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騫
信息化背景下中職鉗工實訓教學的實踐
代騫
(江蘇省睢寧中等專業(yè)學校,江蘇 徐州 221200)
鉗工是機械加工行業(yè)中的基礎工種,同時也是以手工操作為主要方法的工種。中職學校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借助信息技術教育手段,不僅可以提升鉗工實訓教學效果,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實踐活動能力。在中職鉗工實訓教學中,應當堅持從信息化角度出發(fā),做好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改進實訓模式,鍛煉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為學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奠定基礎。
信息化;中職;鉗工實訓教學
鉗工作為機械加工行業(yè)中的基礎性工種,具有技術性強、操作性強等特點。在中職學校中應當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實訓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提升專業(yè)技能。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要主動運用信息技術,找出信息技術與鉗工實訓教學之間的結合點,采取有效措施改進實訓模式,以此來調(diào)動學生參與實訓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中職鉗工實訓教學應當堅持從社會對技能型人才要求角度出發(fā),組織學生參與實訓活動,幫助學生掌握鉗工技術理論知識與操作技巧,為學生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奠定基礎。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能夠增強實訓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由于鉗工專業(yè)的理論知識有著復雜程度高、學習難度大等特點,因此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知識點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出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通過新穎的教學方法,能夠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保持學習主動性。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時,需要針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篩選,找出重點與難點,將視頻、圖片、動畫等引入到教學中,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和理解,讓學生把所掌握的理論知識主動運用到實踐活動中[1]。
在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實施鉗工實訓教學時,部分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并不合理,加之受到自身教育經(jīng)驗的桎梏,使得鉗工實訓教學越來越難以適應時代要求。在傳統(tǒng)的鉗工實訓教學中,學生雖然參與了實訓活動,但是卻難以真正掌握鉗工專業(yè)知識。將信息技術引入教學后,教師不僅可以將相關知識與信息化教學資源融入到課堂中,充實教育內(nèi)容,還可以通過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突破傳統(tǒng)教學中時間、空間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教學內(nèi)容更容易理解;不僅可以讓學生輕松掌握鉗工專業(yè)知識,還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專業(yè)知識,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在開展實訓活動之前,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學素材,以幫助學生學習、吸收、消化知識點,在與學生共同總結與學習的基礎上實現(xiàn)鉗工實訓教學目標。
在中職鉗工實訓教學中使用信息化教學方法能夠使教學活動更加新穎。以海量學習資源來吸引學生,可以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提供自由度很高的學習平臺,方便學生自由選擇參與實訓的時間與地點,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在時間和空間方面的局限性。借助信息技術,學生可以及時檢索工件的模型信息,觀看教學視頻等,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將自己的想法運用到實踐中[2]。
在中職院校中,鉗工屬于加工制造類專業(yè)最為基礎性的課程之一。鉗工課程教學對學生專業(yè)技能、知識要求比較嚴格。這門課程的教學是建立在實訓操作基礎上實施的,并且學生掌握這門課程的情況對學習后續(xù)專業(yè)知識有著直接影響,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應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努力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專業(yè)技術人才。目前,在部分中職院校中仍存在學生實訓操作的時間不充足等問題,一些中職學生難以進入實訓現(xiàn)場參加實訓操作,甚至進入工廠參觀的機會都很少。這將導致學生對鉗工設備、儀器等認知不全,更是難以掌握這些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與操作技能。
在中職院校鉗工課程的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學生應當參與實訓活動,并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鉗工實訓教學中,最為主要的工具就是銼刀。學生不僅要掌握銼刀的使用方法,還要學習其他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完成劃線、攻絲等操作。在部分中職院校中,招生數(shù)量不斷增加而實訓場地并未隨之增加,使得原有的實訓場地難以滿足全體學生的實訓需求,造成學生參與實訓操作的機會大大減少;所開展的實訓教學活動不夠新穎,很難調(diào)動學生參與實訓學習的積極性;鉗工課程教學內(nèi)容的難度、容量相對較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并未及時針對重點、難點知識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也沒有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降低[3]。
因長期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中職學校開展實訓教學模式過于單一。當學生習慣了固定、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后,學習興趣、積極性會不斷降低。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還會影響到學生對未來工作崗位的認知。
由于中職院校的教師雖然大多畢業(yè)于專業(yè)院校,但往往是畢業(yè)后直接進入學校任教,因此在實際工作經(jīng)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一些教師雖然教育經(jīng)驗比較豐富,但是在專業(yè)基礎知識、職業(yè)素質等方面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影響了中職院校鉗工實訓教學的順利開展。中職院校的教師往往沒有進入工廠實際操作的工作經(jīng)歷,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導致實訓與理論脫節(jié)等問題;大部分中職院校學生在基礎能力、基礎知識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遇到困難,導致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效果不佳,造成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難以得到全面提升。
在互聯(lián)網(wǎng)中存在著海量的教學資源。中職教師只有事先做好教學資源篩選工作,才能將其運用到實訓教學中,使之成為提升學生專業(yè)知識與操作能力的有效資源。許多中職院校學生在入校前是初中畢業(yè)、初中輟學的學生。這一類學生在之前的求學過程中往往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積極性不高,自信心也不足,難以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在中職鉗工實訓教學中,教師應當從幫助學生掌握專業(yè)基礎知識、提升學習能力、培養(yǎng)吃苦耐勞品質等方面入手,篩選適合的教學資源,將枯燥乏味的鉗工專業(yè)知識轉變成為趣味性的知識,借助觀看圖片、視頻、動畫等方式來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習興趣,讓學生直接觀察具體實訓操作過程,幫助學生掌握操作方法。在實訓活動中,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的興趣點,根據(jù)學生的興趣、需求等,組織開展差異化的系列活動。通過做好引導與監(jiān)督工作,幫助學生增強學習動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的反復過程中加深記憶理解并靈活運用知識、提升操作技能。教師可以通過直觀地展示專業(yè)技能的實際運用,營造真實的工作情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訓過程中,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4]。
