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共產(chǎn)黨重視語言學地位的語言現(xiàn)代化事業(yè)
——重讀伍鐵平有關語言學地位的論述

2021-12-04 03:29
大理大學學報 2021年11期
關鍵詞:語言學學科語言

王 慶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 100875)

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認識到語言文字工作事關國民素質(zhì)提高和人的全面發(fā)展,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支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當下,如何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如何提升全民的文化素養(yǎng);在文化充分自信之后,如何積極推進中外文化交流,增強語言文字服務國家戰(zhàn)略的能力,講好中國故事,這些都成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內(nèi)的工作重點,這一系列的工作都必須以語言文字工作為核心,全面帶動人文科學的發(fā)展。2021年9月高校語言文字工作論壇在北京師范大學召開,全國各地語委和高校的代表紛紛發(fā)表意見,帶來各地經(jīng)驗。這一切都顯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和政府對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視。下面略述中國的語言現(xiàn)代化歷程和語言學在人文學科中的領先地位。

一、中國社會和語言現(xiàn)代化

中國的語言研究有悠久的歷史,也形成了自己的傳統(tǒng)特色。傳統(tǒng)上,從文字出發(fā)對書面語的研究相對較多,而對語音表現(xiàn)的日??陬^語言關注較少?!墩f文解字序》中說:“蓋文字者,經(jīng)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這是把文字記錄的書面語功能提升到了社會治理的起始、溝通古今的橋梁的高度。而對于日常的出于眾口的語言,則缺少深入的探索,學者們只是認識到各地言語分歧嚴重,以致多不能相通曉。

這種狀態(tài),隨著近現(xiàn)代以來與西洋(或間接通過東洋)的語言學思想接觸,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變化是中國語言研究的現(xiàn)代化過程,發(fā)生在中國社會的現(xiàn)代化過程之中,與社會的現(xiàn)代化過程緊密相聯(lián)。

“在中國近代史中,所謂中西之分,實際上是古今之異”〔1〕。中國的近現(xiàn)代史,是中國社會與歐洲文化深入接觸的歷史,也是中國社會逐步現(xiàn)代化的歷史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語言現(xiàn)代化開始得比較早,與其他諸多領域相比是領先的。

在以洋務運動為代表的軍事現(xiàn)代化的同時及之后,一些接觸西方文化較早的人士已經(jīng)思考中國的語言現(xiàn)代化問題了。語言現(xiàn)代化最初具有強烈的“救世強國”動機,當時大致循著這樣的邏輯:國家現(xiàn)代化必須要有人的現(xiàn)代化,人的現(xiàn)代化首先要有教育現(xiàn)代化,而教育的現(xiàn)代化必須以語言現(xiàn)代化為前提。這一邏輯理路是深刻的,也是實事求是的。中國的語言現(xiàn)代化大致是從兩個方面進行的:首先是以切音運動為標志的語言現(xiàn)代化社會實踐;其次是以歐洲的語言研究理念對中國的語言研究進行改造。

最先行動的是從社會實踐上嘗試進行中國語言現(xiàn)代化。起初表現(xiàn)為創(chuàng)制切音文字,助力漢字的學習,而后更進一步發(fā)展為國語統(tǒng)一運動、漢語拼音化運動。盧戇章自述:十八歲科舉應試不中,二十一歲前往新加坡學習英文,二十五歲回到廈門,幫助英國傳教士馬約翰編譯《英華字典》。1892年盧戇章出版《一目了然初階》,介紹他創(chuàng)制的中國第一快切音新字,他在該書的“中國第一快切音新字原序”中說:“竊謂國之富強,基于格致;格致之興,基于男婦老幼皆好學識理。其所以能好學識理者,基于切音為字,則字母與切法習完,凡字無師能自讀;基于字話一律,則讀于口遂即達于心;又基于字畫簡易,則易于習認,亦即易于捉筆,省費十余載之光陰,將此光陰專攻于算學、格致、化學,以及種種之實學,何患國不富強也哉?”〔2〕這里不僅講到切音,還講到字話一律、字畫簡易,該序還講到“十九省語言文字既從一律”等問題,這基本概括了之后中國語言現(xiàn)代化的主要領域。盧戇章持有強烈的求“國之富強”之心,這是在接觸西學以及當時社會刺激下形成的。

不僅盧戇章設計了切音新字,之后還有許多人也都從事其中。1898年林輅存就提到福建力捷三、上海沈?qū)W、香港王炳耀、福建蔡錫勇等各有簡明字學刊行于世,“大旨以音求字,字即成文,文即為言,無煩講解,人人皆能”。梁啟超在沈?qū)W的《沈氏音書》序中說,當時“通人志士,汲汲焉以諧聲增文為世界一大事”,他們的最終目的就是使“文與言合,而讀書識字之智民可以日多矣”〔3〕。人們已經(jīng)認識到,當時存在的問題是:漢字繁難,言文不能一致。隨著跟西洋社會的接觸日廣,很多人已經(jīng)開始思考國家如何富強,如何開啟民智,他們認為一切的源頭就在語言現(xiàn)代化。

雖然錢玄同曾提議將中國切音運動之始提前到明代的方以智和劉獻廷,可是方、劉二位雖然有拼音字母的提議和設計,但是還不能說是有意識地對漢語做現(xiàn)代化的嘗試,他們只是通過比較意識到拼音文字要比漢字簡易和方便,并沒有將語言文字的研究同社會的變革聯(lián)系起來??墒牵搅饲迥?,社會境況跟明代后期已經(jīng)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歐洲列強對中國的凌辱,使得一些較早睜眼看世界的知識分子痛感國家富強之必要,他們才由此開始探索中國的語言現(xiàn)代化道路。這條由切音運動開始的語言現(xiàn)代化道路越走越寬廣,隨后逐漸發(fā)展成為國語(國家通用語言)統(tǒng)一運動、白話文運動、漢語拼音化運動、漢字改革等內(nèi)容。各級各類語言文字工作者,大多從富國強種、教育救國等崇高的理想出發(fā),前仆后繼地投入到這一系列的語言現(xiàn)代化運動中。新中國成立后,政府成立專門的文字改革委員會,召開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學術會議,推動掃除文盲運動,提高學校教學質(zhì)量,以期實現(xiàn)語言現(xiàn)代化?,F(xiàn)在,中國的發(fā)展已經(jīng)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語言現(xiàn)代化從最開始就以自己特有的貢獻閃耀其中。在新的歷史環(huán)境下,如何提升漢語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提升中華文化的語言傳播能力,成為新時代語言現(xiàn)代化的重要任務。

