的學習視角、想象空間、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極大地擴展,手、眼、口、腦也被有機聯(lián)系起來,并有效地釋放了學生的個性和活力,讓他們在數(shù)學天空中自由翱翔,提升了他們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培養(yǎng)了他們的數(shù)學整體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小麗.在親歷中體驗,在體驗中累積——淺談學生基本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的積累[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16(26).
[2]李文平.開展體驗式教學,培養(yǎng)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9(12).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