在中職鉗工實訓教學中,教師應當端正自身教學態(tài)度,做好引導工作,幫助學生掌握不同工具、設備的實際操作方法。為提升實訓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微課教學資源,幫助學生了解課堂中的知識點、正確認知操作過程。使用微課資源,能夠將重點操作要領展示出來,讓學生以最直觀的方式了解專業(yè)知識、掌握操作方法。在鉗工實訓教學中,常涉及到許多加工難度相對較高、造價較高的工件及設備等。教師可以選擇網(wǎng)絡中的圖片、動畫等資源,將操作方式模擬展示出來,讓學生在掌握操作技巧與方法后再進入到實訓操作中。借助微課教學法,能夠提升實訓教學效果,鍛煉學生的實訓操作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
在中職鉗工教學中,一些復雜的操作往往涉及到造價相對較高的設備。教師在實訓中安排學生操作造價相對較高的設備時,一般都比較謹慎甚至不會讓學生操作,導致學生在實訓中難以遇到那些復雜操作的知識點、技能點。針對這一現(xiàn)實情況,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計的模擬程序,讓學生通過模擬操作達到實訓教學目的。學生可以通過使用計算機完成實訓模擬操作,進而掌握工件制造、設備使用的實際操作方法,加深對實踐操作的理解。在開展實訓教學活動時,教師還應及時組織、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中創(chuàng)新,在實訓中逐漸提升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與意識,幫助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提升綜合能力、適應未來工作崗位[5]。
中職鉗工實訓教學中所使用的設備、工具比較豐富。如果教師直接采取單一的實訓模式,很難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甚至導致一些學生還會認為鉗工是會被淘汰的技術、學習鉗工知識參與實訓活動是浪費時間的錯誤思想。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實施鉗工實訓教學,能夠讓學生以直觀的方式了解鉗工在企業(yè)中的實際運用,也會讓學生認識到鉗工在模具加工等領域的不可替代性。在中職鉗工實訓教學中,可以借助分層教學法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與意識。由于中職學生的不同個體在基礎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應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的靈活性,便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學習。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可以反復觀看課件、視頻等,掌握基礎知識,逐步提升實踐操作能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在完成本次學習任務后繼續(xù)進行下一次課內(nèi)容的學習,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在中職鉗工實訓教學中引入分層教學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也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在相互幫助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習效果。
傳統(tǒng)的中職鉗工實訓教學,是以黑板、掛圖等方式實施教學的。采用這種教學方法開展中職鉗工實訓教學,教學難度大,教師工作強度高。因學生自身閱歷、空間想象能力不足,哪怕教師對知識點進行反復講解,學生也難以全面理解教師所講述的內(nèi)容。在中職鉗工實訓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能夠將教學過程中大量的文字敘述轉化為視頻動畫,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輕松的理解教師所講述的內(nèi)容,也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讓教師有更多時間來有針對性地輔導學生,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訓操作時間,提升中職鉗工實訓教學效果。
新時期,企業(yè)對鉗工工作理念、操作加工能力、專業(yè)知識水平等方面的要求有了明顯的變化。教師在開展中職鉗工實訓教學活動時,應主動對接人才需求,及時創(chuàng)新實訓教學模式,加大信息技術應用力度,根據(jù)當前社會與市場對專業(yè)人才的需求找準實訓教學側重點,做好實訓指導工作,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實訓活動,不斷提升實訓操作能力與就業(yè)競爭力。在開展實訓活動時,教師應避免單純按照教材中的內(nèi)容開展理論與實訓教學活動,要針對當前市場實際需求開展調(diào)查,在幫助學生掌握基礎操作知識的基礎上運用信息技術,給學生提供使用計算機繪圖、數(shù)控編程等鍛煉的機會,讓學生在參與實訓的過程中逐漸提升綜合能力,以此來提升鉗工實訓的教學效果,滿足社會發(fā)展對鉗工提出的新要求。
綜上所述,在中職鉗工實訓教學中,應當堅持從深入觀察、創(chuàng)新操作等方面入手,借助信息技術將專業(yè)知識、操作過程以直觀的方式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復雜的知識、掌握操作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升實踐操作能力。
[1] 李炯祜.提高中職鉗工實訓教學質量有效性的相關研究[J].山東工業(yè)技術,2019(8):213-213.
[2] 黃亞東.中職教育中鉗工實訓教學的創(chuàng)新研討[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9(8):42-43.
[3] 陳松.基于信息化下的中職鉗工實訓教學的實踐與探究[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6(15):68.
[4] 周林.基于信息化下的中職鉗工實訓教學的實踐與探究[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7(2):108.
[5] 江以俊.基于信息化下的中職鉗工實訓教學的實踐與探究[J].時代農(nóng)機,2018,45(9):100-101.
The practice of benchwork training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AI Qian
(Suining Secondary Professional School in Jiangsu, Xuzhou, Jiangsu 221200, China)
Bench work is the basic work in the mechanical processing industry, which is manual operation as the main method of wor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reform,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fitter training by mea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but also enhanc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the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fitter, it should adhere to the information angle, and perform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nnovation, by taking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training mode, and exercise students’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which built a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
informatiz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bench work training teaching
G434
A
2096–8736(2021)03–0067–04
代騫(1989—),男,江蘇睢寧人,大學本科,工學學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機械制造技術,數(shù)控技術。
責任編輯:張亦弛
英文編輯:吳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