中國語言現(xiàn)代化的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吸收歐洲的語言研究思想和方法,用來研究漢語和改造傳統(tǒng)的漢語研究。著名學者資中筠曾提到,當年西南聯(lián)大歷史教授皮名舉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讀中國歷史不知道中國的偉大,不讀西洋歷史不知道中國的落后。”中國學者認識到現(xiàn)代化的必要,是在跟西方文化有了一定的接觸之后,而且還是親自到西方經(jīng)歷過一番之后,才真正找到努力的方向。嚴復、容閎、馬建忠、盧戇章等都是在跟西方文化有了真切的接觸之后,才著手從事中國的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只是他們努力的領域有所不同。嚴復從事翻譯,介紹歐洲的社會、經(jīng)濟、思想等各方面的內(nèi)容,為的是更新國人的思想觀念。容閎從事遣送幼童留學美國一事,“此蓋為中國復興希望之所系,亦即予苦心孤詣以從事者也”,其最終目的是“以西方之學術,灌輸于中國,使中國日趨于文明富強之境”〔4〕。

中國的傳統(tǒng)語言研究起源較早,長期局限于對幾部經(jīng)典的語言的闡釋。不過,在近代中國社會遭遇到歐洲文化擴張的時期,中國的語言研究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現(xiàn)代化的轉(zhuǎn)變。筆者曾論述馬建忠《馬氏文通》的寫作是他洋務救國行動的繼續(xù)〔5〕。馬建忠最初的理念是洋務救國,受挫之后,才從事《馬氏文通》的寫作,目的也是節(jié)省中國士人學習漢語文的時間,以便將其更多地用在科學技術上?!恶R氏文通》的寫作跟上文提到的切音運動一樣,具有強烈的富國救國動機。馬建忠在《馬氏文通·后序》中說:“余觀泰西,童子入學,循序而進,未及志學之年,而觀書為文無不明習;而后識其性之所近,肆力于數(shù)度、格致、法律、性理諸學而專精焉,故其國無不學之人,而人各學有用之學……華文經(jīng)籍雖亦有規(guī)矩隱寓其中,特無有為之比擬而揭示之。遂使結繩而后,積四千余載之智慧材力,無不一一消磨于所以載道所以明理之文,而道無由載,理不暇明,以與夫達道明理之西人相角逐焉,其賢愚優(yōu)劣有不待言矣?!薄?〕13可以看到,馬建忠的寫作目的跟盧戇章的用意并無二致,為的都是“求夫?qū)嵱谩?,?jié)約學習語言文字的時間,以便從事于數(shù)度、格致諸學。這應該是當時比較開明的睜眼看世界的士人的普遍想法。

二、普通語言學理念的引進

《馬氏文通·后序》中說:“亙古今,塞宇宙,其種之或黃、或白、或紫、或黑之均是人也,天皆賦之以此心之所以能意,此意之所以能達之理。則常探討畫革旁行諸國語言之源流,若希臘、若辣丁之文詞而屬比之,見其字別種而句司字,所以聲其心而形其意者,皆有一定不易之律,而因以律吾經(jīng)籍子史諸書,其大綱蓋無不同。于是因所同以同夫所不同者,是則此編之所以成也?!薄?〕12可以看出,馬建忠是在歐洲普世語法的觀念下寫成《馬氏文通》的?!恶R氏文通》之后,無論是普世語法、普通語言學,還是歷史比較方法、描寫方法都陸續(xù)介紹到中國,中國語言現(xiàn)代化在吸收、模仿歐洲的語言研究思想和方法上的速度加快了,借鑒是全方位的。

王力先生曾多次在不同的場合談到普通語言學對于中國語言學發(fā)展的重要意義。1943年王力在《中國現(xiàn)代語法》自序中談到中國語法學者必須有普通語言學的修養(yǎng)〔7〕。1957年在談到“中國語言學的現(xiàn)狀及其存在的問題”時說:“中國語言學的落后,主要是由于我們的普通語言學的落后。這一個薄弱的部門如果不加強,中國的語言學的發(fā)展前途就會遭受很大的障礙。”〔8〕在《中國語言學史》講到描寫語言學在中國的興起和發(fā)展時說,“直到普通語言學傳到中國,學者們的眼光才有了轉(zhuǎn)變,能對現(xiàn)代語言進行靜態(tài)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用的是嶄新的一套”〔9〕163。

王建軍認為,“普通語言學是衡量一個國家研究總體能量與基本水平的重要參數(shù)。令人遺憾的是,在如此顯要的領域,中國語言學幾乎沒有任何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其狀況誠如何九盈先生所言:‘在整整半個世紀之內(nèi),中國沒有產(chǎn)生一位具有中國特色的普通語言學家’”〔10〕。有關中國普通語言學的發(fā)展,不同的人或有不同的觀點??墒?,對于普通語言學的重要,很多學者還是能大致取得一致意見的。

中國的普通語言學的建設,在20世紀上半葉,有胡以魯《國語學草創(chuàng)》、王古魯?shù)摹堆哉Z學通論》、沈步洲的《言語學概論》、張世祿的《語言學原理》等出版。這一時期,只是對普通語言學做一些簡單的介紹。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普通語言學建設受到蘇聯(lián)的影響較深,契科巴瓦的《語言學概論》、布達哥夫的《語言學概論》、茲維金采夫的《普通語言學綱要》都被介紹到中國。伍鐵平翻譯審定了茲維金采夫的《普通語言學綱要》,自己也主編過《普通語言學概要》①參見茲維金采夫《普通語言學綱要》,伍鐵平、馬福聚、湯庭國等譯,王超塵、信德麟、黃樹南、伍鐵平校,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伍鐵平主編《普通語言學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為普通語言學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伍鐵平(1928—2013),湖南湘潭人,解放前在大學期間就入黨的老黨員,也是我黨培養(yǎng)的早期語言文字工作者,他幾乎是全力從事普通語言學的建設和宣傳,主編過以介紹國外語言學成果的學術刊物《國外語言學》,是中國第一位從事模糊語言學、語言類型學以及較早從事比較詞源學、中西語言學說史比較研究的學者。除了前面介紹的專著以及幾百篇學術論文之外,伍鐵平建設普通語言學學科的努力還表現(xiàn)在他大力宣揚的“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的科學”〔11〕93這一論題上,這體現(xiàn)了他寬闊的學術視野,也是建設中國的普通語言學所必須的。

三、語言學是“領先”科學的依據(jù)

“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的科學”,伍鐵平在中國第一次發(fā)出這樣的聲音。其實,美國語言學家葛林伯格(J.H.Greenberg)最先提出這種說法并用作自己文章的標題Linguistics as a Pilot Science(1973)①葛林伯格的文章載E.P.Hamp主編的Themes in Linguistics :The 1970’s(Morton Press.1973)一書。其中Pilot一詞,伍鐵平先生譯為“領先”,最先見于1980年在武漢召開的“中國語言學會成立大會”上他所作的同名報告;錢鋒、陳光磊稱“帶頭”,見他們發(fā)表的《語言學既是基礎科學,又是帶頭科學》一文,載《語文現(xiàn)代化》第5輯,語文出版社1981年版;張志公稱“先導”,他說“語言學不僅是各種科學的基礎部分,而且又是先導科學”(《北京社聯(lián)通訊》1984/3);有人稱“先行”,如“在一些發(fā)達國家,語言學之所以被稱作先行學科……”(見許嘉璐、王福祥、劉潤清《中國語言學現(xiàn)狀與展望》“編者的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年版);姚小平稱清代的小學是一門“領路”的學科,一門導向至理大道的基礎學科(見姚小平《17-19世紀的德國語言學與中國語言學》自序)。褚孝泉提到,“語言學在人類知識史的整個過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20世紀50年代以來甚至蔚然成大國,被推崇為人文學科的領頭學科”(見褚孝泉《語言科學探源》,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頁)。。最初筆者是質(zhì)疑這種說法的:無論怎么強調(diào)語言學的重要,語言學也并不是什么顯學,很多人從未聽說過這門學科,號稱語言資源豐富的某省社會科學院的社會科學綜合刊物根本就沒有語言學的位置,編輯明確告訴筆者,他們不發(fā)表語言學研究的文章;如此,怎么能籠統(tǒng)地說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的科學呢?而其“領先”又怎么解釋呢?

讀了伍鐵平先生的書,筆者才略微懂得:之所以說語言學“領先”,主要是從語言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來說的,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語言學曾是眾多學科仿效的對象,對其他一些學科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語言學不僅為其他一些學科的發(fā)展提供了研究理念和方法上的范式,而且也以其取得的研究成果為其他一些學科的發(fā)展提供了實質(zhì)上的支持。從這些方面來主張語言學的“領先”,這是在更廣闊的研究視野上來立論的。

葛林伯格的文章“Linguistics as a Pilot Science”開篇第一句話即“語言學在不同時期都是其他科學的楷模,這一點對于其他社會科學而言是始終如此,對于自然科學則不盡然”〔11〕2。接著葛林伯格分別論述了19世紀的歷史比較語言學、20世紀上半葉的結構主義語言學、20世紀后半葉的生成語法所取得的成績以及對其他學科的影響。

首先是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研究,它為語言學贏得了如同自然科學一樣的崇高聲譽,同自然科學一樣找到了語音演變“無例外”的規(guī)律,語言的很多看似紛亂的現(xiàn)象不再無序;另外,歷史比較語言學取得的成績對思考種族的歷史、民族的遷徙、歷史考古以及文化的傳播都有深遠的影響;在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歷史比較語言學也為其他一些學科的發(fā)展提供了一種研究模式,使其通過歷史比較法獲得了有歷史意義的成果,伍鐵平先生指出,“語言演變思想的提出比達爾文1859年提出的物種演變的進化論思想早半個世紀”〔11〕14。又如比較神話學、比較法學、比較文學、比較民俗學等都不僅在方法上得益于比較方法,而且還充分利用歷史比較語言學所取得成果,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研究。葛林伯格把原理上的借鑒稱為“形式上”的仿效,把對歷史比較語言學具體成果的利用稱為“實質(zhì)上”的應用。

20世紀上半葉結構主義語言學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其系統(tǒng)的觀點為其他科學領域的發(fā)展提供了研究范式,在描寫語言的過程中發(fā)展出了一種普遍的方法,在當時被認為是精確的技術,使語言學達到了“科學”的水平。美國語言學家Pike曾信心滿滿地將描寫語言的方法運用到文化人類學中,期待分析文化素材和文化概念。他創(chuàng)立的兩個廣泛使用的術語emic和etic②Etic(素)與Emic(位)的對立是“實質(zhì)”與“功能”上的對立;前者是指具體時空條件下的物質(zhì)層面的單位,后者是指從功能角度具有區(qū)別性的單位。直接來源于語言學研究中的phonemic和phonetic兩個詞,也是語言學對其他科學所提供的“實質(zhì)上”的幫助。

20世紀后半葉產(chǎn)生的生成語法,雖然是一種處理語言自身的理論,但它采用邏輯和數(shù)學的方法,以抽象化的規(guī)則生成無限合乎語法的句子,這種思想非常符合科學化時代的觀念,在許多領域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效仿;生成語言學有關語言是一套內(nèi)在生成機制的觀念也對認知和心理科學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生成語法對語言和語法的理念、對兒童語言習得機制的觀點、形式化的研究方法,使得語言學研究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帶動了哲學、邏輯、心理學等領域的研究,其語言能力和語言運用、深層結構和表層結構等術語也為一些學科(如文學)所借用;生成的理念、形式化的方法,也非常適合20世紀的工程語言學、人工智能、機器翻譯等領域研究的需要。

上述三種主要形態(tài)的語言學潮流,其理念、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果都曾被認為達到了當時的“科學”的水平。從18、19世紀以來,自然科學取得了驚人的成績,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都以向“自然科學”看齊為榮①徐通鏘、王洪君曾言:“語言學由于善于從自然科學的發(fā)展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理論和方法,因而他的理論和方法在人文科學中一直處于領先的地位,其他學科往往需要從語言學中學習相關的理論和方法”(參見徐通鏘、王洪君《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理論語言學》,載《中國語言學現(xiàn)狀與展望》,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年版)。這種說法值得商榷,因為這給人的印象似乎是,自然科學為語言學的發(fā)展提供理論和方法,而其他人文學科又轉(zhuǎn)而從語言學學習理論和方法。而實際上,伍鐵平指出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發(fā)生以及語言演變的思想的提出都比1859年達爾文提出的生物進化論學說要早半個多世紀;而且也并不是其他人文學科都要從語言學學習理論和方法(參見伍鐵平《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的科學——論語言與語言學的重要性》,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93頁)。;直到現(xiàn)在,仍然有人在說語言學在人文社會科學里面最接近自然科學②王力先生說過:“他喜歡文學和語言學,但更愛語言學,因為語言學是科學”(參見周流溪《學者的良知與真知——伍鐵平先生的學術精神》,載《大連大學學報》2020年第1期)。雖然有人努力將語言學向自然科學方向上比附,可是呂叔湘先生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的序言中說,“說到底,語言學本質(zhì)上仍然是一門人文科學。它也跟別的人文科學一樣,可以盡量利用技術科學的幫助進行它的工作,但是它自身不會變成一門技術科學”(參見呂叔湘《呂叔湘文集》(第4卷),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第11頁)。。語言中的形式固然可以分析,類似自然科學;可是,語言中也有些不那么容易分析的東西。比如意義,一直到現(xiàn)在,對意義的分析并沒有太好的辦法;一些借鑒形式分析的方法并不奏效,如用義素分析法來分析意義并不成功。葛林伯格也談到:語言學為其他學科所效仿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因為不同學科的研究對象不同,語言本身的特點有可能妨礙語言學理論應用到其他學科領域。例如emic和etic的理論在文化人類學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對有限的,甚至可以說是失敗的;因為分析文化上的概念跟分析單純的語音還是很不同的,此外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共時性及非定量性也有其局限。又如生成語法雖然在計算、工程等領域有不少應用,但對于實際的語言教學功效并不明顯。楊成凱認為,生成語法“形式化程度極高,所以在用以描寫一種自然語言整體時,其結果是或則流于表淺,不能深入,或則荊棘叢生,顧此失彼,以致中外都沒有用轉(zhuǎn)換生成模式寫成完整的語法書”〔12〕375。有人說,喬姆斯基并不關心其語法理論是否可以服務語言教學。不過,其語法理論不能很好地應用于語言教學,這應該是生成語法的一大缺憾。

受到葛林伯格文章的影響,伍鐵平先生接連寫了三篇文章:即《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的科學》《再論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的科學》《三論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的科學》。另外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論語言和語言學的重要性》,又與黃長著合寫了《語言、語言學和現(xiàn)代科學技術革命》。伍鐵平先生所做的是在科學哲學層面的語言學研究,這必須有廣闊的視野和淵博的學識作為后盾。伍先生的這些文章為當時語言學學科的建設起到了振奮人心的作用。一些語言學工作者反映,伍鐵平先生的文章對他們在當?shù)亻_展語言學工作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吳世雄也撰文積極宣揚語言科學的帶頭作用,認為:“從1980年伍鐵平先生首次發(fā)表‘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的科學’的論述以來,我國學術界發(fā)表了大量文章,論述語言學在現(xiàn)代科學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對我國學術界重新認識和評價語言學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13〕從伍先生發(fā)表的一系列文章來看,伍先生的視野是相當開闊的。他利用自己掌握多種外語的優(yōu)勢,在學者們的外語水平普遍較低的那個時代,翻譯介紹了國外同行的許多最新研究成果,為廣大語言學工作者拓展語言研究的視野提供了莫大的幫助。后來伍先生的研究領域也主要集中在模糊語言學、語言類型學、比較詞源學、中西語言學說史比較以及普通語言學學科建設等領域;其研究領域是如此廣泛,也為當代語言學者做出了榜樣。當然,伍先生在其文中提到的多個領域并非都是能手,可是伍先生的過人之處就是能夠虛心向其他專業(yè)領域的人士請益。在校譯羅馬尼亞學者馬爾庫斯的文章《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的科學》時,他積極向北京師范大學數(shù)學系王世強、生物系何大成、物理系姜璐三位教授請教,這也為語言學者樹立了良好的榜樣。這種積極與其他學科的交流互動,正是語言學所以能取得輝煌成就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語言學是“領先”科學的新認識

現(xiàn)在,語言學又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如果還要說“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科學”,我們或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第一,語言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其他很多學科的發(fā)展必先以語言研究為基礎,語言學就類似自然科學中的數(shù)學、物理學和化學。很多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起點是文本,而文本的研究就從語言學開始。無論是對古代文獻的解讀還是對沒有文字族群的社會和文化進行研究,都得從語言做起。美國的描寫語言學就是在記錄保存印第安人社會文化的研究基礎上發(fā)展成熟起來的,因此美國語言學天然地同人類學、社會學、文化學的研究有密切的聯(lián)系。對于一些歷史上已經(jīng)湮滅的文化的發(fā)掘也離不開語言學的功績。例如,古埃及學和亞述學的興起就是以古埃及圣書字的解讀和泥版文書的解讀為前提。在清末,隨著外國勢力對我國西北邊疆地區(qū)的窺視,西北邊疆史地的研究成為一個熱點,可是我國學者在西域古語言方面的研究并不擅長,因此在這些領域的研究只能落后于國際同行;陳寅恪、季羨林①季羨林1935年赴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1941年通過答辯,獲得博士學位,其學位論文是:Die Konjugatio n des finiten Verbums in den Gāthās des Mahāvastu.漢語譯名或作《<大事〉偈頌中動詞的變位》,或作《大事中伽陀部分限定動詞的變格》,參見季羨林《印度古代語言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季羨林《留德十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等著名學者早年也不得不漂洋萬里,先到歐美去學習語言學。在這些領域,語言學是先導,這是毫無疑問的。索緒爾在講到語言學的用途時說:“語言學問題會使一切要利用文獻的人如歷史學家、語文學家等等發(fā)生興趣,那是很明顯的。”〔14〕27

第二,一些學科通過分析其本身所使用的語言而取得進展,這突出地表現(xiàn)在現(xiàn)代的哲學研究上。哲學研究上曾出現(xiàn)了Linguistic Turn,有人翻譯為“語言學轉(zhuǎn)向”,有人譯為“語言轉(zhuǎn)向”。“語言轉(zhuǎn)向”強調(diào)哲學研究的重點轉(zhuǎn)而關注語言,維特根斯坦的哲學非常關注日常語言的研究,受其影響的牛津-劍橋?qū)W派的語言分析哲學被稱為日常語言哲學。伍鐵平曾談到,“布朗甚至把維特根斯坦的哲學叫作‘維特根斯坦語言學’,并認為他和喬姆斯基盡管有區(qū)別,但是在語言的基本問題上有許多類同的地方,即都認為言語的運用受制于人的某種內(nèi)在能力,某種天生的知識”〔14〕4。海德格爾也沉思語言和存在的關系,認為語言是存在的家園,觀念世界因語言而存在〔15〕。將Linguistic Turn翻譯為“語言學轉(zhuǎn)向”則更注重強調(diào)哲學上也可以運用語言學上的分析方法,以期取得研究上的進步;哲學上的語言學轉(zhuǎn)向表明了哲學研究上的致密和精微。哲學最初關注世界的發(fā)生、時間和空間的思考等本體論問題,這些問題都高度抽象。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有關前期哲學的許多爭論都跟人的認識和知識的來源有關系,所以哲學上產(chǎn)生了第一次轉(zhuǎn)向,即認識論轉(zhuǎn)向。之后,哲學上又產(chǎn)生了語言和語言學轉(zhuǎn)向,認為語言的研究以及進行語言學性質(zhì)的分析能揭示哲學上更深層次的東西;一次一次的轉(zhuǎn)向標志著哲學研究上的進步。除了哲學上的語言(學)轉(zhuǎn)向之外,其他一些學科也曾相信,各自的學科可能通過分析科學本身使用的語言而取得進展〔16〕。Roy Harris著有The Linguistics of History(《歷史的語言學》),探索西方歷史哲學與語言哲學之間的關系〔17〕。不過這些領域并沒有取得像哲學領域所取得的那樣突出的成績。

第三,語言學為其他學科提供了可供仿效的一般理論、元語言、術語等。關于這一點,葛林伯格文中提到很多,例如比較的方法、系統(tǒng)的理念、生成的理念、emic和etic之類的術語等。比較的方法所產(chǎn)生的影響,上面已經(jīng)談了許多。關于結構主義語言學,需要多說幾句。雖然大家都在稱說“結構主義”語言學,可是其最本質(zhì)的思想是“系統(tǒng)”(system)的理念,“系統(tǒng)”之中,成員的價值決定于它與其他成員間的關系;索緒爾多次使用“系統(tǒng)”一詞,相反他極少使用“結構”(structure)一詞①“On emploie souvent les termes de construction et de structureàpropos de la formation des mots.”參見Saussure,F(xiàn)erdinand de.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Payot,1949:244。Bussmann認為索緒爾沒有使用structure這一術語(“Even though de Saussure did not use the term‘structure’in his posthumously published 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參見Bussmann,Hadumod.Routledge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Gregory P.Trauth and Kerstin Kazzazi.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458.。在《普通語言學教程》第三編歷史語言學第七章講到“結構”一詞,用作構詞法的術語。索緒爾最大的貢獻就是將語言看作是一個自足的系統(tǒng),他曾將語言比喻為國際象棋系統(tǒng):“語言是一個系統(tǒng),它只接受自己固有的秩序。把它跟國際象棋相比,將更可以使人感覺到這一點?!薄?4〕46歷史比較語言學固然可以十分精深,可是它一般都是孤立地研究某些語音或語法形式,全然沒有整體的“語言”的概念。索緒爾來自歷史比較語言學的陣營內(nèi)部,明確提出語言是一個系統(tǒng),主張對語言共時系統(tǒng)(結構)的研究要比對語音歷史演變的研究更重要,表達了對歷史比較語言學那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原子主義(Atomism)的背離。索緒爾的系統(tǒng)觀點迅速得到認同,并在語言學之外的很多科學領域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特魯別茨柯依說:“我們生活的時代特征是在一切科學中都有用結構主義取代原子主義、用普遍主義取代個人主義的趨勢。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心理學、經(jīng)濟學等科學中都可以看到這一趨勢?!薄?1〕5法國學者克洛德·列維-斯特羅斯還直接利用語言學上的音位分析方法來分析社會學和人類學上的概念,并把他的人類學稱為結構主義人類學。伍鐵平還提到,結構主義雖然在語言學中已經(jīng)盛況不再,可是在哲學、宗教學、邏輯學、文學、音樂、美學、歷史學、民俗學、教育學,甚至建筑學、醫(yī)學、數(shù)學、精神病學等領域都有結構主義的思潮〔11〕131。

結構主義思想雖然空前繁盛,可是也有其缺點。葛林伯格就指出:結構主義注重共時的特點,不能用來解釋歷史演變?,F(xiàn)在看來,索緒爾的國際象棋的比喻跟語言系統(tǒng)也是有不同的;國際象棋有明顯的邊界,可是語言卻沒有明確的邊界。索緒爾提出的語言和言語的區(qū)分也只具有理論意義,現(xiàn)實中是很難區(qū)分的。索緒爾所謂的語言存在于社會集體心理之中,這種形式的“語言”是無從找尋的、也是無從琢磨的。不過,索緒爾所提出的這種明顯抽象意義上的“語言”概念、“系統(tǒng)”的理念對其他一些科學的研究確實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應該說,索緒爾的系統(tǒng)思想產(chǎn)生了積極的、深遠的影響;甚至有學者認為,20世紀的精神就是系統(tǒng)的思想②伍鐵平認為,“系統(tǒng)論雖然是貝特朗菲最先提出的,但他顯然受惠于索緒爾所提出的語言是一個系統(tǒng)的思想”(參見《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的科學——論語言與語言學的重要性》第31頁)。。楊成凱曾說,“強調(diào)理論和知識整體的系統(tǒng)性是20世紀的時代精神的一個明顯特征”〔12〕382。當然,索緒爾還為語言學提供了一些術語,如語言和言語、能指和所指、歷時和共時、組合和聚合、形式和意義等,這些術語有些雖然只具有理論意義,并沒有多大實際用處,可是作為一種思想,卻對其他一些學科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除了索緒爾創(chuàng)造的術語之外,布拉格學派使用的標記理論等也為其他一些學科所借鑒。直到現(xiàn)在,一百多年過去了,結構主義仍然很有市場,系統(tǒng)的思想仍然是很多時候我們思考問題的指導思想。

第四,語言學的領先作用還表現(xiàn)在它積極開拓其研究領域,在各種不同領域開疆拓土,同其他的不同學科建立交叉研究,這使得語言學這一學科的研究視野非常寬闊。在各門學科相互滲透、互相交叉而形成的新的研究領域中,語言學表現(xiàn)突出,堪稱楷模。如語言學與考古學、語言與史前史、語言與種族、語言古生物學,這些都得益于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發(fā)展,在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教程》中都曾提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展的一些語言學分支學科有: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人類語言學、民族語言學、文化語言學、模糊語言學、數(shù)理語言學、計算語言學、工程語言學、病理語言學、法律語言學、神經(jīng)語言學、生物語言學、生態(tài)語言學、語言傳播學、語言地理學、語言社會學等;其他的交叉領域如語言與文學、語言與哲學、語言與認知、語言與人工智能、語言與社會治理、語言與人類進化、語言與人類思維/認知的形成等,都需要語言學的積極介入。美國語言學家薩丕爾在《作為一門科學的語言學的地位》一文中說:“人們早已認識到語言學對人類學和文化史的重要性。隨著語言學研究的發(fā)展,語言已被證明是人類的各門科學的有效工具,同時它自身也從其他學科中獲得許多啟示?,F(xiàn)代語言學家已經(jīng)很難將自己限制在傳統(tǒng)課題的研究范圍里。如果稍有想象力的話,他就一定會從語言同人類學和文化史、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更遠一點,同物理學和生理學的聯(lián)系中,分享到部分或全部共同的惠益?!薄?1〕131胡壯麟也曾著文《談語言學研究的跨學科傾向》,認為當前語言學更傾向于跨學科發(fā)展〔18〕。戴煒華、吳國玢認為語言學不僅在本質(zhì)上是跨學科性質(zhì)的,而且其研究方法也同自然科學息息相關,對語言學與自然科學尤其與物理學的關系,以及科學隱喻和科學語言的作用等進行了探討〔19〕。許國璋曾這樣講到語言學的發(fā)展:“現(xiàn)代語言學自索緒爾起,立論方法不同于前此時期語言學的立論,前此是在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是幾十年中為同行學者所接受了的學說?,F(xiàn)代語言學則是先立論以指導實踐。有的立論之初,不失為可行的見解,但要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學科,則又顯得不足。有的在一二篇頗有新意的論文以后,下面的文章就做不下去。還有,從60年代起,語言學在西方已成為時髦的學問,語言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科際研究成為時尚?!薄?0〕從這些論述我們可以看出,跨學科研究是語言學未來的發(fā)展方向。語言學能在如此廣闊的研究領域發(fā)揮自己的作用,為了避免語言學研究的“狹隘化”傾向,著名語言學史家E.F.K.Koerner使用Linguistics或Language Sciences,而不使用linguistic science①“The‘History of Linguistics’(HoL)—frequently also referred to as‘History of the Language Sciences’—is an attempt to steer away from a narrow view of‘language science’.”(參見Koerner,E.F.K.History of Linguistics:The Field,in Concise History of the Language Science:From the Sumerians to the Cognitivists.Elsevier Science Ltd,1995.)。伍鐵平的文中曾引用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假說的提出者MaxPlanck(1858-1947)在《世界物理圖像的統(tǒng)一性》一書中說過的話:“科學是內(nèi)在的整體。它被分解為單獨的部門不是取決于事物的本質(zhì),而是取決于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性。實際上存在著由物理到化學,通過生物學和人類學到社會科學的連續(xù)的鏈條?!薄?1〕23我們覺得Planck的話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鑒,也一定能夠指導語言學開拓更廣闊的研究領域。

綜合上述,我們認為語言學確實曾是也仍然是一門“領先”的科學。周流溪認為認知語言學對語言的擬像性、隱喻、語法化等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透徹解釋,又使語言學成為了領先的學科〔21〕。這些都是指語言學在社會科學中的“導夫先路”的作用??墒牵@并不等于說語言學的研究已經(jīng)相當發(fā)達,伍鐵平先生所稱的“領先(Pilot)”并不是“發(fā)達”的意思。伍先生的文章較為充分地展示了語言科學在當時所達到的廣闊程度,而我國的語言學研究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需要追趕的空間。

五、語言學復合型人才和語言現(xiàn)代化的繼續(xù)開拓

從上面的論述或許可以看到,語言學領域發(fā)展的一個最重要的趨勢是多學科的交叉發(fā)展,語言學的理念、研究范式、抑或是具體的研究成果為其他一些科學研究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從這一點來說,語言學走在了很多學科的前列。在交叉學科和復合型研究的趨勢下,我國語言學的發(fā)展也存在不太理想的一面,這就是我們的語言學人才培養(yǎng)走的是一個相對狹窄的專業(yè)化模式。就中國語言文學這一專業(yè)來說,學習語言學的對文學大多不聞不問,而學習文學的對語言學也大多茫然。這種狹隘的專業(yè)觀十分不利于未來語言學的發(fā)展。如今,人們已經(jīng)認識到傳統(tǒng)培養(yǎng)模式的不足,正逐步加以改變?,F(xiàn)在,大學教育正在淡化狹隘的專業(yè)觀,為學生增加跨專業(yè)以及跨院系選修的課程,很多學校都開始嘗試寬口徑的培養(yǎng)人才模式,例如北京大學的元培班,北京師范大學的勵耘班等,目的就是要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優(yōu)化,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以便適應未來學科發(fā)展的要求。我們的研究生培養(yǎng)也應該考慮從跨學科的角度選拔學生。從2020年開始,一些高校的中國語言文學專業(yè)在研究生招生考試中嘗“大綜合”的考試,報考語言學專業(yè)的學生也要考試文學方面的內(nèi)容。以前,很多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方向的學生,在古代漢語方面的積累明顯不足?,F(xiàn)在,還要求考生在古代文學、現(xiàn)當代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基礎。這種大綜合式的考試,很多學生目前可能還不適應,可這是我們嘗試改變以前那種過分狹隘的專業(yè)化人才模式的一種嘗試。2021年1月13日,教育部網(wǎng)站正式公布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關于設置“交叉學科”門類的通知》,這也是轉(zhuǎn)變?nèi)瞬排囵B(yǎng)模式的嘗試。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原來的專而又專的培養(yǎng)模式已經(jīng)不利于很多學科的發(fā)展,至少對語言學的未來發(fā)展來說是很不適應了。

對于語言學科發(fā)展越來越專業(yè)的傾向,伍鐵平曾談到這個問題:我們也應看到,近年來在語言學中也有一種力圖從它同各門學科的關系中游離開來,建立所謂自主句法等的傾向。對此肯尼斯·派克最近著文進行了批評。他說:“在我看來,想使語言學脫離開其他學科,使之完全獨立出來的企圖在哲學上和實踐上都會遇到同樣的困難?!薄?1〕42記得國際著名歷史學家何炳棣曾講到: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有一位研究漢語史、音韻學的人也曾在史語所的會議上主張語言所的獨立,最終被何炳棣等學者斥退。傅斯年先生當年成立歷史語言研究所,明顯受到了發(fā)源于德國的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影響,其所提倡的也是一種具有大氣象的宏闊的研究,而不是走清代小學末流的老路。從當今語言學從業(yè)者的研究范圍來看,語言學確實存在著視野短淺的危機,甚至是語言學內(nèi)部的一些分支學科之間也不相為謀。楊成凱曾針對漢語語法的研究指出:“多年來漢語語法研究既跟詞匯學、詞典學、篇章和文體等方面的研究脫節(jié),也跟其他社會實踐脫節(jié)。過分地閉關自守既限制了漢語語法的實際應用和發(fā)展天地,也容易使語法研究的路子越走越窄,終至盤馬不前。要想活躍漢語語法思想,就需要開發(fā)它的功能,使它盡可能地與眾多有關方面接口和同步。”〔12〕395美國語言學家薩丕爾很早就已經(jīng)體察到語言學領域中的狹隘化傾向,而狹隘的研究領域必然會導致研究的繁瑣不堪。他曾說:“近年來對語言的興趣顯然正在超越嚴格的語言學圈子。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不論是研究歷史問題,還是研究人類行為問題,理解語言機制都是十分必要的。我們只是希望,語言學家將日益清醒地認識到,他們的學科在整個科學領域的重大意義,而不致孤零零地繼承那種可能變?yōu)閷W究式的傳統(tǒng),如果不用超出對語言本身形式的興趣去賦予這種傳統(tǒng)以新生命的話……人們指責語言學家的視野未能超出其所研究的學科的‘美妙的’框框,這是非常正確的……現(xiàn)代語言學家已經(jīng)很難將自己限制在傳統(tǒng)課題的研究范圍里?!薄?1〕55薩丕爾的話雖然不是針對中國的語言學來說的,但我們也應該引以為戒。

楊成凱也曾觀察中外語言學工作者的差距,指出國外語言學研究者的優(yōu)勢以及他們能不斷提出新理論的原因,值得當今語言學工作者深思:“當代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大都有跨學科的性質(zhì),當前國外從事語言學研究的學者不少在哲學、數(shù)學、邏輯等學科或工程技術方面學有根柢,他們把外學科的思想和方法帶入語言學研究之中,提出了許多新理論?!薄?2〕387僅舉一個例子略作說明?,F(xiàn)在,認知語言學是語言學發(fā)展的一個新的領域,其隱喻理論為我們提供了理解語言乃至理解人類認知思維模式的有價值的視角。語言上的“認知隱喻”現(xiàn)象,在我國古代的訓詁著作中早就提到過?!豆騻鳌の墓辍罚骸巴h,衛(wèi)侯會公于沓,至得與晉侯盟。反黨,鄭伯會公于棐?!焙涡葑ⅲ骸包h,所也。所,猶時,齊人語也?!边@是語言上表示“處所”的詞被用來表示“時間”的例子,是認知上的隱喻在語言上的表現(xiàn)。俞敏提到這種現(xiàn)象時說,“現(xiàn)代物理‘時’‘空’兩個概念已經(jīng)打通了。古人說話,也?;ハ嘟栌谩薄?2〕。無論是《公羊傳》的何休注,還是俞敏先生的說解,都觸及到了現(xiàn)代認知語言學的隱喻理論。不過遺憾的是,我們的語言研究者沒有能將這些語言上的點滴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多是就語言而論語言,沒有在更廣闊的視野內(nèi)觀察問題。若能在更廣闊的視野范圍內(nèi)聯(lián)系“隱喻”現(xiàn)象,則總結為理論性結論的可能性必然會高一些。

未來的語言學發(fā)展,需要我們更多地跟國際同行交流互鑒,這不僅是為了引進國際先進的語言研究理念,還可以對語言研究者自身知識結構方面的差異進行對比研究。我們十分清楚地知道,多學科的交叉研究大多起源于國外的語言學研究實踐,之后為我國的語言學研究者所接受。這里有一個很明顯的現(xiàn)象就是,語言學領域的新理論大都是從國外語言學界翻譯引進的。伍鐵平先生曾主編《國外語言學》雜志,對于國外語言學理論的引進和傳播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國傳統(tǒng)的語言學研究,也因為吸收借鑒國外相對先進的語言學理論而煥發(fā)生機。例如音韻學充分借鑒了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唐蘭、陳夢家、劉又辛等學者也都充分借鑒了國外文字學研究的成果而將我國傳統(tǒng)的文字學推向前進,訓詁學的發(fā)展也受到了語義學、認知語言學發(fā)展的影響而取得進步。我們應該看到,語言理論的創(chuàng)新跟從業(yè)者的知識結構有很大的關系,語言從業(yè)者自身知識結構的差異也應該引起語言學(史)研究者的注意。姚小平曾對比清代語言學和同時代的德國語言學,指出清代語言學的研究對象太狹窄,除了漢語之外,對其他語言沒有多少研究;而德國同時期的語言學研究范圍卻遠遠超過德語本身,對古典語言如古希臘語和拉丁語及歐洲語言之外的世界各地的語言都進行了有效的研究。因為語言研究范圍的擴大,德國語言學得以建立起兩個比較研究的分支,一是基于印歐語系的歷史比較語言學,二是跨語系的語言類型比較研究〔23〕。清代語言學固然取得了很高的成績,但是沒有相鄰學科的援助和激發(fā),以至于思維有很大的局限,始終附屬于經(jīng)學。而德國的語言學卻能充分借鑒多門自然科學的術語、理念和研究成果,逐步建立起相對獨立的語言學,這也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歐洲的很多語言學者大都具有利用多種不同語言的能力,英語中l(wèi)inguist一詞不僅指語言研究的學者,還指會說多種語言的人。在掌握多種語言方面,我國的語言學者遠不及很多國際同行,這也使得我們的語言科學創(chuàng)新能力嚴重受阻。

在《中國語言學史》中,王力自稱是新派語言學者,跟舊派語言學者相比,他清醒地認識到新派的弱點,舊派小學家“個個博聞強記,于學無所不窺”,而“新派的語言學者一般總把自己局限在狹小的范圍之內(nèi)”〔9〕169。今天,我們的語言學發(fā)展已經(jīng)可以脫去一百多年前盧戇章、馬建忠等人的“實用”的目的,可是為了學術而學術,這種目的或許是崇高的,但我們也要時刻警惕,以免使我們的語言學研究也越來越陷入一種“繁瑣”的自戀之中,而不能在認識語言與社會的發(fā)展大勢上有所長進。現(xiàn)在很多的語言學研究的論文,語言理論創(chuàng)新性很弱,多是借鑒歐美一些所謂的先進理論,用漢語的例證作驗證性的證明,這類的研究除了能增加我國的論文篇目數(shù)量之外,鮮有其他方面的價值。葛林伯格、伍鐵平以及其他一些學者提出并大力宣傳“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的科學”,正是要指出語言學研究的廣闊前景,強調(diào)語言學同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激勵語言學工作者拓展視野,為語言學的繁榮做出應有貢獻。正是這種開闊的研究視野,才有可能更好地推動我國語言學理論研究的進步,也能夠用更好的語言學理論推動語言現(xiàn)代化的實踐。

猜你喜歡
語言學學科語言
【學科新書導覽】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體認社會語言學芻議
《復制性研究在應用語言學中的實踐》評介
語言是刀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超學科”來啦
認知語言學與對外漢語教學
累積動態(tài)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論新形勢下統(tǒng)一戰(zhàn)線學學科在統(tǒng)戰(zhàn)工作實踐中的創(chuàng)新
湟中县| 思南县| 邛崃市| 竹溪县| 桂平市| 江西省| 武山县| 阿坝县| 溧阳市| 潞西市| 锡林浩特市| 宁晋县| 梨树县| 浠水县| 靖西县| 遂溪县| 桂平市| 蒲江县| 会理县| 新河县| 巴里| 涞水县| 阿鲁科尔沁旗| 岢岚县| 华阴市| 博罗县| 石家庄市| 桓仁| 肥西县| 威信县| 榆社县| 保靖县| 阿勒泰市| 峡江县| 涿鹿县| 五常市| 湟中县| 银川市| 留坝县| 大理市| 田林县|